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远绍如来 近光遗法——学诚法师访谈录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00

远绍如来 近光遗法——学诚法师访谈录

  导语:学诚法师的职位很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福建广化寺、陕西法门寺和北京龙泉寺方丈等等,但在这些职位名称下的学诚法师本人,又是一位精进修行,心怀众生的出家人。在佛法上,法师通达三藏,辩才无碍;在事业中,法师高瞻远瞩,厚德载物。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学诚法师,作为《对话大师》栏目的首期嘉宾,让我们一同感受法师的情怀,学习法师的智慧。

  艺术周刊:学诚法师您好,通过对法师的了解,不难看出,法师一直致力于振兴佛教事业,并使其走向国际化,那么您认为现在这个时代,是弘扬佛法的黄金时代吗?

  法师:佛法的弘扬,是佛教徒的天然责任。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全人类都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在共享科技带来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同样在遭受着向外驰逐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导致的生态、能源、气候问题;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的不和谐导致的战争、冲突、仇恨问题;人类个体与社会的不和谐导致的犯罪、物质主义、道德沦丧问题;人类个体内在身心诸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导致的信仰缺失、心灵空虚、自私自利问题。而以心为本的佛教文化,恰恰能够弥补现代文明之失。

  一方面,佛教依正不二的理论,包含着“人类和所生存的大自然是一体”的观念,故而要爱护自然如同自己的家园;佛教慈悲、平等、圆融的观念,超越主客观的对立、自他的对立,可以作为不同宗教进而成为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化解误解和仇视;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思想,对于建设“十善社会”有着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佛教说“身心不二”的理念,则告诉我们,身体的一切都是靠心支配。佛教里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要对治我们心上的种种烦恼习气,进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佛教更是一种内心的科学。如十一世班禅大师所说:“佛教是内心科学的精髓”。

  佛教与科学的内外结合、互相补益、彼此尊重,能够帮助人类社会获得幸福、安宁与和谐。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并指出,“要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佛教文化从汉朝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交相辉映,彼此交融,逐渐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经历了本土化、社会化的漫长进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并在当代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并且有可能成为以“心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类新文明形态的核心精神资源。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得比较兴盛的时期,都是国家稳定、繁荣的时期,比如,中国历史上最为发达的唐朝,对各宗教文化的发展开明、包容,因而也是佛教发展最好的时期,形成了八大宗派的繁盛局面。佛教的高度发展,也推动了唐朝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荣。现今,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一次伟大的复兴。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宗教信仰政策以来,党和国家对宗教文化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公民道德建设上的作用愈发重视。在2011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前不久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是党和政府在政策上对文化发展的高度支持和鼓励。政策的支持就是最大的支持,为佛教文化在当今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当然,外缘内因缺一不可。外缘把握得好,就是自利利他的黄金时代;把握得不好,就是浪费暇满人身和种种外在的好因缘。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僧团的道风学风建设,加强对在家居士的引导和培养,把人才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才有可能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造福社会,报效国家,祥和世界。

  艺术周刊:师父很重视在家居士的培养。您说过,优秀的出家人是从在家人中培养出来的,只有提高佛教徒的整体素质,才会有优秀的僧团。那么在家居士学习佛法,最重要的是哪方面呢?

  法师:对一般在家居士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学会依止道场,在正法僧团摄受下学修佛法。具体学修内容,则是下一步的问题,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以及所依止的道场引导的思路去学习。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讲皈依“佛、法、僧”三宝,僧团的定位是住持正法,“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只有佛宝和法宝,佛教并不能得到传持。唯有契合佛陀本怀与法性的僧团才能够续佛慧命,三宝具足的道场才能够传持佛教。个人修行很容易出现知见不正、难于坚持、盲修瞎炼、乱跑道场等等问题。在家居士必须紧紧依靠道场和僧团,形成僧俗配合传持佛法的体系,才能在共业的洪流之中,依然能培植福德资粮,滋养法身慧命,护持佛陀正法,走生生增上、自觉觉他的觉悟之道。

  那么应如何依止这样一个正法团队呢?在行为上,应该:一、护持三宝以培福;二、依僧学修佛法以增慧;三、配合僧团做各项事业以弘法利生。在整个过程中,应以一颗恭敬、清净、感恩、随喜、分享、精进的心,脚踏实地地实践佛陀的教法,见行合一,净罪集资,辗转增上。

  在我住持的北京龙泉寺,弘法事业分为七个部门,工程部、文化部、慈善部、弘宣部、教化部,另有北京复兴大国学基金会和北京龙泉寺翻译中心。每个部门都有法师带领指导,以居士为骨干力量。进入龙泉寺学修引导体系的居士,从参加法会,到参加学佛小组的学习,再到承担各个部门的事务,以及参加龙泉寺的各项活动,在师法友团队的保护之下,才有可能“大众熏修希胜进”,避免个人学修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能够有次第、有步骤、持续地学习和实践佛法,这一点对于现代的在家居士尤为重要。

  艺术周刊:师父经常在各大高校演讲,很多法师都很重视在大学生中普及佛教思想,那么您认为佛法对年轻人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什么作用呢?

  法师:首要的,是教育思路的问题。现代社会的教育,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普遍地都更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是道德的培养和心性的启发。人的一生实际上有四个层面的问题:生存、生活、生命、生死。将要走入社会的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技能,能够解决生存问题,但是如果对其他三个层面的问题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依然难以获得幸福、快乐及有智慧、有意义的人生,难以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做出相应的贡献。佛教,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生命教育,能够补足现代教育先天的缺失,两相结合、相得益彰,这与佛教和科学的关系有着相通之处。

  佛教的教理、教义博大精深,对人生的作用,是遍及各个方面的。无论是年幼、年轻还是年老,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是能够体现佛法的作用。实际上,佛陀、历代祖师、高僧大德对我们有这么多的教诫教授,每个人相应的点、体会的深浅也是不同的,可以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至于佛法对年轻人的作用,如果要概括的话,可以大略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依师习惯

  佛法特别强调善知识的极端重要性,依师法是佛法教育体系中最有价值、最为宝贵的经验。了解了依师法,也就了解了如何在学校里做一名尊师重道、做师所喜、知恩报恩、用功学习并且会学习的好学生。

  (二)树立高远的生命宗旨

  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志向。对真正的学佛人来说,成圣成贤是最基本的信念。“愿力决定人生的始终”,年轻人树立了高远的志向,才能牢牢把握生命的航向,才能始终怀有一颗不懈的进取之心。

  (三)成就优秀的思想品德

  做到佛教里的五戒十善、六度四摄,必然能够成就完美的人格。以布施度为例,假如一个人能完全为别人付出而丝毫不求任何回报,他是不是一个高尚的人呢?弟子们曾问我,什么是菩萨行?我说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大菩萨行?我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过来说,再好的成绩,如果不能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对个人也无大益。

  (四)开启卓越的智慧才华

  智慧决定人生的成败。佛法讲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定慧是解决人心浮躁的三个方法。从广义的角度讲,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都是戒的随顺。能够谨慎地遵从,自然就能够有定力,能够专注于学业,进而生发出智慧。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佛法里讲,一切都是心安立。这什么意思呢?外境无好坏,好坏在心,平常心是道。对于将要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了知了这一点,无论面对任何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悦意也好、不悦意也好,就更容易以积极、光明、向上、乐观、平淡的态度去面对。

  艺术周刊:现在,龙泉寺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来出家,包括2011年从北大毕业的柳智宇,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的机会而选择了出家。像柳智宇这样优秀的人才在龙泉寺有很多,那么佛法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将学习佛法作为终身事业呢?

  法师:从创立伊始,精英化就是佛教鲜明的特色之一。释迦牟尼佛出家前就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种姓尊贵、家世圆满、财富丰裕。他天资殊特,12岁就已经掌握了印度当时最高的学问,即五明和四吠陀。他的父亲净饭王期望他能够继承王位,但太子在出游四门时,看到人间老、病、死的痛苦,又见到修道人的庄严安祥,而决意出家,寻求解脱之道。在佛教历史上,王公贵族出家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说,鸠摩罗什大师就是古印度和龟兹贵族的后裔,卓锡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的金乔觉是古新罗国国王金氏近族,复兴西藏佛教的阿底峡尊者是古印度社护罗国国王的第二个王子。当然,精英不仅限于王公贵族。古今中外笃信佛教的人物,从哲学家到科学家,从教育家到思想家,从政治家到理学家,从文学家到翻译家,从企业家到书法家,可谓璨若群星。

  反过来说,世间获得的知识、能力、名位、财富,未必能说明出世间的成就。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呢?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有云:“惟超群拔俗,谦己虚心,忍苦捍劳,亲近知识,触处体会,以教印心,广大悠久,事理双备,栖神净域,履蹈典型,博通古今,特达勇锐,深心无极,誓穷法海源底,乃真实男子、出世丈夫!”我常常告诉大家,我们培养人才,不是只培养一般的会讲经说法的人,而是要培养具有大愿力、大慈悲、大智慧、大行为的高僧大德,应以“志、道、德、才、学”来衡量自己是否具备优秀出家人的素质。

  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道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学佛,并不是说因为外在的一个“佛法”有魅力吸引了我们,而是我们本具佛性的显发,是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离苦得乐、成圣成贤的希愿。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在驰逐外境,而外境总是在变化之中,今天单位里面还事事顺利,明天可能就诸多障碍;这个月刚买的最新款的手机,可能下个月就过时了;今年公司的盈利情况非常乐观,明年可能就濒于破产的边缘……即便人的一生各方面都非常如意,依然走不出成住坏空的规律。追逐外境,就会被这些牵引束缚而时喜时忧、起起伏伏、不得自在,这就是“迷”。通过学佛,开发我们内心无穷无尽的慈悲与智慧的宝藏,就能够从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等人间种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从贪、嗔、痴、慢、疑等种种烦恼的覆蔽中解脱出来,不但自己觉悟,还帮助他人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获得清净、自在、寂静、永恒的心灵之乐。要达到这个目标,不是一生两生、三生五生的事,而是要生生世世去努力的。

  艺术周刊:师父您从十几岁就本着玄奘法师“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慈悲精神出家,23岁担任“福建四大丛林”之一的莆田广化寺住持,到今天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这一路走来,虽然辉煌,但必然有着常人不可想象的辛苦。如今您已入不惑之年,回顾这么多年的历程,有哪些时刻是让您终身难忘的呢?

  法师:我在莆田广化寺刚出家的时候,问我的师父圆拙老和尚,出家人应该怎么修行,他就告诉我一个故事:“丛林里过年要分橘子,分好后,出家人就去领橘子。”他告诉我,“你上去领橘子的时候,最近的那一份就是你的。”为什么呢?他说:“你不需要特地去找最大的,也不需要特地去找最小的,特地去找最大的橘子有贪利之心,特地去找最小的橘子就有贪名之心,出家人要随缘。”这个故事对我影响很深。

  艺术周刊:过几天就是新年了,法师有什么新年愿望吗?

  法师:佛陀在《吉祥经》中说: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希望大家吉祥如意,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一生比一生好!阿弥陀佛!

  后记: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急需心灵归宿的时代。学诚法师以其智慧的语言,儒雅的风度,深深的影响着当代人,给烦恼者以快乐,给失望者以信心,给迷茫者以方向。法师将传统的佛教理念与社会发展实情相结合,开拓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弘法之路,法师之真知灼见,让人望其项背,而法师心念众生的慈悲,更是让人高山仰止!相信法师今后,会让佛法走进更多的国家,走进更多人的心灵,让法雨的甘露,滋润无量众生!

  转载自:艺术周刊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好将一点红炉雪 散做人间照夜灯——圣凯法师访谈
下一篇:佛性、人性和德性——印顺法师访谈实录
 佛教与唐代文学——陈允吉教授访谈
 淡泊了,自然乐观——南京吉慧长老访谈录
 大陆佛教正复兴——专访学诚法师
 人生这部经最厉害——专访新加坡居士林林长李木源
 性空法师访谈录
 侧记——南怀瑾先生访谈
 明生大和尚访谈录
 建5所大学 做“品德的哈佛”——星云大师访谈
 提出我们自己的宗教学理论来——楼宇烈教授访谈录
 中国佛教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专访永信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台禅寺八十六年度春季教授精进禅七 86.2.8─86.2.15[栏目:惟觉法语]
 空性与智慧的关系[栏目: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无死的金刚心 第16章 终极意义[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乐道安贫[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相应1经 无明经[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坐禅是修身还是修心?[栏目:悟妙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五一)[栏目:杂阿含经]
 通向极乐之路 中国净宗 中国净土宗大事年表[栏目:林克智居士]
 福自归来[栏目:万行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