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别别解脱还是别想解脱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6

别别解脱还是别想解脱

  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佛法修行主要分为戒和见两部分,并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似乎两不相干。其实,戒和见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戒的清净有助于见的禅修,另一方面,见地透彻者必能认真持戒。古德云:“五度如盲,般若如导”,正是说明般若正见对持戒的指导意义。有了正见,才能正确理解戒律,实践戒律。所以,八正道是以正见为首,六和中也强调见和同解。

  戒律是一种条文规定,或一种做事程序。每条戒的制定都有相关缘起,并具十种利益,即“摄取于僧”至“正法久住”的“十句义”。所以,我们学修戒律不应仅仅停留于对条文的了解,而是要从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认识佛陀制戒的精神。依此精神,方能对戒律有全面认识。

  关于持戒的正见,首先要正确了知戒律的开遮持犯,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何为犯轻罪,何为犯重罪;哪些情况下可以开许,哪些情况下不能通融。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是把戒持得生硬僵化,或是假“圆融”、“方便”的借口,任意歪曲戒律,受如不受。因此,了解开遮持犯,是持戒修行必须具备的正见。

  此外,还要正见缘起因果。心灵各种因素的产生及成长,皆由相关因缘所致。确信每个起心动念将在内心留下痕迹,形成因果,我们就会自觉防止不善言行,避免恶业之因,这是持戒的重要心理基础。可见,对心灵因果的透彻理解,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到持戒的意义所在,认识到惟有持戒才能阻止内心不良串习的延续,摆脱生命的恶性循环。

  佛法的核心是解脱,持戒同样是以解脱为目的。戒律虽然称为别解脱,但只是在事相上别别解脱,并非究竟解脱。因为究竟解脱是依无漏慧的力量,而无漏慧的开发来自空性正见。因此,持戒须以空性见为指导,在识达开遮持犯的前提下,了知持犯相亦了不可得。正如《大智度论》所说:“罪不罪不可得故,具足尸罗波罗蜜。”在世俗的缘起因果中,开遮持犯相虽宛然存在,但在胜义的空性中,开遮持犯相也只是因缘假相。倘不具备这样的认识,就会像道宣律祖所说的那样,“执则障道,是世善法”。

  佛法的中道正见是不落于空有二边的,这样持戒,方可为得定发慧奠定基础。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皈依——通向成佛之路的签证
下一篇:修行上路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不要让凡夫心抢占频道
 如何进入佛法
 《道次第》修学的目标和重点
 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十九问——济群法师答《新民周刊》记者河西
 心的训练——定
 《解深密经》要义说
 菩提心与净土修学
 零距离
 学佛的重点是在内心而非书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孤女阿照[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Snapshots of Buddhism: Common Ground - Theravada a..[栏目:Snapshots of Buddhism]
 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栏目:东初法师]
 浅说庵摩罗识[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安居第二十一日(二):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放天马旗的来源与功德利益[栏目:经幡经旗]
 一切恐惧 为作大安[栏目:大安法师]
 东方绘画美学体系的建立[栏目:佛教与绘画]
 达摩书院新春唯识学七日禅修[栏目:张尚德教授]
 King of Samadhi Sutra[栏目:Thrangu Rinpoch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