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略讲“心净国土净”之理。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9

  问:略讲“心净国土净”之理
  索达吉堪布答: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心净国土净”。这个道理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比较浅显,只理解为真善美可以改善外在的环境。但若以大乘佛教、尤其是密乘的观点解释,那就相当甚深了。
  比如说你们中文大学,后面依山、前面傍海,被誉为全亚洲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这是怎么来的呢?是师生们共同的福业所感。假如你们往昔没有积过善因,就不可能现前这样的环境,像最近非洲在闹灾荒,1100多万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从电视中也可以看到,好多人的生活就像饿鬼一样,非常可怜,这也是他们的共业所致。
  那么,业力又跟什么有关呢?跟我们的心息息相关。佛陀在《华严经》中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剎。”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实际上都是自心的显现。在凡夫人的眼里,这个世界粗糙不堪、凹凸不平;但在一地菩萨看来,由于断除了遍计我执,所见何物皆无不净;到了八地以上,看到的会更为清净。关于这方面的道理,藏传佛教《大幻化网》中有深刻的剖析。若想真正通达,大家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
  大概在99年前,藏地有位非常伟大的学者,叫麦彭仁波切,他所造的《大幻化网光明藏论》中,就以显宗和密宗的观点,阐述了“心净国土净”的道理。十多年前,我也给部分知识分子讲过一遍,在讲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感到“心净”真的是“国土净”。这一点,只有将大乘佛法的甚深理论,与实修相结合才会明白。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有什么境界,只是想告诉你们,藏传佛教中确实有许多精髓,值得各位去借鉴、去学习。
  昨天,学愚教授也讲了,他以前在日本、在哈佛大学,看到许多专门研究藏传佛教的机构,不少教授、博士长期致力于此,从见解上、修行上探索藏传佛教的奥义。像这次来自英国的尼格教授,就对藏传佛教非常感兴趣,他本人是学萨迦派的,对很多道理讲得相当明白。尤其令我吃惊的是,他竟然能用流利的藏语跟我交流。作为一个英国人,对藏语的造诣达到这种程度,是相当不容易的。由此可见,如今很多学者对藏传佛教的研究,已不满足于仅仅只看几本书了。
  藏传佛教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呢?关键在于它的逻辑性非常强,修行次第十分明了,再加上传承上师的窍诀、未经中断的清净传承等,许多方面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被当今学者誉为世界文化的宝库。包括汉地许多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博士生,近年来也都在研究藏传佛教的因明、中观、大圆满等。而且值得庆幸的是,青藏高原因为自然条件所限,无形中起到了保护文化的作用,这也是众生的一种福分,如此给全世界带来的利益无法估量。
  或许个别人认为,藏传佛教的教义,只不过是灌顶、开光、洒净、加持、放生这么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假如你真想了解藏传佛教,就一定要进入藏地的佛学院,或者有规范管理、系统学习的道场,这样才能明白它在教义方面的严密性。
  那么,灌顶、加持是不是藏传佛教呢?是它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它的精髓。所谓的佛教,正如伟大的世亲论师在《俱舍论》中所说,唯一就是教法与证法[1]。不仅藏传佛教是这样,汉传佛教也是如此。
  现在许多佛教徒,只执著于佛教的表面形式,尽管自己皈依多年,却并不了解佛教的教义。包括研究佛教的一些知识分子,像这几天参加研讨会的二十多位大学生,有些只知道佛教的几个公案、理论上的一点皮毛,却并没有深入佛教的核心。其实,要想通达佛教的教义,不能只看一些资料就够了,而要像前辈高僧大德那样,通过长期的学习、研究、辩论、实地修持,才能真正获得。
  尤其像“心净国土净”这样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潜心研究才能通达。它不仅在藏传佛教中反复提及,而且汉传佛教的《维摩诘经•佛国品》中也讲到过:舍利子曾认为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不清净,是个具五浊烦恼的世界。但从东方刹土来的螺髻梵王说:“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可是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2]。两人争执不下之际,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佛陀告诉他:“我的器情世界本来就是清净的,只不过你没有见到而已。”
  汉传佛教的《圆觉经》中,也讲过:“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所以,大家若想懂得“心净国土净”的道理,必须要学习《维摩诘经》、《圆觉经》这两部经典。同时,最好再研究一下藏传佛教的“大幻化网”,以及大圆满中的“本来清净”。假如你依靠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引导,然后去观察自己的心,就会慢慢体会到,“心净国土净”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确实会有不可思议的清净境界纷然呈现。

  [1]《俱舍论》云 :“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
  [2]《维摩诘经》云:“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希望能在当地的山上多挂些经旗,要怎么样挂才如法呢?
下一篇:请略讲“心不净则国土不净”之理!
 略讲“心净国土净”之理。
 如果我继续忍辱,别人会把我看作最愚蠢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现在国内有些学者,尤其是学术界,只承认因明中的现量和比量...对于圣教..
 对我来讲,中观他空见是非常难的一个思想,能否请您略略地讲一下?..
 有些修行人常以为,我是学禅宗的,如果去学习藏传佛法,这很不合理;或者以..
 佛教对生死持什么样的观点?应该怎样对待生死?
 如果不喜欢佛像的颜色和面容,把它改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是否有过失?..
 读佛书与磕头,哪一个更有功德?
 ,您对佛教是仅处于理论上的思辨、哲学观念的研究,还是像传统那样需要修心..
 现在各地都兴建了很多寺庙,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烧香观光的居士和游人,出家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何放生 如何放生(圣严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四册 佛教史 第十二课 宋元明清佛教史[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四册]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九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修行要诀[栏目:王骧陆居士]
 学佛是在种因,也是在修缘[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富有的处罚[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正见与迷思[栏目:黄国达居士]
 慧能禅学的经论依据[栏目:董群教授]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四十七、咕噜拉呼拉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大地万物皆有用[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