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什么说修行就是修心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2

为什么说修行就是修心

  无论是念诵佛号还是持诵咒语,我们行持善法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果修法仅仅是口里念诵,而实际当中并没有起到调伏内心的作用,这样的修法恐怕很难称之为修法。

  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也就是说,无论我们行持什么样的善事,即使表面上的修法有多么精彩和殊胜,实际上却没有对治内心,则都不叫正法。因为正法和非法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调伏自己的内心之上。

  《功德藏》中亦曰:“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顺善恶相大小。”我们说以观待自己的烦恼是否有所减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是否有增长而立为功德,并不在于平常念诵的数量多少之上。即便一天之内你能念诵多少遍阿弥陀佛心咒,讽诵多少卷经文,乃至一天就可以朝拜多少座神山或一天磕了多少个头,内心的烦恼若仍旧与往昔相同而没有一点点调伏,我们都只能认为你的修法没有功德。

  因为修法调伏的是心而不是口,将来往生的也不是口而是心。口只是一种方便,需要靠它来对治自己的内心。若是没有起到对治作用的话,无论口中如何念诵,都无法称之为调伏。试想若仅仅依赖一个声音就能成办解脱的话,我们平常使用的复读机或念佛机等等,不早就已经成就了吗?因为只要充上电,它就可以不断地念诵佛号。所以成就佛果的不是口,也不是声音,而是心。因此无论做什么善事,我们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平常我也告诫很多修行者,从我们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无论是身做礼拜还是朝拜神山,是口中持诵经文或者念佛持咒,乃至修行禅定等等,无论从事多少善事,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若自己的内心没有调整好,无论做多少件这样的事情,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实际当中有多少利益真的很难所言。

  所谓修行就是修心,从世间的角度而言,不妨反观一下自己,由于修心的缘故,内心是否有所改善?情绪改善了多少?性格是否还像往昔一般,无论面对家人还是道友,都还是那么粗暴?要是内心调伏得很好的话,那就充分说明了你的修行功德正在逐渐增上。

  例如很多家庭中的夫妻由于自我感很强的缘故,两者之间常常会由于一件小小的事情而会产生极大的烦恼。原因就在于双方都觉得对方必须要以“我”所想的作为标准,并且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执行。如果对方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会认为是对方做得不对,因此就有生气的理由。实际当中,对方不也是这样想的吗?

  例如在双方面前有个水果,一个人觉得放在左边合适,另一个人觉得放在右边更美观,实际上它连鸡毛蒜皮的事都算不上,但就这样一件小事往往令双方产生极大的烦恼。这就是不懂得调伏内心的缘故所致。

  因此我们的修行是否增上,不需要去问别人,反观一下自己的性格脾气是否有改善就能知道。从出世间而言,自己的烦恼是否有所减少,从中就能得知自己的修行是否有进步。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在死亡面前是很脆弱的
下一篇:内心生起出离之心才是真出家
 闻思修并举方能成办解脱
 修持金刚萨埵也需具有普遍之信心
 维因果无欺而调伏烦恼
 内心生起出离之心才是真出家
 为什么说禅修之时不要执着觉受
 皈依弟子应身饰红黄之色
 天葬
 上师瑜伽圆融藏传佛教的全部教义
 皈依戒之三所修学处
 一切外境皆为心之显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佛法是否会走火入魔?[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百喻经 47 贫人能作鸳鸯呜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关于禅修的开示 2[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又是小沙弥的故事 -- 另一个梦[栏目:春去春又来]
 慧思「法华三昧」之「大乘顿觉法门」研究[栏目:性广法师]
 勇猛的心[栏目:达真堪布]
 贪心求智慧[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如果想解脱的话《显密前行与正行修行心要》颂词要解 圆满资粮[栏目:噶陀仲巴仁波切]
 第十四品 佛陀品[栏目: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三宝的概念[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