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信为本的净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99

净信为本的净

  在佛法修学中,不论什么宗派都离不开信、解、行、证四个步骤。因为生起信心,才会有了解佛法的意愿,并随着认识的深入,使信仰得到升华。因此,信和解是相辅相承的,所谓“有信无智长愚痴,有智无信增我慢”,前一个“智”指智慧,后一个“智”指知识。只有信而没有佛法智慧,将流于迷信、盲信。反之,懂得一点佛法知识却生不起信仰,反而自鸣得意,又落入我慢。具备信、解之后,还要进一步导入行,通过实践,使解得以印证、深化,最终证得空性。

  信,又有程度的不同,既会因解得到深化,更会因行得到提升。初学者信佛,阿罗汉信佛,初地菩萨信佛,八地菩萨也信佛,但信的程度绝对不同。声闻初果(须陀洹)的信为不坏信(四证净:信佛、信法、信僧、信戒),因其证得信仰之体,能信、所信已融为一体,故名之为“证净”。这也突显了佛教和其他宗教对“信”的不同定位。其他宗教的信是二元的,信徒永远是信徒,上帝永远是上帝,其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佛教的信是一元的,如一真法界、不二法门,能信、所信最终将合二为一。对佛法修行而言,信既是基础,也贯穿着整个修行过程,将随着修学深入渐次提升。

  《道次第》所说的“净信为本”,主要是就弟子对依止师的信心而言。净信有三义,一是清净无染,二是真实无伪,三是确定无疑。其表现方式又有很多,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引《华严经》说明了弟子对师长应当具备的九种心,分别是:

   如孝子心,对师长惟命是从,如子女对待父母那样孝顺依从,不违其意。
   如金刚心,对师长具有至坚至强的信心,如金刚坚不可摧。
   如大地心,对师长的一切事务及要求均能积极担当,如大地承载一切。
   如轮围山心,以稳固不变的心依师修学,遭遇任何逆境都不退缩。
   如仆使心,如仆人般忠心耿耿,一意事主。
   如除秽人心,如身份低贱者那样,在师长前谦恭有礼,毫无骄傲自得之心。
   如乘者心,对于师长要求,无论难易皆励力担当。
   如犬心,如义犬般忠贞不渝,驱之不退。
   如船心,如渡船般往来穿梭,装人载物,从无厌倦。
   具备以上这些心态,才是具足信心的如法弟子。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佛的重点是在内心而非书本
下一篇:分别不分别
 认识佛教
 原始僧团管理体制不同于世间教育
 《道次第》修学释疑
 皈依三宝——真的一个都不能少
 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周末论坛的开示
 佛教的财富观(二)
 发心、僧格、正见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
 你的学佛目标是什么
 佛经——有言教,有身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一)[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华严经讲话 二、赞佛之歌——世间净眼品[栏目:鎌田茂雄]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57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蕴(khandha)[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栏目: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相应18经 死后如来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经[栏目:相应部 24.见相应]
 五百罗汉 153、光耀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栏目:净宗法师]
 《修心八颂》讲文三 恒怀珍爱 下[栏目:宽见法师]
 药师经释义 第九、持咒灭病分[栏目:法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