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4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济群法师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正是向我们敲响的一次又一次警钟。所以,对各种心理问题的疏导、调节和改善,不再局限于部分人群,而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作为以自利利他为使命的佛弟子,我们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我们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很多人对佛教充满误解与隔阂,甚至完全排斥。鉴于这样的现实,有必要和心理学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合作,共同探讨,以期找到最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治标和固本相结合的改良方式。

  我们目前所接触的心理学,主要是西方心理学,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而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佛教,自古也有心学之称,因为它所关注的正是人类心灵。在佛典中,有大量关于心的教言,如“心生则种种法生”、“心净则国土净”等。仅《大正藏》中,提及“心”之一字的即有四十多万处。可见,佛教正是以心作为认识世界和修行解脱的立足点。

  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见性成佛。他所成就的并不是外在的什么,不是羽化成仙,亦非长生不老,而是对心性的透彻认识,对迷惑、烦恼的彻底解除。用佛教的话来说,是证悟了心的本质——也就是明心见性,这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发展科技所改造的只是外部环境,而认识心性才是完善自身的唯一途径。如果自身问题重重,即使有再丰富的物质条件,还是无法获得我们所希求的幸福安乐。因为能够感受幸福的不是其他,正是我们的心。

  佛陀成道后,一生致力于传播真理,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言教,后结集为经律论三藏,流传至今。所有这些经典及经典所开示的修行法门,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开启生命内在的智慧,解除无始以来的迷惑烦恼。换言之,就是启动心的正向能力,以此对治负面情绪。事实上,这种负面情绪正显现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影响和破坏力。近年来迅速蔓延的一些网络用语,如郁闷、崩溃、纠结等,无不是负面情绪恣意生长、不断侵占心灵空间的表现。若不及时对治,就会出现失控的局面。

  对个人来说,心是幸福安乐的根本;对社会来说,心又是和谐安定的所系。所以,调心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锁不住的虚空
下一篇:香港商报:网络搭建清凉世界
 生活不如意是业障?
 慈悲心与我们的生活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修道
 追求什么 就成为什么
 心净则国土净
 金色莲花
 闻法要远离三种心态
 情到深处人孤独
 雪里梅花初放
 “修行”你行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0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做人要孝顺父母(宣化上人)[栏目:佛教与孝道]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三、谈谈净土念佛法门[栏目:徐恒志居士]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三七、临终时示门第之法语[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把佛法融入相续[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3年]
 平安的追寻—圣严法师与李亦园、杨国枢的对话 宗教的功能为三种满足[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禅板[栏目: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
 Part Two 16. The Buddha Leaves Kapilavastu[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权充驾驶[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栏目:斌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