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与唐代文学——陈允吉教授访谈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5

佛教与唐代文学——陈允吉教授访谈

  青锋

  自佛教东渐,历东汉、魏晋南北朝以迄隋唐,虽经“三武之厄”而长盛不衰。天台、净土、华严、法相、律宗、密宗等,宗派蕃衍,而以禅宗对士大夫的思想影响尤深,并反映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上。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古典文学研究者就此展开研究。就佛教思想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笔者走访了对此素有研究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允吉先生。

  自1962年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的陈先生,已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了近40年。这位年逾花甲的学者为人谦和,谈吐儒雅。他说:佛教流传中土后,近二千年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产生了至深且钜的影响。佛教不仅丰富了古典文学的题材、内容、形象和语言,更深刻地影响着诗人的精神世界,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如东晋的玄言诗就深受佛偈影响,而佛教对唐代诗人的创作影响更为明显。

  陈先生说:他对佛教与文学的研究十分偶然。1971年,正在文革的纷乱扰攘中,他有幸参加了《旧唐书》的点校工作,从而对盛行于唐代的佛教产生了兴趣,阅读了一些佛教典籍,如《莲花经》、《大般涅槃经》、《金刚经》、《华严经》等,对佛教思想有了初步认识,这不仅成为以后研究佛教与唐诗关系的契机,也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以后,在学术上也受到了季羡林先生与饶宗颐先生相关研究的影响。

  他说:开始研究时,比较喜好禅宗,读过《坛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禅宗经典;因为禅宗不仅是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也是当时士大夫的同好。在上一世纪80年代,他写出了最早一篇相关文章——《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主要即是谈诗歌与禅宗的关系。以后又进一步深入到佛教原典,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佛教思想,并于1988年出版了《唐音佛教辩思录》,对佛教与唐诗的关系作了较以前更为深入、全面的探讨。

  他举例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受汉武帝李夫人故事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变文的影响,如《欢喜国王缘》和《目连救母》。前者国王与有相夫人生生死死做夫妻,最后二人双双升天的情节;后者目连上天入地寻母的情节都与《长恨歌》中的情境有着内在的联系。

  陈先生又以柳宗元为例,他说,柳氏很早就与佛教姻缘密切。季羡林先生曾撰文指出柳宗元寓言如《黔之驴》受到印度寓言故事的影响。同时,柳宗元寓言还受《经集部》中的《佛说群牛譬经》和《百喻经》第77个故事——《搆驴乳喻》的影响。《江雪》一诗打上佛教寂灭思想的印记;他的山水游记,也大都意境荒寒,笔法冷隽。

  陈先生又以李贺为例,他说:李贺在《赠陈商》诗中说:“案前堆楞伽,肘后悬楚辞。”所谓“楞伽”,即佛典《楞伽经》,可见李贺是将佛典与《楚辞》一样作为自己须臾不离的精神食粮。李贺在洛阳时曾遇到一位郑姬,李贺应其请做《许公子郑姬歌》,有句云:“长翻蜀纸卷明君,转角含商破碧云。”首句是说:郑姬边卷边看用蜀地所产之纸书绘有王昭君故事的变文长卷,同时边看边唱。此点历代注家皆未指明。从此诗可见,当时讲唱变文的不仅是僧人,也有女子。使我们对唐代变文的传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甚至韩愈,这位以复兴儒学为己任的大诗人,虽然在政治上极力辟佛,但却对佛教壁画甚感兴趣,他的许多诗如《南山诗》、《元和圣德诗》、《陆浑山火》等,都涉及到寺庙壁画。

  在谈到今后的研究时,陈先生说,他将准备将近年研究所得集为一编,名《佛典与中国文学》。我们衷心期望它的面世。

  《光明日报》2002年4月24日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追寻圆仁入唐求法之路——日本东亚历史学者阿南史代访谈录
下一篇:佛灯常照 慧命相传──访谈斯里兰卡法师信称长老
 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人物周刊》采访济群法师
 “印顺学”与“印顺学派”──蓝吉富教授访谈录
 寒潭清水,映月无痕——印顺导师圆寂“焦点访谈”录
 慈悲与智慧就是禅——悟一法师专访
 悟演法师微访谈
 抗战胜利60年纪念系列——根通长老访谈录
 明生大和尚访谈录
 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觉光长老
 内心凝聚的供养比烧高香更有价值——光泉法师访谈
 大陆佛教正复兴——专访学诚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哪种人容易修成破瓦法[栏目:藏传净土法门·参考资料]
 三法印[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H 1071经,本经为佛陀向长老比丘介绍什么叫真正的“胜妙一住”。[栏目:界定法师]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勤修坚持 第四十六[栏目:净空法师]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第二十六回 苦行千般道成九品 当头一棒喝破三千[栏目:观世音菩萨传]
 中观、唯识与如来藏论的争议与统一[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九十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体光老和尚 开示三十八[栏目:体光法师]
 各有各的爸爸[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