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济世 知恩图报——专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9

慈悲济世 知恩图报——专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

《中国宗教》2008年11期

中国佛教协会驻地北京广济寺是一座隐于闹市的古刹,车流喧嚣被阻隔于古树相映的山门之外。伴随30年改革开放的足音,我们国家实现了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也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难。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佛教是怎样为社会服务的,又是怎样践行其教义的,带着这些问题,在2008年初秋的一个清晨,本刊记者对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一诚长老进行了专访。

一、北京奥运会:为祖国而自豪

话题从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奥运会开始。我们惊讶于一诚长老竟对体育和奥运会有这么深的了解,他甚至愉快地评价起具体某一场比赛,对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充满了由衷的自豪。

记者:我们看到您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留影,您作为宗教界领袖到现场观礼了开幕式?

一诚长老:是的,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很激动的一件事。8月8日下午 ,我很早就动身前往鸟巢,7点就进入主会场,回到广济寺时已将近凌晨两点。但我一点不觉得累,因为全身心地为祖国骄傲,为奥运会欢欣。

记者:开幕式现场的气氛一定更加热烈吧?

一诚长老:整个开幕式,台上台下一片沸腾,到处都是奥运会会旗、各国国旗,还有各国运动员的笑脸,让人真切感受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记者:您作为宗教界领袖,有没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一诚长老:这次奥运会展示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悠久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善意和热情,实现了全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我想,只要是中国人,感受应该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祖国而骄傲。我们宗教界人士当然也不例外。就开幕式来说,四大发明的生动表现,古老而奇妙的缶声等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展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特别感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宗教界人士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参与了这次奥运会的宗教服务工作,并发挥了独特作用,这是我们宗教界所获得的回报祖国的机会,也是适应时代的表现。能够参与奥运,服务奥运,我们深感自豪。具体到佛教界,一些法师参与了奥运火炬传递;我们推荐、选拔了优秀教职人员担任奥运期间宗教服务志愿者,并组织了相关培训;还在重点寺庙设立了“迎奥运来宾接待处”,等等。有外国朋友评价:“自悉尼奥运会设立专门的宗教场所以来,北京奥运会是设置宗教场所条件最好、服务最周到的。”这可能是我们最愿意听到的褒奖。

二、公益慈善:践行佛教教义中的慈悲济世

5月12日 ,四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佛教界以最大力量迅速投入抗震救灾,以各种形式帮助灾区恢复重建。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数月,但谈及此事,一诚长老仍然表现出极大的悲悯。他认为,在灾害和受灾群众的苦痛面前,佛教界的慈行善举只是践行了佛教教义中慈悲济世的应有之义。

记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佛教界不管是反应速度还是参与程度,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诚长老: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在法源寺感觉到很明显的震感,到晚上看新闻联播才知道是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第二天,中国佛教协会的各个部门就针对抗震救灾进行了研究,并决定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5月14日)在广济寺专门举行祈祷息灾法会和为灾区捐款活动。后来地震造成严重伤亡和巨大损失的消息不断传来,5月29日 ,中国佛教协会在四川成都宝光寺组织了更大规模的祈祷息灾法会,筹集到了更多捐款。

面对灾难,中国佛教界,无论是中佛协、各地寺院,还是人数众多的普通信众,都尽自己所能做了一些事情,主要方式有两类:一是祈祷与捐款捐物,二是参与救灾与重建,而且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我觉得,作为佛教徒,我们所做的,只是以具体行动去实践佛教基本教义中的应有之义。所以,这是有益的,也是应该的。

记者:您具体是指什么教义?

一诚长老:无畏、无我、无私的大乘教义慈悲护世精神。慈悲是佛教的主要精神,是大乘菩萨的根本,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在社会普通民众心目中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和标记。佛教经典中有 “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 的说法,《普贤行愿品》中说,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所以施予救护众生,使之离苦得乐是作为佛弟子的责任和义务。慈是随时愿意给众生提供快乐和幸福;悲是随时愿意帮助众生脱离苦恼。这种对众生与乐拔苦的精神就是慈悲。它一直贯穿在中国佛教流传过程之中,在古代有长生库、义仓、粥社、茶社等,现在则表现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并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记者:近些年国内佛教界在社会公益慈善方面很引人注目,您认为今后佛教界在这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努力的方向又是什么?

一诚长老:如今中国佛教慈善团体、机构很多,以基金会出现的规模较大,以功德会名义出现的多属于某个寺院,还有一些放生会之类的则是一些松散的民间自发组成的小团体。我觉得,今后应加强对基金会的组织管理,整合资源,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发挥作用。

除了放生会这样有明确专职的团体,基金会和功德会多涉及与公益慈善相关的各个领域。目前,防治艾滋病、定向救济贫困地区和贫病人员、资助贫困学生以及赈灾、绿化、环保等领域,都留下了佛教界的身影。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要更加重视对环保、疾病防治、防灾救灾、希望工程的投入力度,要着力为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总之,通过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回报祖国,服务社会。

三、改革开放30年: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2008 年,关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总结和反思是各行业各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作为宗教界代表人士,也是最近几十年中国佛教发展各阶段的亲历者,一诚长老的回顾对我们深刻理解30年来佛教界乃至宗教界的变迁很有意义。

记者:您觉得这 30 年来佛教界有些什么变化?

一诚长老: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出家为僧,到现在 80 多岁,可以说,近几十年来佛教的种种变化和发展我都是亲历者。 30 年来,我眼看着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一步步得到保护和尊重,佛教得到发展。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也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贯彻落实的 30 年,同时也是佛教发展得最好的 30 年。

记者:具体来讲呢?

一诚长老:如果从佛教自身侧重点来说,最初的十年是恢复初期,相对以建寺度僧为主;第二个十年以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主;而最近的十年则是佛教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全面发展的十年。特别是近些年,中国佛教的发展得到了好的政策的扶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自身建设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记者:这些发展和变化对佛教来说有些什么意义?

一诚长老:30年来的长足发展,对佛教来说,最大的意义当然在于发展本身,我们的信仰获得了尊重,我们的权利得到了保障,我们的文化赢得了认同和弘扬。但我想,更具现实意义的是,佛教获得了回报祖国、回报社会的机会和基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祖国的不断强盛、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佛教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大好机遇。经云: “知恩报恩,诸佛皆尔” ,佛教界要感念国土深恩,以心系国家、关注社会、服务大众为酬报。而现今, “知恩” 之后的“报恩”显然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僧才培养:时代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中国佛学院院长,佛教僧伽教育长期以来是一诚长老最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和我们的交谈中,他一再强调僧才对于佛教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赵朴老 “今天佛教的紧迫任务 , 第一是培养人才 ; 第二是培养人才 ; 第三是培养人才”的话语常常被他提及。

记者:您一直很重视佛教人才的培养,您觉得佛教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诚长老: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对佛教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就目前来说,佛教需要多种层次和方向的人才,如国际交流人才、讲经弘法人才、学术研究人才、修行实证人才、寺院管理人才等,其中有些我们以前重视得不够,如今中国佛教要加强这些方面人才的培养,以推动中国佛教全方位发展。
记者:您觉得现今对僧才的培养,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诚长老:和社会上其他人才的培养相比,僧才的培养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应该重视:

一、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以 “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热爱祖国,接受党和政府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宗教学识,立志于从事宗教事业并能联系信教群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 为宗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重视爱国主义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同时,牢牢把握佛教的精神和特色,以佛教学修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僧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国际交往的优良传统。

二、以戒定慧三学为纲领,以文化科学、宗教政策、法律知识为基础,培养学僧爱国爱教、尊师重道的道德情操,提高学僧解行并重、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塑造学僧的人格、僧格、国格。

三、更好地建立健全有学识、讲修持、有能力的老中青相结合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支具有相当专业学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四、加快推动佛学院新校舍的建设工程,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学习和借鉴现代大学教学和管理模式,加强学术交流,拓展眼界,提高学僧修学水平。

五、佛教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2002年,一诚长老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如今6年过去,他对这些年工作的看法和总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他对佛教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也发人深省。

记者:您在200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这6年工作中,您有些什么感受?

一诚长老:我曾经长期生活在保持了传统农禅家风的寺院丛林。这6年,对我自身来说,是走进迥然不
同环境的6年,也是深入学习的6年。对中国佛教来说,则是健康发展的6年。

6年里,我们以爱国爱教为旗帜,进一步发扬人间佛教思想,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倡以戒为师,加强道风建设;加强佛教僧才教育,推动改善教育环境和佛学院教材的编撰;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同其他国家佛教界的友好往来;增强与台港澳地区佛教界的交流协作,为祖国统一事业贡献力量。我们还积极组织和推动世界佛教论坛的举行, 2006 年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佛教和它所倡导的和谐精神,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盛事。

记者:您认为当今中国佛教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应该怎样应对?

一诚长老:作为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的古老宗教,佛教一路走来,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调整自我。当今时代是变化日新月异、信息空前膨胀的时代,佛教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既适应、有益于时代,又保持自身独特的宗教精神,我觉得这是当今中国佛教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但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佛教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此。

当然,佛教应该不只是自我调整,也需要作用、交融于社会生活之中。不管是现今还是将来,佛教都应该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与社会保持协调一致的发展。现在教内正在倡导的道风建设、以戒为师以及讲经说法之风,应该说是我们应对的措施和努力方向之一。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未来仍然任重而道远。(文:杨君本、悟凡)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儒释道文化与社会和谐——专访学诚法师
下一篇:中国佛教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专访永信法师
 如何把佛教的种子播种在西方的土壤里——依法法师访谈
 佛性、人性和德性——印顺法师访谈实录
 什么样的修学方法最好?——净天法师访谈实录
 畅谈佛教教育——传印长老访谈
 尊重信仰 包容族群 博爱生命——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始人释心道访谈..
 学诚大和尚访谈录
 参透佛心 回报社会——陈兵教授访谈录
 传统文化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任继愈先生访谈
 读经运动:重寻古典智慧——王财贵博士访谈录
 中国佛学研究同时包括汉传和藏传佛教研究——谈锡永教授访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54经 结的舍断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新年愿望[栏目:衍慈法师]
 学佛人给亲朋好友买鱼买肉算有罪过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积功累德才能守住财富[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观无量寿经第九讲[栏目:智海法师]
 学佛问答 第四九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中论讲记 卷二 观作作者品 第八[栏目: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用四安重建希望家园—圣严法师与萧万长、张淑芬、李连杰的对话 法鼓山的救灾三阶段[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No Mind, No Enlightenment[栏目:Master Sheng-Yen]
 念佛以持名为宗(孙欲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