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念之差,转身即是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7

一念之差,转身即是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之外,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修行所要做的,不是要成就什么,而是直接体认这个觉悟本体。

  这一见地为我们修行提供了极大的信心。我们都知道,学佛是为了成佛,但怎么才能成佛呢?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目标遥远得仿佛是个神话,又渺茫得让人失去信心。但禅宗却告诉我们,这个目标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踏破铁鞋,而是回到当下,反观自照。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同时,这一见地也缩短了凡圣的距离。否则,我们总觉得自己是愚下凡夫,业障深重。在这种罪恶感中,成佛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此外,想到三大阿僧祇劫的遥遥无期,也会让人失去修行动力。而《坛经》告诉我们:“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何其痛快!佛和众生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差别只是在迷悟之间,在明与无明之间。

  所谓迷,就是迷失觉悟本体。如果不能体认觉性,就是众生。而在体认的当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与佛无二无别了。为什么着境?因为我们处在无明、迷惑的系统,而这个系统是有粘性的,必然会对境界产生粘着。因为粘著,就会彼此纠缠,彼此阻碍,烦恼由此而生。而觉悟本体具有无住的功能,由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就是菩提。

  所以,禅宗的修行是直接建立在觉悟本体之上。比如禅宗所说的三宝,我们有觉悟本体,具备觉的特点,这就是佛;具备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能力,就是法;具备清净的特点就是僧。所以佛法僧就是觉正净,是离不开觉悟本体的。

  而禅宗所说的戒定慧,也有别于教下的持戒、修定、发慧,所谓“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当心安住于觉悟本体,便不会胡作非为,当下具足戒;也不会随境而转,当下具足定;更不被无明所覆,当下具足慧。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让妄想显现为世界
下一篇:佛诞日的忆念
 我的判教观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佛教的财富观(二)
 从有限到无限
 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你的学佛目标是什么
 论“方便与慧,成佛缺一不可”
 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一、浮躁的时代,浮躁的心
 与戒幢佛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的一席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经思想蠡测 六[栏目:悟光法师]
 多一分平常心,多一分平安人生[栏目:听李叔同讲禅]
 断人慧命罪最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六 四、广六位心所──辨随烦恼体业[栏目:韩镜清教授]
 被梵呗唤醒的种子[栏目:宽谦法师]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栏目:白云禅师]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栏目:净宗法师]
 The Mystery of the Missing Necklace (Chap 1. One C..[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得到真正的快乐 - 不贪着禅定之乐[栏目:真正的快乐]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