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证悟者既然安住在轮涅不二的境界当中,但他又要度化众生...什么样的方式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3
问:顶礼上师,证悟者既然安住在轮涅不二的境界当中,但他又要度化众生,请问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这个世间行持度化众生的事业?

答:因为他具足大悲周遍之力。

我们说过,信心和慈悲心分为有缘和无缘两种,即便成就者当时在轮涅无二之中,他的无缘之慈悲心还是永久不灭的,也就是说,他度化众生的力量和慈悲之心是永远不会熄灭的。这种力量就犹如真正的太阳自然会散发出光芒一般任运自在,因此他的慈悲心从不间断,救度众生的力量也时时存在。

我们时时都在讲解诸佛菩萨的加持是无处不在的,就是在讲解这一点。什么才称之为真正的佛呢?真正的佛并不仅仅安立于外相庄严之上,而是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即断除二种无明,证得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乃佛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当中,成就者的无缘慈悲心是永久存在,因为这是他本具有的功德,所以这种加持时时都在众生的面前,但至于我们能获得多少加持,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之上。

问:成就者所看到的世间和我们所看到的世间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答:我们说成就者是遍知的,那么你自己是如何理解遍知的呢?例如法王如意宝和喇嘛仁波切都是公认的成就者,面对同样一个地方,他们是否能知道自己所居住的是什么地方乃至是否能认得出眼前所看见的那些人呢?当然是知道到的,因为我们能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认得清眼前的景色,他们是遍知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我们平常的知道的是有限的,因为作为凡夫,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成就者的智慧是无限的,所以面对同样一个对境的知道,他们所谓的知道是一种层次更高也更广大的知道,是一种遍知。

往昔我们说过,第六识的规律是一心只能一用,但我们在初步开始修学禅定的时候,为了令自己散乱的心寂灭下来,有时反而可能会堕入一种无念的状态,但这可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因为我们此时若只有无念,而不具有一种明了的状态,不是真正的智慧。

例如我们用很锋利的菜刀切菜,如果一开始就让你一边安住一边切菜的话,可能你会把手指全给切断了,这就告诫我们,现前我们的明分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智慧。所以,成就者与凡夫看待世界区别可以先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把随身佩戴的您和喇嘛仁波切的相片不小心给弄丢了怎么办?
下一篇:“嗡 啊 吽”这三个字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如何解说?在密法当中有什么特殊含义?
 请解释上士道的共同外皈依境、不共内皈依境以及金刚乘的皈依境?
 如何通过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而生起精进修行之动力?
 大恩上师讲授的“皈依戒”与我们以往闻思“三皈依”教法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家居士应该选择何处修行?
 当您面对身边生活优裕、夫妻和睦、妻贤子孝、看似无烦恼等令世人艳羡的对境..
 请解释皈依学处三所修的内容?
 内心太沉昏沉,怎么办呢?
 您说内心不要随顺妄念而去,是否可以理解为当我在念诵咒语或者持诵经文时,..
 修持皈依法的重要性应体现在哪里?
 请问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是否是指眼根能看到但不去辨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最后的弟子[栏目:信仰]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58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敦煌莫高窟与藏经洞的发现(陈国灿)[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5[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自主命运的清醒与力量来自于真心[栏目:雪漠]
 神识脱离肉体后,是否还有痛苦、快乐、饿、冷等感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皈依问答篇[栏目:慧光法师]
 关于达摩和慧可的生平[栏目:杨笑天教授]
 入菩萨行讲义 第二讲 忏悔罪业品[栏目:卓格多杰仁波切]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六十卷(2/3)[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