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届】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
了意法师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学佛的一些经验。来之前,我比较惶恐,不知道在台湾学习的佛教文化,会不会对大家有帮助。这两天通过与大家一起学习,我认为我们的思想、对学习的内在渴求以及对佛法的信念是非常一致的,因而我很有信心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来谈论佛法。
我们走进山门,都会看到生活禅夏令营的宗旨是提倡“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样一种精神。老和尚在开示的时候,对这个八个字解释得非常好,他讲觉悟是智慧,奉献是慈悲,觉悟人生就是使自己的内心具有生命的真实意义,奉献人生是使一切众生在精神世界里都能觉醒。在这几天里,我看到了未来中国佛教复兴的真正希望,因为我看到了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层的支持,看到了居士、大护法们有力的护持。再者,就是我们拥有非常大的资源。这些资源是祖师、大德们留在我们这块土地的,象昨天大家去的临济寺,我们现处的柏林寺是当年赵州禅师弘法的道场,都留有非常多的历史和祖师、大德们的训示,可供我们学习。还有就是我在台湾看不到另外一种资源,你们这些非常优秀的青年人。在台湾要年轻人学佛是很辛苦的,我在台湾负责组织“世界宗教青年会”,那些年轻人每天跟我讨论的是他的宠物是哪一只,网络上在流行什么等类似的问题,与他们相处,我得千方百计想如何把佛法融合在里面。但这几天与你们相处,我发现你们的确很有深度,使我们的弘法工作要方便容易很多。师父和我们非常高兴,未来佛教在这块土地上,一定会蒸蒸日上。
据讲,前一阵子在大陆发生过非常严重的非正信宗教问题,去年台湾也严重。我们这次在北京见到了一位社科院的王博士,给了我一本“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杂志,我发现有一篇关于如何破除邪教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提出了三个论点。一是要破除错误的信仰,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法律,让正确的信仰能够顺利、顺畅地在社会上发展,而使错误的信仰不要影响社会。二是多推广正信的、对人类有帮助的宗教,让正确的信仰普及开来,让人类留下的好的思想弘扬广大,错误的信仰就会慢慢消失。三是培养每个人善的念头,使社会人心都向善,通过社会教育,人人都有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正确善念,整个社会就不会趋向于那种好奇、迷信的宗教。
我们灵鹫山无生道场,对护法善信们推广的第一个理念,就是一念善心。一念善心对众生,社会的影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大智度论》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要去一个国家弘法,那个国家的国王听说佛陀只要到哪个国家,那个国家的人民都会向往、敬仰佛陀,他就担心佛陀的威望、魅力超过了自己,于是下命令任何人都不可供养佛陀,谁供养了就要罚五百块钱。佛陀到了那个国家后,结果没有任何供养,挨家挨户地托钵,就没有人敢出来。最后,佛陀碰到了一对老夫妇,正要把一碗坏掉的粥倒掉,见到佛陀在他们面前托钵,便讲:“佛啊,如果您不嫌弃的话,这碗粥就供养您吧!”。佛陀高兴地接受了供养,并对他们说:“因为你们这一念的善心,一念布施的心,你们来世将会到天界去享受你们的福报。”旁边有位婆罗门,心想:这家在做什么,怎么敢出来供养?听到佛陀的话就反驳问:“供养一碗坏掉的粥,怎么会拥有这么大的福报呢?”佛就问那位婆罗门:“你这一生看过最特别的东西没有?”婆罗门答说:“我看见过一棵大树,它的树荫能够庇荫五百人。”佛说:“你知道这棵大树是怎么成长的呢?它的种子跟米那么大,这么小的一粒种子,能长成这大的一棵树,来庇荫如此多人,更何况供养一碗粥,当然能得到很大福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心存善念,就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因此,我其诚希望大家在信仰的过程中,能够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心念来学习,在求道的路上更顺利,别走很多冤枉路。
大家喜欢提有关人间佛教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在出世的学习及入世的工作上有些经验体会,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是在大二的时候到灵鹫山上亲近师父的,当时山上只有一座小庙,有些象你们常见的小祠堂,还有一个山洞,师父就住洞里进行断食闭关,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只有一个菩萨在护关。上山之前,学长告诉我:“你知不知道有个花果山福地,水帘洞里面住了一个和尚,是不吃东西的。”我出于好奇,就跟同学们上去拜访师父。师父见到我们说:“年轻人,你们来了,就走一走吧。”师父没有特别理我们,我们就一直打坐,坐到晚上十点,觉得不能白来一趟,就去请师父讲法,当天师父并没有讲很多的话。可是第二天,我们要走的时候,师父却说:“我送你们两个礼物。”当时一听,我们觉得很惭愧,穷学生对师父没有供养,师父还要给我们礼物。师父接着说:“有两个重要的礼物。一个是,如果你们没有办法彻底了解觉悟这条路的话,你们要做的是因果,因为把因果做好,生生世世就不用害怕有讨债的人找你麻烦,也就是善因得善果。再一个是,如果你们想要追求无上的真理,你们除了做好因果之外,还要去做一个农夫,要去播种,因为觉悟的种子,就是未来的收成。”这个因果、播种的观念,一直对我印象极深。
我跟师父出了家后,对什么叫播种才有了真正的体会。因为,如果整个宇宙的智慧是一个集体的意识,大家都互相串连,就象网络一样相关,那么把你的学习、成就、了解的东西,可以去给一百个人、一万人都学习知道,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根性比我们要好,有一天那些人觉悟了,它会把觉悟的果实,再回播到我们的身上,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习,可以尽量地去播种,把觉悟的道理遍洒在每位有缘人身上。
在台湾有很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出家,我这几天也听说,这边也有这样的现象,这是非常有希望的。我出家的时候,父亲对我的支持、感动是很大的。我小的时候,妈妈就过世了,我想出家就担心我爸的心脏病,于是我试着对爸爸讲:“如果我出家,您会怎么样?”没想到,我爸爸回答道:“你要出家,那你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应该给我讲,到了大学毕业以后才走,已浪费了很多社会资粮。我不图你回报我什么,你去深山里修行,如果对社会没有一点贡献,你快要被饿死、冻死,我也不会送去一粒米、一块钱,你就不用再来找我了。”后来,师父说:“你来出家,不错啊。”我说:“不行,我爸爸有心脏病,万一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怎么都赔不起。”师父说:“不会,如果你真的为利益众生而出家,他身体一定会健康的。”所以,我就毅然出了家,我的老父今年已八十几岁了,身体还蛮健康的。
出家以后,我就非常忙,开始时做文化出版,出了些佛教的书,后来又做了些社会公益的服务工作,被我家乡佛堂的居士们知道了,传到我爸那里,他很赞成:“这样很好,对社会有贡献。”三年前,我爸爸也在师父这里皈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好象也做点事,没有在左右邻居面前丢脸。可是,这几年我爸爸又跟我说:“你还是好好修行吧。如果你整天忙忙碌碌,没有好好地参悟、打坐,那你临终时自己就没有把握了,不象你哥哥姐姐他们都有儿女,可以帮他们办理后事。你最好自己可以有把握,一个念头可以超脱自己。”我父亲的这些话,使我得到很大的启发,就是在自己的觉悟人生、培养自我智慧上,要非常地认真;在面对社会大众、奉献人生上,要有一种强烈地使命感,这是我决定出家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当然,因缘是很重要的,如师父的接引、环境的促成,这都是出家的很多因缘和合。
师父教育我们的方法是启发性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学,他找不同的老师来教导我们,但不管怎么学,都归纳在戒、定、慧上。出家人要了解所有的戒律,并遵从受持。与你们在家人有关的戒律是三皈、五戒。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就是皈依一个觉者;皈依法就是要学习觉悟的方法;皈依僧就是皈依能够带领我们学习真理的老师。五戒就是指杀、盗、淫、妄、酒不可做。杀戒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动物常害怕被杀,是因为过去曾伤害过其他生命;盗戒就是尊重别人的财产,常听说谁家的东西又丢了,谁家又被偷劫了等等,恐怕是前世造的恶缘;淫戒就是要尊重别人的家庭,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幸福;妄戒就是不打妄语,你不诚信别人,未来别人就不会诚信你;酒戒就是不要让自己迷惑,当你迷惑的时候,就会发生前面的四种行为。所以,五戒是我们在生生世世能够有好的果报的一个很重要原则,大家不可以不警觉。出了家,首先要守沙弥十戒,作用是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地去反省自己、训练自己,为成为一个正式的出家人作好准备。作为正式出家人,比丘要守250条戒,比丘尼要守348条,还有最重要、最难守的戒是菩萨戒,就是我们为利益众生要做的事情,在内心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规范。其实,只要你念念都为了利益别人,为了别人着想,不去伤害别人,你就是一个菩萨。而我们一般常人往往随便动一个念头,就是想占人家的便宜,或者自己想懈怠,这不好,不是菩萨应该有的行为。我们出家人的生活,是通过戒律让自己有一个成就的范围,我们不去侵犯别人,别人就不会来侵犯我们,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自己好修道,好好禅修。
什么是禅修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安定身心,让自己的心安定在正知正见上。举一例子,我们山上有一个老法师,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如果超过了就骂自己:睡死了,睡死掉了!看得出是非常精进的。可是,有一天,我跟她、还有别外一个师兄三人一起去台北办事情,在路上碰到了一个疯子,疯子冲我们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个老法师就很紧张,一直问:“怎么办?怎么办?”我就想了个办法把疯子给支开了。那时候,我就想定是什么?所以安定于每一个当下,安定于正知正见上,那才是真正的定。当然,这不是一蹴可成的。我记得跟师父出家的头三年,还没有象现在打禅七一类的安排,我是师父的第三个弟子,在那个时候,我们过着完全自由、也是完全不自由的生活。所谓的自由,是指师父对我们的具体修行没有任何规定;所谓的不自由,是因为师父只盯着我们三个出家的,我们每一个念头都被师父抓得准准的。比方有一天,我心情不好,想着在这里整天被管,不如出去,师父见到我,也没讲什么就说:“你如果要去做事也不错啊,但是,集体的力量可以创造大的事业,成就更多的众生,一个人是没办法做得到。”所以跟着师父,要非常小心自己的念头,也正是在每一个念头上去修行,这是我出家这些年里一个很大的心得。后来,随着出家众和在家的护法信士越来越多,师父就有更多的方便给大家,你们今天学的马哈息法是在我们灵鹫山学习过的其中一种禅修方法。
在佛陀时代,原始佛教最为普及,成就阿罗汉最多的禅修方法是呼吸止观法。呼吸止观法是止于呼吸,然后观自己的念念生灭,观四念处、苦空无常的道理,达到止观双运。这几年,我们山上迎请了很多南传上座部的成就者来教导我们学习这些方法,就象师父讲的,纵使你没有从里面参到什么,至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吸,时时刻刻都是跟呼吸在一起的,走路、睡觉都可以用呼吸止观法。早上师父给大家介绍的缅甸五种方法,都叫做呼吸止观法,只是在呼吸的注意力重点不一样,有的在腹部,有的在鼻尖,有的是注意呼吸的过程,虽然位置不一样,但都是让我们的心在一个地方,把心绑起来的一个方法。其实,这个方法就是注意你的那个触,在十二因缘里面讲,触下来就是受想。在阿罗汉的成就里面,重要的就是灭受想,开始体会触,从触的里面发现觉变,受的里面有生与灭,通过专心、正定去观察生灭的变化,最后,受也消失了,在生灭的当下,会看到那个不生灭的地方,看到不生灭,就会找到一个不生灭的世界,这是呼吸法非常重要的重点。
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师父在坟墓地里修行时发现的一种寂静修行方法,它与《楞严经》中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比较接近。就是要听闻内在的声育,尽量了解声音有多大、声音的范围、是谁在听、声音在那里等等,这是一个寂静的修法,就是去听取内在寂静的声音,是师父一个很大的体会,我们不少法师也有较多的经验,有机会大家可以参学。在我们禅修的过程中,师父还利用机会安排我们打禅七,参话头,象呼吸的人是谁?或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参话头,很多人都掌握不好,往往参成话尾,就是念完以后,就开始逻辑思维,哲学思考,想很多的道理,这都是第六意识的作用。修行的法门是很多很多,同归方寸就是我们所学的般若法门,“八正道”的第一个就是正见,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正确的见地,当我们有了正确的见地以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实践生活禅。
老和尚对生活禅的开示有一个口诀:要把信仰落实在生活上,要把修行落实在当下,要把佛法融入人间,要把个人融入社会。这是多么有智慧的归纳,般若是什么,就是具足空性的智慧,这也是生活禅真实的意义。因为这个空性的智慧是每个人本自具足的,不只是你打坐才有,你想才有,而是你活着有,死了也有,就象虚空一样,谁见过什么东西没有放在虚空里?所以般若就象虚空,包含万有。这样的修行,你必须遍布在你的生活的一切处才能够修,这个法最简单,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象你们早上打坐那么痛苦。可是,如能每一念都提得起来,那只有最精进的人才可能办到。所以,生活禅要时时观照这样的自性。
般若是没有次第可分,没有先后可分,勉强把它分一下有三个步骤,叫做见、修、行。见地就是要明明白白自己心的相貌,认识这个法身,要明白这个智慧的法身,佛经讲法身遍一切,我们要从生活上去观察自己的每一个妄念,看到它的变化与不变化的东西,当我们认识到这个永恒不变而且遍布在一切处的东西时,就是我们的正见开始,开始有了正确看法。修就是去熟悉我们的法身,就是常常要训练,以前讲要选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现在可以培养当下,就象有些年轻人一上网就是两三个小时,出来还说我什么事都没做,看网络的时候,就是观察它的如梦如幻。行就是我们慢慢了解这个法身,看到它的生与灭的状况,就象呼吸止观法所提到的在生与灭里面可以见到不生灭,般若修行也可以在见地坚固之后,去见到这个无生的东西,这就是禅修。我们每个人没有一天不讲“我”、“我的东西”等等,整天都在“我”上,要破除我执,把自己奉献出来是最快的捷经,所以,要把个人融入社会,这一切正是我们所学习的生活禅的啊!
我们再来谈谈智慧。平常我们在世俗学问上的精通,那不叫智慧,那叫世间的聪明。而能透彻宇宙方法、一切知识、一切现象的本质,才是真正的智慧,才可以解脱我们的身心。记得有一年,山上来了一群台湾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我连忙去找师父:“师父,来了一群博士,我们赶紧去接引他们吧。”师父很认真地说:“这群博士一定是最固执的,等他们来找我吧。”因为在那群博士的学问里,就只有他们所熟知的那个世界,而真正的博士应该是把所学的与其他的学问能融合起来,才有可能看到科学全方位的资讯。所以,智慧是透彻宇宙人生、宇宙实相的本质。
《心经》里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在讲质与能不灭的定律,就是质与能可以互换,也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是可以互换的。因此,大家如果能够好好学习禅定,就可以转变很多社会现象。佛在《圆觉经》里讲到十二位菩萨修行的方法,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修行。《楞严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心、妄心,如何解决修行、尤其是禅定时所碰到的问题,可以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南。所以你们不用担心,师你教了你们马哈息法,师父回台湾了,你们一样可以继续修学,因为佛在这里,经典在这里,还有善知识在这里。
佛在《华严经》里告诉了我们佛国的世界,那是多么地浩瀚、多么地伟大,佛说有世界象螺旋状,有世界象银河状,有世界象三角形状。佛把宇宙看得清清楚楚。我年轻时去过莫斯科,听讲那里有一群科学家在研究天文,就是以《华严经》作为他们的根据,因为《华严经》讲了整个大宇宙的现象。佛在《妙法莲华经》里则告诉了我们怎样成佛,佛陀记了每一位弟子都能成佛,但要先供养多少亿恒河沙数诸佛,这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要成佛,就应该奉献人生。
我们扼要谈了些佛教的戒律和佛经,现在我们再看看论。祖师大德的论著是非常多的,我在此仅谈谈唯识方面的论著,主要有《八十规矩颂》、《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这些论是完整的东方心理学教材,而且把人解剖得非常清楚。它把宇宙现象分成一百种,其中九十四种是有为法,六种是无为法。我们分析清楚了,就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有些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学习常常会写出“如何把佛学运用在心理学上”这样题目的论文,可见有其很好的影响,我觉得唯识系统是我们大乘学佛者、佛弟子应该学习的课目。
以上谈的是我在出世间对经律论、戒定慧的学习体会,下面我再讲讲在入世上是如何应用的。
我答应师父做世界宗教博物馆筹建工作,是在我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博物馆的情况下一不小心答应的。有一年,师父把我们都召集到客堂讲:“我们应该为社会做点事情。”于是,就安排有人去募化,有人去办活动,最后安排我去筹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此之前,我跟师父参观过“松花江海洋博物馆”,博物馆里的每个水池上写着松花江什么鱼,这是我对博物馆的唯一印象。所以,师父安排我做博物馆时,我认为这个工作应该很容易,就毫不犹豫地说:“好,我负责。”于是就去拜访一些博物馆界的专家。第一个拜访的是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他说你们办不起的,你们把庙卖了也都办不起。后来拜访了台湾歌剧院、戏剧院的院长,他也是同样的说法。我受到了打击,真的那么难吗?就想到国外去看看,便跟着师父到全世界去拜访。有传统的博物馆,有科学的博物馆,看了欧美的、日本的、韩国的,几乎跑了个遍。结果师父发话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加上迪斯尼公园的结合体,就是我要的世界宗教博物馆。”由此看来更难了,这个博物馆简单是传统艺术再加科技。但我学过的一些管理经验告诉我,只要你对目标有百分之百的信心,那你就成功了。因此,我就坚决目标,具足信心开始去做。
这是我入世生活的第一步,先确定自己要做什么事,并觉得这些事情有意义。因为通过宗教博物馆使人们容易了解有关的知识,选择自己适合的、正确的信仰。所以,我认为做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开始认真做了起来,前后算起来已十年了。师父讲:“做博物馆最珍贵的是那个过程。”因为这需要很多钱,所以搞得大家很苦;但苦中必定有乐,你跟人家募捐一百块钱是很伟大的,你要把他的一念善心呼唤起来,一般人宁可买一个玩具给他的孩子,也不愿意捐一百块钱,他捐出来后,他还开始监督你有没有做好,这也既是一种互相提携,同时也变成了更多人关心我们做这件事。
在这当中我学习了很多好的经验,有一些心得。师父安排我来起头作筹备,还配了一些工作的伙伴。开始,我们用的是传统管理观念,分层负责;后来我发现,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拥有一群愿意追随你的人,而你根本不用领导、管理他们,而是他们心甘情愿的去做事。量子力学里有个定理就是这样讲的:不是只有一个正常的轨迹,不是只有顺逆,而是一个范围。你要创造一个范围,这个范围的能量你要创造得好,那它的能量就很大。因此,作为一个领导,你要把环境创造好,让大家对理想充满了希望,很甘愿地去做事,而且还要处理好团体内部的关系,使大家保持一个平衡的态势。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定要具足充分的资讯,如果有偏差的资讯,就会做错误的决策。现在领导不好当,因为资讯太快了,尤其是网络时代。我们有两个秘书在看网络,然后告诉我各宗教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我们要把这个博物馆做好,就要了解别人的宗教忌讳,使每一个宗教做到非常的和谐,还要不能太落伍,在很多创意上,要跟上时代,体现出现代科技的发展。作为一个经营者,一定要有正确的心态,首先要对你的目标,尤其是这种长期的工程,要有耐心,不能英雄气短,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再怎么辛苦,也要去完成它。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事关系,你要有爱心、有慈悲心,要常反省自己。
讲一个小故事。我们山上有个法师,经常组织很多活动,要碰到很多人与事,就喜欢跟师父讲那个人怎么样、那件事如何之类的话。有一天,他跟师父走着讲着,不小心撞到了墙,师父风趣地说:“你怎么不赶紧讲那个墙怎么样?”其实,很多事情,我们要反观自己。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要有谦卑心,就我来讲,我上大学是学商业管理的,从不知道什么叫博物馆,也不知道对专家更要有谦卑的心,你一谦卑,专家就什么都教给你。别看是在做一个博物馆,除对技术、对各宗教要了解,还要对建筑、对设计、对科技、对媒体也要了解,所以真得很谦卑地去学习。在这点上师父做得特别好,记得我早期跟师父的时候,山上的条件是很差的,信徒来时,师父就把他的房间让出来,自己住山洞,还帮信徒挂蚊帐、点蚊香。一个人越谦卑,他获取的越多,吃亏就是占便宜,这是追求快乐人生的口诀之一。
在做博物馆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知识,包括对文化品、艺术品、收藏品的鉴赏等等。现代社会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为使博物馆能吸收更多的人,吸收更大量的资讯,博物馆一定要有很前卫的科技,必须研究科技媒体,找到最好、最先进的东西,象幻想剧场、立体剧场。在欧美,这方面的博物馆很流行,它可以用一个概念来做出一个博物馆。比如以恐怖的概念建成一个恐怖博物馆,一进去简直非常恐怖,每走一步随时都会发生使你非常害怕的事情,明明知道都是科技的东西,是假的,但就是恐怖。在洛杉机有个以包容为主题的博物馆,起到了一个教育的作用,比如,它在墙壁上有很多不同人种的图像,并说明他们之间平常是怎么对话,如果用包容的心态,又该是如何对话,还有把历史倒回三十年,设想如果当时那场战争有了包容,历史又会是怎么样等等,非常有趣。西方这种理念型的博物馆,做得非常成功。
其实,博物馆就是一个教育场所,这也正是师父要建这个博物馆的一个观念。各个宗教有不同的理念,如何把它们呈现出来,不是只有那个文物,特别是伊斯兰教,根本不崇拜偶像,没有神像,任何东西都没有,他们认为他们的神无所不在,就要用科技的方法去呈现它的基本教育。资讯数字化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录音、录影等传媒将要被“0”与“1”的世界而取代,所以,我们的博物馆的所有资讯全部以数字化来呈现,这样才能与全世界的资讯一致。很多人认为自己拥有的资讯,不给别人知道,会给自己带来名利。现代的观念则正好相反,你的知识分布得越普遍,你所得到的成就越高;你的资讯影响更多的人,才能使别人与你同步,这个共同的人群,就是你创业的基础。基因科学在几年中的发展也是非常迅猛的,已经在挑战神学,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人,现在在实验室里也可创造人与动物。可以用猪肝的细胞去复制猪肝,而不用去杀一只猪,可以用老鼠尾巴上的细胞,创造一只老鼠。这已经给社会、宗教的伦理带来了许多疑问,面对这些问题,在博物馆里,我们都要努力去呈现,使科学与宗教能并驾齐驱、互相为用,而不是彼此互相排斥。
还有一个重大的体会是我跟师父跑了世界很多地方,做了些宗教之间和平交流方面的工作,深深感觉到只有勾通,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和平。我们到了以色列,耶路撒冷是个很特别的地方,有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还有巴哈伊等新教,相处在一起,使人看到了一种不和谐里面的和谐。我们到了土耳其,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土耳其最大的宗教团体,都是伊斯兰教徒,他们很热情,还请师父到回教大学里去演讲,师父就跟他们谈佛门里的戒律,因为回教徒也很讲究戒,他们对股票、放高利贷、不是劳动得来的收入都很防范,我们称赞他们持戒很好,大家相处就非常快乐。我们也去了印度,与锡克教进行过交流。通过交流,我深深感觉到,只要是正确的信仰,而且是比较领袖级的人物,他们都非常地谦虚和包容,象一位天主教的负责人讲:“你们做宗教博物馆很好,宗教交流很重要。”
对全球的佛教,我们也做了一些参访。对日本佛教,我只想谈两点个人看法,并虔诚希望这两点不要在大陆和台湾发生。一是日本出家人可以结婚,这已失去了受人尊重的身分;二是他们是佛学,而不是学佛。每年有许多日本佛学博士在出很多佛学出版品,上个月我去东京大学见到了一位从台湾过去的佛学系学生,他说,他的教授刚讲完《阿含经》里描述的那些阿罗汉们的神通变化,就说自己并不相信这些。可能是他的学问很好,但他一定没有去深入体验、实践,没有做到解行并重。其实,佛学是佛陀亲自体验以后讲出来的,不能倒着走,学了佛学不学佛,我们要实践它,在生活中得到爱用,这才是学佛真正的意义,不要把佛学只当成一门学问。
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国属南传佛教,政府都很支持佛教的发展,尤其是缅甸的佛法,至少是一块净土。西方欧美国家盛行禅修,我发现师父在台湾的开示与在欧美的开示有些不一样,台湾人比较关心家庭里的事情,而欧美人会从思维、体会里面认其地琢磨,很主动把握问题,而且认真地实践。在南非,我们有一次特别的经验,我们开着卡车装上面包去救济那里的黑人,结果他们讲:“面包是你们应该送来的,钱是应该捐来的,车子还应该留下来,请你们走路回去吧。”我们说:“没有车,下次我们怎么给你们送呢?”,他们就说:“没关系,下次再说。”有个信徒讲:“师父您不要来这里弘法,这些人那么顽强难度。”师父讲:“地藏菩萨在地狱里,地狱里的众生谁发一个善念,地藏菩萨就抓住机会,赶紧把他救出来。”类似的经历我们还有些,从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与体会。
大家都知道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善财发了菩提心,想要去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他的老师告诉他去参学,善财于是拜访了五十三位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有不一样的工作、不一样的形态、不一样的成就,甚至有船长、科学家、妓女等,他从社会每一个侧面去学,任何人都有值得学习的一面。当他去拜访弥勒菩萨的时候,他已经觉得信心十足,弥勒菩萨就带他去看弥勒楼阁,告诉他这是那一世行布施、度众生所成就的世界,接着告诉下一世成就的世界,而前一世的美丽世界马上就消失了,这么实际的诸多世界,当全部介绍完时,楼阁也不见了,当下就没有了。善财就问弥勒菩萨:“这样殊胜的因缘是怎么来的?怎么这么多庄严的世界又都消失了呢?”弥勒菩萨答:“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弥勒菩萨给善财的一个观念是,所有的布施、慈悲都是无相的、都是幻化的。最后,善财童子离开弥勒楼阁的时候,内心非常的豁达,他不但学习奉献人生,而且学习不执着自己的奉献。
你们参加这次夏令营学习了不少佛法,回去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答案是向普贤菩萨学习。普贤菩萨表法大行,行就是实践的意思,普贤菩萨骑着大象,表示很能走。善财见到普贤菩萨时,看到的是菩萨身上每一个毛孔就是一个佛国世界,如此庄严,如此伟大,就想去做普贤,他就一步一个脚印,每踏出一步,每实践一个菩萨道,他就进入普贤菩萨的一个毛孔,充满在一个法身世界中,最后,他整个融入在普贤菩萨的法耳里,善财就变成普贤,普贤就是善财。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就告诉善财童子:我今天有如此大的功德,得益于我实践了十大愿力。普贤十大愿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从生;十者普皆回问。所谓礼敬诸佛,就是要我们对一切过去佛、未来佛,对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都要随时恭敬。称赞如来,就是不能口出恶言,而要口吐莲花,对一切众生、虚空大加赞叹。常随佛学,就是要常跟着善知识学习,有佛法的地方常去学习。请佛住世,由于一个成就者,只有在因缘具足时才会留住世间。我们大家要对那些长老大德常祈祷:“老和尚慈悲长寿。”对照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希望大家能够身体力行。
去年台湾大地震灾情很严重,台湾有许多年轻人表现得非常好,有的拿着担架,帮助抬伤员,有的帮助驾驶车辆,有的在倒塌的楼群里帮助找人。我知道有位军人,他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全部被压死了,他从部队里返回时非常伤心,但马上加入救急开车。这是一种愿力,对众生的一种愿力,我们要用愿力转化我们的业力,也就是用愿力化解我们轮回的力量。
以上是把佛法运用在做博物馆上的一点心得。回到佛教的基本教义,还是简单的“慈悲、智慧”四个字。没有智慧的慈悲,会纠缠不清,智慧是不变的空性,从这个空性里面,产生慈悲的力量,这个慈悲就会随着众生的需要来应化、显发。这就是随缘,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这便是缘起性空的道理,这便是佛法的基本教义。
最后介绍一下台湾佛教入世部分及人间佛教部分的情况。台湾有座很有名气的慈济医院,他们是在做济贫救济工作,盖医院、盖医学院、盖宿舍、盖学校,也做赈灾工作,慈济医院有两百万会员,每一会员每月捐壹佰元钱来支持慈善机构,证严法师的经营理念是:“以戒为制度,以爱为管理。”另有一些道场,以盖大学、办教育为主;也有以文化艺术为主的;还有专门禅修的道场,多数都是社会公益与道场内在修行相结合。在这些比较大的团体里,居士的护法与教育做得非常不错。特别是一些有钱人的少奶奶,在没有学佛之前,她们比谁的钻石更大;学佛之后,她们则比谁服务更多,使这些少奶奶走向一个纯朴的生活,这是比较成功的。我认为在台湾佛教里,对中间层妇女的教导是很好的,这些妇女不上班,整天不是摸麻将,就是比名牌,她们能走向社会公益,反而觉得很感恩,能把先生挣的钱百分之几提出来,为先生和家人种福田,说明她们在社会中还有作用。另外,佛教募捐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公益事业很重要的是社会形象,社会上人支持道场的事业,也会监督道场的事业,看是不是真的为社会做事情,所以佛教机构对媒体,对企业管理知识都要了解精通。台湾佛教较多参与国际性的活动,法师们对语言、外语能力的加强与训练是比较重视的。台湾佛教有一个趋势是对戒律的重新重视,早些年,台湾注重发展而忽视了戒法,其实佛教多么昌盛,佛门的根还是戒律。前几年,密宗在台湾比较盛行,大概是大家都很好奇,完全接受外来的,好奇之后就缓过来重新稳定,目前还是显宗最为普遍,尤其是禅宗与净土宗。台湾企业家很忙,为他们办的“企业一日禅”等禅学活动,也比较普遍。总之,台湾的佛教是很兴盛的,总体是往上提高的,但修行深度还不够,多数佛教徒喜欢布施、求灌顶、找法门,而能认真地学,定下来修道的,还不算太多。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佛教能为人类奉献什么?我们新世纪、新时代的人类为后代留下什么东西呢?我们这次从北京过来,看到是很严重的飞沙走石,生态环境非常恶劣。台湾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严重,就是由于大量开发土地、不注重环保所造成的。外国人来台湾,常常喜欢到海滩,他们认为台湾人很好,景色也漂亮,但海边上的垃圾捡都捡不完,心里很是难过。还有空气的污染,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现状。要知道大自然会反抗,所以,在还没被大自然的抗议淹没之前,我们要重视环保。佛法讲不要浪费资源,要有惜福的观念,这是我们要注意、要重视的地方。在寺庙里,大家生活比较简单节约,会使环境产生良性循环。大家有了因果的观念,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律,就要不断地播好的种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有积极的人生观,多把自己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分享得越多,循环的力量就越大。在美国现在有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亿万富翁,台湾也是的,一代新人换旧人,有钱的人都是那些电子贵族,他们攒了很多的钱,到了四十岁就退休了,但不知道怎么利用他们的金钱,不像香港的旭日集团知道正确利用资金。所以要有因果的概念,要有积极播撒觉悟种子的概念,这才是积极的人生观。
讲到环保,不只是生态、环境的环保,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环保。由于质能互变,物质精神的互换,那么,心灵污染了,环境一定被污染。《华严经》讲“众生心净则国土净”,如果我们的心灵是非常的明朗、明白,具有充分的智慧力与慈悲力,那么整个生态就会纯净。心灵环保做好了,就会产生好的良性循环,生态环保就会好起来。师父在香港提倡的宇宙环保意义十分广阔,因为整个器世界,这个宇宙的物质世界,内在有一种和谐、平衡的力量,地球上能散发出好的意念、形态,就可防范星球、慧星碰撞的可能性,或者延缓地球自身的成、住、坏、空。去年,师父带我们参加了南非召开的主题为“宗教与科学”的会议,师父总结讲:“科学最原始的思考,是为了创造人类的利益,让我们的生活品质、环境品质得以提升。可是目前的发展,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然后开始不断彼此破坏。如何让科学回到原来的出发点?那就要靠宗教的力量、心灵的力量,如果把科学当成一个圈来打,只有宗教才能把它带到本垒去。”当时,在座的科学家都哑雀无声,然后,主持人讲:“心道法师,你已经用那个宗教的棒球棒,将那个科学打回到本垒去了。”因此,科学的发展,必须要有心灵的力量,要有正信、正念。否则,科学将会给人类带来一些毁灭的力量——环境的破坏,生态的破坏……有一天复制人的出现将是更为严重,恶念复制恶念,善念复制善念。可见心灵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过佛教认为万事都是业力而造,虽然复制的人外貌长相一致,但记忆和灵魂是不一样的。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特别重视能解决人生真相的佛法。
这几天,我们出进柏林寺的云水楼,有一幅门帘偈子是这样写的:“百城烟水终归弥勒之楼,一宿因缘谁识曹溪之路。”弥勒的楼阁是非常庄严,具有菩萨慈悲力的,但只是幻化离相的世界。曹溪是六祖惠能大师弘法的道场,认识曹溪之路,就是要我们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家在寺里可住上七宿,希望你们能认识曹溪之路,离开自己的执着,要无目的地布施、无相地慈悲。大家要学习觉悟人生,要有弥勒楼阁的精神,要识曹溪之路,进而到社会上去奉献人生,好好的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