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二集) 2009/8/12 台湾 档名:12-47-7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四面第六行,下半段看起:
【菩萨教令修止观两门。心无暂替。因果丧亡。苦业无由得生。但令不入三涂。名为普代众生受苦德也。】
大师为我们指出『菩萨』,不是一般人,菩萨是佛教里面一个名词,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菩萨是古印度语梵文,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的众生,玄奘大师把它翻作觉有情,有情就是一般众生,有感情。跟圣人不一样,圣人感情已经变成智慧那是圣人,所以圣人用智慧不用感情,觉悟的人;迷惑的人他用感情,不知道用智慧。我们可以这样说法,智慧这个东西,觉悟了就叫智慧,迷了就叫感情,智慧跟感情是一桩事情,迷悟的两面。佛在《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圆满的智慧,无量的智慧。智慧迷了之后就变成感情,这个感情也是无量的,也是没有边际的,感情里面就生执着,就麻烦多了,副作用太多,苦不堪言。大乘佛法里面,像法相宗,他们提倡的是「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智慧,转烦恼为菩提;「转八识为四智」,这证果。转烦恼为菩提是菩萨,转八识成四智是佛。感情也叫情识,识就是八识,一转变就变成四智菩提,这就成佛。可见得法界虚空界里面一切众生就是两种人,一个是觉,一个是迷,觉了称佛菩萨,迷了称凡夫。凡夫跟佛菩萨是平等的,没有差别,只有迷悟不同,于是苦乐就不一样。我们千万看到这些名相不要产生误会。
十法界的众生都是迷而不觉,十法界里面有四圣六凡,六凡是全迷了,四圣法界是觉悟,觉悟但是他是解悟,他受佛的教诲,天天听经闻法,明白了,理是明白,事上没转过来。大乘教里面常讲「理可顿悟」,听听明白,真明白;「事须渐除」,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不是一下就能转过头来,那是太难太难!事上是慢慢的转,逐渐逐渐的向上提升。所以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这就是事上要渐渐的除。要懂得除的方法,菩萨在此地就教『教令修止观两门』,教化一切众生,教学要时时刻刻提醒。凡夫,尤其是六道的凡夫,迷得太重,迷得太久,迷得太深,必须时时刻刻提醒他,这个方法非常重要;不提醒,很容易他又犯过失。佛对于这一点,他确实有非常善巧的方法,我们称为善巧方便。用什么来提醒?六道凡夫都喜欢艺术,所以佛菩萨就利用艺术。美术、绘画、雕塑,这人们所爱好的,音乐、舞蹈,凡夫所爱好的。自古以来,古时候虽然没有文字,文字没有发明,有没有歌舞?有。它比文字还要早,所以佛法里面就用上了。我们看一个道场,你看到活动的场所,大殿大厅里面供养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天人像,雕得都非常之精美,高质量的艺术品,做什么的?提醒你的。不可以把它当作神仙去膜拜,那就变成迷信,提醒你的。
一般最普通的表法,我们供一尊佛、两尊菩萨,这最简单的,非常适合于家庭。佛代表什么?佛代表我们的自性、法身。让你看到这尊佛像就提醒我们自己,我们要回归自性,要回归法身。不需要说话,说话听太多,听厌烦了,钟磬的音声,让你看、让你听这就提醒自己。佛代表本体,菩萨代表从体起用,你看《还源观》里面讲的,它一共是六段,六大段,第一大段就讲「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佛代表的,佛像代表的,这本体。一切法都是从本体变现出来,体永恒不变,能生万法。两位菩萨代表什么?起二用。用太多了,无量无边,但是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理,一个是事,就两大类。我们供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代表理,观音菩萨代表事,事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理有事,理事不能离开。理是般若智慧,如果慈悲里面没有智能,慈悲就有副作用。你看看佛门里面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古大德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为什么?如果慈悲、方便没有智慧,没有理智,后遗症就出来,后遗症是祸害、下流。
所以佛法不讲爱,世间很多宗教讲爱,佛法不讲爱,佛法讲慈悲。慈悲就是爱的意思,跟爱没有两样,为什么换一个?慈悲里面是有智慧、有理性;换句话说,理智的爱叫慈悲。一般讲爱的时候不一定有智慧在里面,这感情,爱里头有情就麻烦。所以佛经里面很少看到爱,慈悲用得最多,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菩萨教导这些众生,特别是六道众生教他什么?「止观两门」,止是放下,观是看破。我初学佛的时候年岁是不小,所以很懊恼,为什么不让我早十年遇到佛法,我要十六岁遇到佛法就不一样!二十六岁才遇到,很着急,遇到这么好的东西,这么殊胜的东西,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我第一次见到出家人章嘉大师,头一句话向他老人家请教的,我问他老人家,我说:我知道佛法殊胜,佛法好,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就能够契入?章嘉大师听到,很慈悲,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两个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不说,聚精会神专注听他老人家开示,半个钟点说了一个字:有。听到有,我们耳朵就竖起来,半个小时精神一直集中,没有杂念。可是我们毕竟还是年轻初学,自己习气不知道,老师知道。老师又停了五、六分钟,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他讲的语气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说。
这是什么教学法,当时不知道,一生头一次遇到这个事情,还算不错,能沉得住气。十几二十年之后才恍然大悟,古时候老师对待参学的学生就是这样,要看你什么?要看你整个心定下来才会告诉你。心浮气躁不跟你讲话,为什么?讲了没用处,耳边风,这边听了那边就忘掉,那不叫讲废话吗?我才明了,当时老师是让我整个情绪定下来,半个小时精神意志集中来听他的教诲。我们听了之后,当然没有那种修养,接着就问:从哪里下手?老师教我从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我听了似懂非懂。老师很慈悲,让我每个星期天跟他见一次面,他会给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教我。第二个星期他就教我要认真去学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告诉老师,那个时候,我们是职位很低的公务员,待遇很微薄,真正是勉强够过生活,决定没有多余的钱去做布施,去做好事,没这个力量。老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那可以,没有问题。一块钱有没有?还行。他说:你就从一块、一毛去做,真心去做,不能不做,永远去做。
学佛之后我才晓得,之前年轻的时候造了很多罪业,罪业最重的杀业。抗战期间真的是无知,我父亲是军人,喜欢打猎,每天早晨天还没有亮,我父亲就把我们叫醒,跟他一起去打猎,我打了三年,杀了不少众生。所以明白之后,我头一个就发心吃素,素食,不跟众生结冤仇。第二桩要做的事情放生,寺庙里面常常有人凑钱放生,我们一块、五毛也可以。这是什么?知道自己业障深重,消业障,做得很积极。再印经法布施,开智慧的,寺庙常常有人提倡印经,大家凑钱,这我参加。以后收入多,真的施财得财,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老师教我改造命运!因为我命里面,我知道我命里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官印,命里没有官印,而且短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很清楚。还不错,还有二十几年,二十几年好好的修,老师的话百分之百的依从。老师大我三十九岁,祖父辈的,很慈悲,他不会骗我。我对老师一分钱供养都没有,老师热心教导,我们唯一能够报老师的就是依教奉行。
所以必须要有善巧方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供观音菩萨是什么意思?他天天提醒你要慈悲待人,就这个意思。供养大势至菩萨什么意思?你要理智不要用感情,这是真正供佛,佛菩萨对你真实利益。你供佛虽然是个形像,你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你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这个道理很深。是个艺术品,不能把它当作艺术品来观赏,那就错了,那什么利益都得不到;用它来帮助你,启发你的性德。佛门里面的供具都有深刻表法的意思,佛前供花,花不是给你看的。花代表什么?代表因果,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因修得好,你要造好因,你后来才会有好的结果,表这个意思。不是供佛看,提醒自己的。最重要的供具是一杯水,这最重要的供具,这一杯水是什么?这杯水是自己的心,时时刻刻看到,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给自己看的。那是什么?那是佛心,那是真心,真心就是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经题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心清净平等就不会迷,智慧就生,觉而不迷,你看这意思多好。供灯,灯代表光明,把自己的慈悲、智慧贡献给一切众生,就像灯放光一样,灯放光不照自己,照别人。特别在古时候用油灯、用蜡烛,表法意思非常明显,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这是代众生苦。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放光,这哪有迷信!这种教育多好。中国的寺院,你走进去之后是个艺术宫殿,完全用艺术来表法,来提醒你。你要是真正懂得,你到寺院殿堂里面去走一遍,你就觉悟,你就明白了。
止,止的是什么?后面提出五种;观,你对宇宙人生应该怎么看法,后面也给我们归纳了六种。入五止起六观,这就是华严境界,毘卢遮那佛的境界。毘卢遮那佛跟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很多人问过我,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有同修问我这个问题,我就用这个例子,举个比喻告诉他,华藏世界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极乐世界是乌节路,新加坡最繁华的一条街道。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关系就像这样,是一不是二,你生到极乐世界,你就到了华藏。可是用净宗念佛这个方法,往生到极乐世界容易;不用这个方法,修其它的法门不容易,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净宗这个法门,是契入华藏最善巧、最方便的一个门路,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要珍惜。止观两个字在念佛人身上很重要,止是什么?放下万缘,观是什么?这句名号六个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样修净土,真是祖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的。
『心无暂替』,「暂」是暂时,很短的时间,「替」是代替,别的东西替代。「心无暂替」的意思就明白了,夹杂,天天念佛里面还夹着有杂念,那个杂念夹杂进去叫暂替。虽然时间短,但是它把你功夫破坏,不纯。所以念佛这一门,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佛要怎么念法?你看大势至菩萨八个字,这是念佛法门的秘诀,都摄六根是把六根收回来,眼不向外看。我们用现代的话说,眼不受色的诱惑,耳不受音声的诱惑。观世音菩萨讲「反闻闻自性」,不听外面的,听里面的,里面是什么?里面是性德,是自性。眼不看外面的,看里面的,看自性。六根不向六尘境界去攀缘,从六尘境界里面回头去看自性,眼回过头来就见到色性,耳回过头来就能回归到闻性,六根的根性一回头就见性,所谓回头是岸。不要向外去奔驰,向外奔驰错了,眼被色牵引,耳被音声牵引,舌被味牵引,你在六尘里面,色声香味触里面起分别、起执着,这造业,什么业?六道轮回业。口里面念佛,而我们六根所造的依旧是轮回业,这往生障碍。所以念佛念一辈子,为什么最后不能往生?道理在此地,你没有能够止住,这重要。
凡事都有事理两面,有事、有理,事上面容易办。譬如我们学佛,知道经上所说的,祖师大德教诲我们远离五欲六尘的境界,首先在事上、环境上帮助我们修清净心。所以古时候寺庙庵堂,无论是大小都选择在深山里面,人迹罕至,一般人不会到那里面去的,环境清净,听不到外面杂音,这个地方好养心,修身养性选在这个地方。这样的环境,在佛门的术语叫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寂静处,这个地方很安静,听不到杂音,所以寺院也叫做兰若意思在此地。可是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幅度的改变,科技发达,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深山里面也都有电视、有网络,道路开上去变成观光旅游点,不清净!现在佛教为什么衰到低谷?你想想看,清净道场变成旅游观光胜地。在过去一尘不染,现在五欲六尘都会集在这一块这个点上,你能不染吗?你要不染那是圣人,圣人不到这个地方来,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十来年前,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说在过去佛门四众弟子修行成就的顺序,出家法师排第一位,是成就最多的,第二位是出家的比丘尼,第三位是男众居士,第四位最后是女众居士。他说现在变了,佛门也变,现在修行成就的,成就最多的,最有成就的,在家女众排第一,第二位在家男众,第三位出家女众,最后的是出家男众。我们想想黄念老讲的话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现在事实摆在面前,确实如此,这颠倒了。印祖对我们现前的社会看得太清楚,他老人家教我们,建道场建小茅蓬,住众最多不要超过二十人,还是需要选择寂静处,不要选择观光旅游的景点,过去这些丛林寺院不适合修行,这点我们很了解、很清楚。
我在八0年代,我记得我第一次到北京访问,见到赵朴老,老同乡,我们谈得很投缘。那一次香港同修陪我去的二十多个人,朴老盛情招待,在佛教会的餐厅里面开了四桌接待我们,我们谈了四个多小时,依依不舍。他是安徽人,同乡。我当时就向他老人家报告,我说现在佛教要与时俱进,过去这些丛林寺院都有千百年的历史,它是古迹、是观光的景点,不适合修行。我就建议应该交给国家观光局,都做为观光景点。佛教的道场重建,现在交通方便,信息发达,不要建很多。那时候我跟他老人家建议,一个宗派建一个,另外选择地方,模仿外国的大学城,将来一个道场新兴的都市,它就是一个城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解门,一部分行门。解门就是大学,采取夏莲居老居士的建议,解门里面统统用学院这个名词。譬如我们净土宗,净宗学院;华严宗,华严学院;天台学院,这样好,就是大学。另外修行一部分称学会,净宗学会,修行道场就是念佛堂、莲社。学院是学校,培养人才对外弘法,现在对外弘法可以不需要建道场,用网络、用卫星电视向全世界播放,任何地方都能够接收,不需要建道场。中国大小乘总共十个宗派,建十个大道场,佛教就兴旺起来。老居士听了很欢喜,可惜我们相见恨晚,我们见面是他的晚年,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如果十年前遇到他,真起作用。佛教将来以后走哪条路?还是要走这条路。所有这些古迹的道场都应当做什么?机会教育,社会教育,那个影响太大!来观光的人,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就是把供佛像的意义介绍,这是什么?上课。他就明白佛教不迷信,是教你做人的道理,是真正教你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观光旅游的这些导游要经过训练,他要真是内行,懂得佛门这些艺术,佛门里面这种智慧,教学的善巧。观光客等于缴了学费,他入门都买门票的,缴了学费他真正学到东西,他这个学费值得。这些人学了之后,他回到他的原住地,他又会给别人宣传,这肯定的。是教育,宗教教育,我们学了将近六十年,现在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
佛教讲些什么?可以说它有两种,一种是普及教育,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用现代的话说,帮助一切众生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普及教育,人人都要学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这一生能够生活得很幸福、很美满。另外还有少数人他的目光远大,他觉得这还不够,这里面真的有高等科学、高等哲学。为什么称高等?现前哲学里面解决不了的问题,科学里头解决不了的问题,佛经上都有,确实有让你心服口服的答案。你要是接触,你要是学习,你不能不佩服!今天科学家所发现,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早就说了。科学里面宏观世界,宇宙,佛讲得清楚,宇宙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发生的,发生之后如何再演变,怎样叫它回归,说得好!生命是从哪来、我从哪里来的,讲得清楚。佛法不用推理,不用研究,他怎么会知道的?他就是从放下,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是你自己看到的,亲眼所见,那还能有错吗?现在这个世间大家知道,数学为科学之母,佛不用数学,数学有的时候计算有差误,禅定里头没有误失,妙绝!知道宇宙的真相,出现了一桩事情,什么事情?原来整个宇宙是一体,现在讲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体是什么?就是自性。自性是一,自性奥妙无穷,唯证方知,这个话说得好,你听讲,听佛来给你讲,听多了你也知道,听老师说的自己没见到,在佛法里自己没见到都不算成就;必须是你自己亲证,佛门的学位你才能拿得到。佛门的学位,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这些名词是佛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要什么样的资格才能拿到?阿罗汉好比是学士学位,最低的正觉;菩萨的学位,正等正觉;最高的,佛的学位是无上正等正觉,有!讲得很清楚。
底下这句话说「心无暂替,因果丧亡」,因果没有了。佛门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真的因果不空。因果什么时候空?宇宙没有了、万物没有了,因果就没有了。要知道因果是跟宇宙、是跟万物、是跟我同时出现的,这就说明有宇宙就有因果,有万物就有因果,有我就有因果。宇宙万物的生起,第一个因,第一个因它没有因,所以说妄,它不是真的;如果第一个因它真的有因,那就不能叫妄。佛家讲「一念不觉」,这个第一念,第一念的不觉没有因。佛在经上讲的比喻,讲得最多的是「梦幻泡影」,我们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作梦第一个因是什么?没有,所以梦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有因,有果就真的,这在佛法里面讲得很微细。确实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告诉我「佛经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这么多年来,在讲经教学里面,我没有用方老师的原话,我常常讲高等哲学,方老师的原话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宇宙的起源,佛法讲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就是心一动,这微微的一动宇宙就出现,一时顿现。动念,我就出现,万物就出现,能生万法。起心动念是有先后,但是你看不出先后,速度太快,几乎是同时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这个时候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那我们要想到,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那就是自性,自性是什么样子?佛经上的形容叫常寂光。常是永恒,永远不会变;寂是清净,清净到极处一尘不染;光是光明,这常寂光。这里面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所以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要知道。因为你知道你才肯放下,放下就还源,就回归到常寂光。回归到常寂光就融入常寂光,就好像一滴水回到大海,跟整个大海融成一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那一滴水就是大海,整个大海就是那一滴水,这是事实真相。
可是如果在实报土里面起了分别,分别都是振动。起心动念是最微细的振动,常寂光里头没有振动,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的时候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没有振动,所以振动是虚妄的。一有分别,实报土就不见,实报土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变成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就变成这个法界。如果在这里面一起执着,执着的念头起来,执着念头起来是什么?执着就我,没有我就没有执着。所以一有执着的时候我出现,我跟执着是同时发生的,一有我,四圣法界不见了,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六道,六道里头有我、有执着,佛讲得清楚!只要你执着破了,我不再执着,于世出世间法都不执着,也不执着这身是我,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一场梦,你就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分别变的。我能于一切法不再分别,四圣法界就不见了,诸佛的实报土出现。统统是一时顿现的。
上上根人是一闻千悟,一时顿舍,他一下就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一剎那之间他就放下,这一放下他就成佛。最明显的例子,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的,一时顿舍;在中国唐朝时候,惠能大师也是这样的,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年轻,二十四岁。他听到五祖跟他讲《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一下放下就见性,就融入常寂光,所以五祖的衣钵就传给他。这一悟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什么疑难杂症,你去问他,他都给你解决,这真的,这不是假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我们凡夫看,看不懂,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你听他讲解,明白了,这真的开悟。
这一开悟,智慧现前,智慧是自己本有的,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头学来的。你如果讲今天科学技术,他懂不懂?全懂,没有一样不懂。既然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他就懂,他为什么不发明?为什么他不制造?造一架飞机问释迦牟尼佛会不会?会。造原子弹会不会?会,没有一样不会,高等科学!为什么不制造?告诉你,如果那个时候制造出来,现在这个地球早就没有了,就这么个道理。中国古时候不是没有科学技术,有!那些发明创造的人,死了以后全毁掉,不留给后人,什么原因?他知道这个东西,人类如果没有相当道德的水平,这个东西会有流弊,流弊对于人、对于整个地球有害无利,不能留。这是什么?这是真实智慧,真实的慈悲。古时候人过的什么日子,现代人过的什么日子,古代的人生活真的幸福美满。现在人幸福美满没有了,为什么?被科学破坏掉,科学技术把幸福美满给毁灭掉。我们不说多,就说这台湾六十年来,我是二十三岁到台湾,今年八十三岁,六十年。六十年前的台湾有浓厚的人情味,不一样!如果我们再想想,再往六十年前,一百多年前台湾没有铁路,没有公路,没有汽车,从台北到高雄要走路,要走半个月。亲戚朋友要来的时候半个月,走了半个月来,那种感情你无法想象,那个接待人情味多浓,所以他有幸福美满。现在幸福美满变成什么?是被这些交通,便捷的交通、科学技术把它给消灭掉,只有名词没有实际。
我们想想,是那种生活好还是现在生活好?那时候好,人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现在有好多新的毛病,像焦虑症,这个东西从前没有听说过有这种毛病,所以科学技术带来许多闻所未闻的疾病,到底哪一种生活方式好,你不知道。真正回到过去,知道过去的社会美满,过去的社会安全,过去社会人跟人都有信心。人从来没有想到坏人,没有这个观念,人都是好人,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哪有坏人?你说哪个坏人没人相信。现在都颠倒,现在认为世界上没好人,你要说个好人,人家怀疑;你说哪个人是坏人,正常,一点都不奇怪,恰恰一百八十度的颠倒。佛法教我们回头,回头是岸,回头你才把事实真相找到,你才能彻底觉悟。所以这「因果丧亡」,必须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回归到常寂光,因果就没有了,实报庄严土里面还有因果。所以读这一句要懂得,这个境界比法身菩萨还高,法身菩萨还离不开因果,必须圆满的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
『苦业无由得生』,这是了解因果,你看它是个「苦业」,有苦就有乐,这是讲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因为你深信因果,你知道善业决定有善果,恶业决定有恶报,你不愿意受恶报,你就不会造恶业,你对于因果的道理、现象、利害,太清楚、太明白。所以佛教凡夫,教六道众生,在六道里要把因果摆在第一,才真正能够收到教学的效果。在六道里首先要帮助众生不堕三恶道,这靠什么教育?就是靠因果教育。以因果教育为主,以伦理道德为辅助,六道里确确实实是这样的。到什么时候才以伦理道德为最重要的,因果可以不必再谈?阿罗汉以上,四圣法界里可以不必谈因果。为什么?他们都正觉以上。你看看,声闻缘觉他们证到的正觉,往上去的菩萨、佛是正等正觉,他们会不会造恶?不会造恶,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小学最重要的课程是因果教育,中学、大学这个课程教完,他已经学得很好,已经养成习惯。所以他要往上提升,这个基础东西不要教,他已经学得很好,这些理不能不知道。
底下这个总结,『名为普代众生受苦德』,现在这个世间众生都受苦,你细心观察,富贵都苦,穷人苦,富人也不乐。我见过很多富人,拥有亿万财产乐不乐?不乐,天天吃安眠药,不吃安眠药不能睡觉,依然患得患失,过得很苦。贵人,贵是有地位的,我也认识很多国王、总统、总理,这样身分人我也认识很多,乐不乐?不乐,非常辛苦。由此可知,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贵贱贫富统统苦,这怎么得了!我们想,离苦得乐是不是真的?真有乐吗?真能离苦吗?真的。你见过吗?见过。在哪里见过?古人典籍里面见过。古人记下来这个东西,绝对不是他幻想的,是事实。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重视历史,要把这些事情记下来留给后代,让后代人学习。在这个世界上重视历史,重视智慧的传递,整个地球上中国算第一。这是中国人的幸运,我不说骄傲,骄傲不好,中国人非常幸运,有这么好的老祖宗,给我们发明了,全世界所没有的,传递文化的工具,这工具是什么?文言文。没有这个东西,文化早就完了,外国人没这个工具。老祖宗知道言语会随着时代在变,所以把言语记录下来,过个几百年之后后人就不懂,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所以发明一种东西,永恒不变的叫文言文,它不跟语言一道走,所以把它分开,语言是语言,文言是文言,文言是传道的。我们懂得文言文,今天看孔子的书,看周公的书,看尧舜禹汤的书,就像他亲自写信给我们一样,我们能懂他意思,能接受他教训,不会错解意思。这是文言文的好处,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欧洲像拉丁文,古老的语文记录下来,现在要靠专家考古,少数人懂得,是不是真的懂得还都有问题,这就是什么?它语跟文是统一的,就出现这个毛病;我们老祖宗把语跟文分开。
文言文难不难学?不难。从前我们老师教我,你能够背诵五十篇古文,文言文古文,你就有能力阅读没有障碍;你能够熟背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我这个年龄差一点,大我五岁以上的文言文就学得很好。我这个年龄遇到了改革,私塾废弃,改成小学,小学不再念文言文,私塾里头念。所以大我五岁以上的,国学的基础那比我好太多!我们本来还是可以能够学个十年的,遇到八年抗战,八年抗战私塾彻底消灭,中国大家庭制度也彻底消失。这两个是我们近百年来苦难的根源,为什么会有这苦难?这两样东西没有,家没有,家破人亡。家破了怎么样?无依无靠,你生活不能安定。从前大家,家庭是大家,有依有靠,你终身绝对靠得住的就是你家庭,大家庭。你在外面做任何事业失败了,谁支持你?家支持你。你年岁老了不能工作,谁照顾你?家照顾你。所以家肩负起养老育幼的使命,不怕年老,年老真有天伦之乐,你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小孩多,那有天伦之乐。私塾就是家里面的子弟学校,学校办得好的,还有些亲戚朋友他们的后裔,我们这个学校还有名额,还可以容纳都收留。苏州范仲淹先生那更了不起,他官做得大,做到宰相,他的子弟学校不但照顾自己的小孩,照顾亲戚朋友,社会上凡是能够念书的这些好的子弟统统都收,而且什么?还供养他,叫义学。所以这些富贵人家为国家培养人才,功德大,心量大!他看这个小孩,不是自己家的,国家的下一代,看得深、看得远,所以很用心的照顾、教导。这就是代众生苦,养老是代众生苦。
我常常在想,这个世界要真正能化解冲突,恢复像从前一样的安定和平,这汤恩比讲的,只有靠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话真的不是假的。他是一生研究世界文化史,历史哲学家。我就他这几句话,跟英国伦敦剑桥大学汉学系的学生讨论过,他的话不是假的。但是中国几千年来长治久安真正得力,得力于家,这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力于家。中国的家太好了,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肩负起养老育幼、教化事业的功能。每一个家都整齐,社会上没有坏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一个行业最清高、最安乐?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仕就是从政,他没事情做。为什么?没有案子好办,社会上都是好人没坏人,一个月有三、五件案子很多了,平常没事。所以他有时间读书,有时间从事于艺术的消遣,书法、绘画、著书、游山玩水。有很多时间去访问住在山林里面高僧大德,跟他们做朋友,常常往来,你说那个生活多美满、多幸福、多快乐。现在社会不一样,台湾这么小的一个地方,要跟中国大陆比,那是最小的一个省分,浙江是小省,大概比台湾都要大一倍多,到两倍。可是案件,我是好像有两次跟司法院赖院长见面,他告诉我,案件一年平均将近三百万件,三百多万件,一年三百六十天,他说除了假期放假不上班,几乎每一天平均一万件;刑事案件平均每天是两千,办不完的案子。在过去中国旧社会里,一个月案件最多一百件就不得了!天天还有案子办,那还得了,一天二、三件。现在一天一万件,什么原因?家没有了,问题多!人没有依靠最可怜,特别是老年、幼年,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时候,这最悲惨、最可怜的。你说家多重要!
我觉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那么样辉煌灿烂的成就,原因是什么?家,它的家太好!现在再恢复从前那个家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家的家道、家规、家学、家业,应当把它继承下来。用什么继承?我就想到企业,人家常讲企业家。企业能不能把中国传统那个家的精神继承下来,让企业变成中国古时候那种家,中国文化就复兴。中国文化真的能够改造世界,能够给世界带来永久的安定和平,可以!我在大陆上认识一个胡小林企业家,我就劝他:你来干,带头干。现在这个社会需要榜样,一个样子做好了,大家可以模仿。要不做出一个样子,光是口头上介绍,很难产生效果,因为现在人要亲眼看见,他才相信。所以人要给人做个好样子,家要给人家做个好样子。现在中国家没有,从前的家是血统的关系,血缘关系,现在的家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可以用道义。老板是家长,员工是自己的子弟,员工的父母老人,那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员工的儿女就是自己的下一代,你要把他看作一家人,用中国传统的家道、家规、家学来照顾他们。所以我跟小林说过,如果中国能够有十几二十个这样的企业出现,我相信中国三、五年之内,社会秩序就可以恢复到古代,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就在全国落实。
古人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真正有这个智慧、有这个眼光,发心做这个事业,他不但救了自己,救了自己的家,救了社会,救了民族,救了国家,也拯救全世界。你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没有白来,你真正是救世主,真正是代众生受苦,为一切众生解决了问题。从哪里做起?要从自己做起。我自己很想做,你就认真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你自己没有认真学习,你没有真正的心得,这个事情就很难做得圆满。你自己做到,你能感动周边的人各个都能做到,这就做成功了。今天在这个社会靠做文章不行,靠开会不行,靠讲演不行,那是人家听听而已,介绍一些。最能感动人的,是做出榜样,我做出样子来给你看,告诉你这真的,这不是假的。后头还有一段:
【杂集论云。于不坚坚觉。深住于颠倒。离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已上明四种行德竟。】
这段说完了,末后用《杂集论》上这首偈。什么是『不坚』?不坚固,现象是不坚固的,剎那生灭,一切法是不坚固的。什么是『坚觉』?这个坚是坚固,觉是觉性。不坚固的法相,坚固的觉悟,自性觉,这是客观环境。「不坚」讲相,「坚觉」讲性。可是现在怎么样?『深住于颠倒』,我们迷失了法性,错看到法相,我们把法相看错了,以为这些现象是真实的,不知道现象是剎那生灭的,于自性的体相用一无所知,这叫「深住于颠倒」,是六道众生。现在佛菩萨教给我们『离烦恼所恼』,你才能『得最上菩提』。「离烦恼」,「所恼」,这是两桩事情,离烦恼、离所恼,所恼的是什么?外面的环境。烦恼我们今天讲心里的,你内心里面什么东西?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烦恼。外面所恼的,五欲六尘、是非人我是外面的,内外都要离。不坚是外面的,坚觉是法性、是自己,你真的能这样做,你才能得最上菩提。换句话说,最上菩提无所得证明了,无所得,你得的是什么?你得的是自性,明心见性。最上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真正是这部论典里面妄尽还源,还源就是得最上菩提,要「离烦恼所恼」。身心世界,身心是烦恼,世界是所恼,你要舍得干干净净。
舍,要注意,是心舍,不是事舍,事要是舍掉,释迦牟尼佛何必要辛辛苦苦教化众生四十九年?天天给人讲经说法,不是事吗?事没舍,心里面,心里没有,给人家讲经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就对了,不着相!为什么要这样做?为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菩提心,这是大慈大悲。绝对不是为自己;换句话说,在自己分上是舍得干干净净。真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大乘教里面讲「三轮体空」。无论哪一桩事情,佛菩萨示现做得圆圆满满,一点欠缺都没有,高明高在这里,圆满是圆满在这里,不是什么都不干。示现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事样样做得圆满,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就在眼前,就是你的生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这第四段,四种行德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