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看不见的菩萨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3

看不见的菩萨

  在修学中,对善知识的信心,是我们进步的保障。但生起信心并非易事,尤其在近距离接触中保持初心不退,就更为困难。所以,《道次第》特别强调观师功德的重要性。俗话说,伟人在他身边人的眼中往往是最平常的。藏地也有类似谚语:在上师身边的人,往往是离上师最远的人。原因何在?正是寻过之心所致,它仿佛有色眼镜,使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变形变色。此外,习惯性的麻木也会损减对上师的恭敬之心。

  凡夫心很善于寻找与之相应的所缘境。在这样的心行基础上,我们见到的一切也会被凡夫心所污染。这就是唯识所说的“境由心造”,有怎样的心,就会见到怎样的境界。据记载,无著菩萨修行时一心渴望面见弥勒,前后修了十二年,仍未亲见菩萨现身。其间几度失去信心,甚至觉得菩萨太不慈悲。后来,他在下山途中看到一条生了癞癣的狗,伤口蛆虫蠕动,苦痛难耐。无著心生悲悯,俯身以舌舔去伤口蛆虫。这念悲心使他的凡夫心彻底净化,顿见弥勒菩萨光明奕奕,现身眼前。无著叹道:菩萨呵,十多年来,我一心祈求,为何您直到今日才显现?弥勒菩萨答曰:我无时不在你的身边,只因你被业缘所障,视而不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佛菩萨时时都与我们同在,只是凡夫为无明所障,不得亲见。正是针对凡夫的劣根性,《道次第》才特别强调“视师如佛”的重要。倘能如此,必对修行大有益处。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让吃饭也成为修行
下一篇: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成佛的第一生产力
 解脱的延伸和圆满
 真善美
 《普贤行愿品》讲记
 一念之差,转身即是
 做菩萨,你也行
 关于念佛的开示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三、贪嗔痴制造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三、饶益有情[栏目:学诚法师]
 迈向成佛——略谈佛法修学的次第 三、寻找和依止善知识[栏目:界文法师]
 相应13经 一桶煮好的经[栏目:相应部 3.憍萨罗相应]
 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栏目:仁焕法师]
 平时行住坐卧时,是念金刚萨垛心咒好还是念百字明好?[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芸芸众生 皆可成佛[栏目:莲心慧语]
 24 -Craving (Dh.334-359) 二十四、爱欲品[栏目:法句经·中英对照]
 300.问曰:为法故何以不应坐卧?[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彭钦差仗势欺僧人[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七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