[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什么很难发起菩提心?怎样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返回 开愿法师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32
同修:师父,为什么很难发起菩提心?怎样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师:这是一般初学或是一般修行人都很困扰的一个问题,都有这个问题。为什么说菩提心发不起来?主要的原因就是心量不够。念念都是为自己,对宇宙真相,了解不透彻,对佛讲的这些道理,认识不够,所以我们很难发起真正的菩提心。可见,我们真正修学的过程当中,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认知就决定你的方向,决定你的目标。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是佛在《华严经》里面讲的。为什么呢?你在修行善法的时候,一定是有善的果报,将来上升的是天界,在天上享天福。天界也没有超越六道轮回,享天福的受用很自在,但是它有享到尽头的时候。比如在天上生活五千年或是一万年,很快乐,但是你的天福享尽了以后,还要在六道里轮转,如果在享福的过程中造了种种恶业的话,就会轮回三恶道。佛告诉我们,这也不究竟,所以叫“魔业”。
 
这对普通学佛的人来讲就很严肃了:“难道我做善事也是魔业吗?”这要分一个层面的。从大方面来讲,是想要超越轮回的情况之下,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你所感应的最多能够生天,而生天的这个果报不是你最终想达到的目的,不是你的目标,所以是“魔业”,因为它困扰着你会晚些时间才能超越六道轮回,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区分开。
 
这句话不能轻易地乱讲。这是佛在一乘经里讲的,《华严经》是佛教的一乘经,给谁讲的?给这些大修行人讲的。你在这个世间持戒严明,善事做得很多,但是心量没有放大的情况下,佛看得很清楚,你将来的果报肯定是在天界,在天界享福五千年或者一万年,你就晚些时间超越六道轮回,等于是没有完成超越六道轮回的心愿,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称为“魔业”。但对于刚刚入佛门的或者还没入佛门的人来讲,人家做善事做好事,所求的是人天果报,这是善的、是好的。所以行善是要行的,我们菩提心也是要发的,这就对了。
 
菩提心是怎么发出来的呢?首先要确定一个观念就是:个体生命是不存在的。你要消除业障,那我问你:“你”在哪里?你能找到“你”吗?哪一个是“你”呢?现在的这个形态是“你”吗?他是每时每刻在变的,每一分钟在变,每一秒钟在变,甚至一秒钟里你不知道你的念头已经生灭了多少次了。哪一个是你?
 
就像《金刚经》上所讲的,“三心不可得”。为什么?最基本的,现在的这个心就不可得,当下的这个都得不到,那过去的是无数个现在组成的,你自然也没得到;现在的都得不到,那未来的能得到吗?得不到。你说这一秒,这一秒刹那已经过去了,这一秒的生命和下一秒的生命不是一个生命,和上一秒的生命也不是一个生命,你没有抓住。既然没有抓住,那哪一个是你呢?过去的一秒是你还是现在的一秒是你?或是未来的一秒是你?既然没有“你”,你这些“业障”从何说起?所以要明白,个体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有些小乘的修行人听到这些就感觉恐怖了、严重了:“我都没有了怎么办呢?这修到最后连我都找不到了,不认识了,怎么办啊?”佛告诉我们,我们所执着的这个生命、这个身体,是我们念头、业力所感应变化的一个现相而已,它是随着你的心念在变化,随着你每时每刻的心情在变化。那心念是从哪里来的?是我们潜意识里无量劫以来所含藏的种子,每天在爆发,每刻在爆发,演变成这个世界。
 
佛门里对信佛有一个衡量标准,即“信”到什么程度——在小乘教里面证得“须陀洹果”,在大乘教里叫“初信位菩萨” ,这叫入门。 二信、三信到十信,“初信位”是刚刚信。“初信位菩萨”是什么程度?就是八十八品见思烦恼的“见惑”断掉。“见惑”的第一关就是“身见”,不再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的。这个观念转过来了,境界也提升了,在小乘里是“须陀洹果”,在大乘里是“初信位菩萨”,这个信才算是真信,这才叫真正的信佛。就像学校里上小学一年级了,入学堂了,入门了。我们自认为所谓的很虔诚地烧香、念佛,就是“信佛”了,这个标准不算。你没到那个程度,还是门外汉。佛有佛的标准,从初信、二信、三信到十信。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由于对佛法了解得不够,阻碍了我们修行的进步。以为自己很虔诚地在修,很虔诚地在念,“为什么我念三个月,念半年,念一年,都没得到受用?怎么进进退退地,自己的心还是静不下来呢?”认识不够。你的信心是你的标准,但是没达到佛门里的标准。
 
尤其是初学,首先要将自己的心量放大,逐渐地把“我”忘掉。忘掉了,这个“我”还有没有呢?有。既然有,为什么说没有了呢?在你的潜意识里没有执着了,这个身体还在不在?还在。这个时候你就会更健康了。一旦你证得了小乘的“须陀洹”,或是你真正地突破了这个境界以后,你的身体会很健康的。即使你有了疾病,你自我免疫力的功能,完全可以把不健康的细胞转变成健康的,可以把病毒完全化解掉,完全可以资助你的身体能够不起变化。为什么讲“菩萨菩萨,年年十八”?就是他的那种境界可以控制身体不再变化。比如20岁的学佛人可以控制永远是20岁,80岁的时候你的相貌还是20岁的样子。
  
在修行过程中想要不断地提升,“佛法无边”,关键在于你自身认知的程度,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还是从基础的学起比较好。
 
(2010年6月13日学佛答疑)

{返回 开愿法师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学佛以后感觉可能前世没有修福报,现在工作真的很辛苦,挺累的...
下一篇: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怎样才能够发出来?
 印光大师说,如果没有信愿,即使是念至一心不乱,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还..
 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不持五戒,诵经的功德会少或者几乎没有..
 怎么理解“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对待伤害别人的暴徒,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
 因为我们家是开饭店的,所以每天她造很多杀业...我应该怎么做?..
 家人第一次参加放生时泪流不止,这是为什么?
 师父,如果喜欢蛇那种动物的话,养它当宠物合适吗?
 这么多法门,我们应该怎么学?
 成佛了要倒驾慈航回来度众生...要重新投胎..又得重新去修?
 平时比如说做饭、吃饭、骑车、坐车,或者临睡觉前念佛号,这样会不会不恭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或问白话浅译[栏目:法宣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一二)[栏目:杂阿含经]
 做人处事的态度(星云法师)[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核桃树和榆树[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光宅慧忠[栏目:禅门骊珠集]
 正确辨析心相[栏目:学诚法师]
 四十九世 大慧宗杲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Ananda - Foremost in Hearing Many Teachings[栏目:Ten 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一)[栏目:心定法师]
 比丘尼的大悲咒水[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