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汉传佛教大德主张学佛必须先从“有”后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这种说法和藏传佛教的观点是否一致?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3

汉传佛教大德主张学佛必须先从“有”后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这种说法和藏传佛教的观点是否一致

  这种说法和藏传佛教完全一致。

  起信修法的过程也是个认识的过程,认识必须从有形的现象入手逐步达到无形的本质。

  “有”和“空”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世俗智的认识境界是事物的现象——“有”,超世智(圣智)的认识境界是物自性、法性——“空”,若不承认以世俗智确立的一切存在,轮回、解脱、因果业报、四谛、六度、根、道、果等理论将无从建立。进而,佛和佛法也就无从谈起。同时,真假二谛也是对立统一体,若无假谛的“有”,也就无从谈起真谛的“空”,悟“空”的真境是没有“有”、“空”分别见的“无戏境”。

  在菩萨戒中对信念和认识条件达不到的弟子宣谈空理也是犯戒行为。原因是根基差的弟子往往会错误地理解空义而否定一切善行,反而遭到下堕的恶报。

  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广(略)论》中,把修止观放在上士道的最高修道位上。这除了有六度的先后次序和认识上的难度外,也有深恐理解空心出偏,反受其害,应待到思想成熟再开示之义。


{返回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汉传佛教禅宗是密宗还是显宗?
下一篇:佛教如何看待环保?
 佛教智慧的产生跟定没有什么关系吗?
 有人说,密法上师必须是已经成就的上师,这话对吗?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佛陀的应化身有几种?
 二谛间是什么关系?
 佛教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靠神灵启示吗?
 “大手印”是噶举派独有的密法吗?
 佛教的“业”有什么特征?
 讲经传法的上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不少信徒信奉密宗,是因为觉得密宗可以快速成就,这个理解正确吗,应如何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大义 二、佛法大义之二——生命改良的定位[栏目:仁焕法师]
 宋代台、禅二宗法统说之争(宋道发)[栏目:天台宗文集]
 疏解郁卒[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交往有分寸,过度犹不及[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序品第一[栏目:智谕法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生佛互摄,感应道交。[栏目:张秉全居士]
 智者喜晏-灌顶宝蔓前行略论(蒋扬亲绕 著)[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净土在那里?[栏目:宽运法师]
 法见 5 心的五盖[栏目:向智尊者]
 应成八大难处关键:与唯识相关的论辩有三[栏目:格西索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