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试论如何提升中国佛教21世纪整体的宗教形象、社会形象、公众形象(星月法师)
 
{返回 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7

《试论如何提升中国佛教21世纪整体的宗教形象、社会形象、公众形象》

星月法师

  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几许兴亡事都湮没在历史的浪涛之中。多少宗教在历史的洪流中兴起、消亡。自白马东来,悠悠千年,佛教在历史洪流中几经磨难,流传至今。如今,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有些人难免会对佛教存在着偏见和误解,为了佛法的弘扬以及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佛教在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探讨如何提升中国佛教在21世纪整体的宗教形象、社会形象、公众形象这一论题就被提上日程上来了。

  那我们应如何提升中国佛教在21世纪整体的宗教形象、社会形象、公众形象呢?愚见以为,应从内外两个方面一起努力,即常说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何谓“内强素质”呢?就是提高佛教徒本身的素质,包括提高僧伽与居士的素质,因为僧伽是弘法的主力军,而居士是弘法的预备军与坚固后盾,也是僧伽的主要来源,故二者素质都须提高。何谓“外树形象”呢?是指,面对教外的群众,通过种种传统与现代,甚至二者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佛教,了解佛教,还佛教一个本来面目,改变社会大众对佛教的偏见和误解。树立新世纪佛教的新形象,是每位佛子的责任,也是每位中华文化传承者的责任,因为佛教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内强素质”,即如何加强佛教徒本身的素质。或许有人会问,为何要加强佛教徒本身的素质呢?我们知道佛教的八大宗派的产生是由于中华文化的积淀以及许多前贤的不懈努力,当时的佛教徒素质普遍较高,社会高层以学佛、亲近大德为荣,“学而优则僧”的风气处处可见。隋唐时代的高僧辈出更与汉以降佛法的弘扬,以及禅修的普遍分不开。一言以蔽之:佛法的繁荣与社会的繁荣尤其是人文的繁荣密不可分,群众基础好,僧伽的素质也就相应提高。所以以史为鉴,在当今的盛世之下,要树立佛教的宗教形象、社会形象、公众形象,也须大力加强佛教徒本身的素质。那从何处下手呢?愚见以为应从出家在家二众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出家众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僧源方面,尽量做到宁缺毋滥,以保证僧伽的素质。有人会说这样做会削弱佛教徒的队伍。愚见以为,这样做虽然在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在质量上却是提高了。因为,如果在度僧的要求上严格把关,可以保证僧人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发心出家者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符合出家的要求。以唐代一行禅师出家之事为例,当时他与家族中的数名少年请求出家,而长辈不许,要求他们说:能在七日内诵出六万余言的《法华经》者,方许出家。一行禅师有过目成诵之能,故而得以剃度,终成一代高僧。提高剃度的门槛,可以将一部分欲“混饭三界”者隔在门外,也可以让真正发心出家者实现自我增值,从而达到正本清源之目的。而且在数量上减少,在质量上提高,更有利佛教在现代的社会制度下发展,从而起到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以免因僧伽数量的急剧增多而导致良莠不齐,从而造成问题,增加社会的负担。

  二、加强佛学院校的僧教育,从心入手。在当今的佛教院校中,课程的安排大多侧重于教理知识与在家课程的教授,却容易忽略极为基础的两点——因果观念与菩提心的培养。或许有人说当今佛教谁不知因果呢?须知,知因果观念和明因果而行是两回事,因果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明因果者,慎于行,自律极严。这一点无论对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有极大的裨益。而对于菩提心的培养,则有利于培养佛子的慈悲心和大愿心,对自利利他都有极大的助益,更能坚固佛子的道心。试问一位心系天下苍生疾苦者,还会退失道心吗?

  三、大力推广戒律,形成学戒持戒的风气。“毗尼住世,佛法住世”,戒律为学佛之本,如树之根,古来大德鲜有不严持戒律者,姑不论道宣律师等律宗大师,连一向被人视为“忽绳墨,少丛林”的禅宗大德们中,也多有持律精严者,如云门宗的文偃禅师从小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在侍奉志澄律师数年期间,专攻《四分律》。法眼文益禅师和雪峰义存禅师,也曾习律多年,严持戒律,且精于义学。前贤高行,难道不足以使我们效仿?持戒为出家众的本分,身为佛子者岂可轻忽?

  第二,再来看看在家众方面:

  一、规范传授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仪轨,使自愿学佛者可以明三皈懂五戒,进而发心受八关斋戒与菩萨戒,而不是轻易的磕个头,领张皈依证就了事,仪式的如法如律、简洁明了,能令受者生信,使见闻者生欢喜,从而达到使“未信者生信,已生信者令增长”的目的。

  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寺院组织居士定期共修,也可以给居士们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场所,适当开办讲经、放生、念佛等活动。没有条件的地区,居士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可以通过论坛、聊天室、qq群、MSN、博客等方式自由交流,但首要前提是礼请有正见者为指导。因为网络有一定的虚拟性,故而要注意指导者的知见是否正确,才能保障修学方向的正确。定期的佛法与指导能较好的提高居士们的佛学水平,也能通过共修达到熏修的目的,大大的提高居士们的素质。毕竟个人单修还是有相当的局限性的,共修可以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居士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大众宣传佛教的公众形象,这些媒体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摄影、美术、动画、文学等等。如1979年一部电影《少林寺》影响了国内外多少人?歌星李娜的出家又引起了多少人的关注?可见媒体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今佛教题材的电影屈指可数,而且当今社会上所拍摄的涉及佛教的部分又大多有着不恰当的地方,作为出家众囿于身份,不方便出现在公众场合去改变这些状况,还须靠居士们的多方努力。此外,文学作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居士们可以更自由地运用手中的笔去打开一片弘法的天空。

  四、居士与出家众之间主从关系的确定也是一大要务。出家众是弘法的主力军,而在家居士是弘法的预备军,也是弘法的协助者。目前极少部分的所谓“二宝居士”,即只敬佛法二宝而不敬出家众的居士,他们认为当今的出家人不值得尊敬,甚至肆意说三宝过,以致自毁福田,误人误己。僧众的过失自有僧团内部处理,作为居士指摘出家众的过失,除了自增语业外,对己对人对佛教都没有任何好处,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为僧者,辞亲割爱,剃下三千烦恼丝,这些“二宝居士”们扪心自问: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和决绝?僧为主,居士为辅的主从关系是佛在世时所定,智慧广大如维摩诘居士者也依教奉行,莫非当今的“二宝居士”们认为自己的智慧还远胜于维摩诘居士吗?“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此语古来有之,如实地赞叹出家众的功德,可以使更多的人对佛法生起信心。如果肆意诽谤三宝,试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佛法不为人所接受,不再流传,“居士”二字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以上针对出家众和在家众各提出了数点的小建议,以祈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有识之士的思考,为提升中国佛教21世纪整体的宗教形象、社会形象、公众形象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使佛法在21世纪的今天大放异彩,为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产生更为巨大的作用,令更多的众生从中得益。


{返回 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实践“内强建设,外树形象”的社会意义(心净法师)
下一篇:佛教教育之我见(自信法师)
 树立僧格——佛教公众形象之关键(明法法师)
 近代中国佛教思想上的佛法与政治论述(龚隽)
 从佛耶宗教传播的比较看佛教僧侣的社会公众形象(申丽霞)
 从坚定佛教信仰来竖立导师形象(悟实法师)
 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最佳途径之我见(显法法师)
 佛教的传统形象及其现代意义略论(周齐)
 尊道贵德 养育才器——《禅林宝训顺朱》与现代僧伽教育(刘泽亮)..
 实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社会意义(了法法师)
 对沙弥教育的一点看法(乘一法师)
 浅议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问题(王公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前行 第三章 起修 第一节 1 晨起观修[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