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意功德(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 基础佛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27

佛意功德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佛意功德包括智悲二种。

  一、智功德:

  先宣说智功德,详讲即《现观庄严论》所言二十一部无漏功德。此处概略宣说佛智遍知功德。

  论云:智功德者,谓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一切所知,如观掌中菴摩洛迦,智无碍转。能仁智遍一切所知,除佛余者,所知宽广,智量狭小,悉不能遍。

  智功德者,即对如所有性与尽所有性所摄一切所知法,犹如观看掌中菴摩罗果,智慧无碍而转。能仁智慧周遍一切所知,除佛之外,其余有情智量狭小皆不能周遍深广之所知。

  “如观掌中菴摩罗果”,比喻智慧无碍照见。

  “智量狭小,悉不能遍”,指从凡夫乃至十地菩萨皆不具遍知智慧。譬如,凡夫眼识仅能了别世间有漏法,不知出世间无漏法;有漏法中,仅能了别色法,不能了别声、香等法;色法中,仅见近处、有限之色法,不见身后、远处、微细等色法。此即所知宽广,以眼识量狭小而不能遍知。或者,小乘阿罗汉具所知障,过于久远、遥远、深细之法皆不能了知,譬如,舍利弗不知华杰施主有出家因缘,目犍连无法以自力观见母亲转生聚光佛刹土,阿罗汉无法测知佛陀三身四智等功德。此皆说明阿罗汉智量狭小,不能周遍所知。或者,学道圣者菩萨有出入定之别,出定时不能安住法界,入定时亦未达到法界全分显露之境界,故为所知宽广、智量狭小不圆满之境界。

  论云:如《赞应赞》云:“唯尊智能遍,一切所知事,除尊余一切,唯所知宽广。”

  如《赞应赞》所说:“唯世尊智慧能遍知一切所知,除世尊外,一切圣凡,唯所知宽广,智慧不能周遍。”

  论云:又云:“世尊堕时法,一切种生本,如掌中酸果,是尊意行境。诸法动非动,若一若种种,如风行于空,尊意无所碍。”

  《赞应赞》又云:“以三时所摄诸法的一切种类之能知因,如掌中酸果一般,为世尊智慧之行境。诸法不论有情或无情,一法或多法,世尊智慧皆如风行虚空般,毫无障碍,洞彻了知。”

  “堕时法一切种生本”即以三时所摄诸法的一切种类之能知因;“生本”具能生因与能知因二义,此处指能知因;“诸法动非动”指有情法与无情法,有情法为动法,无情法为非动法,无心识活动之故。

  可以十力表示佛智无碍遍照万法之成就,如《宝性论》所说:“知处非处业异熟,种种根机种种界,种种信解遍趣行,染净二种静虑等,忆念自他之宿命,了知生死天眼通,寂灭烦恼习气智,如是宣说十种力。”

  1、以处非处智力,无碍照见一切因果合理非理之相;

  2、以业异熟智力,无碍照见一切因果别别决定之规律相,即无碍了知一切非福业、福业、不动业、无漏业,及其异熟果报之差别;

  3、以种种根机胜劣智力,无碍照见一切有情上中下等根机之差别;

  4、以种种界智力,无碍照见三乘不同种性或界之差别;

  5、以种种信解智力,无碍照见一切信解意乐之差别;

  6、以遍趣行智力,无碍照见所有轮涅一切乘之行道分类;

  7、以染净二种静虑等智力,无碍照见所有有漏杂染静虑以及无漏清净静虑之差别;

  8、以宿命智力,无碍照见自他众生一切宿世之事;

  9、以天眼通智力,无碍照见一切有情死生来去;

  10、以寂灭智力,照见一切断尽漏法之相。

  而且,佛智是以无勤作、无分别之方式一时彻照万法。月称菩萨说:“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是故正智同一味,妙智刹那达所知。” 如大海风停波静,海面澄清,万象印现其中,如是佛陀智海,识浪不生,湛然澄清,至明至静,寂灭一切分别,三世诸法悉皆炳然而现。

  佛智超胜一切声闻缘觉、学道菩萨。《无量寿经》云:“如来深广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如来深广智慧海,唯有诸佛能知,合集十方界的声闻罗汉,于一亿劫中,思惟佛陀智慧境界,穷尽彼等神通力,亦不知佛陀智慧少分。《宝性论》云:“然如大地与微尘,亦如大海牛迹水,彼等差别极悬殊,佛与菩萨亦如是。”从断证功德而言,佛陀究竟功德与十地菩萨功德相比,相差悬殊,犹如大地比于微尘,亦如大海比牛迹水。

  论云:应如是念。

  应如是思惟佛陀智功德。


  二、悲功德:

  论云:悲功德者,如诸有情为烦恼缚,无所自在,能仁亦为大悲系缚无所自在,是故若见诸苦众生,常起大悲恒无间断。

  悲功德者,如同有情为烦恼系缚无有自在,能仁亦被大悲系缚无所自在,故能仁见诸苦恼众生恒时生起大悲,无有间断。

  论云:如《百五十颂》云:“此一切众生,惑缚无差别,尊为解众生,烦恼长悲缚。为应先礼尊,为先礼大悲,尊知生死过,令如此久住。”

  如《一百五十颂》所说:“此一切众生无有差别,皆为烦恼系缚,而世尊为解脱众生烦恼,恒常被大悲系缚。应当先礼世尊,抑或先礼大悲?世尊明知轮回过患,偏于轮回未空之间如此久住,其主要因即是大悲,故应先礼大悲。

  以下《谛者品》之教证,前颂为略说,后三颂是广说。

  论云:《谛者品》亦云:“若见痴黑暗,常覆众生心,陷入生死狱,胜仙发悲心。”

  大悲之因即见苦,佛陀由见众生因位与果位之苦,而对众生发起悲心。

  《谛者品》亦说:“若见众生在因位内心常为愚痴黑暗覆盖,在果位陷入生死牢狱,胜仙佛陀由此发起大悲。”

  以下所引为广说。

  论云:又云:“若见欲蔽意,大爱常躭境,堕爱贪大海,胜者发大悲。见烦惑众生,多病忧逼恼,为除众苦故,十力生大悲。”

  “躭”同耽。

  《谛者品》又说:“若见众生在因位,被贪欲蒙蔽自心,以贪爱恒时耽著六尘境界,堕入爱贪大海,胜者佛陀发起大悲。见烦恼众生在果位,身心多有疾病、忧苦逼恼,为遣除众生痛苦之故,具足十力之佛陀生起大悲。”

  论云:“能仁常起悲,终无不起时,住众生意乐,故佛无过失。”

  “能仁恒时生起大悲,毕竟无有不起大悲之时,佛之意乐住于众生,故佛心无有过失。”

  “终无不起时”:以轮回众生无有穷尽,众生在轮回中所遭苦难亦无穷尽,故佛陀悲心亦无不起之时。

  “佛无过失”:以佛陀悲心完全观照众生,无丝毫自利之念,故佛意无有过失。

  论云:应随忆念。

  应如是思惟忆念佛陀悲功德。

  我等应当至心归依具足圆满智悲之佛陀。

 


{返回 基础佛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业功德(益西彭措堪布)
下一篇:佛语功德(益西彭措堪布)
 圆瑛大师文集—法义 (圆瑛大师讲述)
 四圣谛(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开示)
 佛法真实的面貌 (佛使比丘著)
 为什么要学佛呢(夏坝仁波切)
 谈因果 (净空法师)
 佛教要义 (李恒钺居士讲)
 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 (斌宗法师讲述)
 学佛入门 (净空法师)
 佛陀的启示 (顾法严居士译)
 信愿行证 ──修行成佛的四个指针 (耕云先生讲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大人觉经 经典[栏目:佛遗教三经·白话文]
 百喻经 81 为熊所啮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药师法门与现实人生[栏目:济群法师]
 犹豫不决[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The Marriage-Feast In Jambunada[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栏目:幸福禅]
 读了戒本之后,弟子发现不能完全做到,想退戒,请问不知可否?[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十章:处理问题[栏目:德宝法师]
 07-080大悲无量波罗蜜[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认识因果 第十二章 选择念佛[栏目:清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