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看不见的菩萨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8

看不见的菩萨

  在修学中,对善知识的信心,是我们进步的保障。但生起信心并非易事,尤其在近距离接触中保持初心不退,就更为困难。所以,《道次第》特别强调观师功德的重要性。俗话说,伟人在他身边人的眼中往往是最平常的。藏地也有类似谚语:在上师身边的人,往往是离上师最远的人。原因何在?正是寻过之心所致,它仿佛有色眼镜,使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变形变色。此外,习惯性的麻木也会损减对上师的恭敬之心。

  凡夫心很善于寻找与之相应的所缘境。在这样的心行基础上,我们见到的一切也会被凡夫心所污染。这就是唯识所说的“境由心造”,有怎样的心,就会见到怎样的境界。据记载,无著菩萨修行时一心渴望面见弥勒,前后修了十二年,仍未亲见菩萨现身。其间几度失去信心,甚至觉得菩萨太不慈悲。后来,他在下山途中看到一条生了癞癣的狗,伤口蛆虫蠕动,苦痛难耐。无著心生悲悯,俯身以舌舔去伤口蛆虫。这念悲心使他的凡夫心彻底净化,顿见弥勒菩萨光明奕奕,现身眼前。无著叹道:菩萨呵,十多年来,我一心祈求,为何您直到今日才显现?弥勒菩萨答曰:我无时不在你的身边,只因你被业缘所障,视而不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佛菩萨时时都与我们同在,只是凡夫为无明所障,不得亲见。正是针对凡夫的劣根性,《道次第》才特别强调“视师如佛”的重要。倘能如此,必对修行大有益处。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让吃饭也成为修行
下一篇: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七日禅开示之二
 愿为如来使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次第》中的菩提心
 传灯法会的祈愿文
 觉醒之道——《禅》刊专访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禅修——以技术管理心念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死的金刚心 第20章 琼波浪觉说[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G 1170经:本经叙述何为“律仪”以及何为“不律仪”之法。[栏目:界定法师]
 世事如幻且淡然[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问:我发愿要绝症得愈、健康长寿,以此来表法,可否?[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文殊菩萨妙吉祥[栏目:宣化上人]
 「我」在哪里?[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一七)[栏目:杂阿含经]
 宝志禅师《大乘赞十首》闻思修笔记(一)[栏目:超然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主人翁[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