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1

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缠缚中脱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带回当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也就是三种导向智慧的途径。其中,又以戒为基础,所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今天这个世界,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物质条件日益改善,自杀率却居高不下;娱乐方式应有尽有,抑郁症却不断增多。而从环境来说,看看这些年频频发生的各种灾难,就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恶化多么严重的程度。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源于人的心理问题,源于人类的生活方式。

  因为我们的内心混乱,所以就会有混乱的生活观念;因为我们的观念混乱,所以就会有混乱的生活方式。现在有个流行词叫做“某某控”,而这个“某某”,可以是娱乐,可以是衣食,可以是工作。更具控制力的,则是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以及伴随这些产品而来的种种功能,或者说,是种种诱惑。面对这些无所不在的诱惑,我们是无力自主的,只能被它们牵引着,不断追随一代又一代的新品。我们只知道新一点,更新一点;潮一点,更潮一点。却不曾看到,这种追逐使我们的心变得多么混沌,多么盲目。

  人类如果不建立一种智慧的生活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心态,也不可能改变生态环境的。佛教所说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简化生活,进而达到简化内心的效果。如果把心比做一潭泉水,负面情绪就是其中的垃圾。我们的生活越复杂,制造的垃圾就越多,带来的污染就越大。

  平常的人,心总是在东攀缘,西攀缘,片刻不得停息。这就会使内心的垃圾不断搅动起来,翻滚起来。通过专注一个所缘,其它念头就不再有机会活动。当心渐渐平息,我们会发现,原来每个人内心都有认识自己的功能,都有觉知心念活动的功能。

  所以在禅修过程中,需要有止有观。这个止,就是使心持续地安住在一个对象上,以此培养心的专注力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修观。就像一潭水,当杂质沉淀下来,它就恢复了原有的清澈,恢复了原有的照物功能。这时再往里边扔一根草,扔一块石头,就会看得清清楚楚,但又不会去追逐这根草,追逐这块石头。

  当内在的观照力产生,我们才有能力看清内心的一切活动,在念头生起的每个当下都清清楚楚。因为清楚,就不会盲从,不会随转。当我们对念头和情绪保持距离,就有能力照破它,化解它。

  事实上,这种力量是我们内心本来具备的。所以,佛教提倡“自依止”,也就是依靠自己。在修行路上,每一步都要靠我们自己去走,每一个障碍都要靠我们自己去跨越,没有谁可以代替,没有谁可以包办。但仅仅靠自己还不够,因为心灵世界错综复杂,有暗礁,有歧路,有陷阱,有幻象,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随时都可能迷失方向,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在自身努力的同时,还需要方法,需要有善知识的指引,也就是“法依止”。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把佛念到心里
下一篇:教的和学的都要到位
 佛教的民主管理
 佛教的环保思想
 解深密经要义说
 佛教的财富观(二)
 《心经》的般若正观
 一肩烟雨过江南——之问法西园寺
 成佛作祖的教育
 观自在,由观而自在
 出离,是舍弃对轮回的执著
 《道次第》修学释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三七第六日[栏目:佛源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七七)[栏目:杂阿含经]
 藏传佛教的终极信仰对藏民族的正面效应[栏目:班班多杰教授文集]
 叶曼先生讲心经 三[栏目:叶曼居士]
 如实之道[栏目:阿姜查禅师]
 弟子要如何靠念佛来转变业力呢?[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比丘尼传 4 齐 盐官齐明寺僧猛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第十四章 近代传承 五、正果与禅悟体证[栏目:禅宗宗派源流]
 相应9经 寿命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魔相应]
 来庙吃斋饭,如不交钱,我们心里如何安?[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