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五集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1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五集)  2009/8/15  台湾  档名:12-47-7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十五面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又准入佛境界。经云。入诸无相定。见诸法寂静。常入平等故。敬礼无所观。】

  这是经上的一首偈子。下面大师为我们解释:

  【此乃一切众生本来无不在如来境界之中。更无可入也。】

  我们就看到此地。『准』,我们现在讲标准、准则,或者是依据,它都有这么多意思。什么叫『入佛境界』?经论上有标准,下面举『经云』,没有说哪部经,那就是《华严经》。因为这是讲《修华严奥旨》,所以不指经名都是《华严》。经上有一首偈四句,这是经文,『入诸无相定,见诸法寂静』,这两句话重要,「无相定」,这个名词的意思很深,什么叫无相?所有的现相都是无相,《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话是真的,没有相。你要知道一切法没有相,你的心就定,定到什么程度?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怎么会有分别执着,当然全没有!无相定是什么定?就是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所说的,第四句话「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惠能大师见到,见到就入了。本来没有动摇,从来没有动摇过,这叫什么?自性本定,如来果地上的自性本定,谁有?各个人都有,没有一个没有,你现在有没有?有,你的自性从来没有动摇过。

  一切万法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见诸法寂静」,他看到外面的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寂静,相也没动,相是虚妄的,相没动过。这桩事情很不好懂,说实在话讲都不好讲,你怎么会懂?佛法里面常常有句话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怎么样?说不出来,说就错了。不但说不出来,你也不能想象,因为你一想你就动了念头,你也就错了。不能想、不能说,事实真相就在面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内是我们的根身,这是法相;外面是我们的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现象,这叫诸法,统统是寂静的。我们讲到这桩事情,我常常用电影来做比喻,现代的人,没有说是没有看过电影的,都看过电影,电影银幕上所现的相,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实际上电影银幕上现的相,跟佛经上讲的境界完全相同。电影银幕上什么都没有,不放电影的时候它没有,一片空白,叫常寂光。电影放映的时候它也没有,为什么?那个影像从来也没有黏到银幕上,也没有把银幕丝毫的染污。你把放映机一关,你就看到什么都没有,丝毫染着都没有;但是放映机放出来,它能够反射,能现相。这个比喻好,很像!

  自性里面什么都没有,就像银幕上什么都没有,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可是一动,振动,我们一按钮一动,相就在银幕上显现出来。虽显出来,你不能说它有;机器没有打开,没有显出来,你不能说它没有。没有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是惠能大师他都见到,「本自具足」,这是没显。显示出来,「能生万法」,这个万法就是宇宙森罗万象,包括自己。一生同时都出生,叫一时顿现,灭的时候也是如此,一时顿灭。我们这个世界你以为是真的,到我们死的时候,神识离开身体,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到底是什么回事情?就像作梦一样,所以佛经上用梦做比喻讲得很多,「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幻、妄,幻是讲变化,妄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了解事实真相,你心就不会攀缘,你不会执着,你不会分别,你不会起心动念,自性本定。

  佛告诉我们,见到事实真相,就是「入无相定,见诸法寂静」,是什么人?八地菩萨。我们修定,一层一层往上面去修,《华严经》上五十二个位次,修到第八地,那是多少个位次?十信修满,十住修满,十行修满,十回向修满,五十二个位次这已经修四十个位次,要到第八地再加八,四十八个位次。你看五十二个阶级,他到四十八个阶级,这个现象出现,知道一切诸相无相。我这有一卷放映电影的胶卷,幻灯片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它一秒钟放二十四张,你看这一张,就这么大这一张,一秒钟放二十四张,二十四张一秒钟,我们在银幕上就被它骗了,以为好像是真的。假的,一张一张张张不一样,它不是动的,它是静的,就像现在搞动画片一样,这个道理你就懂得,它不是动的,宇宙之间没有动的东西,它是静止的。所以诸法是寂静,因为它速度太快,你把它看成好像是真的。佛告诉我们,这是电影一秒钟放映它的速度二十四张,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我们六道里面这个世界,一秒钟像这样放映的速度放多少张?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千二百八十兆,单位是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你要好好修定,修到八地菩萨。也就是《华严经》上五十二个阶级,你要修到四十八个阶级,你就看到。

  为什么会看到?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等,相平等,你就看到它没动。好像两辆车一样,在高速公路上奔走,两个人速度相等,譬如你的车一个小时开两百公里,隔壁那个车也是两百公里,你认为永远在一起,你就看到;如果速度不一样,你就看不到,就这么个道理。八地菩萨心地清净到那个程度,他能够看到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在移动,他看到是单张的,是寂静的,张张不一样,跟电影道理是一样。我们要懂得事实真相,为什么?知道事实真相你就愿意放下。知道什么?不放下是错了,你在这里面受的苦是冤枉苦,冤枉受的。你本来是很安乐,跟诸佛菩萨一样大自在,怎么现在搞得这么可怜?

  把事实真相全看错了,永远迷在这错觉当中,于是我们于一切法想错、看错、说错、做错。不是错了就完了,错了是造恶业,恶业反射出来恶报,这就叫因果。错误的因带来错误的果报,那有得受的,有没有做对了的因?给诸位说,没有。你以为什么叫对?善就是对,善还是要受,比苦好受一点,苦很难受,善好受一点,不自在,不叫正受。正受是什么?善恶二边都没有,懂得吧?那叫正受。正受是什么?正受是不造业,于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正受。还有起心动念,可以做到不执着、不分别也叫正受,实际上相似的正受,很低阶层的正受不是高阶层。大乘教里面真正高阶层的正受,《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以上是正受,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这才叫正受。所以在十法界里面,十法界里面有佛法界、有菩萨法界,他是不是正受?一般也称正受,但实际上讲不是真的,为什么?他还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必须要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为什么?自性没有起心动念过,你回归自性了。

  所以《华严经》上常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佛以方便法跟我们说的,不起心、不动念之后还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你说是真有还是没有?我们在《华严经》学习过程当中,知道这桩事情不能说真有,也不能说真无,非有非无,有无二边都说不上。你说它没有,菩萨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但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在。习气不好懂,古大德的比喻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习气,古大德用酒瓶来比喻,酒瓶盛酒的,把酒倒掉倒干净,用干布去擦擦干净,确实一滴都没有,闻闻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习气。有没有办法除?除不掉,怎么擦闻起来还有味道。怎样把这个习气消除?你放在那里不要去理它,时间久了自然没有,所以说此处用不得力。法身菩萨修行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真的有东西修,他没有,他一修就坏了,一修马上就堕落,所以没有法子修,就是不理它。那要多长的时间这习气才能够断尽?我们一个酒瓶,酒瓶盖子打开放在那个地方,大概有三个月闻闻看可能就没有了。如果是烈酒,可能要半年,酒精重的半年之后你再闻闻没有了,得一百八十天,一般的酒应该也要一百天,这味道就没有。

  所以,习气的浓淡佛把它分为四十一个阶级,叫四十一品,分作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等级。习气统统没有这叫究竟圆满佛,那就到第五十二个位次,或者是从初住算起四十二个位次,到四十二圆满。圆满,常寂光现前,不住在实报土,他住在常寂光里面,跟自性圆满的融入,是真入。这个入要晓得,初住就入,入了带习气,带得很浓;等觉菩萨还带习气,带得很薄;到第四十二个阶级,没有习气。常寂光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你带什么也无所谓,为什么?因为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常寂光就好像电影的银幕一样,那是常寂光,你带东西,银幕里面那些景观、影像,那没有关系,根本就没有染污。没有染污,所以它叫妄想、幻相,它不是真的,真的就会产生妨碍,它不是真的,所以它没有妨碍。这才叫「入诸无相定,见诸法寂静」,像看电影你看到底片,底片一张一张的,从来没有动过。

  这一切的幻相,从哪里来的?从振动来的。现在科学家发现,叫波动,现相是从波动产生的。波动是从哪里来的?波动没有来处,这个你不要去找根源,它没有根源。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为什么会有一念不觉?没有理由,那个理由你找不到。要是找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它叫幻、叫妄,不是真的。你不必去找它,你找它是妄念,你妄念息掉了,真相就现前,你用妄念去找虚妄相,永远找不到。这就是科学家、哲学家,跟佛菩萨用的方法不一样,科学、哲学追根究柢要找,永远找不到。前面科学家发明的定律,隔个几十年,后面科学家发现的时候把它推翻,这是事实,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科学家敢讲他发现的东西是真理,是永远不会推翻,不敢讲。可是佛可以说永远不会推翻,佛用的方法跟他们的方法不一样,佛是用自性本定,用清净心去感应。心地到极清净的时候,自性的智慧统统现前,照见!不是研究,不能用研究,研究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东西决定不能用,用这个就错了,不用这个就对了。

  所以佛家讲参,参是什么意思?禅宗叫参究,研究经教叫参学。参是什么意思?不用心意识就叫做参,用心意识那就叫研究,那就不是参。心是什么?心是起心动念。意是什么?意是执着,末那是执着。识是什么?识是分别,第六意识分别。换句话说,参的意思是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叫做参,参不容易!真的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你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起心动念是阿赖耶,这是佛学名词,阿赖耶识,执着是末那识,分别是意识,心意识。古大德教什么?离心意识就叫做参,不用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就能够肯定,科学家跟哲学家对于宇宙人生真相,是永远找不到,为什么?他用心意识,就这么个道理。用心意识你永远找不到,为什么?心意识是妄,外面境界是妄,妄跟妄你永远不能了解真相。你必须用真去照妄,清清楚楚;你用妄去找妄,永远是迷糊的,找不到的,道理在此地。我们对佛法深信不疑,我们也不是不相信科学,科学的方法确实跟佛法用的方法不相同。它是用自性观照,绝不用意识的分别,它不用这个,截然不同的方法,所以它有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所以我们常讲,佛法智慧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而且解决得非常圆满,用在现实生活上都有效,没有后遗症。这就是世间人所讲的道德、伦理,伦理、道德、因果三足鼎立,少一个都不可以。我们凡夫这三样东西从哪里下手?知识没开的时候,你在孩童的时代。现在来讲,现在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媒体的普遍像电视、网络,所以小孩接受这些熏陶,他分别执着提前。现在小孩,我看四、五岁他就懂事,他就分别执着,他就学会自私自利。我这个年龄生长在农村,什么时候才懂事?十岁。换句话说,十岁之前,真的叫天真烂漫,是一个非常美满的童年生活,不知道忧虑,不懂事。玩耍在哪里?在大自然,小朋友结队到外面去玩,没有玩具,没有东西,跟大自然为伍,这个童年幸福,没有一点点染污。现在不行,现在小孩一出生,眼睛就对着电视,慢慢他就学坏,童年没有了,童年就坏了。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愈染愈严重,完全迷失了自性,只知道自私自利,只知道贪瞋痴慢,除这个之外他不知道什么叫道德。那你就想他造业之深,造业的重,果报现前受不了!

  古大德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体验得非常深刻,农村那个十年的底子打得好。所以在往后这几十年当中,七十年当中走遍世界许多国家地区,没有感染到染污。这什么原因?童年那个底子厚,这影响力深刻,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得失,还有这个能力。一生欢喜过这种清苦的生活,这是外面人看到清苦,我们自己感受很幸福、很快乐,这里头有真乐。世间人所说的福报,有红福、有清福,聪明人、智慧人,他享清福,生活很简单、很朴实,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身上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没有压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大自然,顺着大自然,其乐融融。现在世间人享的福报是什么?财富,每天财色名食睡是红福,这种福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愿意享受的,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一般人不懂。

  在这个大时代,朋友是乐趣,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在很年轻,二十几岁的时候,二十二、三岁我就知道!找谁做朋友?找古人。我学佛之前写了一篇文章,我也给方东美先生看过,给章嘉大师看过,我这文章里面就写得很清楚,「尚友古人」,高尚的尚,朋友的友,我跟谁做朋友?跟古人做朋友,快乐!古人在哪里?古人在书籍里面。天天读古人的书就是跟古人聊天,就是亲近古圣先贤,跟他们做朋友,对自己身心有益。欢喜读书,欢喜跟古人做朋友,一生没离开古圣先贤。学了佛之后读佛书,读佛的经典,跟佛菩萨做朋友,展开经卷听听他们的高论,这些人心地纯净纯善,跟他们做朋友。虽然自己生活非常清苦,住的是小茅蓬,吃的是粗茶淡饭,这里面确实有世间人无法想象、无法形容的乐趣。你不入这个境界你不能理解,跟你讲讲得再清楚、再明白你体会不到。古人的比喻说得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水热不热,我喝了一口我说热,你不知道,必须你尝一口你就知道,你要没有亲自尝到的时候,怎么给你讲你都体会不到。

  下面这句话说得好,『常入平等故』,入也就是住,心经常保持平等。平是什么?不起波浪。宇宙的形成是波动的现象,它没有波动,这就是平等。这是什么?真心,你融入了真心。什么人?在《华严经》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入这个境界,也就是说脱离十法界就「入平等」。从这之后不再用妄心,妄心是什么?心意识,不用这个心。心意识,心就是阿赖耶,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不用这个心;不分别,分别是第六意识;不执着,执着是末那识。转八识成四智,转变!八识是妄心,四智是真心,把阿赖耶转变成大圆镜智,这是形容,圆是圆满,镜是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都照到事实真相。弥勒菩萨给我们讲,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这个你照见。所以你知五蕴不是真的,为什么?色受想行识不是真的,假的。

  色受想行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跟精神,色法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今天或者讲唯心、唯物,色法是唯物,受想行识是唯心。心物是融合在一体的,物质里面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里面也有物质,决定不能分开,一有一切都有,一无一切都无。你如果能够观察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能够看到事实真相,你就亲见得、亲证得!你能修成这个定功你见到,他修这个定功他见到,不是假的,不是一个人见到的。你们的定功相等,你看的境界也相等,这就不是假的。不是形容里面说「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是大家所见完全相同,这就不是假的!我们听佛经上这样说,我们自己没有功夫,没功夫可不能怀疑,怀疑圣人的教诲,这是最大的不幸,为什么?你这一生没有办法达到他的境界,你对他产生怀疑。

  所以对圣人要敬、要礼,下面讲『敬礼无所观』,对圣人要敬、要有礼,你才能入他的境界,你才肯跟他学,你才能看出他日常生活当中言谈举止,你能看到他妙处,你听他开示、听他教诲能够体悟入微。现在这个世间,说老实话,不是没有圣贤,我看圣贤不少!为什么想学的人学不到?不是他没教,他天天在教,天天在示现,你为什么没有学会?你心浮气躁,你没有恭敬心,你没有礼貌,所以,你看不到。如果你一切恭敬,对待一切都有礼数,你慢慢就体会到、就见到、就听到。诸佛如来、大阿罗汉,给诸位说,从来没有离开人间,在哪里?就在我们周边做种种示现。怎么样也没法把你提醒,都是心浮气躁,问题在自己这边不在外面。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真理。我学不会、听不明,原因在哪里?在我自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心浮气躁,你不能把心定下来。

  印光大师教人教得好,「诚敬」这两个字,一分诚敬,你就得一分利益,就是你能看到一分;二分诚敬,你能看到二分;十分诚敬,你能看到十分,不在外。老师教学大慈大悲,他是平等的,他对待哪个人都一样,绝对没有分别,没有高下、好歹的分别,没有。学生所得的利益不一样,什么原因?你要细心观察,这个学生对老师的诚敬不一样。所以学生同在一堂上课,得的不相同,那个十分诚敬的,一接触一听开智慧,一闻千悟,一了百了。这什么道理?自性清净心,自自然然感应自性里面本具的理体,他起感应道交。心浮气躁你用妄心,妄心跟真性不相应,真性流出来的,老师表演出来、讲出来,你的体会全错了,我们讲什么?误会。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有这个愿望,你怎么样?你用的是妄心,曲解如来真实义,你把他的意思解错了。听经怎么?想错、想歪了,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说这个东西怪自己,还是怪别人?

  由此可知,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那根谁种的?母亲种的。扎根的教育从哪来的?母亲怀孕的时候,胎教!不管现在做母亲的人懂不懂胎教,总而言之,在怀胎的时候,母亲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影响胎儿。所以胎教是什么?你是正面的影响,否则的话,是负面影响,都在教。不过就教好、教坏就是了,会教的教好了成圣成贤,不会教的教坏了,都在教。人到这个世间来就受教育,现在普遍的教育谁在教?电视在教、网络在教,这最普遍,影响最深的。他天天不离,他天天要看、天天要学,不知不觉他就变成电视、网络里面这一类的人一样。这一生所学习的、所造作的带到来生,来生的果报。这一生修善,来生享福,是个有福报的人;这一生不善,来生没福,要受苦受难,带到来生去了,生生世世。真正的人生是什么?是生生世世向上提升,这是真的,这对了。如果缘不好,没有遇到殊胜的缘,生生世世就往下降,一世不如一世,那就很可怜、很可悲。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总想帮助你提升,可是你得要听话,就是说你有敬、有礼,内里面有敬,外里头有礼,你就能遇到善缘。

  我二十三岁到台湾,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个善念,「不为自己,我为众生」,所以我遇到善知识。方老师在学校学生多少?章嘉大师是大德,信徒有多少?李老师虽然没有出家,居士当中的维摩,台中莲社的莲友五十多万人,这是导师。认识他的人,亲近他的人有多少?成就的没几个,什么原因?就在这个地方敬、礼,就这两个字。我亲近他老人家的时候三十一岁,正好那个时候他在台中开了一个经学班,训练年轻人讲经,我无意当中碰到。他劝我参加这个班去学习,我没这个胆子,我说讲经太难,哪里是我们能学的。心里想那都是再来人,我们自卑心很重,不敢起这个念头。他就改了口气,我们今天上课,你去看看。看看可以,跟着老师去看看,老师在教学,坐在最后一排看看。这堂课看完之后,回来我就跟老师说,我可以参加。这一看,这些同学比我好的没几个,五个都找不到,有那么二、三个,其它的都跟我差不多,甚至于还不如我。

  你看那时候我们标准的,那是菩萨示现的,林看治居士年龄六十岁,我那时候三十岁,她大我三十岁,她在学!程度是小学毕业,我想我初中毕业,比她高得多,她小学毕业六十岁,我初中毕业三十岁,她能学,我怎么不能学?一看到她,信心就起来。我要不看到林看治不敢发心,看到她我心就发起来,信心就起来,就参加学习。在台中住一年三个月,住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学得都很象样子,十三部经能上台宣讲,能在佛学院开课。所以三十三岁我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凭什么教?在台中学了十三部经。一个学期教一部,佛学院三年毕业才教六部,你看我还有七部没有派上用场。所以在台中真正体会到,老师私塾教学的方法,「教之道,贵以专」,亲身体会。学小部经一个月学一部,讲经不难!学了十三部经,也教佛学院,也在外面讲经,听众还不少,赞叹的还很多,自己想一想还不行,学得太少。所以再回到台中去,跟老师说学一部大经,学的都太短。我跟他学的最大的,《金刚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是两部比较大的。

  那个时候我想《法华经》不错,带了一些《法华经》的批注,古大德的批注带到台中,跟老师学《法华经》。老师看到我回去很欢喜,他说「好,我现在正在讲《楞严经》,《楞严经》的分量跟《法华》差不多,十卷,你就跟着学《楞严》好了,我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再跟你讲《法华》。」我说那也好,临时再找《楞严经》的批注,不到半年,我就搜集到二十种不同的注疏,很好的参考数据,而且都是线装书,佛菩萨加持。大概一年半的时间,老师这部《楞严经》讲完了,我记得是讲了一百四十多个小时。我也学讲了一遍,老师星期三讲经,公开对外,我星期四复讲,晚上复讲,把老师昨天讲的经重复讲一遍,他讲一遍,我也讲一遍。所以以后出去讲《楞严经》有把握,我讲过一遍。

  正式出来讲《楞严经》是多少年?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三十年前,讲《楞严经》讲了四个月,每天晚上讲经是两个小时。最初两个月有翻译,广东话翻译,后面两个月不要翻译,他们都能听得懂我说话,我也能听得懂他的,我们各讲各的都能表达意思。所以四个月《楞严》没讲完,讲了一半,签证期限到就回到台湾。所以《楞严经》,在那时候在台湾各地方宣讲,好像总共讲过七遍,只有两遍讲圆满,其它的都没有讲得圆满,讲一半就停下来。这就是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的底子,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到处讲了几年之后,所谓「学而后知不足」,回到老师那里去,不行,还要想多学一点。正好我们一班同学提倡请老师讲《华严经》,这个好事情。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希望老师能够多住世几年,经不讲完总不好意思走,所以选一部大经给他讲。我们八个人签名启请,我也是其中之一,请老师讲《华严经》,老师也答应。我有一部线装书,《华严经疏钞》四十册,送给老师做参考。老师讲了一半他就走了,走得很意外,他是食物中毒,这是他离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每次去看他,他都告诉我吃东西要小心,一再嘱咐不要到馆子吃东西。所以我也就确实很少到馆子吃,除非有这些信徒们邀请,这不好意思,去应酬一下,吃东西总是很小心、很谨慎。

  这说礼敬的重要,确实一经通一切经通。《华严经》最早我在民国六十年,第一次开始讲《华严经》,我记得好像讲了十七年讲一半。《八十》讲了一半,《四十》也讲一半,这两部是同时讲的,一个星期三次,两次《八十华严》,一次《四十华严》。因为这段时间当中常常出国,一出国经就要停下来,回来之后再续讲,在那几年当中大概是一半多的时间在国外,所以这部大经没有完成。到李老师往生之后,我就想到他给我一部《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旁边是他老人家注的,自己亲笔毛笔写的字,我就想到这本子应当把它印出来流通,我们纪念老师。所以第一次就印了一万册,那个时候我在美国,许多同修看到这个本子之后生欢喜心,来找我讲。所以我第一遍《无量寿经》是在美国加州讲的,讲完,讲圆满。以后在各地,我记得好像一共是讲过十遍,在新加坡也讲过一遍,新加坡就有录像,我记得好像是六十多个小时,一个月讲完,一天两个小时。这套录像带很快就流通出去,东南亚一带、各地方都有。那个时候有很多同学写成讲记,也是根据新加坡那一次所讲的。以后愈讲愈精彩,愈讲看到这个经里面内容太丰富。所以才体会到古人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有道理,经书你读起来遍遍不相同,遍遍意思不一样。

  这什么原因?这是我们自己礼敬的心愈来愈诚,你就发现这个意思愈来愈广、愈来愈深,才知道这是法味无穷。《华严经》学到一段时期之后明白,《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明白这个道理,一部经就是一切经,无论大小。所以说一经通一切经通,通的意思是什么?通的意思是见性,就是此地讲的「入无相定,见诸法寂静」,就通了,然后就法法都通,你所没有学过的经典展开也通,障碍就没有了,你要没有入平等你就不通,入平等就通。平等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通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要学,要真干,这叫什么?这叫学佛。诸佛如来在这些事相当中见诸相,诸法,诸法就是一切相,法相。他们都没有执着、都没有分别、都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他们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完全是通达,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所以你入到一,你样样都通了。

  这个道理,我们用个比喻来形容它,就像一个球一样,圆的球,球的表面上无数的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法门,法门无量!佛告诉我们,法门统统是平等的,为什么是平等的?那个点如果说是用直线深入一定到圆心,像圆一样,它是直接下来的时候它一定达到圆心。圆心是什么?圆心就是寂静,到达圆心的时候这整个圆一切点他都通,就这么个道理。当中是法性,就见性,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见性,妙极!真的,我们相信,佛在《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十善业道经》跟《大方广佛华严经》平不平等?平等。跟六百卷《般若》平不平等?平等。跟《法华》平等,跟《涅槃》平等,跟什么都平等。再跟你说,其它基督教《新旧约》平不平等?平等。《古兰经》平不平等?平等,没有一法不平等。你只要深入,深入到中心就平等,你没有达到中心,不平等,达到中心就平等,见性!怎样才能达到中心?必须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达到,无论哪一法,不管哪个宗教,不管世法、出世法,统统一样,真妙!一切法从心想生,离开心想没有一切法,心想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妙绝了。

  这种哲理,方老师讲「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只有佛法里面才讲到真平等,平等是真理,真理是永恒的。不平等是假的,都是暂时,为什么?他迷失了,就是迷失了中心,他这条线迷失了,到处走,乱走,变迷失了,他找不到中心,总有一天会找到。什么时候他那个弯路变成直路他就找到,别走弯路。所以《楞严经》上,佛告诉我们永远要离开委曲相,直心是道场,有执着就是弯曲,有分别是弯曲的,起心动念也不是直心,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所以敬跟礼,内敬,外面的礼,礼不能失,只要内心敬,外面表现出来自然就是礼。「礼敬无所观」,无所观是法身菩萨,他在一切境界里面,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叫无所观。不是他不观,他真的在观照,观照一切法,像《般若经》上讲,一切法的真相是什么?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用《般若经》来解释这两句话,「见诸法寂静,常入平等」,这就是无所观。这是经的四句偈。

  下面大师给我们解释,『此乃一切众生本来无不在如来境界之中』,一切众生,包括我们在内,我们不在外,我们也是这样的。本来都在「如来境界之中」,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性,没有离开自性。好像我们现在看电视屏幕、电影银幕,所有的现相没有离开屏幕,屏幕就是自性,屏幕就是如来境界,没离开。在这里面现相,现相不可得,这个一定要知道,现相你能得到吗?得不到。我们今天现这个身相,一定要常作如是观,我这身体我能得到吗?晚上睡觉睡熟了,人把你抬走你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得到?得不到!这个东西是我所有的,睡着了哪样东西是你的?用不着收集,全是假的。你再看看我们这次南部灾难,你看台风的风灾,多少人家房子整个淹没掉,人也淹死,少数幸运的逃出来,一条命,什么都没有,剎那之间,什么东西是自己的?没有!你统统看清楚,你放下,放下得大自在。放下之后,生活怎么办?多少人在忧虑。明白人用不着,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不该饿死的,到时候有东西吃;命里该饿死的,吃的东西堆成山,你还是会饿死。不用忧虑!学佛的人最好心里一句佛号,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圆满道业。我到极乐世界干什么?求学去的,那是大宇宙里面最好的一个老师,我去亲近他,对!真的没得吃、没得穿,饿上几天不就往生了吗?不要去找,命不该绝,自然有人送东西给你吃,何必忧虑?心永远保持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清净心跟佛相应;胡思乱想是跟那些妖魔鬼怪相应,错了。别想,念佛好,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心是定的,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所以我们知道,一切众生没有离开自性,自性就是如来境界,都在自性当中。入,你到哪里入?你都在里头。这入是什么?你忽然觉悟,与性德完全相应。你没有入是怎么回事情?你迷失了自性,你不知道这些万事万物是自性变现,你不晓得事实真相,一心去追逐万物。万物剎那生灭,永远追逐不到,看看好像到手,身命没有了,真像做一场梦一样。身命没有了,灵魂不灭,还在打妄想,还在追逐,又去投胎,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你说这多苦,这事情多可怕!你不遇到佛法你回不了头,只有遇到佛法的人才会觉悟、才会回头。闻到佛法的人,为什么很多还不觉悟,还不能回头?他闻法的力量很薄弱,他不起作用。凡是能起作用的,我们就肯定他绝不是这一生才闻佛法,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至少也有十世累积这种熏习的种子,他才会起作用,他一接触就生欢喜心,他不反对,他就能接受。一听他能懂,懂了之后他真肯干,这个人善根成熟,这一生当中成就,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永远脱离十法界,他肯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这个太难得太难得,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自己要珍惜,遇到佛法能信、能解,遇到大乘、遇到净土,这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天,怎么这么好事被你碰上,要珍惜。最重要是什么?放下万缘,我再不干六道轮回,下定这个决心他就出去。如果对六道还要留恋,你还得要去打几圈,那很辛苦。

  真正明白觉悟,不干了,我这一生就出去,从今之后我就一条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真能去吗?真能。为什么?蕅益大师讲,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真信,真愿意去你就决定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记住,浅深,不是说多少。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视初学的人,他到老年才学佛,十念一念他往生,品位很高,为什么?他念的功夫深。什么叫深?他没有夹杂,他心真、心纯。一生念佛,念了几十年,心里妄念很多,牵挂很多,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比不上那个人,这个道理要懂!然后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对于自己往生,一点怀疑都没有,这是往生净土真正的保证。蕅益大师这两句话讲得好,印光大师非常赞叹,这两句话是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要解》注得简单,文字不多。印祖对于这个小册子曾经这样说过,「即使是古佛再来,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种赞叹,赞叹绝了!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知道我到新加坡,难得他到飞机场去接我,请我吃饭,还问过我这句话,他说「印光法师讲这话有没有过分?」我告诉他,「印光法师讲这话一点都不过分,他讲的恰到好处,真的是这样的。」印光法师我们知道他的身分暴露,他是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这个赞叹,你就想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不是阿弥陀佛,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身分没暴露,不是这样高位的大圣说不出来。

  中国人有福,莲池是第八代祖师,蕅益是第九代,蕅益大师学莲池,莲池大师已经往生。所以他是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没见过面,他是莲池大师的学生,莲池大师的著作在。我们现在看到《莲池大师全集》,他就依照《莲池大师全集》去学习、修行,他成就,这是世出世法里头的典型。在世法里面孔子跟孟子,孟子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过世,孟夫子学孔子,读孔子的书,有不懂的地方问夫子的学生。他学得好,变成孔子的继承人,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你看孔子当时在世教的那些学生,七十二贤都比不上孟子,那是亲自受孔夫子的教诲。这不是亲自见面的,读他的书,为什么有这么成就?敬礼,印光大师讲的诚敬,超过那些学生,所以他的成就就超过,没有别的。真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不一定要在当面,不当面,你具足十分诚敬,你今天读他的书十分诚敬,你能记住,你能理解,你能依教奉行,认真去做,就超越。孟子超越孔子所有的弟子。我们要问,今天要有人跟夫子学习,能不能超过从前那些七十二贤?给诸位说,能,决定能。为什么?佛法里面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怎么不能超越!问题是你有没有诚敬。什么样叫做诚敬?我们从最浅的地方来说,不要说太深,太深做不到。人要有自私自利就不诚不敬,人要有是非人我,人要有名闻利养,人要有贪瞋痴慢,就不诚敬,诚敬就没有。

  我这是几十年常常劝同学,我讲十六个字,四四一十六,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具足诚敬。心诚表现在外面自然礼敬,不必学他自然表现出来,诚于中而形于外。有这十六个字就不行,为什么?世间标准,最低的标准,不高。我告诉同学,我一生的成就得力于这个标准,没入佛门,入佛门比这要高一层,高一层我做不到,到现在都还没做到。高一层是什么?五种见惑断了,那就高!所以我说我教的这十六个字是到佛的门口,没进去,就差一步,如果再提升一步,把见惑断了就入门。见惑里面五种,第一个身见,不再执着身是我,这个道理我很懂、我明白,但是还是没放下,身见没放下,没破。边见没破,边见是对立,很淡薄,没把它断干净;成见,戒取见、见取见这两种是成见,自以为是。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这谈因果。最后一个是邪见,一切错误的知见。这统统断尽,在小乘证须陀洹果,在大乘《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这圣人。虽然还没有出离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三恶道的业因他不会做,他不造这个恶因他就不会有果报,这才算入门。《华严经》里面初信位菩萨,你说不容易!我们不真干怎么行?那怎么能相应。可是我们今天想,我们这一生决定得成就,这是什么缘故?净土法门,修别的法门不行,修别的法门不能带业,要统统把它断干净。但是净土法门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断也行,心要发得大,大就跟菩提心相应。

  《华严经》的听众,经上说的十种,最后一种叫大心凡夫,它真正当机者是法身大士,十法界里的人没资格,可是我们人间,大心凡夫也可以参与这个法会。大心什么?不为自己,念念都能想到六道苦难众生,要帮助他,要度脱他。三恶道的苦难你能够体会到,人间的苦难就比较差一点。你说天上天人乐,天哪有苦?天有坏苦,天有行苦。欲界天三种苦都有,比我们轻一点,虽然轻一点,在他那个境界里也觉得苦不堪言。四禅是色界,欲界的苦没有了,他有坏苦,寿命到了他还是要死,还是要搞轮回,他没有到不生不灭。到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坏苦没有,他没有色身,那叫灵界,完全是灵界,在我们六道里面那是高级凡夫,聪明,他不要身体。就像中国老子讲的,老子也是二千五百多年前,跟孔子同时代,比孔子年岁大,《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这个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没有身体多好,多自在!无色界天,这个境界是无色界天。老子死了之后,是不是到无色界天?很有可能,不要身体就到无色界天去。虽到无色界天,他还是迷失了自性,出不了六道。

  所以你就想到,这一生能遇到净土,那是多么幸运;不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想超越六道,那太难了。脱离六道轮回,要把见思烦恼统统断掉,我们刚才讲了五种见惑,这须陀洹。再往上修要把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掉,这太难,这个东西断掉之后六道就没有了。所以这是六道的因,因没有了,果就不会现前;就等于说你醒过来,作梦醒过来,梦境没有了。醒过来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现前,醒过来。那是什么?还是在梦中。所以六道是梦中梦,这梦醒过来还在作梦,那个梦是四圣法界。那什么原因?分别、起心动念。分别、起心动念断了,十法界没有,算是你醒过来。真的醒过来现的是什么境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个世界里真的没有生灭,真的是不生不灭,真的是极乐世界。这里面的人都在修行,修什么?用毛主席的一句话说,「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人民要改一改,为众生服务,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服务,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所以服务的时候,他有没有苦乐的感受?没有,清净心,完全清净。那就是完全觉悟、完全明白,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就是他所证得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己一体,所以他的服务,没有我们现在讲我为你服务,他没有这个念头。好比我们的左手这里有一点痒,右手给它搔搔,右手有没有说我给你服务?没有,一体。十法界里面众生,六道众生是属于病态,我身体局部生病,我这里好好的帮助他,让它赶快恢复,就这个意思。

  所以证得法身,什么是法身?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叫法身。什么时候你肯定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跟我是一体,你就证得清净法身。法身为什么加个清净?因为那些现象是幻相,不是真相。幻相有没有染污心性?没有;有没有染污幻相?没有,幻不染幻。你在一切境界相里看到清净相,你在动中当中看到不动,就好像放电影你看到底片,你完全明白,不再起心动念,不再造业。应化在世间帮助一切众生,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不思议解脱境界现前。所以,「入、出」是一个代名词,这里头的意思很深,我们不能把它看作两个,出入是两桩事情。出入是一桩事情;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出入,你从来没有出,你入什么!就像电视里面,你从来就没有离开屏幕,你哪来的出入?电影里面有一道门,你看那个人从门里进来,再从门里出去,有没有出入?你要是个明白人,没出入,为什么?出入没有离开银幕,哪来的出入。佛告诉我们,你们在十法界也好,在六道也好,出入从来没离开自性,自性就是屏幕。所以出入是假相,是你的误会产生的,你要是真的觉悟、明白,知道没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六集
下一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八十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三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四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五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一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八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己有数位上师,座上是否应逐一观想?初学者应如何观想皈依境?[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二)[栏目:成观法师]
 如何淡化过重的情执?[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人生是由谁决定的?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生是快乐的,有些却是苦难、充满困惑的?[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八○)[栏目:杂阿含经]
 游戏内容许多都是杀盗淫妄该怎么办?[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印光大师因果思想[栏目:智随法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佛教哲学的界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