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与妙湛老法师的缘分(林良丰)
 
{返回 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50

我与妙湛老法师的缘分

林良丰

  与妙老的缘分,应该说是从我的老师张晓寒先生开始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宗教政策逐步落实之际,妙老主持南普陀寺务,百废待兴,有些对外往来就用晓寒老师的画作为礼品,普照楼装修时,其书画布置也是请厦门书画的名家挥毫,而外地来厦门的画家,晓寒老师也多陪同前往普陀寺礼佛及拜会妙老。用妙老的话说:“晓寒先生出过家,对出家人的比较了解和亲近,所以就比较谈得来。”

  1986年,本如法师经妙老介绍,跟随杨夏林、张晓寒两位老师学画,妙老与晓寒老师也因此而更加亲近,我也得以认识妙老。1987年底至1988年5月,晓寒老师病重至逝世期间,妙老更是关怀备至,亲嘱本如法师每天陪同中修老法师往返厦门与鼓浪屿,为晓寒老师针灸、按摩,并让本如法师传话“用最好的医疗措施治疗,若钱不够,由我来承担!”晓寒老师去世时,妙老还亲往大生里灵堂吊唁,这些更加深我本已对妙老的敬仰和亲近感。从那以后,我经常随本如法师至南普陀寺务处一侧的妙老房间,同他老人家坐一坐,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佛教的了解和认识。终于在1989年初,农历腊月初八佛成道日,我在南普陀寺正式皈依三宝,妙老为起了法号“圆明”。

  皈依后,我更经常随同本如法师去找妙老,亲近他老人家。1989年10月,妙老升座时,我特地作了《九华山寺图》为之祝贺,并参加其升座典礼。后来,妙老还应我之请,亲自题写了“慎独”、“省已”两幅扇面予我学习、收藏,我还特地将“省已”二字刻成匾额,悬于书斋,以为座右。

  1993年春,应出版社之约,同时也认为有必要将自己从事山水画教学的体会总结一下,便着手著述《山水画的技法构成与比较》一书,当时就想觅一清静之处从事写作,此想法向妙老提出后,马上得到其赞同,并应允为我提供方便。这样,我便于5月10日借住到南普陀寺方丈楼西侧的正定楼下,着书之余,切身体验到出家人晨钟暮鼓的生活,也得以有更多的机会与时间接触妙老。当时感受最深刻的是,每天天未放亮,妙老的狮子吼和他挨着个门叫醒学僧上殿的拐杖拖地声,生生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以当时妙老八十四岁的高龄,犹日复一日,督促学僧严持梵行,令我感动不已,也从中看出他老人家为培养佛教界后继人才的迫切心情。他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也带着几分儿童般的天真。我们坐在一起时,他经常会讲一些护生及慈悲喜舍的故事,讲命自我立,讲修行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积累与磨炼的,有时说得高兴,他会用右手一拍大腿,呵呵地笑着。当时,禅堂正在施工,妙老几乎每天都要到工地现场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有一次,福建美术出版社的林庶先生来南普陀,妙老亲自带着我们参观禅堂,走路的步子迈得比我们还大,速度还要快,妙老告诉我们:“以后禅堂建好了,就可以多一些人进禅堂、住禅堂了。现在要求来学习、坐禅的人很多,就是我们地方太小,容不下,以后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多培养一些人才”。“一棵草一滴露,你不知道哪片云有雨。”他老人家时常所想所做的就是续佛慧命,绍隆佛种的大事。

  这期间,法清法师为增进佛教界与艺术界的传统友谊,正积极筹备成立佛光书画社,我自然而然地作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妙老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他老人家认为这是弘扬佛法的一个重要举措,只有不同文化层次的大众了解佛教,佛法才能久住世间,并乐意担任佛光书画社社长一职。在妙老的直接关怀下,法清法师、传明法师的不懈努力工作下,佛光书画社得以顺利地在6月23日成立于庆福堂。这是厦门佛教界与书画界的盛事, 百余位法师,书画家出席了成立庆典,在庆典笔会上,妙老挥毫题写了“心包太虚”四字以祝贺。

  在南普陀寺住了一个多月后,我所写的书稿得以完成。6月27日回住鼓浪屿前,我向妙老辞行时自然是依依不舍,并一再致谢,可他老人家却说:“我还要感谢你呢,你住在这边,为南普陀寺、武夷山天心永乐祥寺,为我刻了寺章与印章,为我们留下了好几幅画,还教我们的学僧学画,这是多么不容易!”一番话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当时,我心底下便发愿篆刻百方佛像印以弘扬佛法,广结善缘。

  从南普陀寺回住鼓浪屿后,在教学与创作之余,一方面我加紧百方佛印的篆刻,另一方面,心里总忘不了那一个多月与妙老及南普陀寺僧相处的日子,所以,一有时间,总会去寺里看看妙老,看看法师们。

  1993年7月,为纪念晓寒老师逝世五周年,我筹划征集文章,编纂张晓寒纪念文集,由谁来作序?当时第一念头就想到妙老,但又担心妙老法务繁重无暇顾及。可当我怯生生地向妙老提出这个请求时,老法师当场欣然允诺。两三天后,当我再次去方丈楼时,妙老拿出一份“我与晓寒十分有缘”的手稿交给我,“这篇小文章你看能不能用,写得不好,但总算是与晓寒老师的一种缘分。”由于诸多原因,《张晓寒纪念文集》直至2008年才得以面世,这篇文章也才得以同读者见面。

  妙老不仅重视佛教教育,同时也注重如何用媒体的形式使人们逐步正信佛教,1993年11月8日,以妙老为创办人和总编、正兴法师为主编、本如法师为美术编辑的中国第一份佛教报纸《厦门佛教》试刊号正式面世,报纸的头版头条是妙老撰写的《铁骨铮铮老禅师——纪念来果和尚圆寂四十周年》,文章内,妙老呼吁学习来果禅师拨除寺院经忏应酬的根子,还寺院一片清净与安宁,予出家人更多的道心与修持的条件和环境。针对闽南入寺礼佛烧金纸的陋习,妙老拆除了大悲殿旁的金炉,将之移到后山,并说要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渐进的方式,消除这种不良的风俗习惯,直至最后取缔!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举行禅堂落成典礼,妙老特地礼请了南怀严瑾先生前来南普陀寺主持禅学讲座,这在当时,是轰动佛教界的大事,二层的禅堂挤满了海内外来的僧俗佛子。我也有幸聆听了南老那略带诙谐,深入浅出的开示,对参禅悟道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1994年春节过后,因而布置禅堂之需及作为礼品之用,妙老特地邀请我再次住进南普陀寺,为寺内作画,并安排了班首寮的二楼毗邻圆智法师的寮房让我住下,在班首寮的二楼大厅搭了一张大画桌,当时班首寮二楼只住着圆智法师和慧然法师,平日里极为安静,我也得以有更加亲近妙老、亲近法师们的机会。妙老经常会过来班首寮看看我,聊聊天,有时也会挥毫写几个字。有一次,我画了张用四张四尺宣纸连接起来的禅堂大幅作品,妙老看了很高兴,欣然在画上题下了“选佛场,甲戌春日圆明画,妙湛题于厦门南普陀寺。”那培养僧才的迫切心情跃然于纸上,也赋于这幅画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除了画画,我也更经常到方丈楼与妙老闲坐聊天。如何正确信仰佛教,如何进行僧伽教育,如何回报社会大众,是妙老讲得最多的话题。有时一聊就是快到深夜!妙老知道我有抽烟的嗜好,聊的时间久了,他老人家会从茶几底下摸出个烟灰缸,然后笑笑地说,你想抽烟就抽吧。宽容,在这细微处得到最大的体现!

  妙老常说,以前,社会上说和尚是寄生虫,了解佛法、信仰佛教的人知道出家人为什么修行,为什么念经坐禅,他们是理解的。可不了解佛教的人就认为这些与社会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出家人应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这不仅是慈悲喜舍的体现,也是让更多的人从中正确看待出家人,正确看待佛教。这年春,刚好台湾慈济功德会的法师前来参议南普陀寺,交谈之后,妙老说,他们可以搞慈善,号召了一大批人搞慈善,助人为乐,我们为什么不行呢?我们可以先筹集一部分起动资金,再作慈善的事。经与本如法师商议后,妙老决定从南普陀常住借出伍万元,利用法堂下的闲置廊道,先行装修,后设置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筹委会流通处,经营法物艺术品,一方面予信众方便,另一方面可筹集资金,为成立慈善基金会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就这样,在妙老的主持下,由本如法师负责具体实施,镛如法师和我协助工作,开始了紧张的筹备。经妙老同意,我和本如法师亲赴德化,采购了一批瓷塑佛像。德化名家曾锦德先生鞍前马后为我们联系厂家,走访工艺大师,著名雕塑家郑人概先生参照法堂的七宝铜观音塑像,特地塑造了如意观音立像。画家、收藏家戴礼舜先生提供了一大批佛教题材的名家字画予代销。其中最可宝贵是是弘一法师的四幅朱砂书法真迹……。经过近三个月的准备。1994年6月30日,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筹委会曁佛经法物艺术品流通处正式成立,妙老亲自为流通处洒净,为佛像、法物开光。同时邀请了杨夏林、张人希等厦门美术界的书画名流前来剪彩及现场挥毫泼墨,共同探讨如何以已之力为社会尽最大贡献,如何筹集善资做好慈善这件大事。

  流通处开业后,虽然有不同的质疑声音,但妙老力排疑义,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本如法师、庸如法师也尽最大的努力,把心思都扑在流通处的工作上。白天,我们经营着流通处,夜晚则共同探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为流通处增加活力。这时期,我和本如法师往妙老房间跑得多了,凡事总会向他老人家提出来,不仅希望得到他的首肯,更迫切希望能够正确贯彻他的旨意!短短几个月时间,流通处经营成绩不负众望,不仅还清了常住的借款,还有一部分可观的盈利。

  在经营流通处的同时,我们思索更多的是慈善基金会的机构设置问题、人员配备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推敲,决定慈善基金会分设慈善部、弘法部、流通处、财务部、宣传部、档案室,办公室,几个下属机构。这些机构职能明确,统归会长、秘书长直接领导。这一体系,奠定了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方式。

  鉴于我国法规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性要求以及慈善事业所必须具有的特殊性与广泛性,妙老提了必须在民政部门申请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性质的慈善机构的决定,以便在宗教活动场所外,能够更有利于慈善救助工作的展开。经过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不断沟通、不断协调,终于,厦门南普陀慈善事业基金会得以批准成立。主管部门为厦门市民政局。妙老亲自担任会长,诚信法师、本如法师任副会长,本如法师兼任秘书长,我和镛如法师任副秘书长。原本禅堂前新落成的大楼是佛学院法师的宿舍,但为了慈善事业,妙老划拨出了三楼整层及二楼的部分房间作为慈善基金会的办公场所。同时把这幢楼命名为慈善楼。1994年12月14日,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正式成立,中国大陆第一家佛教慈善机构在妙老的主持下得以诞生!赵朴初先生为慈善基金会题写了匾额,给予了肯定。我也有幸为慈善基金会设计了会徽。

  慈善基金会成立后,在黄小雄先生的提议下,首先实施了五个一百工程,即救助一百名特困户、资助一百名残疾人、帮助一百名孤寡老人、救济一百名失医病人。此举得到了社会的首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紧接着,走街窜巷、访贫问苦、义诊施药、救灾助学成了基金会同仁的日常工作。慈善基金会成立后,吸纳了一大批善信为会员,把妙老录声救苦的菩萨精神传播到大众之中。集腋成裘,汇集各方力量的基金会,显示出了无比强大的慈善救助力量,实践了妙老佛教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由于参与了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我主动向妙老提出搬出班首寮,择天王殿西侧二楼的房间而住,一方面腾出舒适的寮房让与法师住,另一方面也方便流通处与基金会的日常工作,由于班首寮画案的拆除,妙老特地在方丈楼二楼的廊道上铺设了画案,一有闲暇就书写佛语格言与大众结缘,用书法的形式传播正信。

  妙老常对我说,佛教始于古印度,兴于中土,作为佛教的大国,必须要有佛教大学,只有培养有知识、有正信的民众,才能传承发扬佛教。现阶段也可以短期出家的形式为主,让有善信之人,有知识的学生,通过短期出家的形式了解佛教、了解出家人的生活修行、端正信仰,这样,他们就不会把佛教当作迷信看待。这是人间佛教的切实普及,同时,应筹划成立佛教养老院、孤儿院、药厂、医院、学校,从身心上救助人们,使佛法的菩萨精神深入民心。

  随着慈善事业基金会工作的正常展开,妙老进一步筹划慈善义诊院的设立,他嘱咐本如法师,广为物色人才,并划拨慈善楼一楼作为义诊院的办公与义诊场所,礼请冯金龙作为义诊院院长、陆英群为办公室主任,主持义诊院的筹备,并先期试行义诊工作,一切都有序地进行着。

  1995年春,慈善基金会提出在鼓浪屿设立素菜馆的设想,缘由是鼓浪屿为著名风景旅游区,游客云集,设立素菜馆,让游客在旅行之中多份护生的情怀。妙老在听取汇报后,极力赞同并说,哪怕是亏本生意,我们也要做!在妙老的支持下,素菜馆得以开张,先期由潇剑法师主持筹备,继而由乔柏娟小姐主持实施。我因学校在鼓浪屿的缘故,继而参与管理。此举开辟了南普陀寺在鼓浪屿设立素菜馆的先例。

  1995年夏,我筹划出版个人画集,经与福建美术出版社沟通后,画集由该社出版。我将此消息告诉妙老并请他老人家题签时,妙老欣然应允。并当即挥毫题写了“林良丰先生画集  妙湛题”,“题林良丰画集,于平常处见禅境  乙亥夏妙湛于南普陀寺  时年八十六”。同时应我之请为我题写了“辛缘书屋”,为戴礼舜先生题写了“觉如精舍”,为达明法师题写了“静卢”。

  1995年秋,妙老出访香港归来后突然身体不适,随即病重。先后就医于厦门第一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末几,旋归南普陀寺丈室。12月19日中午,南普陀寺的钟声撕心裂肺地响起,我奔向丈室,泪眼模糊地守在妙老的床前,握着他那尚有余温的手,呢喃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妙老,倒驾慈航乘愿再来!之后,我主持了妙老灵堂的总体布置设计,书写了挽联,守灵于五老峰下的法堂,参与了妙老圆寂后的追思活动,作为唯一的在家弟子于法堂二楼捡点了妙老的舍利,并有幸请得数枚舍利,供奉于我“辛缘书屋”的佛龛上。

  妙才圆寂后,我于1997年3月4日,移交了慈善基金会的所有工作后,离开了南普陀寺,筹划成立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作为佛弟子,作为艺术家,我想对社会更要有一份责任与担当,妙老在临终前还为我们留下“勿忘世人苦人多“的遗训,我们在汗颜之际,更要尽已之所能,做点有益社会的事。只有这样,才是对妙老的最好缅怀与报恩,妙老的无畏精神,犹如中天明月,梳理我们的思绪,照亮我们的大道。匆匆的,妙老离去十五年了;匆匆的,妙老百年诞辰了,然而,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住在梦里,浮在眼前,嵌入心田。

  2010年11月1日于厦门辛缘书屋

  (作者林良丰:法号圆明,厦门人,1981年至2003年执教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1994年协同妙湛法师、本如法师创办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1998年协同邱祥锐先生创办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厦门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会长,厦门书画院画师,福州画院特聘画师,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附录:

  1993年11月8日,以妙老为创办人和总编、正兴法师为主编、本如法师为美术编辑的中国第一份佛教报纸《厦门佛教》上,妙老撰写的《铁骨铮铮老禅师——纪念来果和尚圆寂四十周年》文。


{返回 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勿忘世上苦人多”——追忆妙老(曾全民)
下一篇:难忘的回忆(松本)
 践行“人间佛教”的妙湛大和尚(周祝英)
 悲心广大,愿力宏深——妙湛老和尚百年诞辰纪念(释济群)
 为中国佛教教育贡献力量的妙湛老法师——纪念妙湛老法师百年诞辰(释佛德)..
 祥云慈雨——纪念妙湛师百年诞辰(陈慧瑛)
 悼念妙湛大和尚(佛日)
 缅怀妙老(释果利)
 缅怀妙湛大和尚(邱林华)
 “勿忘世上苦人多”——追忆妙老(曾全民)
 论妙湛法师的僧教育思想(张云江)
 勿忘世上苦人多——纪念当代高僧妙湛大和尚(释菩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宫爆藕丁[栏目:素食菜谱]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六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酷爱垂钓,吉相变凶[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生活的层次[栏目:佛网文摘]
 第一章 我的童年 - 求学的生活[栏目:归程·圣严法师自传]
 中国佛教会两大问题[栏目:太虚法师]
 远离疾病与障碍[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是诸佛教[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入菩萨行论 第四十二讲(第9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贰叁 出家要真为生死[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