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净慧法师)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46

【四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

净慧法师

  尊敬的周绍良副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营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第四届生活禅夏令营就要结束了。由于天气炎热,加之柏林寺条件艰苦,各位都受累了。在七天当中,各位营员都很发心,很投入。这种求法不倦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

  中国佛教协会参与主办了这届夏令营,刀述仁副会长出席了开营式并作了重要讲话。随后,中国佛协又派大型代表团前来看望各位授课老师和营员。今天,周绍良副会长已八十高龄,不顾暑热炎天、旅途劳顿,赶来参加夏令营的闭营式。在此,我谨代表河北佛协和柏林寺常住大众对周老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这届夏令营的顺利举办,是同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的关怀和支持分不开的,也是同赵县政府的关怀支持分不开的,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在这届夏令营期间,以北京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牟小东居士和广化寺监院怡学法师为首的北京市佛教代表团也前来参观指教,设斋供众,并参加了传灯法会。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各位营员都是带着求法的心情来参加夏令营的,我本人很惭愧,没有什么法给大家。可喜的是,我们请来了几位法师和居士、教授。他们都给各位作了很好的开示。我想,各位从他们的精彩开示中,一定受到了不少启发。在这里,让我们向各位授课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夏令营营员近三百人,举行佛学讲座九次,坐禅三次,柏林夜话两次,云水生涯一日。在本次活动中接受皈依的一百七十人,受五戒的六十余人。这次夏令营营员的素质和人数,授课的内容,接受皈戒的人数,都比前三届有明显的突破。由此也可以看出生活禅夏令营这一新型弘法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内外的关注。

  这次夏令营的讲法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生活禅”这一主题来展开的。各位老师的讲法都很有针对性,很有启发性,涉及到对佛教的理论认识和修行解脱等一些根本性问题。如济群法师通过介绍佛教的世界观,强调修行要以心为本位;于晓非居士通过分析二谛和三性的观念,指出修行和解脱不离当下,要在现实生活中去积累福慧资粮;湛如法师作了有关唐宋之际宗门清规与教团组织的报告,对我们今天的教团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王雷泉教授通过评介南怀瑾先生的文化史观,提出了以佛法之修证、出世精神为体,以儒道等文化之经世济世为用,以了生脱死、庄严国土为终极关怀的文化重建问题;净因法师则直接把佛教置于一个更广大的文化背景,对佛教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客观的评介;妙华法师则通过阐发《金刚经》的大义,强调修行要在日常生活中以金刚智慧破除四相,等等。各位授课老师的讲法,使营员受益匪浅。

  大家都会意识到,在整个讲法过程中,终极关怀问题、信仰问题、佛教与科学乃至其他文化的关系问题等等,一再被触及到。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因为它们关系到如何正确地认识有效地发挥佛教在未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就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近一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科学和物质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优的问题,例如: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生态失衡、核战威胁等等。我们不应当把这些问题归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应当归咎于人类自身的不完善。人类忽视了自身的建设,致使人的精神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和把握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只有在精神人格高度完善的人的自觉控制之下,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否则,它会异化成一种毁灭人类的恐怖力量。因此,在未来的世纪,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和平,将主要取决于人类的自我完善。在促进人类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佛教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化导功能。在这方面,佛教具有其他文化形式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佛教具有亦宗教亦哲学而又超宗教超哲学的性质,以及慈悲、平等、圆融、活泼的品格: 一方面,它能给人类提供一种精神信仰;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总持人类文化、解决人类根本问题的智慧和方便。

  具体地说来,人类实现自身完善的过程中,应自觉地以佛法的大智慧、大慈悲精神,其文化、信仰和生命进行如实地观照和定位,使它们循着良性的趋势运转,以实现人生自在解脱和世界持久和平之目的。下面我想分三个方面来谈:

  一、文化的回归

  文化的回归,不是要用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而是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重建人类文化的终极关怀,端正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各种文化,在各自因缘条件下,更有效地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为共同创造一个清净庄严的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佛教“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法界圆融”的观念,完成文化回归的关键在于实现向内的回归,即从现实“外向型的二元思维”向内向型的圆融思维”的转轨,思维模式是执持一种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最稳定的心灵结构,它决定了文化的性质和走向。在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外向型的二元思维模式”。它的特点是以主客体对立(即人我、物我对立)为基础,以向外征服为途径,以最大限度地攫取物质财富为目标。这种思维模式的缺点是:明于外而蔽于内,强调征服和改造环境,忽视改造和完善人类自身。在实践中,它带来的不良后果,一是人在向外驰求的过程中,日渐迷失本性,丧失自我,为物所系;二是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等之间的相互对立。西方文化所带来的一切弊病,以及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都直接或间接地跟这种思维模式有关。与此相反,佛教文化则崇尚一种“内向型的圆融思维”。它的特点是:以物我、人我同体一如为基础,以自我改造、自我圆满为主要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宇宙生命之间的圆融和谐为目的。在实践中,它的优点是:尊重生命,尊重环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个体生命素质。很显然,人类要想创造一个持久和平的生存环境,就必须摆脱“外向型二元思维”的束缚,学会用以人的自由圆满和宇宙生命的和谐共存为本位的“圆融思维”,来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具体地说来,要做好如下几个观念的转变。即:

  1.由“人境对立,,回归到“依正不二”

  就是要从法界缘起的角度出发,树立一种人(正报)与环境(依报)相生相依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由“以人为本位”回归到“以众生为本位”

  就是说,人不应当以宇宙的主宰自居而对其他生命恣意杀戮,而应当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出发,平等慈悲地对待与人类相依共存的其他生命,学会尊重生命。

  3.由“以个人、团体为本位”回归到“以世界为本位”

  就是要打破狭隘的个人、社会集团的界限和偏见,本着自利利他、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精神,互相包容、尊重、理解、学习和帮助,不损人利己、恃强凌弱、固步自封。

  4.由“向外扩张、征服”回归到“向内圆满、摄受”

  就是要抛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态意向外扩张和征服的心态,学会首先征服自己、改造自已、圆满自己,然后以自己的清净道德,行慈悲摄受,以期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

  二、信仰的回归

  提倡信仰回归,目的在于重建人类文化中的信仰机制,改变目前这种信仰淡化、信仰缺失、信仰偏差的状况,建立人生的正信,激活人类心灵深处的道德自律,张扬人的自主性和尊严,增强人的生命价值和神圣感。实现信仰的回归,关键在于:

  1.回归“三世因果”

  人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讲,必须建立在因果规律之上。没有因果,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将是没有价值的、荒诞的、不可理解的。这里所说的因果,是通于三世的。对三世因果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对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自由解脱等赖以建立之基础的破坏。西方文化立足于实证科学之精神,认为人的生命是一次性的,偶然的,一死百了,不承认有三世因果。这种观念,正是导致人类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的思想根源。作为引导人类走向光明的新型的世界文化,应当着重吸纳和发扬佛教三世因果的观念。因为它是人类的道德生命之所系,人类的自主精神之所系,人类的解脱希望之所系。人类只有从内心深处生起了对三世因果观念的信仰,道德的自律才能真正地成为现实,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2.回归“自性三宝”

  在现时代,能够经受得住科学的考问,并能给人类的尊严、自主性和独立提供内在根据的信仰对象,恐怕只能从人自身去寻找。佛教把我们每个人本具的“自性三宝”当作人类的信仰依处。这种观点,极富有智慧、生命力和实用性,它把现实和超越、生活和解脱、有限和无限统一于当下一念,从而使这种信仰具有亲证性。佛法僧三宝所具有的种种功德、智慧和解脱,在我们每个人的自性中本自具足、无欠无余,只要我们相信,并依法修证,它就能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命存在。它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归依处,真正的精神家园。只有皈依了三宝,我们每个人的尊严和自主性才会有一可靠的保障。

  3.回归“菩提心”

  相信三世因果和自性三宝,落实到人格心灵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发菩提心。所谓菩提心就是对自性三宝和三世因果等法义产生正信之后,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一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清净意。它是信仰的落实和完成。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菩提心是人生价值的最可靠的基础和内在标准。它可以抗拒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干扰,从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安顿。人生的使命感、价值感和神圣感,皆依菩提心生起和成就人类从根本上消除精神的空虚感、漂泊感和幻灭感,必须注意菩提心的培养。只有依止菩提心,生命才会有根。

  三、生命的回归

  提倡生命的回归,是想通过揭示生命的无我本质,确立人生的解脱目的,来扭转人类目前所处的那种迷失本性、丧失自我、随物流转的异化状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1.回归“自性真我”

  就是要回归“远离我法二执、清净自在、平等无分别”的生命本体。换言之,就是要抛弃五蕴身心之假合、各种欲念之杂聚的假我,树立“无我之我”的佛教自我观。人生的痛苦和烦恼、人类的纷争和仇杀皆源于对假我的妄执。排除我执,达于无我之真我,则世界清净。

  2.回归“自由解脱”

  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自由解脱。人的一切行为当依此为最高目标。传统西方文化,因为不能透彻生命的无我本质,妄执假我为我,鼓吹“自我实现”,所以在生活中往往容易误导人们孜孜于单纯的物质欲望的满足,从而使人们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佛教主张回归生命之本,以解脱为务,目的就是要我们端正人生的目的和方向,勿舍本逐末,勿玩物丧志,勿为眼前的小利而忘了未来的大利,勿为个人短暂的小乐而牺牲众生与共的永恒的大乐。

  上述文化、信仰、生命等三个方面的回归,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生命的回归是就体而言,是根本;信仰的回归是就相而言,是方便;文化的回归是就用而言,是目的。若就实际的操作过程来讲,信仰的回归则是起点,是核心,是贯彻始终的保证。信仰既立,文化和生命的回归乃成。这里,我之所以要强调信仰的回归为核心,首先,信仰是人类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的自主性和尊严之所系;其次,现时代,人类最缺乏的正是信仰因为没有信仰,大家都感觉到精神上无家可归;第三,信仰是佛教的生命之所系,是佛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佛教同现实人生发生关系的纽带。只有通过信仰的力量,佛教才能够对人生起到真正的化导作用;同样,只有通过信仰的实现,佛教才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动力。佛教文化必须以信仰为核心,如果佛教文化脱离了佛教信仰,或者说忽视了佛教文化的教化作用和实践意义,佛教文化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宗教的衰落,往往是从信仰的淡化开始的。佛教要生存、要发展、要持久而充分地发挥其教化作用,必须保持其信仰的纯洁性和坚实性。

  总之,人生幸福与否,世界和平与否,关键在于这种正确的信仰是否能够建立,上述诸回归是否能够落实。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各位即将离开柏林寺,这次夏令营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所结下的殊胜法缘却是常存的。我相信,这一法缘对各位来说,将会成为一种感发我们快快回家的心灵呼唤,成为一种不断激发我们向善向上的精神动力。修行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希望各位回去以后,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方便,用自己法的人格力量去诱导和感染更多的人来亲近佛法,把佛法的火种向社会广泛地传播开来。这既是我们个人的功德,也是我们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佛法在社会上的传播对维护国家的稳定,净化社会空气,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修行佛法、弘扬佛法,正是我们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爱国爱教的具体表现。

  最后,祝愿各位事业有成,诸事顺利,心态安样。也欢迎各位常常回柏林寺,看看这个家。同时,我也殷切地希望各位授课老师能够经常作不请之友,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同广大信众结甚深法缘。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本届夏令营的赞助单位和赞助人,正是有了他们的慈悲喜舍,才得以成就此一殊胜难得的佛法因缘。


{返回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周绍良)
下一篇:四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扈本训)
 十届:普茶
 五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刘进堂)
 十五届:《一轮明月》放映前的分享——柏林夜话(二)
 六届:柏林夜话
 首届:学佛漫谈(证圣法师)
 八届:净慧大和尚在开营式上的讲话(净慧法师)
 十一届:第一次普茶
 十六届:《赵州禅茶颂》浅释(宗舜法师)
 十一届:在闭营式上的发言(明契法师)
 三届:净慧老和尚传灯法座开示(净慧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那境界[栏目:佛网文摘]
 心的自我疗愈[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佛教艺术概说(释晓云)[栏目:佛教与艺术]
 第一四八 六六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学佛是学佛的精神[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四无量心之5:舍离虚假当求真[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五卷)[栏目:净空法师]
 一位佛友邀请我去寺院守持八关斋戒,因为我家里有事情,不能在那里守一天一夜...是否应该参加?[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三期 第六天 精勤念佛随缘尽分亲见弥陀往生极乐[栏目:智谕法师]
 禅宗之解悟与证悟略议(吕建福)[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