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行者甘当如来使
王雷泉:复旦大学宗教学系主任
《法华经》特别指出菩萨行者要发愿于佛灭后的恶世末法时代,不惜身命,忍受种种骂詈毁辱等磨难,修身、口、意、誓愿四种安乐行。“如来使”,即如来的使者,没有明确的身份级别限制,指在末法时代不畏邪恶艰难,负起弘扬佛法使命的菩萨行者。《法华经》关于“如来使”精神的特见,在慧思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受慧思的影响,天台宗学说具有强烈的末法意识背景。南北朝后期,表面上已取得蓬勃发展的佛教,在佛教史观上,却迎来了悲凉的末法思潮,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作出种种对应的施设。
印度巽迦王朝(BC.187-75)以后,由于西方异族的侵入,国内混乱,时常对佛教徒进行《法华经》所宣示的“如来使”,在世风日下的末法时代,代不乏人,成为具有悲壮色彩的弘道者的代名词。
灌顶在《摩诃止观序论》中,为强调中国“今师”的独创性和宗教体验,特别点出智顗出生时的神异迹象,以及“行法华经忏,发陀罗尼,代受法师讲金字《般若》,陈隋二国,宗为帝师”等事迹。对智顗临终“安禅而化,位居五品”的修证果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故《经》云:施四百万亿那由他国人,一一皆与七宝,又化令得六通,不如初随喜人百千万倍,况五品耶?文云即如来使,如来所使,行如来事。
灌顶在这里引证了《法华经》中〈分别功德品〉和〈法师品〉的二段经文,强调在人间弘扬法华精神的菩萨行者,虽然还未脱凡夫位,但已足为世人所依怙,成为颁行如来佛旨的使者,为如来所派遣,宣扬佛的因果。
律宗祖师道宣寂后,唐穆宗制赞,特别提出“代有觉人,为如来使”: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
龙鬼归降,天神奉事。
声飞五天,辞惊万里。
金乌西沉,佛日东举。
稽首归依,肇律宗主。
《太虚大师年谱》载宣统元年(1909-1910),太虚时年二十一岁。当时圆瑛住持宁波接待寺,并办佛教讲习所。太虚对其期望之甚深,赋诗持赠:
会入一乘皆佛法,才皈三宝即天人。
当为末劫如来使,刹刹尘尘遍现身。
三千世界真经典,剖出微尘也大奇!
珍重斲轮运斤手,总令机教得相宜!
在人间弘扬佛法的如来使,其气质和风范,亦如孟子所描述的“大丈夫”: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本文以慧思大师为例,通过对如来使精神与实践的历史考察,给我人的启示是:只有越来越多的菩萨行者甘当如来使,像从地涌出菩萨一样,在现实社会登场,才能真正实现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