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方便之道——我看净土法门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5

方便之道——我看净土法门

  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指净土法门。此处所说的方便,是从加强保障的意义而言。因为三界险恶,处处陷阱,即使对于修行人来说,流转其中也难有把握。是以仰仗佛力的慈悲接引,往生极乐,得不退转。

  从修行来说,佛法主要是强调自力,由依法修行而得解脱,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也是佛法有别于其他宗教的核心精神所在。但是,并非所有众生都能依自力走向解脱。

  修学净土法门者大体有两类,一是没有能力独立走上解脱道或菩萨道,也就是龙树菩萨在《十住毘婆沙论》所说的,根机不够的怯懦众生。他们觉得自己业障深重,靠自力解脱极其艰辛,不如仰仗佛菩萨愿力来得安全保险,是以选择净土法门,期待他力拯救。一是在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前进途中走得信心不足了,感到解脱遥遥无期,希望渺茫,从而转向净土法门。这在传统佛教,包括藏传佛教,都有类似现象。修什么宗派,修着修着就归向净土了。修天台也归于净土,修华严也归于净土,修禅宗也归于净土。所以有句话叫做“教学天台,行归净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组合?教学天台应当行归止观,为什么行归净土?原因往往就在于,学天台之后修得没有把握,对于自解脱缺乏信心,所以才行归净土。此外,禅净双修之类也属于同样现象。有些禅者对能否解脱没有十分把握,固选择禅净双修以增加保险系数,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这就使得净宗变成一个特别的法门。特别在哪里?比如说,净土法门有没有知见?可以说它没有知见,也可以说知见极多。因为它是一个以信为首的法门,特别强调信的重要性,并未提供多少从理上入手的途径,只要深信弥陀,再辅以相应愿行,就能蒙佛接引,速生西方。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净宗在知见部分又极其丰富。天台学人将天台见地赋予其中,华严学人将华严见地赋予其中,禅宗学人将禅宗见地赋予其中。本来,净土法门应该是简明直接的,最后却包罗万象,深不可测。从基本的持名念佛,到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再到“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即心念佛,即心是佛”。这种现象是其他各宗鲜见的。

  但我们不要觉得,称净土法门为方便之道是带有贬义的,或者说,就会略逊一筹。事实上,净土法门提供的保险对学人极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那些没有信心走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学人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可以为那些已经走上解脱道和菩萨道却信心不足者提供保障。这是弥陀由大愿力成就的净土,也正是佛陀为众生指示的安全通道。

  此外,也不能否定有些大德修净土法门是属于菩萨示现,未必就是修不上去,而是为了慈悲后学所作的示范,让那些艰难跋涉中的学人看到:我也是这么修的,你们就追随其后吧。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皈依三宝——真的一个都不能少
下一篇:戒律的十大利益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的反思
 关于念佛的开示
 从选择到确定
 《摄大乘论》发微
 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
 用得起来的,才是有用的
 正见——一双看见光明的眼睛
 菩提心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懂不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将意三业转为道用?[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福德日记11月12日─菩萨的服务精神[栏目:福德日记]
 佛识慧集 <二>二空真如[栏目:佛识慧集]
 359.问曰:大慈、大悲如是,何等是小慈小悲,因此小而名为大?[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栏目:是肉七分毒]
 净土宗教程 第五编 西方极乐世界 依正庄严[栏目:大安法师]
 慈悲伟大的佛陀[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一个人的旅行[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与祖师同行 柒 遍界真实义 浩浩尘中体一如[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