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风建设》
果波法师
中国民族报报道:记者从2006年12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获悉,中国佛教协会今后一段时期将加强道风建设,以戒为师,绍隆佛种。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在常务理事会上作了讲话,他要求佛教界在加强人才建设的同时,还要全面推进佛教的自身建设,特别是要搞好道风建设,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戒为师,团结一致,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促进中国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应时应景的,大的环境不需多说,教界人士心中自知.讲话中的重心也说的非常明白.关于道风问题,持戒问题已经不是一时的问题了,古来大德多有提到.只是今天由局长先生又次说了出来罢了.不过本是自家之事,却由一个朋友提出,有些尴尬.下面是我对道风建设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一 经验的借鉴
虽是老生常弹,但是时代不同亦要有些新意才好.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南普陀的目前做法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南普陀是一个多单位,多部门的集合体.有寺院佛学院基金会实业社,人员复杂,机构庞大在国内寺院中是不多见的。如何管理好这么一大的集体,维持它的运转,是一门学问。其中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拿来传播。正如人吃五谷必然会有病生,多个部门的协调,人事关系的处理,稍有不慎重就会延误工作。南普陀在这方面是采用了人员兼职,多单位交叉使用的方法,加快了信息的沟通,使多单位的协调更顺畅,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个机构的运转正常了,才能提到政令的贯彻,才可以去整束道风
又如对半月诵戒的如法要求,对过堂上殿的严格约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勤。在上殿过堂时,僧众一律穿统一的黄海青,比丘搭衣,先到各个堂口集合,再依次列队进入大殿,充分体现了僧团“身和同住”的丛林共修的精进气氛。半月诵戒时,根据律制,增加了由沙弥们单独诵沙弥戒的内容,对警示沙弥重视戒法有一定意义。沙弥是寺院的未来,比丘的前身。对他们的教育一定要重视,而且亦应提前下手。有很多寺院多对沙弥放松要求,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二 学风的建立
良好的学风是佛教赖以延续的根本。人员素质是根本,各个寺院应该开展以强化“以学导修、以修证学”为实践内容的学风建设。面对目前佛教界普遍存在的缺乏对教理知识的全面把握和缺乏在实践中善巧运用的不足的事实,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应该纠正各类不利佛教延续与发展的偏激论调,根据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结合寺院实际,提出各自的学修指导思想。树立符合自身条件,各自寺院历史的目标。使大众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
要经常性的开办一些学习班,每周利用规定的时间,对全寺僧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宗教法规,组织大家学习教理知识、宗教仪规。要让大家对寺院沿革与发展、宗教政策法规、教理知识、戒律学、丛林正统梵呗、古典文学等有选择的学习吸收,提高僧众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全寺僧众能够认识了解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与法规,把握当前国家改革开放的形势与方向,使僧众自觉地在政策和形势的要求下进行修学、弘法。学习班的开办,对提高僧众自身素质,继承佛教丛林学修的优良传统,开创寺院的现代化管理的新格局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在学习中,要让大家注意避免“为学习而学习、为学问而学习”的错误认识,倡导“为净化身心而学、为上求下化而学、为振兴佛教而学”的良好学风。并鼓励大众用教理知识去指导日常修持,用日常修持验证教理知识,使“僧众讲和合、行持遵戒律、学修重次第”在寺院里面形成一个共识。
三 与时代的结合
随着佛教事业的日益发展,培养既具传统特色,又有开拓思维的管理人才已迫在眉睫,寺院走现代化管理道路势在必行。针对这一大的发展趋势,寺院应该确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方针,在管理工作中边实践边摸索发展路子。寺院要坚持十方丛林制的管理方式,各个寮口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寺院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情况,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民主气氛在古老的丛林里焕发出生机。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将管理、档案、电脑等部门的专职人员送到对口学校进行培训,使僧众管理素质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要购置了电脑、传真机、摄像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有条件还可以安装闭路电视系统,在各个重点部位装上摄像镜头进行监控,做到了“僧众不出门,能知寺中事”,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也使得寺院资料储存,信息传递与高效工作紧密配合。
四 勿忘修行
实修实证是佛教的根本目的。一方面,寺院大力提倡通过传统的修行方法(如念佛、参禅、修密等)实证道果,另一方面,根据太虚大师倡导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倡“在利生中增长福德,在弘法中提高智慧”的修行方式。
要僧众安心办道,寺院在膳宿和修学各方面应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念佛堂禅堂安装空调,规定在念佛堂禅堂用功的僧众不受外事干扰,除随课普佛外,不做经忏等,使他们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安心办道。同时,寺院要利用弘法部开展弘法活动、从事慈善事业,使释尊出世本怀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形象生动的体现。秉承佛陀慈悲济世的本怀,积极支持办好社会慈善事业。
面向社会、面向广大信众开展弘法活动,造福人类,帮助信众净化心灵,提高信众整体素质也是佛法实践的重要环节。寺院要通过弘法部,长期组织信众学习教理知识、开展研修活动。在弘法活动中,充分考虑到信众年龄、文化水平、性格等差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既有适合大众口味的普及讲经活动,又有适合中青年人参加的专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利用寺院的条件发挥电子设备的便利,使整个活动系统化,条理化长久的保持下去。
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寺院的发展只有走继承传统、适应时代、开拓未来的新路,才能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信众不断增长的宗教要求,才能更好地在继承中求发展,才能使佛法在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提升人的道德品质、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