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依止善知识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7

如何依止善知识

  当我们值遇善知识时,又如何亲近并获得教授呢?若不善于依止,即使相遇,也可能错失良机。反之,若能与善知识结下殊胜法缘,生生世世都会得其摄受。关于亲近善知识,《菩提道次第论》中谈到如下几点要求:
 
  第一是净信为本。对于自己亲近的善知识必须具足信心,观德莫观失,切勿依自身情绪及立场随意评判。凡夫心是充满主观的,以这样的心观察世界,所见自然难以清净圆满。若不善于发现善知识功德,很可能会顺着凡夫习气寻其过失。如是,便无法对依止师生起净信和恭敬心。相应的,善知识所授教法也就无法对我们产生应有作用。所以,《菩提道次第论》特别强调“视师如佛”,因为我们不会对佛陀生起寻过之心。“视师如佛”的重点,不在于师长是否具备与佛陀无二无别的功德,而在于这种净信对修学有莫大帮助。
 
  第二是念恩生敬。在无尽生死中,我们所以能听闻佛法,种下善根,不曾离开善知识的教导之恩。不仅是今生的善知识,也包括过去生的善知识。若无善知识携手相扶,我们可能仍在三恶道沉沦。所以,应时常忆念善知识的恩德。
 
  第三是身口给侍,以身口意三业供养善知识。其中,又以依教奉行的供养最为殊胜,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因为亲近善知识的根本意义,是为了依照正确方法修行,直至解脱。
 
  对于末法众生而言,福薄障深,无缘得见诸佛显现,亲聆教法。而经典浩如烟海,即使如此,尚不能穷尽佛法全部,是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无善知识的引领,如何于一望无际的佛法海洋中找到方向?这正是许多人修学多年却不得要领的原因所在。结果,佛法是佛法,自己是自己,问题还是问题。此外,僧团难免龙蛇混杂。尽管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一切僧宝,但不可能依止所有僧人,尤其是缺乏正见和德行者。在这样的现实中,依止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值遇真正的善知识,作为弟子又能具足信心,如法依止,确为修行捷径。
 
——摘自《皈依修学手册》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戒带给我们的帮助
下一篇: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生活禅,不仅仅是生活——济群法师专访
 漫谈僧食
 真的信因果了吗
 不仅仅是不做什么
 人生五大问题
 学佛的重点是在内心而非书本
 成佛的第一生产力
 凡圣只在迷悟间(第一届观自在禅修营开示)
 心灵环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枷大义今释 序言[栏目:南怀瑾居士]
 《正理经》简读之十六[栏目:刚晓法师]
 正念动中禅 第四日法谈 五根五力、四食、四谛[栏目:正念动中禅]
 法称因明学中“心明”差别略说(法尊法师)[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修学禅定不可轻视方便教授[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真实面对死亡——颇瓦法开示之一[栏目:法音宣流·嘎玛仁波切]
 禅定指要 二、现代人可以用修定的方法悟道吗[栏目:逸尘居士]
 二、上师的教诲 夜过森林[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A Tribute to Two Monks[栏目:Bodhi Bhikkhu]
 坐花志果·果报录 下(清·汪道鼎著)[栏目:因果报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