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净行品》的两则开示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2

关于《净行品》的两则开示

  《华严经·净行品》是教界广为流传的一品经文,对我们修行及生活中的用心方式作了详尽指导,甚至包括洗脸、吃饭、如厕等生活细节。我们可能会觉得:吃饭、如厕谁不会呢?那我们看看《华严经》是怎样说的:“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同样的行为,以不同发心为基础,性质就有了根本改变。

  我们以什么心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做事有外在和内在两种结果:外在结果是暂时的,一如过眼云烟,而内在结果却对生命有着长久的影响。回顾人生,会发现以往经历的种种,曾经那么“真实”的生活,曾经那么让我们耿耿于怀的人和事,都被时间过滤成了一堆前尘影事。但我们要知道,这一切并未完全成为过去,由此积累的心力和造就的人格,将继续影响未来生命。所以,学佛的关键正在于善用其心。

——《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


  菩提心的实践,包括观想和利他行两个方面。通过观想的培养,使自己时刻心系众生,行住坐卧皆不忘利益众生。这种用心方法,在《华严经·净行品》中有很多具体指导。以这样的心做每件事,都是圆满无上菩提的善因缘。在吃饭时,希望天下众生都能衣食无忧;健康快乐时,希望天下众生同样健康快乐;遭遇挫折时,希望自己承受的一切,能使天下众生远离挫折。时刻作这样的观想,菩提心必然突飞猛进。

  当我们有机会行利他行的时候,应视为众生成就我们菩提心的因缘,本着感恩心去做。而在做事时,随时调整心行,念念不忘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做。在菩提心没有成就之前,这样做确实会有些难度,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并坚持不懈地练习,这一心行就能得到巩固。久而久之,菩提心就能任运自如。

——《认识菩提心·问答篇》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根清净方为道
下一篇:佛教的三级教育目标
 七支供——给你的修行存点款
 自他相换换了什么
 认识佛教
 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
 教的和学的都要到位
 《心经》的人生智慧
 认识菩提心
 正念,使浮躁远离 三、贪嗔痴制造问题
 佛与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 17.福 品[栏目:第一卷]
 民国年间的上海佛教净业社[栏目:高振农教授]
 禅修手札[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绝妙说法 法华经讲要 二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三身,寻声救苦[栏目:绝妙说法·法华经讲要]
 《广释菩提心论》摘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志南~绝句[栏目:禅诗三百首]
 第十九回 救人不彻因天数 悔予多事懒看山[栏目:济公活佛传奇录]
 相应6经 匹亚迦勒经[栏目:相应部 10.夜叉相应]
 禅定指要 八、四禅八定与五十种阴魔区[栏目:逸尘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五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