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时应善巧对治烦恼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8

禅修时应善巧对治烦恼

我们在讲解禅定之时说过,从圆满果实的角度当中而言,起心动念可能是一种过失,因为他还是属于思维范畴之见解,但是从修行过程的角度当中来说,妄念却是我们成办解脱不可缺少之方便。

现前虽然我们很多信众都在修行禅定,也已经听闻了诸多关于禅定见解的教授,但在实际行持当中,还是不习惯于去调伏妄念,而喜欢去寻找一种平静的状态。要记住,如果天天去寻找一种所谓平静的状态,那么只要内心有一些散乱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起现一些烦恼。

例如,我们反观今天的这一座禅修,如果觉得自己安住的时间比往昔要长,内心便会非常欢喜。但若是一座下来,多数时间是在散乱,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非常沉重,甚至觉得自己可能不是修密法的根机,因为自己的心始终是这么地散乱。这就充分地说明了,现前我们还是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平静。

因此,我们作为修学密宗的弟子,要时时记得往昔所讲解过的理趣:妄念不一定全是过失,若要是懂得善巧运用的话,那么妄念反而是成办解脱最佳之方便。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妄念可以调伏,又如何去成办解脱呢?因此,禅修之中出现妄念不是过失,而是要观待我们是否懂得如何去运用妄念。

例如某个房间非常地杂乱,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杂物,这时候把这些垃圾全部清扫干净,未必是有智慧者,但是能将垃圾变成有用的东西,那就是真正有智慧者的行为。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在修法过程当中,仅仅断除妄念并不一定是有智慧,若能运用妄念,犹如将垃圾变废为宝一般,这才是有智慧的一种表现,才是一种功德。

虽然我们有时也印证见解,但究竟圆满的见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现前我们毕竟只是在行道过程当中而已。也就是说,在成办究竟见解的过程当中,或有昏沉束缚自心,或有掉举侵犯禅定,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密宗修行者,我们要懂得此时该如何去运用妄念而作调伏。

我在汉地之时,有很多人对我说,他觉得内心的烦恼太过沉重,因此想尽快成办解脱,该怎么办?

我们说过,小乘对治烦恼称之为断除,大乘对治烦恼称之为转变,密宗对治烦恼则称之为运用。虽然三乘教法都是在讲解对治烦恼,但在对治的方法之上却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密宗与显宗相比,能够即生成办解脱的原因也正在此上。

虽然这些道理从文字上并不难理解,但这是否意味着以后我们不需要断除烦恼,也不需要转变烦恼,而是直接运用烦恼就可以了呢?不是的。因为对初学者而言,运用烦恼的机会可能并不会很多,因此有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借助前面断除和转变的力量来成办运用烦恼的见解。

例如我们在座下的时候,贪嗔痴烦恼还是会不断出现,此时第一时间要提起正念,尽可能把心收回来而断除这个烦恼,这就是小乘的修法;若能将这种烦恼转变成菩提心或者慈悲心等,这就叫大乘的修法;当烦恼生起来的时候,内心不需要断除烦恼也不需要转变烦恼,而是在境心不二的状态当中安住,这就是密宗的运用烦恼。我想对很多人来说,密宗的运用烦恼的见解,目前还无法达到,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往这方面去努力。

因此,我们在修行禅定之时,要懂得运用自宗的见解去调伏内心。若能如是行持,相信你的见解就会不断增上。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根本上师”的误区
下一篇:凡夫初行禅定之时切勿高攀
 我今生依止多少导师最好?
 为什么说神通等征相可能会变成魔障
 2006年大众学佛研究会开示
 怎样修学才能体现出密宗的殊胜性?
 现世生活很快乐为什么还要希求解脱
 精进修法方能获得自在
 不要轻视《上师瑜伽导修》
 为什么要选择信仰佛教
 依止导师应慎之又慎 依止导师应慎之又慎
 为什么说要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5-059迈向解脱的路[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参加祖师法会注意事项[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栏目:梦参法师]
 生活之本性[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逃脱高楼 飘然而去[栏目:金山活佛]
 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14 对死亡的新体会[栏目:铃木俊隆]
 俱舍论释 第五品 分别随眠[栏目:俱舍论释]
 宠辱不惊閒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淡风清[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万德洪名[栏目:慧净法师]
 佛陀大弟子迦旃延的“卖贫”妙方[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