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比丘记事(之六)
 
{返回 比丘记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4
比丘记事(之六)

6、
  僧团里的法师上课时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深受启发。
  佛陀因故制了一条戒,比丘不能和沙弥住一个房间。有一天夜里,年幼的沙弥罗睺罗因天气的缘故不能在树下住,就去敲比丘的房门,希望能暂住一夜,躲避风雨,那时候,沙弥没有房间。比丘们知道这个情况,但为了持戒,纷纷予以拒绝。不幸的小沙弥罗睺罗只好蜷缩在厕所里。半夜几乎被毒蛇咬到,佛陀将他带回自己的房间,睡下,自己坐了一夜。
  第二天,佛陀召集所有的比丘,批评他们说,你们这些愚痴的比丘……
  为此,佛又制戒,比丘可以和沙弥同住两到三个晚上。这样一来,小沙弥们就可以在不同的比丘房间里休息。
  法师让我们好好参一参这个公案,特别是要参一参佛陀为什么会用“愚痴”这个词来批评比丘。
  这个故事非常高级。他解决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很多问题。在学习戒律的过程中,学习到,戒律总的来说就是不许做的和必须做的。恶的不能做,善的一定要做,我们即将要受的戒有三个,一个叫沙弥戒十条,一个是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最后是菩萨戒,受戒的仪轨是在一个叫“戒坛”的地方进行,所以叫三坛大戒。
  戒律的内容非常多,戒相也非常多,学习不好或者领悟不够的话,就会导致两个后果,一个是持着持着觉得太难或者太麻烦干脆就什么也不持了,还有一个就是非常机械地在戒相上抠,利益众生的事情就不想做也做不乐。
  这是法师告诉我们的,我们都很认同。
  持戒不是我们以往想象的那样,背下戒条,然后一条条地遵守就可以。要是那么简单,就不能叫智慧的佛教了,佛陀希望我们把持戒律的精神,按照一定的次第,学习和持守,培养和锻炼出高度的智慧,在轻、重、缓、急等等各种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判断、取舍,在种种缘起条件下,通达开、遮、持、犯,以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戒律持守境界越高的人就越自在。当然,这种自在不是什么都不管的那个“自在”。
  引导我们的法师常告诉我们,戒律的精神就是慈悲。
  自在、慈悲。多么温暖的词。
  所以,戒不是束缚,不是牢笼,更不是枷锁,而是我们修道前进过程中的舟船车马。当然,这样讲还只是限于理论层面,真正要了解和持守戒律,就需要深入学戒,精严持戒。在种种自利利他的境界中点滴地去体会,非常值得用一生来学习、身体力行、光大弘扬。

{返回 比丘记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比丘记事(之五)
下一篇:比丘记事(之七)
 比丘记事(之八)
 比丘记事(之九)
 比丘记事(之十)
 比丘记事(之十四)
 比丘记事(之十五)
 比丘记事(之六)
 比丘记事(之一)
 比丘记事(之五)
 比丘记事(之十九)
 比丘记事(之十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时轮金刚法的重大意义[栏目: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心平气和的假相[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21、虚谈弃时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佛陀和观音菩萨关于大乘精进行的教言(益西彭措堪布)[栏目:精进]
 面对疾病[栏目:惟觉法师]
 楞严经说约 第九卷虚字集(陆西星)[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