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戒带给我们的帮助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13

戒带给我们的帮助

  受戒不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在我们内心埋下向善的种子。我们受声闻戒,是成就解脱的种子;受菩萨戒,是成就菩提的种子。
 
  常常听到有些人说,藏传佛教注重传承,言下之意,汉传佛教就缺乏这样的传统。那么我要告诉大家:受戒就是一种传承!我们受戒所获得的戒体,自佛陀最初羯磨传戒后,由历代祖师大德一代代继承而来。受比丘戒必须有三师七证,由戒师父和戒和尚亲传才能得戒。而戒和尚的戒又是从他的戒和尚那里得来,由此类推,一直可以追溯到佛陀时代。所以,我们受戒所获得的解脱种子和菩提种子,是秉承了佛教沿袭至今的优良传统。当我们种下这样的种子后,就为心灵环保注入了重要的力量。
  持戒包括止恶和行善两个方面。止恶也叫止持,“止”是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其中又以五戒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基本行为规范。我们所应制止的这些行为是和烦恼相应的,所以,止恶的意义就在于止息内心恶的种子。生命是习惯的积累,我们的贪、嗔、痴自无始以来已形成巨大的惯性,正是这种习惯,造成了我们现有的人性。其实,修行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现在提倡“人生佛教”,提倡“生活禅”,就是要求我们将修行落实在语、默、动、静之间,落实在行、住、坐、卧之中,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持戒的另一层意义是行善。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就是要在止恶的同时积极行善。如果说不杀生是消极地止恶,那么放生就是积极地行善。在声闻戒律里,不止恶是犯戒;在菩萨戒里,不行善也是犯戒。在《瑜伽菩萨戒》有关布施的戒条里,有人卧病缺乏照料,你明明知道却不去慰问就属于犯戒;有人向你诉苦而你没有耐心听,也属于犯戒。所以,《瑜伽菩萨戒》是一部非常人性化的戒律,近代的太虚大师曾极力提倡。因为生活正是由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构成,只要我们能如法地遵循这些行为规范,就能逐步地开发出生命中善的力量。
 
——摘自《心灵环保》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的核心之道——解脱
下一篇:如何依止善知识
 过年了,你会去礼佛吗?你知道礼佛的意义吗?
 修行上路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人生的导演
 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
 《解深密经》与唯识思想
 觉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佛陀涅槃后,我们还有机会请佛住世吗
 行愿品是加行还是正行
 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般若十利[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禅修者与内观 4[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出家的真义[栏目:永海法师]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孟领)[栏目:唯识学研究]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第二十三[栏目: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付出的快乐[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开发直觉智慧 第一讲 实用威巴萨那禅修[栏目: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远尘)[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