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集福与空性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02

集福与空性

  这种“本元心”,无依无著且不断灭、不落方所又无终极,因此,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事例,也都无法真实地比喻它;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也都表达不到它的真实之处。

  《功德荟萃》第一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曾经这样教诲说:

  就积累福德而言,哪一个方法的效力较大、长进较快呢?

  那就是对自己的无上恩师所作的承事、供养,是积累福德效力较大、长进较快的方法。

  接着,冈波巴大师又教诲说:

  格西云忉向格西博朵瓦请示这一法要时,得到的答复是:

  “即便是把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诸佛菩萨,如对目前地迎请到对面的虚空,并向他们奉献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天界美妙受用之物,以及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天界大宝堆聚,也比不上供养自己无上恩师的一根毛孔所积累的福德,来得更大!”

  (听了这则公案,我略有迟疑,)因此,拙纳我也曾向无上恩师米拉日巴尊者请示过这一问题,恩师给予的答复是:

  “《四座》云:供师一毛孔,胜供三世佛,故彼福特胜。”

  “是否有比这积累福德效力更大、长进更快的方法呢?”我又接着追问。恩师答道:

  “当然有——那就是如法奉行上师加持过的教导,积累福德的效力是更大的。”

  ◎集福何为大1

  另外,至尊大恩上师米拉日巴尊者曾经这样开示说:

  不要一味追随见解,而应遵循实修。在“空性”方面,我们往往会存在四种错谬之处:

  一、空性流于“印定”;

  二、空性流于“对治”;

  三、空性流于“道”;

  四、空性流于“‘所知’的本性”。

  ◆ 对于能执、所执等等这些属于心境上的所有的事物,(如果仅仅)只把它们看作是空性而束之高阁(不求亲证),那么,就是空性流于“印定”了;

  ◆ 在贪欲等烦恼生起的时候,(如果仅仅)把烦恼看作是“空的”而束之高阁(不求亲证),那么,就是空性流于“对治”了;

  ◆ 仅仅只将一切诸法看作是一切皆非、看作是无根无本,并在这种观点上搁置其心(不求亲证),那么,就是空性流于“道”了;

  ◆ 夸夸其谈地唱言什么除了本自清净、本自觉悟、本自解脱之外,既无所修之法,也无能修之人,并因此而对“空性”放然而去(不求亲证),那么,就是空性流于“‘所知’的本性”了呀!

  要知道,这些都不是究竟、真实、本然之道,但因为有助于暂时脱离贪著,所以,也不失其为暂时的权巧方便。[有关“空性的四种错谬之处”这个论题,在《法会大开示》第十四则中,冈波巴大师有着极其详尽的解释,大家不妨对读参阅。]

  [以上是引用至尊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言,讨论“空性的错处”:以下则是冈波巴大师的补白、释义。]

  那么,真实、本然的空性又是什么呢?

  那就是先靠一位具备法眼的胜妙上师,来把弟子引入佛法的正道,其次,再明白地指示那遍及一切的“本元心”,即是佛陀的大觉;而对于瑜伽行者来说,又要借助于无量无边的方便法门,来设法生起对于本然心性的体验。

  在体验升起的那一刻,妄想就会自然而然地断绝了,烦恼就会自然而然地息灭了,而智慧,也会自然而然地升起了,见解也会自然而然地证悟了;在那种境界当中,名言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安立的地方;在那种境界当中,心中真实的体验,也是无法向人言说的——打个比方说,那种状况,就像是“年轻女子所经验的快乐”一般,或者说,又像是“哑巴的梦景”一样呀!(虽自了知,却无法把它表达出来。)

  虽然所有的众生都拥有这种“本元心”,但是,因为未能如实地认识它,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依止一位胜妙上师,来予以开启和引导。

  以上所述,仅仅只是以事例略作譬喻、模拟而已,实际上,譬喻是无法落到它的真实之处的。

  何以如此呢?

  这是因为,这种“本元心”,无依无着且不断灭、不落方所又无终极,因此,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事例,也都无法真实地比喻它;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也都表达不到它的真实之处。

  (如果我们希望如实地了悟这种“本元心”,那么,就)不假更改造作地安放于本元自处吧!

  ◎空性的错处及其对治——证悟“本元心”2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一则竟


{返回 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念、色身与禅境
下一篇:愿一切善妙吉祥!
 认识自心
 善心的力量
 “四瑜伽”法
 无生
 信仰
 悟者的呓语
 大圆满的教导
 金刚语
 三过与三德
 转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在学基础禅修,应该要请哪一本和上开示的书回去读比较看得懂?[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五三五 天食本生谭[栏目:第二十一篇]
 朗措玛寺——佛菩萨的加工厂[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有众生的地方就有佛菩萨[栏目:传喜法师]
 《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四卷[栏目:净空法师]
 相应24经 七年追踪经[栏目:相应部 4.魔相应]
 信仰可改变一国之精神格局[栏目:包容的智慧]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当下化掉愤怒[栏目:首愚法师]
 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第十章 愿菩提心之学处[栏目:冈波巴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