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何谓佛法的“八不中道”?
 
{返回 卢志丹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50

何谓佛法的“八不中道”?

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

  很久前,有一个很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亲戚的家里去做客。主人便很殷勤的招待了他,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他。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
  那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是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啊!”
  主人一尝,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
  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中,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
  那客人问主人:“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盐是百味之源,所以能使每样菜都好吃。”
  那个愚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盐,回到家里急急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哇!苦涩不堪!他还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
  有些人一生浑浑噩噩,做事不负责任,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而有些人过分的热衷名利,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这两端都是“偏”。
  佛教祖师们为了让后世学人能够把握中道实相,舍离各种边见,提出了“八不中道”的观照方法。
  “八不中道”又称“八不中观”,是指中道实相理体而言的。称“八不中道”者,是从所观之“理”而言;称“八不中观”者,是从能观之“智”而说。能所不二,所以理无二致。“中”者,即不偏。实相理体,既不偏于有,也不偏于空。远离空有二边之偏执,所以称“中道”。
  那么,什么是“八不”呢?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佛法认为,中道实相能以此“八不”来解释,故称“八不中道”。
  《中论·归敬颂》说: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有的经论,将“不出”称作“不去”。
  如《梵网经》云:“诸法真实相: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复不去。”
  又如《大智度论》云:“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因缘生法,灭诸戏论。”
  三论宗特别尊崇“八不中道。”认为它是“至极之宗旨”。《中论疏二本》说:
  “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源。迷之则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经,如对白日。”
  这几句话意思是说,此八不中道,是修习正观之宗要和归趣,是大乘方等教理之核心和骨髓。用此八不中道,可衡量、判定所说的佛法属于偏渐之法,还是圆顿之法;也是揭示所说佛法得与失的根源所在。换言之,若此法与八不中道相契,则是能证大涅槃的圆顿之法,此为“得”;反之,若此法不能与八中道相契,则是不能证大涅槃的权渐之法,此为“失”。迷此八不中道,则纵读八万四千法藏,如同黑夜游行,冥无所见,不能了知诸法实相;悟此八不中道,则如白日当空,纤毫毕见,能洞晓佛经中所说第一义谛。
  “八不中道”的甚深微妙义理,乃是领悟佛教般若思想的一个纲领。正如《八字纲要》所说:“八不妙理之风,拂妄想戏论之尘。无得正观之月,浮一实中道之水。”即:八不中道之妙理,犹如一阵清风,能拂去妄想和无知戏论之灰尘。则实无所得的正观皓月,自然浮现于中道实相的智慧大海中了!


{返回 卢志丹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中的关键句
下一篇:赈济灾民会得什么果报?
 文殊菩萨的“不二法门”是什么?
 即使一无所有,也你能为他人付出
 少一分名利,多一分淡定
 禅宗注重含蓄委婉的“机权语路”
 放下名相,不作茧自缚
 用善举唤醒迷失的心灵
 践行菩萨道的纲领——普贤十行愿
 缘来是福,缘去也是福
 耐孤独三昧:忍耐孤独与寂寞
 《金刚经》中的关键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Magic Priest and the Kidnapper Gang [Power and..[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加持与祈祷[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