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法门的修学要领 六、普皆回向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0

    六、普皆回向
  
   “十大愿王”中的最后一个“普皆回向”,也是我们求生净土的要领之一。“信、愿、行”中的“愿”就是发愿回向,比如“愿生西方净土中”,或者“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等等。什么是“普皆回向”呢?从“信”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要深信自己一定能够往生,阿弥陀佛一定能接引我去。那么“愿”呢?就是我们能够把自己身心的一切,哪怕内心中只有一丝一毫的善法,都要回向净土。比如说我今天帮助一个人,或者扶人一把,给人倒一杯水,或者在这里扫一下地、递一块砖,或者见到佛像很恭敬,见到某人很有欢喜心地点一下头、打一声招呼等等,这一切善法,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功德,都要以此功德回向极乐世界。以此表明我们希望自己、他人以及我们看到的所有众生,都能够以此功德往生极乐世界。不只是我们自己一个人往生,也希望我们世界里的所有众生都能够往生,这是普贤菩萨告诉我们的。
    “普皆回向”中的“普”就是普遍。第一是指我的身、口、意要普遍往生,第二是指一切众生要往生净土,第三是指我们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所有人间的众生都能够回向净土,把这个世界建设成和极乐世界一样的净土。如果你把这个世界的所有正报和依报都能回向净土了,那么我们人间其实就是净土。所以“普皆回向”不是一种很自私的心,不是认为自己一个人回向就行了。净土法门的奥妙就是你现在想到自己要往生,而当自己真的往生了,一到极乐世界你就会发现,原来我的心早跟一切众生连成一体、无二无别了。所以《华严经》最高妙的法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无尽法界,重重庄严”,而其中的关键点就是你的这一念心。
    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是一切佛的母亲,诸佛之母称为般若。将其落实在普贤菩萨的实修上,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落实在我们的修行上,就是身、口、意这三业,而身、口、意三业再归根结底为一句,就是“普皆回向”。所以释迦佛讲了这么久的《华严经》,“普皆回向”实际上是整部《华严经》的要点。《弥陀经》就是一部小本的《华严经》,《华严经》是大本的《弥陀经》。所以,《华严经》真正落实到位的代表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落实的内容就是“导归极乐,回向净土”。我们懂得净业三资粮之后,再落实在我们生活中的身、口、意上,我相信人人都能往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仅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一
下一篇:净土法门的修学要领 五、在身、口、意上实修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二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二
 超越死亡 第四章 正面关怀——死亡为光明之回归 第一节 死亡的过程..
 超越死亡·第九章、反向关怀——慈悲从爱心中爆发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三
 永嘉禅法 第九章 初禅修证法
 密教“四归依”渊源初探
 净化心灵的妙宝 一、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
 道信大师的念佛观
 《金刚经》的初期大乘之特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 Chapter 14: Mindful..[栏目:佛教禅修直解 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印顺导师之部派佛教思想论——三世有与现在有(释惠敏)[栏目:部派佛教理论]
 外遇 万恶淫为首[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72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解深密经译注 一切法相品第四[栏目:《解深密经》研究]
 心不清净损失大[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七九七)[栏目:杂阿含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净瓶常注甘露水[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4[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