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为供养、供养主?
答:供养是佛教信众对佛、法、僧三宝,各种衣、食、住等方面的奉献。这种供养通常是指物质性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四种。供养主,即是施主。
问:居家供佛物品一定要很多吗?
答:在家里供佛,应根据各人及家里的条件而定。可以在佛像前供鲜花、水果、缯盖、幢幡、香、灯、饮食等。供养时要知道供佛的意义,如供养花和果,不是供给佛吃的;花是因、有因必然有果,供养的这些物品是表法的,看到供养的花果,让我们想到因果的关系、因果的道理。如果家里的条件比较差,也可以简化,一切随缘而定。
所以供佛,香可以不烧,灯可以不点,最重要的是供一杯水,水代表清净信解,主要是提醒我们见到这杯水,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被污染。
问:什么是克念作圣?
答:克念作圣是严格的把自己的妄念制服,才能成为圣人。依据法相经论的说法,我们起心动念是心所的作用,善心所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恶心所是烦恼,超过善心所一倍多。所以多少出家、在家发好心的修行人,为何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为何知道自己错了却改不过来?
这是因为善心所少恶心所多,善的力量薄弱,恶的力量强大,如果想要改正过来,要有相当的觉悟才能真正克服。这与儒家所说的「克己复礼」、「克念作圣」类似,就是把自己的妄想杂念克服才能成为圣人。
问:为何总在遇缘不同?
答:佛法较少说因,但强调缘。「缘生论」与善导大师提的「总在遇缘不同」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要重视缘。我们静心旁观,这个人明明是个普通人,他为什么能成为圣人?为何有这么大的勇气决心克服烦恼习气?这是依靠善根、缘分,而缘分比善根还重要。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四贴疏》中说: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往生的人,「总在遇缘不同」。
以古来大德总以为,上三品往生一定是菩萨,中三品一定是声闻,凡夫往生只能在下三品。善导大师认为不是这样的,「总在遇缘不同」,如果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我们这一生可以上上品往生。
上上品的缘是佛法的熏修,譬如我们过去生中确实有善根,但这一生遇不到缘,也是枉然!如果我们遇不到好的老师教导,对佛法没有办法悟入;即使遇到好的老师教导,遇不到好的修学环境,也是枉然!
问:何为缘?
答:缘就是一般人所讲的机会,机缘可遇不可求,在人生中往往刹那间就消失,如果抓不住立刻就消失,而且以后有可能也遇不到。世出世间成功的人,就是在刹那之间将机会抓住,所以能成就;不能抓住缘,即使有善根也不一定能结果。
问:什么是依报随着正报转?
答:佛在经论中常教导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依报随着正报转」,这是佛法的原理原则。我们的心是正报,我们的身是依报,心清净身就清净,清净就没有病;心不清净身就不清净,不清净就会生病。所以想要身体好,学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身体自然健康,这就是依报随着正报转。
问: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答:宇宙人生的真相,从佛法的纲领来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是指空间,三世佛是指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诸佛就是现在的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有佛性皆当作佛。」这是佛经中对我们的开示,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众生都是未来佛,而法身是一切诸佛的根源,法身是能生,一切诸佛是所生,所以称共同一法身。
法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是真实永恒的,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迷了法身就称众生,悟了法身就称佛。过去悟入法身的人,称过去佛;现在悟入法身的人,称现在佛;我们众生是未来佛,未来要悟入法身就能成佛。
问:什么是法身?
答:佛在经中说法身没有相,法身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但是心法与色法都是法身所产生的。法身在大乘经中又称为真心、本性、法性、第一义谛,名词术语有很多,都是说一件事。既是同一件事,佛为什么要说这么多的名词呢?用意是教我们不要着相。只要懂得这个意思,用什么名词没有关系。
于是我们就能体会到,基督教、天主教讲的上帝就是法身,因为他们讲「法身能变,万物所变」;两个一配合,原来他们讲的上帝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名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件事。这从《华严经》能得到证明,《华严经》中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甚至于天龙鬼神,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各个平等无有高下。从这里我们能体悟到,现前的世界芸芸众生,蜎飞蠕动、草木沙砾,试问哪一样不是如来的化身?全都是如来的化身,全都是法身的现相。
问:何为量大福大?
答:古德常说量大福大,佛菩萨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愈小的人所得的福愈少,这不是佛菩萨不加持,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平等加持。如何知道佛平等加持呢?譬如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有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平等加持。但将这一部经从头到尾看一遍,能体悟多少,每个人都不相同。因为各人心量不一样,所体悟的就不相同,得到的受用也就不一样。如果你的心量大,经典一展开,原来全是自己的境界,讲的就是自己,那你就成佛了。
心量小的,把《华严经》当成一本小说看,看完什么也没能体会到,与自己毫不相关,因为心量太小了,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所以学佛第一个条件,「拓开心量,包容别人」,这是佛陀最殊胜的教义。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到佛教的道场,只要是正规的道场,一进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弥勒菩萨,肚皮很大,什么都能包容,表示量大,所以他法喜充满。这菩萨的造像因果都在其中,量大是因,欢喜是果报。量小的人,处处与人过不去,生活可怜,相貌都带苦相。
问:什么是愿解如来真实义?
答:释迦牟尼佛是好老师、善师,善巧方便教导我们悟入,帮助我们成佛,不是教我们永远跟在他后面,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教导我们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是引导我们契入法界、圆满成佛,这显现出佛的恩德之大,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善师、善友,是真正值得我们尊敬者。我们跟随他学习,如果永远脱离不了他的范围,就是我们自己不善学,不是他不善教。如果能依教奉行,这一生一定能够成就。
修学并不很困难,中国人自古以来为什么喜欢读《金刚经》?因为《金刚经》言简意赅,凡夫成佛的重要原理原则都在其中,如果我们舍去了四相,烦恼障碍就破了。《金刚经》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够舍四相,就入佛门;不能舍四相,没有入门。
四相最重要的是我相,我相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样入不了佛门。唯有把自私自利的念头除掉,起心动念只为一切众生的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那就入佛门大乘的初信位菩萨。没有舍弃我相,初信位就没有证得。离四相是断烦恼,《金刚经》的下半部说四见: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破掉四见,破所知障。破四相就脱离六道轮回,破四见就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即是《华严经》中的初住菩萨。
问:何为解行相应?
答:佛法的教学旨趣,目的在于让我们悟入。但是不肯放下怎能悟入呢?要悟入势必要放下,而之所以不肯放下?是因为对事实真相没弄清楚。真的清楚明白决没有不肯放下的,因一放下就得大利益、大自在。放下之后事事如意,放不下事事都生烦恼,而烦恼是自己找的,自作自受。放下就得自在,放下就能成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屠刀是《金刚经》里所说的四相、四见。
我们现在还不能放下,是因我们对佛所说的法半信半疑,没有真正通达明了。如果真的通达明了,一定会脚踏实地的做。如不肯实践而只有听与思惟是没有用处的,解与行要相应,清凉大师说:「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这样不能成就,想成就要解行相应,解行是同时的,懂多少就做多少;而实践的多,所解的也会提升。
懂得多,却不肯去实践,见解没有办法提升。所以解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不离开这个原则,所以学了之后,决定要落实在生活之中,要用在处世待人接物,这就是菩萨行。
问:什么是悟后起修?
答:悟后起修是觉悟之后全明白了,才知道把自己的恶习气、恶业舍掉,这是修行。这才真正能发起大慈悲心、真正的爱心。爱心的对象是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以真诚的爱心帮助他们觉悟。可以帮助的事情很多,而核心是帮助他觉悟,因为唯有觉悟才能真正解决生命的问题。烦恼、习气要自己常常的反省检点,因为人很难知道自己的毛病,而非常容易觉察到别人的毛病,所以一个真正会修行的人,见到别人的毛病,会回过头来反省自己有没有,拿别人做自己的借镜。
修行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没有一样不是修行处。我们一举一动都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那个人站的样子不太好看,坐的样子不太好看,我们看了不顺眼,马上反观自己坐、站是不是这样子?这样别人看我能顺眼吗?真正用功在这些地方,把自己的毛病习气全都修正过来。但是,若把别人的毛病放在自己心上,或是说别人的毛病、造口业,这也是不对的行为。
问:想要成就该怎么做?
答: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古代不一样,古代社会保守,晚辈对长辈都很尊重,平时有父母的教诲、教师的教导,修学环境纯朴。现在这个世界伦理道德逐渐丧失,每个人都放大自己,所以父母不能教儿女,教儿女他也不听,老师不能教学生。现在的时代没有父子、师生,只有朋友;父母把儿女当朋友看待,老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这样关系才能处得好。
现今没有长幼尊卑,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谁也不能管谁,在这种状况之下,修行产生了大的障碍,自己一身毛病坏脾气没人敢说,说了你也不会接受,反到成了冤家对头,这样别人何必与你结怨?所以要想真正成就,只有找圣贤典籍,常常读诵圣贤的书,在圣贤书中找到标准。现在社会上常说,人生价值观自己去寻找,找到之后自己要真干。一个人的成就,在从前还可以靠老师、同参道友,现代的成就完全要靠自己真正觉悟、靠自己天天反省。
问:什么是觉迷在一念之间?
答:如果我们对于一切人,有不满意,有怨恨的念头,这是极重的罪业。还有嫉妒、伤害,伤害最严重的是破坏众生法身慧命,也就是破坏众生学佛的机会。《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有两个人对于讲经的法师嫉妒,想方法去破坏,散播无根的谣言,让一些信众对讲经法师失去信心,因此不来听经,把这个法会给破坏掉了。佛在经上说造这种罪业,会堕地狱一千八百万年,这是果报。
一千八百万年是我们人间的时间,地狱与人间是有时差的,在地狱所感受的是无量劫,度日如年。而在我们人间看来是一千八百万年,这果报太重了,何苦造这个业呢?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真正觉悟的人,他决不会毁谤,而是随喜赞叹,随喜的功德福报无量无边,称说不尽;所以祸福在一念之间,一念迷失苦报无边。
问:何为冤冤相报?
答:我们要懂得一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如果别人毁谤、陷害我们,不可以有怨恨心;若生起怨恨心,这是错特的!应以慈悲心、真诚心来对待,因为别人毁谤、陷害是在消我的业障,这不是坏事,而是在成就自己的德行。平常我们努力消业障却消不掉,这些人来帮助我们消业障,我们感恩、感激都来不及,每天要念佛、修行,把功德回向给他们,因为他们造了重罪替我消业障,将来会受到苦报,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的果报能够减轻。所以觉悟与迷惑,对待一切人事物的心行完全不同。
世间一般人遇到被陷害都有报复的心,这样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在经上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一生中不跟任何人结冤仇,心地自然清净坦然,别人对我们的好处,我们念念不忘。成就自己的德性,积功累德就从这里做起。
问:何为清净比丘不踏生草?
答:我们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接受一切宗教神圣的教诲,学到要用没有虚伪的真诚心,没有污染的清净心,不夹杂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没有贡高我慢的平等心;也即是从真诚、清净、平等流露出来的爱心,这样的心能感动一切万物,最明显的能与小动物沟通,然后也能跟天地鬼神沟通,这称为「福广名高」。
福是帮助别人,帮助一切动物、植物。爱花的人,虽然天天浇水照顾,可是花草长的并不好。因为没有那份爱心,虽然照顾做到了,心没有做到。爱护花草树木,戒经讲得很清楚,「清净比丘不踏生草」。青草长得那么翠绿好看,从它身上走过、践踏它,这如何忍心呢?除非这地方没有路,必须从青草上通过,才可以开缘;如果有路可以通行,一定要从路上走过去。或者有非常紧急的事情赶时间,依戒律这样可以开缘允许。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要从道路上走,不可以践踏青草,这是爱护尊重花草。
问:我们的本能为什么会失掉?
答:《金刚经》上佛说得很好,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为什么度那么多众生,却一个众生也没有得度者呢?众生成佛是他自己成佛,是他恢复本能,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丝毫意思去帮助他成就,而是恢复他自己的本能而已。自己的本能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他加一点,也不可能有人能把本能拿去一点。我们自性的本能,包括智慧、德能、相好,这三大类都是不生不灭的。如果你有「顺忍」,绝对相信肯定了,你一定希求恢复自己的本能。
所以佛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恢复自己的本能而已。佛告诉我们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会失掉?我们本来是觉悟的为什么会迷失?什么道理迷的?何时迷的?这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提的问题,在《楞严经》第四卷佛回答说,本来没有迷悟。但为什么会迷失?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就是你的本能,你的本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问题出在你在本能里面,自己又建立一个能,这就迷了。这句话不太好懂,换一种讲法可能比较好懂,就是「我自以为是,我觉得怎样」,这称为「知见立知」,一起这个念头,就把你的智慧德能变成意识、变成见分,把自性本具的相好变成相分,变成阿赖耶识的见分与相分,这是失去本能的根本原因。
问:感应道交的原理是什么?
答: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在睛朗天空的夜晚,可以看到空中许多星星,这些星星实际上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有几百光年、几千光年,甚至于几万、几十万光年。我们今天看到它的光,实际上是它在遥远的年代发出来的,现在才达到地球。这个星球现在存不存在?
不确定。这就说明色相、光波周遍法界。这些全是物理的现象,物理现象波动的速度缓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念头是心理,不是物理、不是色法,念头一动,心念的波动刹那之间就周遍虚空法界。
所以上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能与一切鬼神众生起感应,这是事实真相。所以绝对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造作没有人知道,这是自己欺骗自己,是自己的无知。不要说言语造作、起心动念尽虚空遍法界,一丝一毫隐瞒都没有,因为不知道的只是凡夫,迷了自性的人不知道而已,觉悟自性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是感应道交的原理。
问:怎样起感应作用?
答:当我们求感应的时候,要用真诚的心,因为真诚心中没有界限,真诚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与佛菩萨的界限就没有了;但一起念分别,障碍就来了。这障碍不是障佛菩萨,佛菩萨对我们清清楚楚,也不障碍虚空法界,只是自己障碍自己。《了凡四训》中提到,画符的人,一笔点下去之后,一道符画成功,心中不存妄想分别执着,这符就灵。
念咒也如此,为何有的人念咒较灵呢!此外古德也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这是由于经文长,不生起妄想分别执着不容易;但咒语虽短,比起佛号还是长。《楞严咒》相当长,短一点的《大悲咒》八十多句,念下来中间不夹杂一个妄念很困难,一句佛号较短。莲池太师讲得更妙,他只念四个字,六个字比四个字长,愈简单愈容易摄心。因为念佛时间短,在这么短的时间中一个妄想杂念都没有,这个佛号就灵了。所以真诚、纯净是求感应最好的方法。
问:什么是追顶念佛?
答:追顶念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中间不夹杂任何妄念。净空老和尚提倡十念法,念四个字,时间很短,与追顶念佛相似。十念法是每次念十句阿弥陀佛,每天规定念几次,有时间则次数愈多愈好。
但是中间不夹杂妄想杂念,这种念法符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标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句接着一句,这十句就是净念相继。它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自己的心光与佛光融合在一起。常常这样修习,不知不觉三昧就现前,不知不觉智慧就开发,这是很値得我们要学习的。
问:什么是佛放光明?
答:佛放光明的意思很深很广应当学习,但通常看到「佛放光明」这句时,会想到佛在那里放光!这个想法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对,为什么不能说错?因为佛确实放光。可是如果你执着佛放种种光,有这个分别执着那就错了,佛经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是色法,后面意根是心法。如何放光呢?身心充满了智慧是放光。放什么光呢?
放真诚的光,我们以真心诚意处事待人接物,别人与你接触,即刻能感受到你很诚实没有虚伪。「见闻欢喜不唐捐」,别人与你接触能生起欢喜心,觉得这个人很可靠、可以信任。「诚于中则行于外」,但是如果心里面是虚伪的,相貌却装出诚实的样子,那一眼就会被人看穿了。
依此类推,所以真诚是光、清净是光、平等是光、慈悲是光,《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开端便讲十种光明云,有事有理。我们做事情样样守法,守法是光,守法是持戒的光明;我们念念乐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助人成善,这是布施光明。由此可知,佛经常说的无量无数光明云,可以知道都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的一切心行,这个心的念头是光、言语是光、行为是光,这应当可以明白。
问: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学佛最重要的要先学佛的心,我们常说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最好的学习标准是佛菩萨,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这四好。佛用什么心待人呢?我们要踏实学佛的真诚,待人接物没有一丝虚伪。学佛的清净,佛心没有一丝一毫的染着。我们要学习,要懂得佛心就是自己的真心,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与我们是一体的,明白这道理就不会心外求法了。
如果认为我与释迦牟尼佛是两个人,我向他学,他教我,这种念头是心外求法的外道,这是错误的。佛与我一体,诸佛如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这身相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变的是一不是二。所以向佛菩萨学习是向自性学习,懂得这个道理,这称内学,这是正确的知见。
问:我们从哪里学起才能进入佛门?
答:我们要从哪里学起,这要看自己哪个病最严重,佛法修学与治病的道理相同,严重到会失去生命的先治,轻一点的慢慢治。今天我们最严重的病就是自私自利,因为自私自利而有虚伪、染污、高下,这些都是从自私自利流出来的烦恼。我们要学佛,而佛已将自私自利念头放下,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念念都为众生,示现在世间,示现为众生。
修行人讲不为我,但我什么时候成就?我要修行、要证果,这样能证得了吗?就是因为这个我没有放掉,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想「我要学佛」,「我要修行」,「我要证果」,结果全落空了,落空的原因在于有我。《金刚经》里连小乘须陀洹都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相、无寿者相」,才证到须陀洹果。从这里可以明白,有我是不行的,无我就入门了,就能证到菩萨、佛的果位。有我连小乘须陀果都通不过,见思烦恼中第一条是「身见」,执着这个身是我,所以不能入门。
所以应当把这件事看清楚,我到这世间是为了什么?不是为我,而是为众生,念念想众生、行行为众生。我为什么活在世间?为了利益众生。为什么要穿衣、吃饭?为利益众生。如此样样为众生,没有一样为自己,才能入得了佛门。所以不论是大乘、小乘,若不把这错误观念纠正过来,就入不了门。
问:护法功德为何超过弘法?
答:历代祖师大德常说,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有些人听了感到疑惑不相信。其实这个说法起于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在《涅槃经》中提到,为什么护法功德超过弘法?因为老师再有本事,有学问、有道德、有很好的教学方法,若没人聘请他,他到哪里教学呢?他起不了作用的,必须要有人办学校,校长能知人善任聘请他,他的长处才能发挥出来。如果没有人聘请,纵然有一身学问本事,一生中没机缘,也定然用不上,就变成怀才不遇、遗憾终身,所以护法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问:没有真实智慧为何护不了佛法?
答:护法确实需要具足真实智慧、真实德能,否则护不了佛法。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禅宗惠能大师得法之后,由于年纪轻,对他嫉妒障碍的人很多,经过十五年之后大家淡忘了他,他才离开猎人队伍,到现在的广州光孝寺听法师讲经说法。当时印宗法师主持这个道场,印宗是位了不起的大德。
这个寺庙前有支旗杆,旗杆上悬着幡,风吹幡动,有两个人在此论说是风动、是幡动,彼此争论不休,惠能大师在旁边看到这现象,就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印宗法师听到之后,便礼请他到讲席坐下,请教他许多深奥的佛法,但见惠能都能言简扼要的回答,追问之下知道他从黄梅法忍大师得法,印宗法师便帮惠能大师剃度,剃度后即拜他为师,将他捧上法座讲经说法,这种智慧贤德,凡人是做不到的,这是佛菩萨的示现,凡夫很少有这种心量!
印宗请六祖弘法,自己做他的护法。所以六祖一生成就的机缘是谁促成的呢?没有印宗法师的拥护,他出不了头的。在那个时代他要建个道场,要让别人相信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要费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奠定基础。而印宗法师在岭南佛教界中,早已奠定很深厚的基础,全部奉献给惠能大师。所以惠能大师在岭南弘法一帆风顺,禅宗兴盛影响中国一千多年,这个功德是印宗法师的。所以六祖的成就就是印宗的成就,帮助别人就是真正成就自己,也说明了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问:何为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答:佛放光明,放的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是心中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不起时是静的。照,是起作用,对众生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待人,待人称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即虽然用这五种心待人,仍旧没有一丝妄想分别执着,这是照而常寂。与一切人事物交往,不受人事物的干扰,这就是常寂。至于什么是干扰呢?即在境缘中,对于顺着自己心意的生起贪爱,不顺自己心意的生起厌恶,如此对境着相就是干扰,是照而不寂。照而常寂,是指顺自己心意的不生起贪爱的念头,不顺自己心意的也没有瞋恚的念头,面对境界心中平等没有高下,这是常寂。
我们眼见色,是见性在照;耳闻声,是闻性在照;鼻呼吸嗅气,是鼻性在照;吃饭的时候舌尝味,是舌性在照。照是起用,照而常寂是修行功夫,照的时候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自性了了分明,不起分别执着妄想,这称为常寂。寂与照是一体,寂是体,照是用;照是体,寂是用。那何谓体,何谓用呢?这其中也有区别,特别对初学佛的人,我们每天都在起作用,其实不论觉悟还是迷惑,迷人张开眼睛也是看,不过与觉悟的人看法不同,觉悟的人见了,不起妄想分别执着;迷的人见了,起妄想分别执着,迷与觉得差别在此。
如果真正修行用功,照的时候寂,寂寂里有照,这是真功夫。如果寂而不照,就落入断灭;照而不寂,即妄想迷乱,这是圣人与我们的差别;圣人是活活泼泼,丝毫不紊乱。这要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譬如吃饭时,今天的菜色很好吃,多吃一点,这就已经乱了,是照而不寂;而如果是一个老修行者,天天苦修,见到这些菜肴,理都不理,动也不动,这是寂而不照。所以修学者由此处慢慢的体会,就能了解修行是在生活穿衣吃饭中用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是照,不变是寂,照而常寂就是不变随缘,照而常寂就是随缘不变,意思同一。依此知道如何用功,就能真得受用,真得自在,常生欢喜心。这欢喜心不从外得,而是自性本来欢喜。
问:什么是见闻欢喜不唐捐?
答:「见闻欢喜」是双关语,一是诸佛菩萨见闻欢喜,诸佛菩萨看到你用功得法,不久也会成佛,因此诸佛菩萨欢喜;二是凡夫众生也欢喜,欢喜你是一个好人,你以善心待他、不欺骗他,他有苦难你会帮助他,他从这里起欢喜;所以这是诸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欢喜。不唐捐,意思是你的功夫没有白费,一定有成就,成就你的德行、智慧、相好,所以称不唐捐。唐捐是古时候的术语,意思是指很辛勤的工作到头来没有收获,功夫白费了称唐捐。不唐捐就是你一定有成就。
问:如何不违背众生的意愿又能把他导向正规??
答:我们要将佛法活泼的应用,把华严境界事事无碍,运用在工作上、日常生活及与人应酬中,与一切事物往来全用上,这才是「佛放光明照世间」,才是真的学佛。所以我们想帮助现代人,一定要懂得现在人喜欢的是什么?我们不能违背他的爱好,而是就他的爱好帮助他转邪归正,如同孔夫子说的「思无邪」。譬如世间有种种的娱乐,有些充满邪知邪见、恶知恶见,我们如何在他不舍娱乐中,帮他改邪归正、去恶向善,能如此教化的目标就达到了。
今天世间人贪得无厌,不择手段的贪求财物、名利,我们教他如何正确又如理如法的贪,协助满足他的贪,但是是正法的贪,让他能得到财宝富贵,又不使用恶劣的手段。因为用恶劣的手段造恶业,是决定贪不到的,所得到的仍旧是命中所有的。那用欺骗的手段能不能赚到钱?赚不到钱,因为欺骗的手段会折福。我们教他用正当的手段,赚得会更多,心也会更踏实,因为既行善又不造恶业。我们不防碍他发财、贪财,还帮助他发财、长智慧,健康又长寿。
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门中有很好的理论与方法,使世间人欢迎接受;而不是向世间人说:「发财不行,发财是造罪业!」这种说法马上会被他人拒绝,或根本不理会你。这样的方法既能不违背众生的意愿,又能把他导向正规,也才能圆满真实的智慧、功德,满一切众生的心愿。
问:学佛应如何选择法门?
答:根据中国典籍记载,世尊灭度距离我们已有三千多年,生活在佛灭度之后三千年,要选择法门不容易,因为有那么多经论摆在面前,如果每一门都想学,没有这么多时间,也没有这么大的智能接受;而选择一个法门未必有效果,所以我们对于法门的抉择,总是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尝试、试验,这是有必要的,先试一个法门,觉得不适合再换另一个。如果遇到好的老师,对于老师确实有信心,可以请老师观察自己的根性,替我们选择。
老师替我们选择好之后,自己还是要试验合不合自己的根性;因为我们亲近的老师,可能并不是圣人,但是他修学的时间比我们长,经验比我们丰富,确实值得我们参考学习,但是也未必完全可靠,所以他的选择我们可以试验。试验如果觉得有困难再重新去请教,或是请教另外一个老师,这在修学佛法上是正确的态度。
如果实在感到困难,对老师的信心不足,可以选择相信佛的话,佛给我们指示一个原则:正法时期解脱、禅定成就,像法时期多闻、福德成就。现在处在末法时期,依照佛指示的原则,可以考虑选择净土法门。
问:学佛得不到殊胜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要反省我们自己现在修学的情况如何?如果每天还是生起烦恼,依旧是迷惑颠倒,疑虑重重,得不到经典所说的殊胜成就,那有必要把这原因找到、给予消除,学习的障碍就会消失。这种功夫在《华严经》里即是「忏悔法门」,是普贤行愿的第四愿,每天要反省检讨,把自己的毛病找到,改过自新,每天改一点,积久就会成为学佛法的真实功夫。当我们反省检讨之后,会发现大部分的毛病,都是出于没有认真依教奉行,虽然一生中天天在学习,而实际上阳奉阴违,甚至于连阳奉阴违都做不到。
阳奉是指表面还能照做,我们有的连表面都没做到,这是学与行脱节,学的是佛法,行的是烦恼,两个不相干,这如何会有成就呢?而关键就在于对烦恼习气不肯放下,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随顺无始劫来的烦恼。发心学佛,实际上对佛法抱着怀疑的态度,信心若有若无;表面好像挺自信的,但佛的教诲一句也没做到,这是我们的病根之所在。
问:学佛与别人有什么相干?
答:学佛是自己学佛,与别人不相干,但是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别人都没有照做,我为什么要做?」这想法自暴自弃,会毁掉自己。要反过来想:佛是教我的不是教他们,我要学佛就要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日常生活、工作、对待人、事、物,都要遵守佛陀的教导。
没有印宗法师的拥护,他出不了头的。在那个时代他要建个道场,要让别人相信功德不可思议!
十善是初学的基石,佛教我们存心要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有没有做到?或是每天用心和贪瞋痴相应。佛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我们有没有做到?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若依然随顺烦恼习气,就不是在学佛。佛教导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佛最基本的教诲,教诫初学者从这入门;如果连这几条都做不到,我们学佛实际没有入门。大欢喜是如何生起的呢?
大欢喜至少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佛陀的教诲。佛教我们如何存心、说话、做人,这最基本的十善要做到,别人不做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因为他不是在学佛。
问:如何报师恩、报佛恩?
答:在过去求学的时代,老师对同学的希望是一回事,能否成就又是一回事。老师对同学有殷切的期望,但有几个同学能真正做到尊从老师的愿望?教师的愿望是希望你有成就,你真的成就了,就真正报了师恩。老师决不要你对他奉承,也不要你对他供养,你只要能尊从他的愿望就是报恩。报佛恩也如此,佛对我们有什么愿望?只是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所以只要我们走的是佛道,路子、方向正确,就决对没有偏差。
世尊在世时,教诫出家的学生半月诵戒;也就是反省一次,能够保持半个月,这很难得!中国古人常说:「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这时反省一次能保持三天。现代社会诱惑力量太大了,三天保不住,要天天反省,天天认真努力做功夫,我们的道业才能成就;真正成就了就是报佛恩。
问:如何理解带业往生??
答:净土所说的「带业往生」,一定要弄明白,不能误以为「我烦恼习气不断也行」。经论说得很清楚,带业只带业习,不带现行。烦恼根没有断可以带去,现行不能带;现行是烦恼习气发作了,这个带不去。这是在关键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在舍报的刹那,人死断气的时候,烦恼不起现行,称为带业往生,这是带业往生的真正意思。平时起烦恼可不可以?
可以,但平常烦恼、习气不断,到临终的时候恐怕也断不了,怕的就是这个。所以佛教我们在平常就要断、要控制,控制就是伏烦恼。平常尽量控制的目的,是希望临终的一刹那不起烦恼。因为最后这一刹那等于打仗,平常等于是训练、操练,操练不认真,打仗的时候必定打败仗,所以操练要认真。平常我们要认真的控制自己的烦恼不起现行,才有把握安安全全往生。平常不认真努力做这功夫,临命终时会没有把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往生的人,在病重的时候,纵然神智清楚,但是他没有体力自己做不了主,完全受别人摆布,这时是真正可怜!看到别人受折磨苦难,就要想到自己将来也有这一天,因为这时候烦恼习气最容易起现行,周围环境一切人与事,都不是自己愿意做的,这平时若没有相当的修养功夫,要顺利往生不容易!所以最稳当的方法是预知时至,临终时没有病苦,知道什么时间要离开,走的时候不生病、不受折磨。
问:一向专念是修持的重要关键吗?
答:《无量寿经》提到「三辈往生」,不管是上辈、中辈、下辈往生,共同的都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贯如此,一如既往。专念就是专一的念,不是念佛号又持其它咒;或者虽念佛号,可是心里胡思乱想,这都属于不够一向专念。
一向专念不管你是不是达到一心了,都能往生,这就比《阿弥陀经》是打一个突击,克期取证,规定一个时期内专心的修,修到能达到一心,或者「理一心」的地步,这样最后一定能往生。但这里的说法比《阿弥陀经》的说法还要放宽一点,只要求一心不乱专持名号就可以了,不需要达到「事一心」、「理一心」才能往生。能够做到的当然是好,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或者「实报庄严土」。而一般往生的人都是到「凡圣同居土」,所以并不需要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不可。
你念佛只要一心不乱,清清净净,一心一意的念就能往生。所以玄奘大师翻译的经文是用「系念名号」这几上字,一心专念名号就可以。所以《无量寿经》中也是「一向专念」,一惯的念就是专念;也就是说,不管你自己能否达到「一心不乱」,你都可以往生。因为我们只要求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就已经很了不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如果你能够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更好!所以对于往生有很多人误解,以为念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这是理解不深,夏莲居老师说过: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一般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修持,或念佛到接近这个境界才成。念佛往生,不是到临终时佛才来接引,如果能一向专念,自然能垢障清除,心中的污垢障碍都消除,所以「一向专念」是修持的重要关键。
问:有信众打电话来,希望今天法会的功德,能够回向给禽流感?
答:这次有很多鸡、鸭被扑杀,我们每次做什么功德,都要回向给当日被宰杀、意外、禽流感所宰杀的众生。不但如此,我们也要回向对我们好的人、施主、护持道场的信徒,每天都要回向。
问:如果有意成立地区的分会,就是生命教育协会、或佛陀教育中心,需要什么资格或条件?
答:基本上,各位愿意成立一个新的佛教中心,我都给予肯定,这等于多一个佛陀的身体在那个地方度众生,所以我们在台北市有六、七个,高雄市有好多个,越多越好,至于条件或资格呢?只要有正确的发心,为了要推广佛法、助念、放生、推广法宝都可以。
问:目前台湾的情况,是不是台湾人民的共业?
答:这是全世界的共业不只是台湾,台湾是一个非常有福报的地方,台湾不会有大问题,因为台湾的大乘佛法、庄严的法会都没有问题。但是台湾现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人心不安定,没有用佛法。这就好比我天天放生,回向我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他烦恼多,我做福报回向给他们可以,但是心灵问题要靠他自己。
所以社会乱的现象,会让你体会到佛法存在的必要,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大家多念观世音菩萨,多做修行、多持咒,回向给这世间的共业。这个现象也是共业为什么?万法唯心造,这个地方的人心不安定,这个地方就不安定;这个地方的人心都很安定,这个地方就安定;安定心创造世界,所创造的世界就安定。
问:法师有介绍过特里萨修女,能不能介绍她的书给我们?
答:特里萨修女的书很多,国内应该会有吧!她的书大部分都是讲爱,慈悲比较少提及,属于宗教的层次,我认为这个是非常好的,太多的宗教层次会变成,你的基督教,我的天主教,我的佛教。她讲的是一个核心,如何用爱心对待其它受苦的生命?这是非常好的。不过佛教更圆满,为什么?除了对人的爱,包括对其他众生的爱,都这么圆满,这是佛教最了义究竟的,我们更要多接近,但是佛教讲因缘,如果你发心正确,很多因缘就会让你看到、遇到。
问:佛教常常说劫数,地球有成、住、坏、空的变化,时间分为一大劫、一中劫、一小劫,请问大劫、小劫、中劫到底是多久?
答:按照印度人的说法,一劫代表一梵天,就是上帝的一天,一梵天印度人说四十二亿三千万年,叫做一劫;二十小劫才成一中劫;四中劫才成一大劫。这个劫有好几种说法,《维摩经疏》的说法是:「劫有三种,始从八万岁下至十岁,从十岁渐增还至八万岁,此一上一下名为小劫;四十小劫名中劫;八十中劫名为大劫。」
劫有大、中、小三种,人寿从八万岁开始,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只剩十岁,再从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岁,这样一增一减称为一小劫。四十个小劫称为一中劫;八十个中劫称为一大劫。如果以这种算法,一小劫就是一千六百万年,一中劫是六亿四千万年,一大劫是五百一十二亿万年。又分作成住坏空四劫,如果想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见《长阿含经‧三灾品》,里面写得很清楚。
问:六道轮回里面有阿修罗道,什么是阿修罗道?是人吗?住在什么地方?
答:阿修罗,译为非天,有天的福报,没有天的德行。阿修罗道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阿修罗遍于五道中,有人道阿修罗,天道阿修罗、畜生道阿修罗;另一种说法,指阿修罗道是单独存在的,住在须弥山下的海中。阿修罗的男众,外相难看,手拿武器;女人外相妖娇美丽,怀疑心、嫉妒心强。天界不同,天人有福报,心地善良、自在、没有嫉妒心。阿修罗道有福报,但是怕人家欺负他,有嫉妒心、有占有欲。
问:答:因为女众对苦的感受比男众强,还没结婚之前要听父母的,结婚后要听先生的,孩子长大要听孩子的,所以女众对痛苦的感受比较敏感,想要离苦的期望也比较多,所以女众来学佛的人比较多。但是女众的缺点是什么?感情比较执着,比较放不下,很爱念佛、拜佛,但是不容易完全放下。
答:因为女众对苦的感受比男众强,还没结婚之前要听父母的,结婚后要听先生的,孩子长大要听孩子的,所以女众对痛苦的感受比较敏感,想要离苦的期望也比较多,所以女众来学佛的人比较多。但是女众的缺点是什么?感情比较执着,比较放不下,很爱念佛、拜佛,但是不容易完全放下。
男众呢?男众因为条件比较好、福报好,赚钱的赚钱,忙的忙,对苦的感受没有女众那么强,对这世间比较有分辨能力,男众连跟谁出家都很挑,所以比较无法完全信仰。有些法师很会度男众,像我就没办法,可能太年轻,但是我比较会度小孩子,所以只能说各有各的因缘。
问:师父什么时候会再来,还是你会定期来这边?
答:我希望住在这边就好了,不过佛教讲因缘,希望中国的社会非常的安定,经济非常的发达,那个时候宗教就会非常的开放,但是现在刚开始,我们中国人实在很多,所以制度、法令、秩序安全第一,如果现在过度的开放恐怕还不妥,而且一个法师要表法,最好要取得寺庙宗教局的认定,这个法师行为、思想标准正确,不然思想上如果有一些偏差的问题,可能这个要检讨,所以在这一点我也非常的注意。爱教之前先要爱国,国家安定宗教就会发达,不过以目前中国的社会,势必非常的发达跟安定,所以佛教势必会非常的兴盛,那将来缺什么?
就缺法师跟菩萨,所以各位赶快准备好,以后可忙得不得了,我们小小的台湾两千三百万人,就忙得人仰马翻,大陆有十三亿那还得了,光助念就念到嘴麻,跑医院都跑到脚酸,所以这一点没问题,但是各位你准备好没有?
自己赶快趁这个时间先内修,培养弘扬佛法,弘扬佛法要到处讲,讲不是对人讲没关系,对花讲也可以,有人就讲,三个两个大家互相讲一讲。像我以前刚出家,我们老和尚规定,每个人每天轮流讲,那时候五个出家人住在一起,今天礼拜一轮到我,礼拜二、礼拜三每个人都要对其他四个讲,为了要讲就要准备、要写笔记,而且讲的时候还一边检讨,你讲的对不对,大家进步得很快,平常要这样子。
然后帮人家助念也讲,到处帮忙,而且我们这边的大和尚非常的开放,对整体佛教的发展非常的关心注意,在这一点非常的慈悲。来这边我常常跑书局,佛教有眉批的很好的书很多,大都是集结一、二十个学者,编定好一本书,像《法苑珠林》重新眉批,非常的好。佛教的图书、故事选都非常好,各位应该多看一点书,看书以后把读书的心得告诉其它人,大家一起进步。
问:净空法师跟法师的修行方法,有什么不同?
答:可以用一句法语来形容:「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成佛,为了利益众生。不过我是跑菜市场比较乱,老法师是专精研究一门深入,但是各位都可以拿来参考,法是用在自己,只有自己才知道合不合用,所以每一位善知识的法,都可以拿来研究研究。
但是一定要在你身心,产生了一些真实的变化,而且这些真实的变化,要从你旁边的人告诉你。你不要说我已经修得很好,搞不好你是躁郁症精神有问题,常常在那边指挥交通,误以为自己是交通警察。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要透过别人来告诉你。
问:法师到内地来都用聊天的方法讲经,请问你在台湾也是这样聊天吗?
答:我是在聊天吗?我在讲佛法,我以前刚出来讲课,讲得很严肃:如是我闻……。后来我发觉听众越来越少,所以就改变方法,尤其我都到监狱讲笑话、讲故事,他们就很喜欢我去,心情不好就找海涛来。现在还加入唱歌方式,用各种方法先让对方快乐,然后再谈佛法,这样知道吗?佛法没有深浅,能够触动你的心,让你一针见血,得到一点点的帮助才是重点。
但是各位要清楚,我讲来讲去还是我的法,跟你没关系,但是你拿去用了就有关系。你听后不生气了,开始吃素了,那才是真正的得到好处。这一辈子已经开始吃素的请举手,放下,鼓掌鼓掌,四分之一,其它的好好再聊一下,为什么要吃素?为什么不能吃肉?那你就要上课,经典怎么说你要怎么做,终于了解了就不吃了。
问:您小时候是否有任何瑞象显现,让您知道自己是转世的灵童?
答:这个大概大家都很好奇,我小时候只是比较喜欢看蓝天,喜欢在田野和小动物在一起,看到别人伤害小动物,心里会非常难受甚至哭泣。学生时有一次到田野去劳动,有一条蛇跑出来,大家发现蛇便追着打,我跑过去拦在大家的面前,保护这一条蛇,很多同学、老师说:「那是毒蛇,你保护有毒的东西。」除了爱护小动物,我也会思考人生的问题,也会感叹人生为何是如此?但是我并不知道自己是转世灵童,那是别人认定的;我的想法是:做一个平凡的出家人就可以了。至于怜悯物命的心,应该很多人都有,譬如现在为什么提倡养宠物?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充满爱心,学习如何爱护其它的生命,养宠物有很多好处的。
问:冒昧问师父,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答:我是海涛,俗名叫黄荣享。站在道教来看我前世是谁我不知道,但是希望我前世有做过师父、有过出家,今世继续努力这样比较实在。但是我常常在想,我前世一定笨得要命不会念佛,就算我前世是出家人,看很多经书、很会打坐,今世还是这样愚愚痴痴生死轮回,在这个世间三十三年造尽一切恶业,然后才听到佛法,前世没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今世一定要努力,下次再来人间,一定要证得空性,参访十方诸佛,这样再来就不会退转了。
前世是什么人不重要,但是如果想了解自己的过去世,按照《地藏经》、《大宝积经》去修持,你就有宿命通,这种宿命通不是你自己看到,而是梦中有很多善知识告诉你,有因缘让你知道你的过去世,当然能正确的了解过去世,对自己修行也稍微有帮助。所以我不知道我是谁,你如果知道告诉我,让我比较好修行。
问:如何跟小动物、小狗皈依?
答:当然你自己也可以,你帮牠念三皈依,听闻到三皈依,至少帮牠种下三皈依的种子,如果有机会抱牠到法师前,请法师帮小狗皈依,「皈依僧永不堕旁生」,牠不只得到皈依,而且永远不会再堕落做小狗了。
问:师父说排椅子之前,要观想每张椅子上有一朵莲花,坐上去就成佛,所以弟子昨天帮忙排椅垫,也做如是观想,结果全身起鸡皮疙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心,这起鸡皮疙瘩也不是坏事,可能你观想每一张椅子都是莲花之前,你先拜佛、洒甘露水、点烟供粉,先跟这些众生打招呼一下,然后施食,之后你再观想莲花,愿祂们坐到、碰到的人都成佛。反正有个鸡皮疙瘩,你就做做看,施食后说不定就好了,这也是一个前行,要做什么之前,都要去除障碍。
问:做生意本来就是要赚钱,创造利益、增加就业机会也算是功德,以这种心态做生意想要赚钱是贪吗?
答:《大般涅槃经》说:「在家之人有四乐法:一者、不负他财,无惭愧色;二者、极大巨富,自惜不用,父母妻子亲戚眷属皆不给与,又不供养沙门、婆罗门;三者、极大巨富,身着丽服,口恣上味,供养父母、亲戚眷属皆悉给与,奉事沙门及婆罗门;四者、身口意业并不为恶,聪明智慧乐欲多闻。汝等当知,在家之人虽复有此四种之乐,而不负他债及以悭贪,此法名为最下之乐;好行布施,名为中乐;身口意业不造于恶,聪明智慧乐于多闻,此法名为上胜之乐。」在家人有四种快乐的方式:
一、没有欠别人钱财,所以心里没有愧疚、没有负担;
二、家里很有钱,自己舍不得用,不给予父母妻子,也不供养出家修行人;
三、家里很有钱,自己穿华丽衣服口吃美食,也供养父母家人、及出家修行人;
四、三业清净不犯罪业,喜欢多闻正法,聪明有智慧。
在家之人虽有这四种快乐,但是前两种不负债和悭贪,是最下层的乐;喜欢布施是中层的快乐;不犯罪业乐闻正法,才是最殊胜的快乐。我们应该学习中、上层的快乐,所以做生意赚钱不能说是贪,只要是合法的营利所得都是正当的,赚钱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又能够利益更多众生,将这钱财用来增加员工的薪水、孝顺父母、帮助社会,这样是可以的。贪的意思是你欲望不满足,想要得到更多,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或是满足不好的坏习惯,这才算是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