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2、寂天菩萨说:"故求灭苦者,当生般若慧。"请问你学般若法门的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对照寂天菩萨的要求,什么样的目的和方法才是正确的?请各位认真地思考。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4
2、问:寂天菩萨说:"故求灭苦者,当生般若慧。"请问你学般若法门的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对照寂天菩萨的要求,什么样的目的和方法才是正确的?请各位认真地思考。
 
答:灭苦是般若的功能,学习般若的目的,即是以此殊胜法门来消除一切苦因苦果,获得救度一切众生的目的。能彻底灭尽诸苦的是道般若和果般若,而寂天菩萨和全知麦彭仁波切殊胜无比的能诠文,是完整传递给我们道般若和果般若的桥梁。这样首先就要反复研习法本,吃透其中的科判和文句,明白它们所指的实际含义,逐渐产生出思慧,接下来用思慧对照自相续,进行持续地体会和安住,产生出相似乃至真正的般若慧。这样的学习,将会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是能成熟自他相续的学习,也是佛菩萨和传承上师们所欢喜的学习。

{返回 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3、什么是《般若品》里诠释的世俗和胜义?以这两个法相和自相续对照,能产生了什么样的启发?
下一篇:1、般若品的第一大科判是“应需生起道之主要——般若——之理”,虽然只有一颂,却意义深远。请思考此生起般若之理是什么,这对于目前自己的学佛有什么指导意义?
 27、分析“断诤”中“彼等摄义”的结构,并总结你学习这段摄义的启发。..
 15、寂天菩萨说:“世间见有事,执彼为真实,不许幻性故,诤于瑜伽师”,..
 10、将这段话体会3次,每次5分钟,并记录下感受:“无实如幻”就像幻师..
 17、请比较实事师、唯识师、中观师在见解上的异同,并总结下下宗到上上宗..
 13、以不了义法的三个特征“有密意、有必要、以理有害”,来分析《般若品..
 18、《净水如意宝》中介绍了名言中否定自证识的四大过失,这四大过失之间..
 22、按照“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极寂静”去修行,是..
 19、认真理解并体会全知的这段释文:“凡成立识实有,则于无分一体的实有..
 20、对于基的所诠空性义的断诤,为什么不单单从基的角度,而需要从基道果..
 32、有人说,前面问题中关于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的道理,在《金刚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林旺的福寿乃是前世修来[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论往生之最低条件[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乐觉受[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法王藏译中的两首噶举祖师教言--如法行持的五种因缘[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尘尽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栏目:尘尽光生]
 431.际庵大休实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第二篇 心灵与环境的对话 - 心灵环保是全球性的运动[栏目:人间世]
 2005年大众学佛研究会开示[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