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门直指 第八十五节 次第
 
{返回 程叔彪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3
第八十五节 次第
  一、百丈三句 二、洞山三句 三、山水三句
  四、临济三句 五、洞曹五位 六、浮山远十六题
  七、南堂静辨验十门 八、三关 九、其他

  一、百丈三句
  百丈谓:『如今鉴觉。但於清浊二流,凡圣等法,都不得有丝毫爱取,既不爱取,依住不爱取,将谓是初善,是住调伏心,是声闻人,是恋筏不舍人,是二乘道,是禅那果。既不爱取,亦不依住不爱取,是中善,是半字教,犹是无色界,免堕二乘道,免堕魔民道,犹是禅那病,是菩萨缚。既不依住不爱取,亦不作不依住知解,是後善,是满字教,免堕无色界,免堕禅那病,免堕菩萨乘,免堕魔王位,故见自己佛性,如夜见色。』若透得三句过,不被三段管,教家喻如鹿三跳出网,唤作鄽外佛。无物拘系得渠,是最上乘,是上上智,此人是佛,有佛性。处於生,不被生之所留。处於死,不被死之所碍。处於五阴,如门开不被五阴碍。去住自由,出入无难。若能与麽,不论阶梯胜劣,乃至蚁子之身。但能与麽,尽是净妙国土,不可思议,此犹是解缚語。彼自无疮,勿伤之也。佛疮菩萨等疮,但说有无等法,尽是伤也。百丈又曰:『教语皆三句相连,初中後善,初直须教渠发善心,中破善心,後始名好善,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法,非法,非非法,总与麽也。若只说一句,令众生入地狱。若三句一时说,渠自入地狱。不干教主事,说到如今鉴觉,是自己佛,是初善,不守住如今鉴觉,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後善。』
  二、洞山三句
  《曹洞五位显诀》载:『曹山举洞山三句恐混百丈三句,先拣出百丈三句。第一句者,是依住调伏,即无散失,便是知有,名为初善。第二句者,绝前句依住调伏为是,知非故舍,是名中善。缘中善有舍解不忘故。第三句者,即无舍解,此是出缠三句也。如何是第一句?丈云:不入教。如何是三句?丈云:不入念。此俱表向上事,念者尘也,不入是事也。若说一句,令众生入地狱。若说三句,渠自入地狱。不干教主事。又云:不入念者,念是刹那也。亦云:一痊。(《续仙传》曰: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痊。)亦云:一毫。亦云:正恁么时。亦云:遍。亦云:一生也。以要言之,不拟心是也。』
  洞山三句,『向上一句。门头一句。超百亿一句。』向上一句,例者,如药山云:我有一句子,未曾向人说。道吾云:相随来也。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麽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问:如何是异?云:我若向你道:驴年得异!此是咬齿一句,虽然如此,亦是正位中来,是无语中有语。故云:来也。来者,是那边人看这边人,为来也,亦是为人故,就不圆转中而圆转道出,即是来也,无语中有语也。门头一句,例者,如问石霜:如何是一句?云:非一句也。亦云:一句也无。又云:诸圣有祖在,汝家有祖在。问:如何是诸圣祖?云:非圣。问:如何是学人祖?云:非凡。又问大光:如何是别行一句?云:教理明不得。但是就偏位辨得圆者,皆是门头一句也,是有语中无语也。超百亿一句,例者,即绝续句也。亦云:不来之句。亦云:倒底一句。亦云:一人当千人。亦云:相应之句也。庞居士云:毕竟真智一人功,唤作一人及第。(不假坐禅持戒律,只须真智一人功。)亦云:唤作过人策处。云居云:一人及第,万人获安。(《曹洞宗派录》载:九峰虔上堂曰:如似十人同选,但看榜头,一人已过,九人亦过。一人不过,累及九人。)亦云:一说。亦云:一念一话一音一句,训诲八万尘劳法门。亦云:度众生,若一众生未度,则我不成正觉,一人得度总得度。以要言之,则不续之句也,若不续时,即不无超也。僧问疏山:如何是超百亿一句?疏曰:是向去边事。问:因什么唤作向去?疏云:一句了然超百亿,不是向去是什么?问:如何是门头一句?疏曰:说来是出世边事。问:既是出世边事,为什么唤作门头?疏曰:诸佛是传语人,祖师是把门汉,不是门头一句是什么?问:佛传什麽人语?疏曰:还知有佛向上人也。问:祖师把什么门?疏曰:一切人近不得,唤作诸圣门。问:如何是向上一句?疏曰:全体本位是。问:既是全体本位,云何名为向上?疏曰:三句中最上,唤作向上一句。问:向上一句与向上事还同也无?疏曰:不同。问:如何是向上一句?疏曰:适来道:全体本位。问:如何是向上事?疏曰:三句不落。问:不落三句的事如何?疏曰:非但新丰,疏山亦不知也。
  三、山水三句
  青原信曰:『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後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你亲见老僧。』(没有经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这一关,决不能即说:山只是山,水只是水。)《禅学讲话》曰:禅的修道过程,从我们的山是山水是水的现在立场,进入於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否定之境,於此体验平等无我而後出现了山是山水是水肯定的世界。第一,是相对境界的山和水,一高一低,是矛盾境的存在。第二,由於非山非水,扫除高低,而成平等,同时脱却矛盾,使两者互相融合,而否定了那矛盾的存在和姿态。第三,进入於山还是山水还是水。那是从平等绝对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踏向相对的立场去,那因为是经过了否定以後的相对,而成为大肯定的。但因为这个肯定的立场,不是矛盾的立场,是以平等发动出来的差别,所以这差别,即平等的差别,同时是以绝对作用的相对,所以虽曰:相对,实在不是矛盾的相对,是般若妙用的相对,在未被否定以前的山和水,自然是(自心所现)烦恼的世界。(认为是实在的,所以甘心膺受,并且执染着。)在苦乐的矛盾相对中,一入否定的世界,苦乐之相泯灭,完全成为法(的作用)的世界。菩提的自性身,所有烦恼(指用)全转为大智的妙用,这就是凡夫的知情意,变成了佛的智断悲三德。所以真实的禅的真境涯,在胸中是更无隐藏的无一物,然而也兼备了变通自在的妙用。
  玄沙与天龙入山见虎,龙曰:前面是虎。沙曰:是汝。雪窦拈曰:要与人天为师,面前端的是虎。佛果曰:天龙与玄沙入山,见此机缘,有什么省处?举雪峰下有孚上座见虎云:某甲甚怕怖。峰云:是你屋裏事,怕作什么?要明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坐断天下人舌头,识取这个时节。不见道:一尘才起,大地全收,一毛头狮子现,百亿毛头狮子一时现。莫道物为已,南阎浮提有四种重障,若人透过,不落阴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虎不是虎,物不是物。若乃尽情,无不皆是,更无是物,皆是一体作用。云门道:尽乾坤大地无一纤毫等语,若向这裏见得玄沙,便乃见玄见妙,见佛见祖,见颠见狂,山是山,水是水,虎是虎,物是物,各归本位,各着平实处,也为人不得。须是恁麽也不得,不恁麽也不得,恁麽不恁麽,不恁麽却恁麽,更买草鞋行脚三十年。是有坐断?是无坐断?也未在!且道:作麽生?参!
  白水仁上堂曰:老僧寻常不欲向声前色後,鼓弄人家男女,何故?且声不是声,色不是色。僧问:如何是声不是声?曰:唤作色得麽?问:如何是色不是色?曰:唤作声得么?僧作礼,水曰:且道为汝说,答汝话?若向这里会得,有个入处。
  四、临济三句
  临济曰:『老僧见处与佛祖不别,第一句中荐得,堪与佛祖为师。若第二句中荐得,堪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第一句,三要印开朱点窄,岂容拟议主宾分。第二句,妙解岂容无着问,温和争负截流机。第三句: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全属裏头人。』僧问首山念:如何是第一句?曰:大用不扬眉,棒下须见血。问:慈悲何在?山曰:送出三门外。问:如何是第二句?山曰:不打恁麽驴汉。问:将何接人?山曰:如斯争奈何?问:如何是第三句?山曰:解问无人答。问:即今只对者是谁?山曰:莫使外人知。南院问风穴曰:临济有三句,当日有问,如何是第一句?济云: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穴随声便喝,院又曰:如何是第二句?济云:妙解岂容无着问,温和争负截流机。穴曰:未问以前错。又问:如何是第三句?济曰: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属裏头人。穴曰:明破即不堪。南院深许之。後神鼎諲举曰:若人问神鼎,如何是第一句?苍天苍天!如何是第二句?有什么驴汉。如何是第三句?近前来向你道,才近前便打。若恁麽会得,也不辜负祖师西来。若是从头一一问过,几时得休,佛法不是磨棱合缝的道理,似者一脉说话,须是久在他门裏始得。直是嫌佛不作嫌法不说,方可如是,仔细珍重。又:後来慈明示众曰:临济道:第一句荐得,堪与佛祖为师。第二句荐得,堪与人天为师。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山僧即不然,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第二句荐得,无绳自缚。第三句荐得,四棱着地。所以道:起也海宴河清,行人避路。住也乾坤黑暗,日月无光。汝等诸人向何处出气,如今还有出气者麽?有即出来对众出气看,若无,山僧今日与你出气去也。乃嘘一嘘,卓拄杖下座。
  五、洞曹五位
  〈一〉洞山五位
  (一)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归日嫌。(此喻凡夫,未曾知有,亦有谓:初悟此理时立者。)
  (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此就见道後,用功时立。)
  (三)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此指明得法身後,转而为人,只要不触犯玄讳,亦即胜过前朝最有名之辩士李知章,人称之为断舌才者也。『何谓触讳?即不可直提道着,须要语忌十成。须善回互,从旁敲显,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又:啸峰曰:『坐在中道,即是犯中触讳,若不回互,便犯当头。』九峰玄曰:『语忌十成,不欲断绝,机忌触犯,不欲染污。』)
  (四)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还同火裏莲,宛然自有冲天志。(此就功位齐彰时立,作家相见,明暗交参,纵夺互用,不涉一毫拟议,自不伤锋犯手,如火裏莲花,别具春风,大机大用。洞山离三渗漏,临济具三玄三要,俱不出此。有谓:此位已离功用道,已相当於教中八地以上菩萨,又有人主张改此兼中至为偏中至,亦有仍主原名者。)
  (五)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终归炭裏坐。(此就功位俱隐时立,是为最後极果,洞山临终曰:吾闲名已谢,即是此意。)
  〈二〉曹山五相
  (此五相中间三颂,各本所载,多有错列。以永觉《洞上古辙》,照宗门玄鉴图所定列载为是,今从之。)
  白衣虽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古辙》曰:此即正中偏也。初悟此理,喻白衣拜相,然实本来尊贵,特暂沉沦耳,故有积代簪缨暂时落魄之喻。又:《人天眼目》载:杖人云:正中偏者,即君视臣也,上黑下白,体与用分,方将得合。如尧之圣君乃能求舜之贤良,是劳於求臣,以尽君道。此所谓: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也。
  王宫初降日,玉兔岂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古辙》曰:此即偏中正也。王宫初降,喻初悟此理後,必假功勋以保任之,故以玉兔喻功勋,既未能无功,则尚滞人天,故曰:人天何太迟。又:《人天眼目》载:杖人云;偏中正者,即臣向君也,上白下黑,用始从体归,方将得一。如舜之贤臣,乃能求尧之圣明,是勤於事君,以尽臣职。此所谓: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也。
  ⊙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鷄雪上行。《古辙》曰:此即正中来也。子时当夜半,故以喻正位,明正在君臣,谓:明此正位,如君之视臣,不可坐着尊贵,亦如臣之奉君,不可背,不可犯也。未离兜率界,喻方在正位上转身,尚未入俗也。乌鷄喻正,雪喻偏,乌鷄雪上行,乃转正就偏之象。又:杖人云:正中来者,即君御极也,以黑在白中,而体己成。其用如不显惟德,百辟其刑,此所谓: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也。
  〇焰裏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古辙》曰:此即兼中至也。焰表偏,寒冰表正,是偏中含正也,杨花表偏,九月表正,是正中有偏也,泥牛木马皆表正,吼水面逐风嘶皆表偏,是理事兼至。偏正交参,不可得而思议者也。又:杖人云:兼中至者,即臣摄政也,以白在黑中,而体已成,其用如玄德升闻,重华协帝。此所谓: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也。
  ●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古辙》曰:此即兼中到也。造道之极,理事俱泯,非独凡眼莫窥,即过去未来一切诸佛亦不能窥,盖还归於混沌之窍,本不可得而明也。又:杖人云:兼中到者,即君臣道合也,以黑白浑融,而体用一无分别,如尧舜之揖让德成,舜先是宾,能相续为主,而尧退位又作主中主,尧既不居正位,舜亦不居偏功。此所谓:浑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也。(解脱长者:各节杖人所云:多独到之处,然其中有无问题,学者自看。)
  《古辙》曰:五位之旨,当以洞山曹山之颂为指南,後有作者多失前人之旨,至於太阳玄浮山远二家颂,皆属伪撰,全乖祖意。又曰:见有以功勋五位,王子五位,君臣五位,皆如次配入洞山五位者,不可从。盖功勋是竖论工夫浅深,王子是中分内绍外绍,故有不同。君臣五位,君臣分两位,乃接人之法,是兼至一位中分出也。
  《人天眼目》载:洞山首正中偏,喻凡夫之人,背理就事,全未知有,故如月前人影,与形相背。至偏中正,方才知有,如镜中人影,与形相对。喻初学之人,舍事入理,然後可以转功就位,为正中来。其功为无功,故曰:无中有路隔尘埃。曹山首偏中正,则直下知有,不以朱紫为贵,而辜负本人,故云:积代簪缨,暂时落魄。而奉久成功,终为人君之所简在,为正中偏。不离自性,而有摄用归体之功,为正中来。此功为有功之功,故曰:未得无功旨。(各本多以子时为正位,偈列在第二位,焰裏寒冰结,列第三位,王宫初降日,列第四位,第一第五两位与偈,则彼此均同,即《洞上祖宪录》,亦照各本所载,故此处引未得无功旨之语,亦系依照别本所载也。)父子语意不同,未可擅为分别也。
  第一位正中偏,初夜月明,是指初悟此理而说。所以道:莫怪从前相逢不相识,现在虽然识得,但尚未透,且旧习未除,所以道:「隐隐犹怀旧日嫌。」曹山第一位与此相同,从前积代簪缨,休言落魄,现在白衣拜相,亦不为奇。《首楞严经》:佛讲如来密因讲悟入心性,计分三步,(一)破妄显真。即破妄心,显真性。(二)妄即是真。一切诸妄,无不是真,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三)妄真同妄。即真亦是妄,无真无不真,要真妄俱泯。此地洞曹五位中前三位,正与《首楞严经》三步相近。《首楞严经》:第一步说,一切众生所以轮转,都由不知真心而用妄想。教我们舍妄想识真心,禅宗首先必须要明得心性,此地洞山的初夜月明,曹山的白衣拜相,正与《经》意相同。真即是正,妄即是偏,但因初悟此理,旧习未除,不免有偏,所以道:正中偏,即正中还有偏。《首楞严经》:第二步,世间一切浮尘幻化阴入处界,都是自心所现,没有不是自己,若有一法不真,一法不是自己,即对自心悟得没有普徧,没有完全透彻。宗下亦说,没有一法是在心外,正与《经》意相同。第二位偏中正,洞山的第二位亦与此相似,说第一位虽然识得本体,还没有看得清楚,第二位如老婆逢到古镜,看得清楚了。所有觌面看到的没有一样不是真的,一切一切都就是真心。不可舍去这些,另外再找真的。你要知道别无再真的了,若有一样不是真的,即仍是迷头认影。这是说:偏中即有正,偏即是正。不过,这一步不是容易达得到的,曹山对此第二位,亦说如王宫初降,还要用功。这裏王宫初降,不是指世尊降生时的王宫初降,而是指五位王子的王宫初降,这几位王子初悟此理,比作王宫初降,此时除诞生王子即能顿入一色外,其余王子均未能即入一色,还要借功就位,仍不能离功勋玉兔。只要未到无功的境界,即仍还迟滞人天,未出三界。《首楞严经》:第三步,是妄真同妄。如来藏妙明心,原是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於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然而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花相。』即从第一义谛来讲。这裏根尘识心,已经销落,为什么还有尘垢要离?因为,虽然已经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真独显,但对光明心性能所等等微细的想相,或持续欣喜等等轻微的识情,或许未能全免,这个仍然就是尘垢,所以,必须远离,方成无上知觉。再看洞曹第三位正中来,正是本真,即一色正位。来是从那边正位中来,这一位是关键,上半段是借功就位,以成前位未竟的功。借功,即弃生灭,守真常。就位,即常光现前,入一色正位。还要用功,到一色若消,方名尊贵。即二俱远离,云何不成无上知觉?亦即百丈所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这是洞曹第三位的上半段,《首楞严经》文亦到此为止。至於下半段不守尊贵,垂手度人及第四第五两位的修行,经文在下面阿难问四十四心时示出,此地不再引叙。这裏第三位下半段从不守尊贵,鹤出银笼起,方是转位就功,但仍是在未入鄽前预讲出笼後度生的事。虽然无中有路,已隔尘埃,只要能不触讳,能不直捷道着,也就不错了也。已胜过从前有名的辩士,人称断舌才的李知章了。(问:此地既明说:『不许触讳,』而这部《无门直指》,每多死死道出,对於洞宗是不是违犯?答:并不违犯,因为时机不同,况且,不变即变,易即不易。)曹山第三位,亦说这裏当子时正位,恰如前後二日交接,即是功位与位功转变交换之时,既曾经过一色正位,虽然没有离开尊贵,没有离开兜率,没有进入市鄽,而对君臣黑白看得清清楚楚,不像煤裏墨,雪裏粉的难辨,而像乌鷄在雪上行走一样,黑白更加分明。第四位兼中至,是菩萨救度众生的一位,洞山说:两刃交锋不须避。两刃交锋是指纵夺生杀,当然不免,活要活透,杀要杀绝,要如莲花能经得起火烧的力量,要如师子儿出生,就有冲天的气概。曹山说得更为巧妙,把个又有又没有,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众生得灭度的情况,说得再清楚没有了。焰裏寒冰,扬花九月,泥牛吼水,木马逐风,会有没有?当然没有。就是说:菩萨度生时心理头根本连丝毫也没有,但在没有的原则下,积极得万分积极。如僧问洞山:寒暑到来时怎样?洞山曰:何不避向无寒暑处去!问:什么是无寒暑处?答:寒时寒煞阇黎,热时热煞阇黎。(这岂不是明明显示着纤毫没有的,就是万有。万有就是纤毫没有麽?)这不是焰裏寒冰麽?杨花飞,随风舞,那裏有缘那裏度,人家好不容易来向你请教,你必须要恰恰适合他的机缘,深了也不行,浅了也不行,这次去了,不知那一天才会再来,这次机会不可错过。这个责任在《虚空藏菩萨经》裏,佛说应由善知识担负!所以曹山说:这种师子的吼要如泥牛在水面一样的小心,并且那裏如有机缘可能化度,则当迅速如追风之驹前往嘶吼,俾勿延误,但这追风驹是木头的,你说这种情况会有?还是没有?虽然这样紧急,但菩萨内心仍是丝毫没有,不然不叫木马了。第五位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折合还归炭裏坐。曹山说:朕兆难明,威音未晓。还有什么说的。(问:你释五位就释五位,你拉许多经教语句,这算什麽?答: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永明得法眼真传,彼写巨大著作,每一段後面,必有几句《经》文,来作引证。《宗镜录》如此,《万善同归集》亦是如此,以明我此所写没有离开经典。问:你这样『拖泥带水,』『四棱着地。』祖师会首肯麽?答:笑煞祖师1)
  〈三〉君臣五位
  僧问:五位君臣旨诀。曹山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着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为偏中正,君现臣为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僧问:如何是君?山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问:如何是臣?曰:灵枢弘圣道,真智利群生。问: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问: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问: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宗法要,乃作偈曰:『学道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缘)中,出语直教烧不着,(无丝毫渗漏,)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隔尘垢)超歧路,无事无身(落恶取空)落始终。』
  《人天眼目》载:俍师云:洞山以正中偏为第一位,偏中正为第二位,无独为正者,亦无独为偏者。盖洞山五位、全以回互为宗,倘独自为正,独自为偏,则不成宗旨矣。若以曹山此语顺配五位,则偏中正该在第三,正中偏该在第四,与他洞山五位颠倒不伦矣!後人不解语源,徒为扭合,以正中偏为君位者有之,改兼中至为偏中至者有之,因而以诞生配正中偏,谓为君位,以末生配正中来,谓为臣向君位,总只是错解,曹山此五则语。不知曹山五相偈,历历分明,将他五位规模描写殆尽,此特揭出宝镜中君臣二字为正偏下个注脚,是拟议语,方便语,非与洞山五位步步配合也。
  《曹洞五位显诀》补曰:正位之名,非局洞山。《维摩诘经》云: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华严经》:世间品云:菩萨摩诃萨,以一切空为所住处,善巧观察,故以无相为所住处,不出正位故。
  〈四〉洞山五位功勋
  僧问洞山:如何是向?(即趋向。)曰:吃饭时作麽生?又曰:得力须忘饱,休粮更不饥。(须臾勿忘,不计饥饱。)问:如何是奉?(即保任。)曰:背时作麽生?又曰:只知朱紫贵,辜负本来人。(如果只知执奉,亦为辜负本来。)问:如何是功?曰:放下锄头时作麽生?又曰:撒手端然坐,白云深处闲。(奉则成取,背则成舍,此则浑身放下,撒手忘依,方能全身担负,大死之後,才转大活。)问:如何是共功?曰:不得色。又曰:素粉难沉迹,长安不久居。(前位是一色,诸法俱隐,此位是过一色,诸法俱现。)问:如何是功功?曰:不共。又曰:混然无讳处,此外复何求。(此为最後一位,混然无迹。)天童觉四借颂:(一)借功明位。(借功勋以明本有。)蘋末风休夜未央,水天虚碧共秋光,月船不犯东西岸,须信篙人用意良。(月船两岸,不犯东西,借为大功,以明本有。)(二)借位明功。(借本来以显功用。)六户虚通路不迷,太阳影裏不当机,纵横妙展无私化,恰恰行从鸟道归。(纵横妙展,鸟道行归,转功就位,借位显功。)(三)借借不借借。(虽借借而不借借。)吃尽甘辛百草头,鼻无绳索得优游,不知有去成知有,始信南泉唤作牛。(此就兼至位上说,不行鸟道,不守玄路,知有却不知有,不知有却知有,借即不借,不借即借,明暗交参,白牛露地。)(四)全超不借借。(体用双忘,偏正不立,超出借或不借。)霜重风严景寂寥,玉关金锁手慵敲,寒松尽夜无虚籁,老鹤移栖空月巢。(全超不借借,均是转辘辘地,寒松夜籁,老鹤移栖,脱体无依,迢迢空劫,始是全超,才是兼到。)
  又:长芦了四转功位,长芦上堂曰:转功就位,是向去的人,玉蕴荆山贵。转位就功,是却来的人,红炉片雪春。功位俱转,通身不滞,撒手亡依。石女夜登机,密室无人扫。正恁麽时,绝气息一句作麽生相委?良久,曰:归根风堕叶,照尽月潭空。
  位中符颂曰:转功就位,远水长天一色秋,不禁清冷只虚舟,兰挠别转芦花岸,笑入桃源意正悠。转位就功,万年床子懒安眠,拽步扶犁陇上烟,鞭起铁牛耕皓月,一声歌带劫春圆。功位齐彰,一人有庆万民喜,武纬文经总得宜,大统山河全化育,谁能更为颂雍熙。功位齐隐,乱峰寂寂无啼鸟,古殿沉沉不见人,回首长安消息尽,空余流水在三春。(芙蓉楷颂:一法原无万法空,个中那许悟圆通,将谓少林消息断,桃花依旧笑春风。意与此同。)
  古德小五位曰:大功才转,借位诞生,(担荷顿忘,初至一色,是得尊贵气分,故名诞生王子。)一色若消,方名尊贵。(一色若消,正是尊贵。但犹尊贵,亦是儿孙边事。须知尊贵之人,不守尊贵之位。)暗中移足,鹤出银笼,(此不守尊贵而转位。同安察所谓:涅槃城裏尚犹危也。)回机入俗,月铺金地。(此指垂手接人。同安察所谓:披毛戴角入鄽来,优鉢罗花火裏开也。)
  宝峰照曰:『吾家立五位为宗,往往人以理事明,以寂照会,以能所见,以体用解,尽落今时。何得认为教外别传之妙?!生死路头,那个是得力处?总不恁麽时如何?卜度即不中!』(此段因非常需要,特再叙於此,不是重复。)
  大慧初时曾过大阳,见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坚首座,周旋三宿,会下甚久,尽得曹洞宗旨,後来曾谓:微固有悟门,只是不合将功勋五位偏正回互五王子之类许多家事来传。被我一传得了,写作一纸榜在僧堂前。大丈夫参禅,岂肯就宗师边吃野孤涎唾,尽是阎老子面前吃铁棒底。
  六、浮山远十六题
  (浮山远示投子青十六题。)
  (一)识自宗。(才拟论量,万水千山。)佛祖言时路转乖,石人语话颇同谐,(不落言句。)徒施棒喝门庭迅,拟动之间路早埋。(动念即乖。)(二)死中活。(寒灰发焰,枯木腾芳。)绝景沉机无是非,江南春早鹧鸪啼,(净洁病最难治。)皆言即色明心会,木马垂条动地嘶。(绝後再苏,作麽生活?)(三)活中死。(贪寻言语路,丧却本来人。)鸟衔花落碧岩前,时景咸言到处传,(若作境会,死句下。)人间西来指庭柏,岂关苍翠岭头穿。(无言桃李自成蹊。)(四)不落死活。(月船不犯东西岸,更信篙人意自闲。)金鸟日裏报春时,玉兔怀胎入紫微,两岸芦花映白鹭,渔翁举棹拨烟归。(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五)背舍。(扫荡圣凡,纤尘不立。)百非四句尽蠲除,对境无心物物渠,真净界中方一念,阎浮早已八千年。(宗非促延,一念万年。)(六)不背舍。(披毛戴角,牵犁拽耙。)真金百炼体何如?优鉢罗花火裏敷,烦恼路中谁作伴,无明海底自沉浮。(随波逐浪,无喜无忧。)(七)活人剑。(放行瓦砾生光。)黄河九曲镇乾坤,济水穿溟透海青,(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风起浪高般更长,月分弯势又多晴。(月似弯弓,少雨多风。)(八)杀人刀。(把定乾坤失色。)划断机关势莫穷,圣凡从此永沉纵,(不食空王俸。)巴江汎阔人难渡,一阵严风信不通。(何假雁传书。)(九)平常。(饥来吃草,渴来饮水。)一周才尽又春风,野渡横舟谒钓翁,(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堤畔绿杨和雨绽,近山添翠碧玲珑。(远视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十)利道拔生。(剪除脚下线,指出髻中珠。)休观黄叶作金珠,(星在秤兮不在盘。)自是无他岂後先,(十方三世共同传。)千圣共传无底鉢,(大庾岭头提不起。)大都迷悟有中边。(春到花枝有瘦肥。)(十一)言无过失。(无舌人解语。)露柱拈来作木杓,时人不肯顺从他,(颠拈倒用,悉皆中的。)三脚蜘蛛巧不会,致令王老笑呵呵。(弄巧成拙,笑裏有刀。)(十二)透脱。(於事无心,游园自在。)黄鹤楼畔绿杨新,(无限风光大地春。)二水三山闲景横,(一片岭云遮不断。)南地瘴多炎气重,(热时热煞阇黎。)北天夏雨冻成冰。(寒时寒煞阇黎。)(十三)透脱不透脱。(虽经打破玉团子,却撒尘沙到眼中。)东山西岭间青红,(嘉州牛吃草,益州马腹账。)谁云问答有其门,(无门为法门。)跳得南堆北阜坐,(刚脱毛衣,又披鳞甲。)到头不解跨昆仑。(昆仑在那裏?)(十四)称扬。(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灵山分坐显仁风,少室联芳绩焰同,功不浪施直到底,本来祖意岂西东。(达摩曾否西来,速道!速道!)(十五)降句。(若道有言,崖州万里,若道无言,崖州万里。)拟发言来路八千,回头顾望满家怜,(开口成双橛,扬眉落二三。)断碑荒野无人识,空对悲风草色鲜。(苍天苍天。)(十六)方入圆。(芥子纳须弥,刹那经永劫。)铁牛几度过新罗,踏断千溪万道河,欲会方中入圆句,牧童横管又披蓑。(这却我不会。)
  七、南堂静辨验十门
  南堂静示众曰:夫参学至要,不出个最初与末後句,透得过者平生事毕,其或未然,更与你分作十门,各用印证自心,看得稳当也未?(一)须信有教外别传。(二)须知有教外别传。(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四)见性如观掌上,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五)须择法眼 。(六)须行鸟道玄路。(七)须文武兼济。(八)须摧邪显正。(九)须大机大用。(十)须向异类中行。此十门,诸人还一一得稳当也未?若只是闭门作活,独了自身,不在此限。如要荷负正宗,绍隆圣种,须尽此纲要十门,方坐得曲录木床,当得天下人礼拜,可与佛祖为师。若不到与麽田地,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王老子未放你在!
  八、三关
  圆明居士曰: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有志於道之人,必须勤参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着落,非可颟顸含糊,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夫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澈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後际断者。破本参以後,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己,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大死大活者,透重关後,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靳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着,自然消落。方能达末後一关。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证无证,妙觉普明,圆照法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坐微尘裏转大*轮,於一毫端现寶王刹。救拔众生,力用无尽。佛佛祖祖皆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达摩西来,历代接受,古德传灯,无尽光中,大圆镜裏,日往月来,以至於今。虽然广大法门,圣凡并托,华严香海,细巨同归,得骨得髓者固多,如麻如粟者何限?去圣遥远,魔外益繁。不达佛心,妄参祖席。金山泥封,慧日云蔽。约其讹谬,亦有三端:其上者,才见根尘互引,法界相生,意识纷飞,无非梦幻,顿生欢喜,谓是真常,休去歇去,以空为空,不知性海无边,化城无住。果能见性,当下无心。心既见空,即未见性。於是形同槁木,心等死灰,万有到前,一空不敌。纵能立亡坐脱,仍是业识精魂。况乃固执断见,必至变作狂花,谓因果之皆空,恣猖狂而不返。岂非一妄在心,恒沙生灭!能不造生死业,断菩提根耶?其下者,见得个昭昭灵灵,便谓是无位真人,面门出入,扬眉瞬目,竖指擎拳,作识神之活计,张日下之孤灯,宝鱼目为明珠,觅枬檀於粪土,噙着铁丸,口称玉液,到得腊尽岁除时,方知依旧是个茫茫无据!又其下者,从经教语录中,挂取葛藤,从诸方举扬处,拾人涕唾,以狂乱之知见,翳於自心,立幻化之色声,作为实法,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於无脱法中,自生系缚。魔形难揜,遁归圆相之中。解路莫通,躲向藤条之下。情尘积滞,识浪奔催。瞒己瞒人,欺心欺佛。全是为名为利,却来说梦说玄。盲驴牵盲驴,沿磨盘而绕转。痴梦证痴梦,拈漆桶为瓣香。是则循觉路而扑火轮,岂能不由善因而招恶果?如是三者,实繁有徒,宗旨不明,沉沦浩劫矣!
  祖师关。来果大师曰: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二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才进此关。一进关来,谁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皆一场迷梦。今醒过来,满面成羞惭,悲喜交集。心之贪嗔痴,为世界种。法界种。六道种。冥界种。要倒树,定拔种。种子者何?我人之心是也。今日进了祖师设的个念佛是谁一道关口。不但进关,在这关外歇歇,也得无穷受用。何以故?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何能达到祖师关边际?我所讲者,皆是工夫程序,并非见处,到者自知,无容我讲,我讲成非。(读者:来师此语,曲尽悲心。)
  重关。来师又曰:进祖师关之人,见到祖师门下事,识得祖师度世心。虽在门裏,依旧徘徊殿角,未入堂奥者有之。祖师肺腑,关内幽微,尚来窥见者有之。所以悟後重疑,即此意也。古人云:『未悟以前,如丧考妣,大悟以後,更如丧考妣。』此皆破本参後,得起疑情。独求上进。到此,还依初路前进,即最初用功之路,此是大人工夫。若悟後修行,只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可称保任工夫。此为不住而住之见地。若求真住,必须真行。至更进一重门户,真行不行。真住不住。至此,祖师所设的关键,将难关住。然大悟以後之大疑,更如初学,还加猛烈。不求悟,不求迷,不成佛,不度生,心参,意亦参,识亦参,梦亦参,醒亦参,此名悟後大参。大参即重疑也。有重疑工夫,定必将开重关,虽然生死可了,轮回可停,不肯自弃,当要奋勇猛进,直待深工精密,人法双忘,缓缓直透重关。
  牢关。来师又曰:到此重关後,万不可离初步工夫,千万要紧。(读者:意思是必须真疑成片,一直到透顶透底,於焉三界心门洞裂矣。)类如最初用脚行路,非轮船,非火车,用脚行到镇江地头,喻破本参也。力小者住下,盘桓几日,或就此住下,此是过祖师关人行处。力大者审知此处谅非到家消息,即舍前行,途中无荆棘瓦石,平坦大路。喻破本参后毫无阻滞,放手大行,又至南京,范围较广,眼界宽阔,在此想住之人多数。(读者:想住者,私测来师之意是谓:学人自肯,又无师为之印证。斯岂异於自瞒乎!岂不见永嘉参六祖之事乎?)思惟至再,前途有路,尽量进行,此行更胜於前。咦!佛本一乘法,方便而说三,宗本一法悟,方便说三关。因根器优劣故也。假若尽是上根参禅,一齐拥到末後牢关,一时打破,出牢关去,出牢关生涯,直任诸佛一切经教祖师典章,菩萨度生事业,最上无比之法界,虚空界,实际界,真如界,涅槃界,任何一切佛圣境界,一超直上。类如一切诸佛众生,未出虚空一步,牢关正在虚空外!出虚空界,(读者:既见山不是山,又见山还是山。斯谓:出虚空界。)即出牢关。谁个能出此关?只有参禅人,不劳寸步,能出此关!又曰:参禅人虽过祖师关,根大者为大悟,根小者为小悟。心离尘境,道不虚行,生来死去皆知,念佛是谁能会,生死能伏不能空,业障可以销,亦可不造,爱欲嗔忿,应当空寂。人之觉念稍疏,境遇过重,有时能伏,有时不能伏者,因来断命根故也。(读者:红色丝綫未断,抽牵全藉裏头人。)破重关者,类如虚空是大关,身是小关,不但出世关,当可出身关。(『来师曰:初学死世*(境空。)再学死身*(根身空。)复学死心*(识空。)死世即是死世之色空。死身即是死身之业习。死心即是死心之惑障。世死则离处。身死则离世。心死则离身。从凡夫地至此,悟来毫无奇特,只是离世之明暗色空,离身之嗔爱取舍,离心之心意识智。身心世三,离清扫净,绝灭无存,无存不存,大活过来,足可震大地,动诸天,足能了生死,成佛祖。劝天下人要为此人,要行此事,要修此因,定感此果。』)世关为当面关,为生死关,为祖师关。今出身关者,为破重关。重关後之行处者,人忘法忘,心空境空,视生死如水中月,看浮世如岸上花,日无昏妄,夜无梦思,纵睡有觉,如朗月在,存为福慧本,报尽成诸佛身。虽然,佛即因中佛,非妙觉後之果头佛。(乃)为不立语言文字,直指明心见性,立地成佛。(之佛。)此佛至破牢关後,以悟为身,名为法身,悟时同未悟。生後与生前,以理融事,无圣无凡,以事融理,佛生俱显,抢培法身之福,忙修慧命之慧。理事俱辞,自他并利,大步清净毗卢之顶,超出一真法界之门。自此隐而佛体,显而佛用,隐显双非,体用并寂。此最後牢关起修者,见色是色,闻声是声,见山还是山,见水仍是水,行居坐卧,无须这个,有了这个,有了那个。大智如愚,吃饭穿衣忘是我,大才若鲁,屙屎放尿竟忘谁,修悟后之心,培生前之福,集法身之慧。大哉斯人!请看出牢关人修行态度与我异否?若异!好向脚下检插点看!(按各家三关之释,不尽相同,来师所说,比较清楚。特为节录。)
  九、其他
  玄沙曰:『真常流注,为平等法。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遣理,谓之明前不明後。盖分证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若知出格之量,则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转换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坐平常之见。此第一句也。回机转位,生杀自在,纵夺随宜,出生入死,广利一切,迥脱色欲爱见之境。此第二句也。明阴洞阳,廓周沙界,一真体性,大用现前,应化无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唤作慈定之门。此第三句也。』
  云门示众曰:『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万缘,作麽生承当?』众无对,自代云:『一镞破三关。』德山密离其语为三句,『一曰:函盖乾坤句。二曰:截断众流句。三曰:随波逐浪句。』圆悟勤云:『本真本空,一色一味,无非妙体,不在踌躇,洞然明白,则函盖乾坤也。本非解会,排叠将来,不消一字,万机顿息,即截断众流也。若许他相见,从苗辨地,因语识人,即随波逐浪也。』
  洞山曰:『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捶,分付心王仔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神鼎谨曰:『古人与麽道:神鼎则不然,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住,坐即随,分付心王拟何为,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
  梁山观会下有一圆头,问观曰:家贼难防时如何?(自己家贼最为难防。)观曰:识得不为怨。(《涅槃经》载:如人觉知是贼,贼无能为。)头曰:识得後如何?观曰:贬向无生国裏。(憨山曰:一念顿证无生,是初步工夫。)头曰:莫是他安身立命处麽?观曰:死水不藏龙。(憨山曰:抱守竿头,静沉死水。)头曰:如何是活水裏龙?观曰:兴波不作浪。(动上有不动,是第一义不动。)头曰:忽然倾湫倒岳时如何?观从法座走下,把住曰:阇黎,莫教湿着老僧袈裟角。(不特波涛汹涌,甚至倾湫倒岳,仍即袈裟角亦未曾湿着。)
  笑岩曰:《经》中道:『根尘同源,缚脱无二。』『如未能委悉,要且从头做将来,所谓:若欲脱生死,先要识根源。根源者,即禅寂之心体。心体本寂,如水本澄,由不自持,逐风浪起,既念浪烦荡,又无由返湛,随逐境风,滔滔无住,所以自无始来,至於今日者,悉由是不识心源故耳!今欲返本源,必知用心。如何用心?必须决志。唯持一无念真寂之心,堪然凝住,与现前所对一切色声境界,了没干涉。独防心念莫起,起必速知,知即无去。乃尔用心,但觉心念,才生便止,随生随止,止止不休,念波自息。念波一息,心水湛然,心水复湛,湛性亦忘。湛性既忘,所忘心灭,灭无所灭,心无所心。心所心绝,如是一切境界,豁尔现前。正恁麽时,非彼非此,非心非物,混混融融,不见一法为缘为对,方悟《经》云: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便见如来,双林一事俨然矣!』
  风穴曰: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还有人道得麽?慈明曰:祖师心印,一印印空,一印印水,一印印泥,如今还有印不着者麽?试向脚跟下道将一句来。雪窦曰:印空印水印泥,炳然字义还迷,黄头大士不识,敢问谁得亲提?印泥印空印水,币地寒涛竞起,其中无限鳞龙,几处争求出嘴!印水印泥印空,衲子不辨西东,拨开向上一窍,千圣齐立下风。《拣魔辨异录》曰:三印者,一印空。一印水。一印泥。古今提唱,或云:山河大地,悉皆消殒,前後际断,则曰:印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则曰:印水。末後牢关,脚踏实地,则曰:印泥。或云:见空见有,尚有见在,则曰:印泥。非空非有,犹落中边,则曰:印水。若到一亦不立地位,中边俱捐,如来如来,如是如是,则曰:印空。或云:三印,非是三关,并皆究竟极则。空来空如,则曰:印空。有来有如,则曰:印泥。非空非有来,非空非有如,则曰:印水。三说虽若异同,总不离正知正见,非可情识知解卜度。黄檗曰:『你若拟着一法,印早成也。印着有,四生文出来。印着空,即空界无想文现。如今但知决定不印一切物,此印与虚空不一不异,虚空不空,本印不有。』六祖曰:『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返回 程叔彪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门直指 第八十六节 顿渐
下一篇:无门直指 第八十四节 勘验
 无门直指 第十五节 呼唤应诺
 无门直指 第三十五节 观心
 无门直指 第八十二节 上载下载、全提半提
 无门直指 第五十二节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无门直指 第二十六节 透脱
 无门直指 第八十三节 祖师语句 容有不同
 无门直指 第七十七节 《宝镜三昧》
 无门直指 第五十五节 绝后再苏
 无门直指 第八十五节 次第
 无门直指 第八十九节 末後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感性直觉-Feeling[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