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依止善知识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25

如何依止善知识

  当我们值遇善知识时,又如何亲近并获得教授呢?若不善于依止,即使相遇,也可能错失良机。反之,若能与善知识结下殊胜法缘,生生世世都会得其摄受。关于亲近善知识,《菩提道次第论》中谈到如下几点要求:
 
  第一是净信为本。对于自己亲近的善知识必须具足信心,观德莫观失,切勿依自身情绪及立场随意评判。凡夫心是充满主观的,以这样的心观察世界,所见自然难以清净圆满。若不善于发现善知识功德,很可能会顺着凡夫习气寻其过失。如是,便无法对依止师生起净信和恭敬心。相应的,善知识所授教法也就无法对我们产生应有作用。所以,《菩提道次第论》特别强调“视师如佛”,因为我们不会对佛陀生起寻过之心。“视师如佛”的重点,不在于师长是否具备与佛陀无二无别的功德,而在于这种净信对修学有莫大帮助。
 
  第二是念恩生敬。在无尽生死中,我们所以能听闻佛法,种下善根,不曾离开善知识的教导之恩。不仅是今生的善知识,也包括过去生的善知识。若无善知识携手相扶,我们可能仍在三恶道沉沦。所以,应时常忆念善知识的恩德。
 
  第三是身口给侍,以身口意三业供养善知识。其中,又以依教奉行的供养最为殊胜,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因为亲近善知识的根本意义,是为了依照正确方法修行,直至解脱。
 
  对于末法众生而言,福薄障深,无缘得见诸佛显现,亲聆教法。而经典浩如烟海,即使如此,尚不能穷尽佛法全部,是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无善知识的引领,如何于一望无际的佛法海洋中找到方向?这正是许多人修学多年却不得要领的原因所在。结果,佛法是佛法,自己是自己,问题还是问题。此外,僧团难免龙蛇混杂。尽管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一切僧宝,但不可能依止所有僧人,尤其是缺乏正见和德行者。在这样的现实中,依止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值遇真正的善知识,作为弟子又能具足信心,如法依止,确为修行捷径。
 
——摘自《皈依修学手册》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戒带给我们的帮助
下一篇: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如何进入佛法
 云游——处处无家处处家
 佛法如何解决心理的问题
 掌握八个修行核心
 僧伽禅修教育之未来展望
 还不快舍
 生命健康发展的交通规则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修学的五个步骤
 如何是佛,舍我其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的形成、教理和 人生价值观[栏目:徐恒志居士]
 居士能在家里搞佛教流通处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91.如何正心诚意[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福德日记4月7日─准备死亡的好处[栏目:福德日记]
 佛学之我见(胡晓光)[栏目:其它]
 以法自严 以戒自律──僧人形象的自我建立[栏目:宽运法师]
 一、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一、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栏目:皈依修学手册]
 万峰顶上万峰藏[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如何是佛,舍我其谁[栏目:济群法师]
 野狐禅[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