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宝在你心中究竟有多少分量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1

三宝在你心中究竟有多少分量

  经过多年修学,我越来越真切地体会到皈依的重要性。遗憾的是,以往大家都重视得不够。多数只是把皈依当作一种仪式,好像仪式结束就大功告成,所作已办了。却不曾关注:三宝在心中究竟有多少份量,有多少地位。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发心皈依时,三宝才刚刚在心中播种,若无进一步的呵护和灌溉,这株萌发不久的

幼苗很快就会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枯干。倘若三宝不能在心中深深扎根,占据重要地位,佛法就不可能对人生构成多少影响。就像幼苗,能给我们带来多少蔽荫,多少清凉呢?更何况,它还因缺乏照料而随时有面临夭折的可能。

  皈依,是寻求生命究竟的依赖。但很多人皈依后,心仍是飘浮的,并未找到归宿感。也就是说,虽然皈依了,但佛法和人生仍是脱节的。甚至,由皈依带来的激动和虔诚渐渐平复后,还会因习以为常,而出现信仰淡化的倾向,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大殿”,事实上,这一状况在教界极为普遍。其根源,正是在于对皈依修习的忽略所致。

  近年来,我因为讲授《道次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体悟,并专门就此作了系列讲座,后整理为《皈依修学手册》,包括“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等九个章节,对有关皈依的种种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为配合皈依修习,我又根据汉传佛教的传统,并结合南传、藏传有关皈依修习的长处,编写了《皈依共修仪轨》,即如何修习皈依的具体步骤。希望通过一种常规的宗教生活,帮助信众确立信仰中心。如果皈依后,不再对归投对象进行强化,这一目标很快会被淡忘,会被边缘化。

  因为我们自身有太多妄想,太多习气;社会又有太多诱惑,太多干扰。人,就是由这么一大堆混乱的想法、情绪构成。而每种想法和情绪,都代表着一种念头,都来自心的相续。修行,难就难在摆脱自己的相续。就像我们难以脱离地心引力那样,除非进入太空,否则,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摆脱引力的干扰。事实上,心的力量绝不亚于地球引力。

  若不下决心改变这一点,即使学佛,仍是以原有习性为依托。那样的话,诵经也好,禅修也好,只是在固有习性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内容,增加一点修行的包装,内容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虽然学了很多,看了因果,看了缘起,也看了中观,但是否确信无疑呢?是否觉得这是唯一真理呢?佛陀反复告诫我们,持戒有多少利益,有多么重要,但我们是否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了呢?我们所以会不当作一回事,听归听,做归做,仍是和皈依有关。因为三宝在我们心中本来就没有多少份量,所以,佛陀的言教我们只是听听、看看,自己感觉喜欢的,就做一点,感觉麻烦的,就随它去了。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出自皈依。

——摘自《在“佛教在线”所作的皈依修学开示》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的训练——定
下一篇:经典、草鞋和舟楫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一、浮躁的时代,浮躁的心
 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
 一念之差,转身即是
 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心灵环保
 一篇旧文:汉传佛教的反思
 显密问答录(济群法师问 索达吉堪布答)
 时间随想
 正念,使浮躁远离 四、戒定慧成就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证罗汉果[栏目:造塔感应]
 佛经概说 四、百喻经 8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栏目:佛经概说·白话文]
 惯性与束缚[栏目:慧律法师]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栏目:傅味琴居士]
 The Three Cart Patriarch[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廿六‧独受利养戒[栏目:慧僧法师]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保定孟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马哈希尊者简介[栏目:观智进程·马哈希尊者]
 老法师的讲记曾引起诸多误解。请开示[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七、释诸妨难──谁造业受果等[栏目:韩镜清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