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五届:《心经》揭谛咒和禅宗三关(杨佛兴)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8

【五届】《心经》揭谛咒和禅宗三关

杨佛兴

  学佛与人生,“路线要明!”才能顺利达到目的。不少人持诵心经揭谛咒,但它的意究竟为何?它与禅宗三关有何关系?以及禅密二宗的某些重要问题应如何理解才正确?此固真诚学者亟希弄明者也,兹将我的管见略述如下:

  一、解与行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揭谛真言属于密咒;而禅宗本旨与般若波罗密多相应。禅密二宗皆一乘教。一乘顿教,寓解于行;以行为主,以解为辅;行进一步,解亦进一步;愈精,解愈深;有行无解,变为世间宗教;有解无行,变为人类哲学。解行相应,修成三昧。抒其心得,自符正理;不须依傍教义,故六祖不识字而能讲经,而且反应神速,言必中肯,巧叶机宜。他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冯达庵大阿黎亦曾开示:“修持准提法,悉地成就,能入‘法华三昧',则《妙法莲华经》变为自己的语言。”

  二、熏习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不能孤立存在,故必受诸熏习。例如学生和三好学生交好朋友,则容易上进,否则,则容易学坏。马鸣菩萨云:“真如熏无明,致众生破障悟道,即妄会真,灵明自在。”反之“无明熏真如,致众生迷真逐妄,造业、轮回,烦恼万千。”一般众生,经常以受“无明熏真如……”为主,故业障愈来愈重,心意愈来愈昏迷。

  一乘行者如蒙明师加持,并能以清净、至诚、精勤,报恩四心而修,则以“真如熏无明”为主,令净赖耶识,心神愈来愈清净、灵明。

  三、众生根机与“随缘设教”以及宗师问题

  由于众生根机千差万别,故佛教亦有八万四千法门:药无贵贱,对症者良;法无高下,应机者善。迷则每相争,悟则恒相资。一乘顿教,当须利根才易相应。对于师承的要求非常严格:“须觅通宗通教的大善知识才能接班”。故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宁愿传衣法给不识字的惠能,而不肯传给教授师神秀。五祖明智,具有鉴机能力。许多人误以为惠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战胜了神秀偈“心如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莫使惹尘埃”。五祖从而选惠能为接班人。其实不然,其后,五祖为惠能说法,即边加持惠能,边为惠能讲《金刚经》。讲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大悟,一连说出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他通宗通教才传衣法给惠能为六祖。通宗者,上接十方诸佛法流,下摄众生心念,能转运诸佛法流通过己心而灌输给来机。因具此功能,始能“传佛心印”、“续佛慧命”也。通教者“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是也。神秀未能通宗,故五祖不传衣法给他。唐密祖师选择接班人,更为严格。例如:唐密四祖龙智菩萨“留寿千载利后人”。年将800,始有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出现接受他的传法。

  善无畏、金刚智为五祖,不空为六祖,不空是善无畏、金刚智的共同接班人。其后不空留学印度再受龙智祖师的传法。

  冯达庵大阿阇黎著的《佛教源流》谓:“佛教之行,必须遇有法流枢纽住世,乃有实际。佛在世时,以佛为法流枢纽自不待言,佛已入灭,若无大善知识担任此等枢纽,则法流不彰,学者只得皮相,无证果可言……”由是可见,一乘顿教择师之重要性。

  四、修习三昧

  一乘实修,贵握纲领,深入三昧,始能默契其妙,自在受用。对此,冯达庵大阿阇黎总结出修成三昧的历程和规律如下:

  1、世间众生不论什么身份,都有许多不易肃清的积习。(杨按:人贵有自知之明!应正视自己的不良积习,而认真地清除之!改正之!才能快速冲破无明,发现心光。)

  2、修习一种三昧,恒仗真理的活力支持,渐渐地发展它的清净种性。(杨按:例如,修习准提法,须仗七俱胝如来的法流活力支持。……)

  3、所修的清净种性和本有的杂染积习,时时都在互相矛盾地抵抗或奋斗。(杨按:此即马鸣菩萨的“熏习观”。例如:修准提法,每持诵一次准提真言,仗准提菩萨的清净种性,法流的活力,清除一次行者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积习;即真如熏无明。反之,以妄心迷恋杂染积习之事,……即无明熏真如。以上两种力量,时时都在互相矛盾和对抗,当“真如熏无明之力”大于“无明熏真如之力”时,行者就上进,乃致破障悟道;灵明自在。否则,行者就倒退。乃致迷真逐妄、造业轮回、烦恼万千!)

  4、种性力量渐增,到了能够克服积习时,三昧便有成功的希望。(杨按:其中,能破分别我执、法执的,证根身境界;破俱生我执的,证生空真如境界;破俱生法执的,证法空真如境界。执与积习密不可分。)

  5、三昧将成时,真理飞跃地发展;直到突现一种合理的清净的常住的真实妙境,乃告一段落。(杨按:三昧将成时,则无明障碍淡薄,自性本来具足的灵慧性,得破障而出;以致真理飞跃地开显……)五、禅密二宗的关系和区别禅密二宗皆一乘教,息脑运心,宗要无异;上求下化,宗趣攸分。迷则每相争,悟则恒相资;禅宗与般若波罗密多相应为到家,从而下化众生;密宗与般若波罗密多相应为正机,进而上求佛果。密宗原资禅宗而向上;禅宗可资密宗而速成(参考冯达庵《禅宗明心见性与密宗即身成佛》)

  六、真言的妙用

  真言由佛心流出,无论一音、多音,皆摄无边功德;惟妙观察智乃能辨之,虽经过行者之口,成为世间音相;但以加持力为所依,便有相当功能。行者如法受持正传三密,虔持其真言能获不思议法效者,职是之故。

  一切电器,都须接通电流,才能发挥效用,否则等同废品;同理,修持任何法门,均须接通诸佛法流,才能速收法效,否则仅种一远因而已。行者须知:电压固定之后,电阻和电流成反比,电阻大则电流小,电阻大到一定程度时则电流不通,电器不能发挥作用;同理,修法之时,必须注意:“想蕴若在,必障真如”的法理。想蕴比如电阻,阻碍诸佛法流的加持则难于收到法效。平时能以清净,至诚,精勤,报恩(三宝恩,祖国恩,父母恩等)四心为日常生活思想行为的准则,用功之时,又有一心不乱地虔修真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感得如来强力加持,则渐能实现“真如之显,必破想蕴”的法效,进而照见五蕴皆空……。

  七、《心经》揭谛咒和禅宗三关

  揭谛揭谛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证第三句禅(初关)

  为什么要破我执、法执?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恶果起源在于我执……“我”字当头,看待客观的人、事问题:认为与我有利的,马上产生贪爱的思想;认为与我不利的,立即产生憎恨的心情;于是,爱之者欲之生,恶之者欲之死;总之,一切要以我为中心才高兴。否则,妄念恶行,随即滋生。以害人开始,害己告终。以致随业轮回,烦恼万千。再生之后,积习未清,照样造业。……如此恶性循环,长夜慢慢,苦轮不息。须遇大德,晓以正道,令其猛省回头,忏悔灭罪,净心精修,才能解脱轮回之苦。故曰: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例:六祖度陈惠明公案:

  “惠能得法南下数日,逐后数百人欲夺衣钵。陈惠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惠明至提掇不动!(杨按:此是护法暗中保护,令他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杨按:他提掇不动,即被慑服转而向惠能求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你说。(杨按:《金刚经》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当护念之时,行者‘想蕴若在,必障真如。'故惠能先提醒他,要屏息诸缘,以便护念他时,法流通畅)明良久(杨
按:即惠能护念、加持他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杨按:《金刚经云》,如来善咐嘱诸菩萨!惠能照见惠明‘凡心顿开,灵光忽耀'时,乘机向他提示!……)'惠明言下大悟!(杨按:惠明受惠能护念而自觉‘凡心顿开,灵光忽耀'。但尚不明其妙旨为何?被惠能趁机点醒!所以言下大悟)复
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你若返照,密在你边。”(杨按:西来妙旨,不可以言说说;不可以意识识。须持‘行慧'始能逐步默契其妙,因祖师提持,只资启发,学子实修,乃是根本故,所谓‘顿悟之后,仍须实修'指此。)

  惠明蒙惠能威神如持,而心光乍明,又蒙惠能趁机提示而顿悟。其心光乍明即为自心佛性发起之动机,是为见性之始,此见即庵摩罗识清净见分,心光即清净相分,为禅宗初关景象,所谓开悟指此,而非意识形态的忽然想通。

  禅宗初关开悟之后,实修返照,定中自觉肉身泯灭,唯感一条力线、命根(下丹田)达顶,由明而光,是名根身。

  神秀偈:“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前二句描写根身境界。因仅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分别人我之心,虽很淡薄,但俱生我执未破,异熟缘至之时,仍会惹起烦恼;故须时时提高警惕,以防“无明熏真如,致迷真逐妄,造业轮回”。故五祖云:“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然而神秀所证,只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尚属清净意识境界,未破俱生我执。(未能离识见性)即未入生空真如境界,故五祖云:“你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由于神秀实证禅宗初关,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以致他的道德品质自然远比凡夫高尚。例如:“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乃派门徒志诚往曹溪求法……。又神龙元年上元日,安、秀二师在则天皇帝御前推让惠能大师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一乘大法。”则天皇帝乃遣薛简驰诏迎请惠能大师,师上表辞疾。

  由上可见神秀是有修有证,道德高尚的人,他始终都很尊敬六祖惠能大师。

  波罗揭谛如实相应,破俱生我执,定中照见:“打成一片,迥脱根尘”证第二句禅(重关)。

  《八识规矩颂》云:“有情日夜镇昏迷。”即众生七识带起之俱生我执,萌之于心。固有我相、他相之见存;形诸外迹,更有此身、彼身之分别。一般凡夫不论醒时、睡时,此执未尝暂舍,故日夜恒在我相阴影之中,昏迷不觉。益我者视为亲友,损我者视为仇敌,世界所以多故,全系于此。

  惠能当年在磨坊舂米,由童子引他出来听人念神秀偈,一听则反应神速,即说我亦有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前二句指明神秀所证的不足;后二句是破俱生我执的见地。既破俱生我执则实证禅宗重关。生空真如现前,诸法毕竟空寂,故曰:“本来无一物”。即破七识,则“一切不染”。故曰:“何处惹尘埃?”然而五祖看了此偈之后,却以鞋底擦之,曰:“亦未见性!”其理为何?则二层道理:其一是有保护惠能的作用,因他明白其他门徒的心态,怕他们谋害惠能。其二是,也是最主要的,他知惠能破俱生我执,但未破俱生法执,只会如实空,不会如实不空,只契真空,未契妙有;明体而不达用。

  波罗僧揭谛如实相应时,破俱生法执。定中性相交融,运用自在,证第一句禅(牢关)。

  惠能初偈之后,五祖知他只差一点,观察“时节因缘”将至,乃潜入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杨按:唐密传大法时,先须作法,保护坛场,以防邪魔混入破坏,五祖以袈裟遮国,然后为惠能说法,亦具上述密意)

  惠能既破俱生我执,即能无住,蒙五祖威神加持,并为他说法,说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犹如触电一样,言下大悟!一连说出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即真空之中能出妙有,明体达用,深契性相不二妙旨,对于万法,以智证之,唯性无相,以识志之,依性起相,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菩提大日经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我观自心,形如月轮。”

  寒山诗:“吾心如秋月,碧潭光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证道歌》:“但有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以上都是描述实证菩提心的境界,其中《证道歌》更谈及菩提心的妙用。

  达摩少年时代,他爸爸(国王)送了许多珠宝供养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并叫三个王子拜见祖师,师把珠宝放在台上问三个王子:“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老大答:“我爸是天子,他很尊重你,他供养你的珠宝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了”。老二答的大同小异,达摩年纪最小,但是他却说:“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这些珠宝,而是心宝……”

  达摩原是观音化身,所以少年时代即能“一鸣惊人”!但须注意“心宝”之心与“唯心论”之心截然不同。“唯心论”之心指的是人类意识(脑),“心宝”之心固非指有形之肉团心,亦非无形之赖耶心,乃包举真如生灭二门之本心;即达摩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心。此须通过息脑运心,返尘归根,泯识显智等层次的修证,始能发现。此心普摄一切法,而恒自如如,是为法界总体;所谓菩提即实证此境。

  娑婆诃圆满成就,演进不息。

  本文课题,在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演讲之后,许多营员来访,别后又有各地同志来信,为了答复他们的提问,并供大众参考,故将原来讲课内容,重新整理如上,由于我的水平所限,难免有错谬之处,请读者指正为荷。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五届:佛化人生的实践价值与方法论(宏明法师)
下一篇:五届:新加坡的佛教现状(文静法师)
 七届:玄奘法师的西天之行及其伟大精神(王邦维教授)
 五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圣凯法师)
 十二届:生活与修行(夏泽红)
 十七届:开营式上的讲话(明海法师)
 十六届:生活在结缘的世界里(素全法师)
 十一届:明海大和尚讲禅修(明海法师)
 十四届:在生活中落实包容的精神(净慧法师)
 八届:心道法师在开营式上的讲话(心道法师)
 十六届:禅修指导 三(明海法师)
 十三届:坐禅开示之二(明奘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认识菩提心[栏目:济群法师]
 五蕴无常[栏目:因明与辩经]
 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二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真伪及其作者 第三节 本书真伪问题之研究[栏目:圣严法师]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三 发心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栏目:妙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