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哲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0
  圣哲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
  蔡礼旭老师
  其实中国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中国承传了四五千年的文化,这其中不知道出现了多少位圣哲,而这些圣哲都是用他们的一生上演了好的榜样,也留下了许多非常精辟的文章。只要我们有恭敬心,这些圣哲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良师益友。儒家孟夫子最仰慕孔夫子的德行,虽然距离孔夫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对孔夫子的恭敬之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所以学习孔夫子的教诲学得特别好。而孟夫子被后人喻为“亚圣”,仅次于至圣先师孔子。有这份恭敬心,就能与古圣先贤一起探讨学问,以他们为师。
  很多朋友都会问我一个问题:“蔡老师,你一个人在海口推广中国文化,会不会觉得很孤单?”每一次有朋友这么问我时,我都会哈哈大笑,然后对他说:“我一点儿都不孤单,因为四五千年的圣哲时时都陪伴着我。”宋朝文天祥的《正气歌》里有几句很重要的教诲:“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这些圣哲人虽然在时间上离我们很久远了,但是他们为人处世的风范时时影响着我们。“夙昔”就是早晚,“风檐展书读”,在屋檐下的一个角落里打开圣贤的书来读,“古道照颜色”,内心会感受到古人的好风范,就像阳光照在我们的脸上一样。我们常常能想到尧帝给我们的教诲,想到周公给我们的教诲,想到大舜给我们的榜样,想到范仲淹的风范,我们就会更加督促自己向前迈进,提升自己的品德,进而能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整个社会国家。所以,圣贤人确实时时刻刻都陪伴着我们,让我们的内心感到十分踏实,绝对不会觉得孤单。

{返回 蔡礼旭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与人交谈的原则
下一篇:孝是道德的根本
 尽防义从敦伦尽分开始
 待婢仆 身贵端
 顺境逆境都是我们的老师
 改过要发畏心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礼仪的本质是恭敬
 劝人为善的智慧
 孝是道德的根本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从事教育的人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疑难病症的ECT疗法 第八章 弗洛伊德主义的医学观[栏目:刚晓法师]
 葛印卡老师在黄金之地缅甸[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皈依佛 两足尊[栏目:慧光法师]
 怎么看!都是自己的心![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佛学起源[栏目:冯达庵居士]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一[栏目:世亲菩萨]
 找回自己[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谈话时把佛观在喉间[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第三章 般若妙用 第二节 诸佛境界[栏目:唐普式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