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国学热的核心
 
{返回 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1

国学热的核心

  近些年,国学逐渐热了起来。可是国学到底包含了什么?它有别于西学,或者说与现代人普遍接受的知识之差别在哪里?还是很多人都搞不清的关键问题。
  为学需有宗旨,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内容和方向的不同。曾子所著《大学》开篇的话,比较能概括中国古人在这方面的共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都具有光明德能,要把这些宝藏开发出来,形成一个完整、优美的人格。这种对潜能的开发是全方位的,孩子从小学习洒扫应对,在生活中历练,而后学习各种学问,最终还要回归自身的修养,德行的完善。“在亲民”是说要关心、亲近民众,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不能躲在象牙塔里。所谓“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止于至善”,是以至善为目标。对于“至善”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要成圣成贤,佛教认为成佛是至善,道家则觉得要虚静无为、返璞归真。
  知道了国学的目的,还要知道治学的方法,在这方面,儒家和佛教的方法各有不同。儒家经典《大学》说了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学习和修养自身开始,最后能化导天下。王阳明解释说,“格物”之“格”是正的意思,也就是说看待事物,要把它摆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获得真知;不能孤立地看、功利地学,要全局地看、关联地看,更要调整好物与心之间的关系,知识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他举例说,古代的礼仪,如果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学,一定可以学到很多待人处事之道,培养一种温情和敬意;但如果只是学外在的仪节,为了别人的称誉或者谋功名,那学出来可能就是一个演员、逢场作戏的伪君子。依儒家的方法,学到的知识是生动活泼的,看问题是正面的,慢慢人的意念就很真诚,心态变得积极、阳光。这样去发展自己是比较健康的,不会“知识越多越反动”,或者越有能力越傲慢。
  佛教有“戒、定、慧”三学。持戒又有三条: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做到这三条,就是佛,也就是“至善”;凡人做不到,所以要面对每个人、每件事,用心去学习如何调整不良的心态,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怎样做能更好地照顾到别人。戒学的范围非常广,从健康知识、生活习惯到人与人相处、团队管理,乃至心理学、教育学无所不包。一个菩萨,也就是学大乘佛法的人,万事万物,人类的一切学问,都是他持戒的对象。学这些不是好玩,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上,更要落实到心上,常存一颗慈悲心、恭敬心、清净心,去除私心、贪心、嫉妒心、傲慢心。持戒让一个人从举止到内心都安详、稳重,透出一种慈善、清和的光辉,私心杂念少了,就容易专注,也就是“定学”。万缘放下了,内在的智慧才能开启。最后是“慧学”,佛教讲的智慧是让人解脱自在,不为外物所奴役,也不被知识所捆绑。美国一位名校教授说,博士生最笨,因为被众多知识给局限住了。学佛不会这样,因为不执著于知识,明白宇宙万相无非缘聚缘散,亦无非众生的心生心灭,无非是历练我们,保持内心的慈悲与平等,在佛陀的智慧觉照里,是一片清净光明。


{返回 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享受内心的平静
下一篇:长长的回乡路
 人生的四种境遇
 莫向外求
 身份以外的你
 斧在口中
 佛教的成功学
 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让梦想再度启程
 长长的回乡路
 用心享受生活
 管住说话的欲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分福气 三分享受(弘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九十八年住持精进禅修导师开示[栏目:惟觉法师]
 学佛依靠明师接引[栏目:传喜法师]
 佛教给众生带来的是法益,不是利益[栏目:永信法师]
 戒淫法语(忏云法师集)[栏目:戒邪淫文集]
 心斋[栏目:白云禅师]
 简单生活[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禅宗诗歌境界 第五章 曹洞宗禅诗[栏目:吴言生·禅学三书]
 [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如意轮金刚法概要[栏目:海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