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获得圆满的人生(二)
 
{返回 药师山·紫虚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98

如何获得圆满的人生(二)
药师山 紫虚居士

  一、前言

  在前文「如何获得圆满的人生(一)」中,笔者比较强调一些人生观的确立及一些思想上的「了解」,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强调「如何修行」,在此是以「自力修行」为主,希望由此强化个人的「内心」,改变个人的内心,此中所依据的道理都是佛教中所修习的。

  二、要自心忏悔

  人若能经常自心忏悔,则可改善自心,也可以减少自己的骄慢,忏悔要针对两点:

  (一)因为自己不舍尘境贪恋世间,以致轮回六道不得解脱,应该向诸佛菩萨忏悔,愿早除贪欲、成佛解脱。

  (二)因自己贪欲造诸种恶业,在漫长轮回的世间中伤害无数众生,使很多众生受无量苦,在此向这些受苦的众生忏悔。

  一个人若常如此忏悔,则会受到佛菩萨的加持与护法的护持,来讨因果及怨气的众生对知道忏悔的人也会手下留情,给予伤害会大为减轻,故忏悔是很重要的事。发心忏悔要诚心,不可有骄慢,否则成效会减少。

  三、要修定力

  修定力的方式很多,例如数息、看自己所吐出的气息等,甚至一心念咒、念佛都可以。常修定力可改善身体状况,也可以减轻内心的各种压力,又可增加工作效力,对修行人而言,由此可控制自心,能对境不乱,甚至改变外在境界。见《杂阿含经》。

  四、要修观想

  观想是先修定,使「心念统一」,然后起心观照,如此效果才会强大,若不先「统一心念」,则是一般人平时的「乱想」,没有什么大用处。修观想的主要用途在于转化自心,以期去恶向善、改邪为正。笔者认为以下几个佛教中常用的观想对一般人都很有用:

  (一)修慈悲观

  这是使我们转化对人嗔恨的有效方法。慈悲就是使人

  「离苦得乐」,但我们为什么要使人离苦得乐?这就要修慈悲观,由此建立自心、强化自心对此观念的「认同」。修法上要由「轮回观」、「因缘观」先修,再修「报恩观」,如此才能成就「慈悲观」。详细请参考紫虚居士所著《学佛的基础与步骤》第95 页。慈悲观若有成就,则一个人在世间的烦恼将大为减少,因为人的很多烦恼大多来自对他人的嗔恨。

  (二)修因缘观

  修因缘观就是要观「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在则善待,缘尽则祝福,要以此观点去面对亲情与爱情。对金钱、官位等则要观,缘在则善用以度生,缘尽则不执着、不悲伤。对名、食、睡等欲望则要以随缘之心面对,观如幻而不着。因缘观若修成,则对很多俗事的牵挂可以自在放下,烦恼可大为减少。

  (三)修平等观

  要常观「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法体性皆平等,我不可骄慢」。由此来克服自心骄慢与傲慢。骄慢心是做人与修行最大的障碍之一,也是做事失败的最大因素。

  (四)要修空观

  要常观「一切法体性是空,意识心所生之一切法都如幻不可执为实有」。由此观照则可得「空慧」,如同得到一把利剑,可断除对世间尘境的执着,由此心得自在,烦恼不生。

  (五)修无常观

  要常观「世间之一切现象皆无常,变化不定,不可执着」。人的心随时在变,世事也是变化不停,物质世界的宇宙也不断在改变,对于世间各种事情,例如,爱情、亲情、官位、钱财、名位等都要观无常,更要观自身的肉身无常,随时会病痛,甚至会死亡,因此,要精进修行不可荒废。

  (六)要修信根

  要常观「佛经及佛菩萨所说都是真实语,要相信不疑」。对诸佛菩萨若能深信不疑,则内心会有强而有力的依靠,若此信根成就,则念佛较可得「佛力加持的利益」,也可克服一切恐怖害怕,这一点在人往生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要学习五戒及修十善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与不痴,这些内容也大多是今日的道德、法律、环保,以及「人道主义」等所说的内容,把五戒学习好,违法的事及不道德的事也就不会去做。除了消极的守好戒律得以不做恶事,更要积极做善事,也就是行「十善业」,其内容是要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详细内容在很多佛教书上都可看到,在此不详述。

  此中所说「不痴」就是不做一些「痴的行为」,例如,饮过量的酒、吸毒、甚至抽烟成习,皆属「痴行」。又例如违背环保之行,引来后患无穷亦属「痴行」。「不嗔」就是自己不起嗔恨,也不作引起他人嗔恨的行为,例如半夜吵闹他人就是「嗔行」。「不贪」就是自己不贪钱、不贪名等,不做贪的行为。十善业若能成就,在人间就是一个善心、善良的人,在佛教就说,此种人来生也会生为上等人,甚至投生到天界,成为天神之类的众生,享受各种福报,不会沦落到各种恶道(如畜生、饿鬼、地狱)去受苦。在佛教认为「十善业」是各种修行法门的根基,一切法门都要由「十善业」起修。若一个社会中的人都能行此十善业,那就没有战争,不生人祸,甚至天灾也会大为减少,人间也「接近」净土的境界。


{返回 药师山·紫虚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虚妄有与不可思议有
下一篇:如何获得圆满的人生(一)
 爱情中的如来
 关于恭敬心
 由自心起观照破痴业
 关于素食
 什么是佛教中的「方便法」?如何用方便法才不会违背佛的正法?
 成佛之道
 十年菩萨道的省思
 出家若了却三毒(杀、盗、淫)是否即可了脱生死?
 我对佛教宗教师的一些建议
 若不自觉修法无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七十七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因果的真相 第十三章(三)一定要面对自己的不善心,你才有机会蜕变[栏目:因果的真相]
 法句经讲记(二十七)[栏目:传道法师]
 末那识[栏目:黄忏华居士]
 为什么慈济坚持亲手赠与物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用功的下手处[栏目:慧光法师]
 17 肯定自己[栏目:活得快乐]
 只是生活[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往生后有很好的瑞相,能不能断定往生?[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