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老僧常谈,还得谈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1

老僧常谈,还得谈

  我出家后,基本在佛学院度过,前后已有三十多年。对目前这种沿用社会院校模式的佛教教育,有诸多感慨。事实上,佛教自身就有良好的教育传统,有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佛陀本人就是伟大的教育家,历代祖师则是优秀的授业师长。所以,未来的佛教教育,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教育的长处结合起来,这才教界要走的思路。

  佛法博大精深,真正抓住核心,并使修行走上轨道,绝非易事。学僧们通过几年教理学习,各宗多有涉猎,但往往局限于知识,寻不着心行入处,得不到真实力用。原因何在?我以为,主要是忽视了基础建设。在修学过程中,有些根本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对三宝的信心、出离心、菩提心、正见和戒律。不论修习任何法门,皆须具足这些要素。就象使用电脑,首先必须安装一套完善的操作系统,以此为平台,才能使用各种软件开展工作。同样的道理,基础建设稳固了,才有能力选择一个法门深入,否则的话,不是纸上谈兵,就是盲修瞎练。问题是,这些基础恰是目前佛学院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作为出家人,一方面要通过对戒律的学习和行持培养僧格,在形象上具足威仪;一方面要从世俗习气中脱离出来,通过对皈依和发心的修习,将内心调整到修行频道。此外,更要确立正见。“知见”是佛法最为丰富的部分,不说三大语系,仅汉传各宗,亦有深邃义理作为构架。作为普通学子,若不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严格的哲学训练,穷其一生,也难以一一消化。以往的修行者,多专擅一宗。学唯识,便深入唯识;学中观,便精研中观。待知见确立后,再以唯识见或中观见指导修行。对于多数人来说,能将一宗理论学透便已不易。而目前的现状是,课程开得相当庞杂,几年内,便涉及了华严、天台等大经大论。结果只能略知一二,不仅无法将理论付诸修行,甚至连继承都存在困难。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修学佛法须从基础抓起,这正是修行之本。其中,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发心是修行的根本;正见是解脱的根本;戒律是僧团的根本。忽略其一,修行必定出现偏差。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看见心的本来
下一篇:成佛的第一生产力
 人生五大问题
 修学菩提心
 我的修学经历——与闽院毕业生谈谈心
 戒律与佛教命脉——《标宗显德篇》解读
 让吃饭也成为修行
 依止善知识的九大利益
 永远的学习榜样
 把佛念到心里
 道念的建立·僧格的养成
 学佛者的信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想在寺院播经但寺院要求布施如法吗?[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人品胜过技巧[栏目:万行法师]
 精研论[栏目:五部大论专集·入中论·参考]
 阿毗达磨的起源及成立经过(张化蒙)[栏目:部派佛教理论]
 出家要具足什么条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压力[栏目:是肉七分毒]
 寻声救苦念观音[栏目:宣化上人]
 相应5经 舍利弗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大圆满椎击三要诀[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