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一集) 2012/7/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二十一页,第一行看起: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念老有个简单的题解,「本品弥勒领旨,心得开明。佛复垂训:一者当断惑念佛,知苦修善。二者自利利他,转相拯济。三者重示乐国胜果。四者谕除疑悔,免生边地」。这一品经文对于当今跟往后修学净宗念佛同学非常重要,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难信之法。遇到这个法门确实不容易,决定不能够一生错过,法门修学的关键就在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所以难信易行。多少人都是因为信心有了问题,把这个法门误会了,自古至今非常之多,所以这一品经意思就很深了。请看下面的科题,「蒙教心开」。这里头分三小科,第一段「蒙教脱苦」。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
「弥勒领解佛语」,领是接受、领受,解是理解,真的听懂了,「深自庆喜。乃申赞颂,而白佛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在这里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弥勒听懂了,自己欢喜,自己对自己非常的庆幸。为什么?无量劫来难得遇到这个法门。遇着其他的法门,都是要断烦恼、消业障才能向上提升。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菩萨修学五十一个阶级,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慢慢向上,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别教住行向称为三贤,到初地才大开圆解,明心见性;《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了。由此我们知道,别教的三贤,实际上是圆教十信位最上面三个阶级,十信位里面八信、九信、十信,他没有见性,没有离开十法界。明心见性这离开十法界,生实报庄严土。所以就晓得真难,真不容易!
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太容易了,横超,它不是竖出。它不是一个阶级、一个阶级向上提升,叫竖出;横超,从旁边就出去了。这一出去到哪里?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殊胜在哪里?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就殊胜在这一句。阿惟越致是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换句话说,他真的超越了四圣法界。通常我们讲四圣,声闻、缘觉是小乘,菩萨、佛是大乘,超越了。这是所说的难信之法,也是难遇到的法门,世尊对于没有这个根性的众生他不讲这个法门。这根性怎么来的?决定是过去生中,于无量诸佛所种诸善根。遇到这个法门,得诸佛如来冥冥当中加持,你听了欢喜、相信,你就接受了。接受,决定得生净土;往生净土,决定一生成就,这太难得了!
弥勒,这是当来下生的贤劫第五尊佛,现在是后补释迦牟尼佛的佛位,补处菩萨。他深自庆喜,这表什么意思?在菩萨的地位,他已经到顶了,我们相信这个庆喜是庆喜世尊把念佛法门传给他,他将来用这个法门普度娑婆世界一切众生,这他庆喜,为这个。我们庆喜是我们自己这一生得度了,他不是的,他自己已经得度,他的庆喜应该是以这个法门,度无量无边众生皆成佛道。世尊在这个世间住世时间并不长,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但是他这个办班,我们讲办班教学大家容易懂,三百余会,就是办大小型的讲学班三百多次。弥勒菩萨将来下生,他只办三次,「龙华三会」。三会能把一切众生度尽,个个都圆成佛道,我们相信只有这个法门才能办得到。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是地上菩萨,《华严》圆教;上根的人是圆教初住以上;中根的人,别教三贤,也包括了声闻、缘觉,因为方便有余土,这些人去往生的;下根人,凡圣同居土。六道里面,上面是诸天,下面是无间地狱,五逆十恶,只要回头、只要认错,信愿持名,阿弥陀佛依然摄受。你说这个法门还得了吗?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世尊当年多次宣讲,每次宣讲都集结成为经本,每一次宣讲里面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古大德读现前《大藏经》里面搜集的五种原译本,看出来许许多多重要的地方,这个本子有、那个本没有,那个本上有、这个本子没有。所以后学就有会集必要,把世尊所说的重新做个整理,重复的部分除去,留下是五次所宣说的精义,这就是圣人做集大成的工作。在中国出现孔子,孔子是集他那个时代向上二千五百年,从三皇五帝传下来这些教诲,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后人称孔子「大成至圣先师」,是集古时候圣贤之大成,自己没有创作、没有发明。孔子求学、教学、传法的态度是「信而好古」,这句话我们要记住。
佛门里头有没有集大成的人?很多,我们今天每一家的祖师都是集大成的人。他们依据经典修行,特别是仪规,各个不相同。从哪里看?课诵本看。课诵本不是佛说的,都是古大德编辑的。经,采取哪些典籍上,有采取全文的,有采取当中一段的,节录的,我们在课诵本上看到。再往前面去,《禅门日诵》,那是什么?禅宗过去通用的课诵本。到民国年间课诵本多了,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的课诵本,我们净宗也有自己课诵本。这是什么?古人有这个例子。净宗学会成立,我们的课诵本,感到一般寺院用的,那是前清的,楞严十小咒、八十八佛,在那个时候有用。为什么?那个时候人有恭敬心,有真诚恭敬,有很好的扎根教育,孝亲尊师,真诚恭敬,行。现在没有了。所以那个时候只要信、行,就得受益。今天不行,今天信有问题了,于是行也就有问题了,必须要什么?必须要从解。这就是世尊在经上说的,末法时期应当要弘扬大乘。
你看看小乘教是在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就不适用。小乘教守规矩,真能守得住,他真得利益。像我们记忆很清楚,感触最深的,宋朝莹珂法师念佛,一句阿弥陀佛,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他就真的往生了。这是古时候的一个例子。现前的例子,锅漏匠的故事,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惠能大师还听了一堂经,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我们想想应该有一、二个小时。锅漏匠没有,谛闲法师只教了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你每天这样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这念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没学过《弥陀经》、没有学过《无量寿经》,为什么能成就?我们拿这部经的标准看,这部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里头说得很清楚,往生的条件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锅漏匠做到了。什么叫菩提心?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真信、真愿意求往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说的。这是人家发心了,后面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就行了,问题真解决了。不需要释迦牟尼佛这么麻烦,四十九年辛辛苦苦讲经教学,不需要。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上上根人、下愚之人好度,上上根人一闻他就开悟了。这是什么?像惠能大师上上根人,他真悟了,彻悟,如来经教没有一部他不通,这上上根人。下下根人讲,锅漏匠是下下根人,只知道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行了。为什么?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说的一切经教的核心、原始点。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句话是隋唐时候的大德,他们在一起研究世尊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哪部经是第一?第一就是它的经义能够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大家都推崇《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没错,确实《华严》是佛的根本*轮。《华严》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华严》的中心是什么?是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得到究竟圆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是将《华严》导入、导归《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这样一比,《无量寿经》是《华严》、《法华》、一切经教的归宿,你说这部经多重要!难怪世尊多次宣讲,多次宣讲是告诉这个经重要。上一次讲这个经,有些人没听到的,现在换了另外地方,时间不一样,听众也不一样,这里头的众生有净土根性的众生在里头,那世尊要不要讲?当然要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有一个净宗当机的,其他人都沾光,因为开讲的时候别人都听,都沾光。佛讲经应机说法,这个法会里头没有这种根机的人,佛不讲,有一个,决定讲。诸佛如来平等的慈悲、无尽的慈悲,他是为度众生而成佛的,为度众生而示现的,他没有自己。什么是自己?一切众生都是自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教学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情执没断,不但障碍自己的悟处,也障碍普度众生。
这些道理非常重要,必须搞清楚、搞明白,才不会为外面境界动摇。尤其是到末法,末法就像慈禧太后一样,自己比哪个都大,哪个佛也不如自己,师心自用,不但自己把路走错了,还把别人带错了,在末法是非常容易看到的现象。尤其对这个会集的批评,古人偶尔谈到几句,现在都把它拿出来做依据,认为什么?可以批评。古人是什么样的人物?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蕅益大师《要解》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那么蕅益大师是什么人?这个我们要想想。我们对古大德,能比得上他们吗?能超过他们吗?不能,就不能说话,只能老老实实听,听完了细心去观察。
我们自己想想,自己这一生修学能比得上老师吗?不说别人,我跟李老师学的、跟章嘉大师学的、跟方东美先生学的,这三个人,哪一个我都没有办法超过他们。不但不能超过,差距很大,自己心里头很清楚。李老师的,他学佛的老师梅光羲老居士,也都是当代的明师,他遇到了,都是居士。在那个时代佛门里面称为「南梅北夏」,这两位大德,南方梅光羲,他是江西南昌人,北面是山东夏莲居,这两位大德,都不是普通人。李老师一生从内心里头尊敬,在学生面前常常赞叹。当代的这些大德,印光老法师、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兴慈法师、天台宗的谛闲老法师,在家居士还有江味农居士,这些人老师常常称叹。这些人出现在那个时代,我们相信,有理由相信这些人是再来人,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长者身得度者,即现居士长者身而为说法,不是凡人。我们要细心观察,真诚恭敬心学习。
立个法为什么?是为当前这些众生,就在眼前的。他们的程度,确实我们今天程度跟民国初年的人比,跟八十年前人比,一落千丈,这不是形容词,这是事实。我们现在得到,我们也很感恩同学们,为我们搜集一些民国初年的小学生的作文、国文这一类东西。我们展开来一看,不但文字现在大学生赶不上,就是知见,智慧跟见解也没有人能赶上。所以我们就要守住、掌握住一个原则,对于今人真实利益的是什么?就是劝他相信净土,劝他学习净土的经教。对于净土这个经教我们用平等心看待,李老师常常告诉我们,《无量寿经》现在有九种版本,九种版本要平等看待,不要在九种版本里面起分别、起执著,那我们就错了。喜欢哪个版本,你就依照那个版本去修,为什么?契你的机。能不能成就不在版本,在你是不是能够抓住修行的秘诀。秘诀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八个字,成功失败就在这一句。
锅漏匠抓住了,真信、真愿意去,一句弥陀念到底。你看,一点压力都没有,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再念。时间不长,三年就圆满功德,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去了。我们看到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婆,也是三年,她对于佛教并不很懂,也就是抓住了,真相信,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一点怀疑都没有。一句佛号念到底,你看三年,也是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倓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里面记载的,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往生,那也不认识字。没有出家的时候做泥水匠,出家之后,一生都在寺庙里做苦工、修苦行,就一句阿弥陀佛,他什么也不知道。听经他也听不懂,他干脆不听经,做工。寺庙里头苦事情,别人不愿意干,他都去干,修福,心里头清净,一尘不染。你看往生的时候多自在、多潇洒,预知时至。这些都是眼前为我们示现的好榜样。
今天摄受众生,现前众生,最方便的、最通俗的,这就是夏莲老为我们整理出来这个会集本,确实是集五种原译本的大成,便利于现前众生。本子教给我们什么?教给我们相信真有阿弥陀佛,相信真有极乐世界,相信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尤其念老这个集注,集注是会集的,里面采取了八十三部经论,采取了一百一十部祖师大德的注疏。集大成,集注,都是会集的,确实能帮助我们认识极乐世界。不是透彻的了解,我们的深信生不起来、切愿生不起来,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净土你就得到了。功夫就是专念,一心专念,万缘放下。李老师教导我们,把你心里头善的、不善的那些念头、那些记忆统统请出去,把阿弥陀佛请进来,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一天到晚都欢欢喜喜,自己谦卑,礼敬诸佛,真正是古大德所说的功不唐捐。点点滴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极乐世界相应,都跟阿弥陀佛教诲相应。《弥陀经》的教诲,就是这个经的经文,自然相应,不是特别的,特别的你起心动念了;自然,不起心、不动念,完全相应。这个相应,万缘放得下,这一句佛号时时刻刻提起。
一定要肯定极乐是我们的老家,这个一点都不能认错。为什么?阿弥陀佛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从哪里来?也是自性变现的。所以一定要记住,「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心性都是自己的真心、真如,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这些大的原理原则掌握到,小的这些争论,我们一看一笑了之,一句阿弥陀佛回答他。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阿弥陀佛,你多自在、多潇洒!承认,我们已经拿到极乐世界的签证了,回归极乐世界是时间早晚问题,随时可以去得成,没有一丝毫障碍,这就对了。念念成就自己,念念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最重要的,帮助别人建立信心、愿心。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的行门,我们也在经论里头会集,五个科目,要简单、要容易记,念念都不会忘记,你时时刻刻才能回光返照,太多了记不了。
第一个「净业三福」,算是这一条文字最多,一共有十一句,四十四个字,这条最多。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三句。第三福,十二个字,「发菩提心」,我们对极乐世界深信切愿,就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诵大乘」,我们只读《大乘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只读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就够了,五种原译本的精髓全在其中,没有一样漏掉的,这读诵大乘;后头,「劝进行者」,我们自己这样干,劝别人。一个人真干,那个人成佛了,他怎么成佛的?你度他成佛的。度一个人成佛,功德就不可思议,你这辈子度了十个、八个,大慈菩萨说你是真菩萨;你要度上百的人往生极乐世界,那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所以要劝进行者,自己做好样子给人看,真正把弥陀弟子做出来。净业三福是我们最高的指导原则,不但净宗如是,其他法门也不例外。世尊后头有句话说,这个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修行人要想成就,一定要遵守这三句,最高指导原则。
我们从哪里学起?最高里头第一条,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末后修十善业。所以,我们认定《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扎根教育,我们努力要把它做到。没有这三个根,想成就非常困难。就像树一样,没根怎么能生长?有根,再小都不怕,它会长大,会成为大树。所以这根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再要发心,想不但佛法要久住于世,希望中国传统学术也能够常住于世,你就得学文言文。现在有两部书出现了,一部是《群书治要》,一部是《国学治要》。这两部书在我的心目当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它们文字的程度是民国初年高中程度,也就是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就有能力学习。这两样东西是我们对于国学的入门。《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治国的宝典,实际上这个东西能治家,现在企业用得上,这是一个一切对人、对事管理的一套学问,怎样把人管好,怎样把事情管好。这是中国古圣先贤在一切经论里头说明这桩事,也是会集,《国学治要》是会集的,《群书治要》也是会集的。诸佛菩萨常常出现在世间,帮助现在人的需要,字字句句都有经典的来源,不是随便说的。
『佛语教戒,甚深甚善』,深广没有边际。「甚善」,能够帮助我们成佛、成祖,成就自己,教化众生。「教戒二字见于《魏译》之高丽藏本。余本多作教诫」,有言字边的诫,这个本子采取《魏译》的。「《韵会》曰:戒通作诫」,这两个字在古时候相通。《俱舍界品颂疏》第一卷有这几句话,「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诫是诫勖,令人断恶。断恶修善,故名教诫」。把教诫这两个字的意思讲清楚、讲明白了,是教人断恶修善。教别人断恶修善,首先要教自己,自己没有断恶修善,你就不能教别人。为什么?人家不相信你。自己一定要做成榜样,别人才真正相信、真正学习。凡是教学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古人所说的「先行其言」,就是他想要讲的他先做到了。这个教学起作用,别人相信,愿意跟你学习。
在现代,现在这个地球上,四百多年来,科学技术有着辉煌的成就。在今天这个社会,真的是叫人眼花缭乱。科学讲求的是实验,真东西做出来,做出的车确实它能自动,不必要牛马来拉车,做成的飞机它真能飞,人相信。但是现代科学家认识了,认识什么?偏在物理、偏于物质,不是圆满的。宇宙之间,心物是平衡的,偏在一边不平衡了,不平衡就出麻烦。今天科学发展的是日新月异,但是麻烦是愈来愈严重,绝不亚于科技的发展。这些麻烦如果不能解决,科学家自己说了,科技会毁灭地球,纵然地球不能毁坏,地球上这些生物大概都不能生存了。
我们也曾经听科学家报告,地球的历史上,在过去曾经有很多次科学发展不比今天差,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发展到顶点的时候,确实大地沉到海里去了。通常我们听到这个传说,亚特兰提斯,相传是在这个地球上五万年以前,有过高等科技。听说,科学家说,那个时候他们的能源是从太空取来的,干净,没有污染,轮船、飞机启动的时候没有音声。最后也是导致伦理、道德全毁了,人类的贪瞋痴慢疑无止境的膨胀,导致世界毁灭,整个大陆沉到海底,现在的大西洋。我们也曾经在古老的预言里面看到,说亚特兰提斯一百年之后会浮起来,它浮起来之后,欧洲跟美洲会沉到海底。有人正是想看它浮起来,又怕欧洲、美洲沉到海底。我们在十几年前看到美国人画的未来世界的地图,亚特兰提斯起来了,是有,好像有三块很大的陆地,欧洲跟亚洲,美洲也如是,很多土地都会沉到海底。
这些事情,近代的科学家认为这些都有办法补救,为什么?现在科学家知道物质是听命于意念的,念头可以支配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而且都是对人类不利的?他说这是人类不善思想所感的,这个不善的思想就是贪瞋痴慢疑。如果我们把这些念头纠正过来,就是端正心念,不贪、不痴、不瞋恚、不傲慢、不怀疑,这些灾难自然就化解,不是不能化解,完全看我们自己觉不觉悟。科学家这些说法,我们听了能信得过。佛经,佛在三千年前说过这些话,跟现在的科学家讲的完全相应。甚至于我们在佛经可以看到,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是从阿弥陀佛善心、善愿里面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的善心善愿是从哪里来的?是参访一切诸佛刹土,佛国土里面善的统统摄受,不善的统统舍掉,让极乐世界变成纯净纯善。换句话说,这个纯净纯善也是阿弥陀佛集大成的功德成就,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美好的大成。
这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集大成是一桩了不起的大事。《华严经》末后善财五十三参,集大成。《无量寿经》上世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接受世间自在王如来的指导,让他去参访二十一亿佛国土。二十一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大圆满,一个佛国土都不漏,统统去看过。总结出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考察、摄受的报告,他所要的,不善的统统不要。于是在今天这个世界,人心坏了,世界乱了,怎样收拾这个局面?要学《华严》五十三参,要学法藏比丘参访佛国。怎么个学法?我们要参访这个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宗教,去学习各个不同宗教的经典。在这个里面取它们的优点,善因、善行,我们取这个,成就自己的纯净纯善。在这个世界就地取材,在这个世界就能发挥作用。为什么找宗教?宗教有它的底蕴。宗教的核心就是一个「爱」字,没有一个宗教不是说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没有说神害世人的,没有。我们要发挥这个爱,爱确实是性德的核心,这一点我们要肯定。
中国老祖宗,我有理由相信,在一万多年前他们就发现了。中国的文字发明是黄帝时代,距离我们四千五百年。五千五百年的时候是伏羲氏,开始画八卦。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文化的起源比文字早。在印度,婆罗门教有一万三千年的历史,这是传说,他们没有文字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古文化不会落后于印度,至少也有一万三千年。所以,伦理是谁说的?五伦。五常是谁说的?四维八德是以后。我们相信五常五伦,五伦中国讲三纲五常,这个传说我相信超过一万年,到孔子时候才用文字把它记下来,传给后世。
我在很多次报告当中都跟大家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父子有亲」那种亲爱,那个亲爱是真心,不是妄心。那个亲爱是自然的,里面没有夹杂任何妄念,没有妄念、没有杂念。这个爱心是宇宙的核心,是每个宗教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真假,用佛法的标准来说,真的是永恒,不生不灭,假的是有生有灭的。性德是不生不灭的。从这个亲爱延伸出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这个「别」里头,是这个亲爱用在夫妇上,就用个「别」字,所以它就是那个亲爱;用在君臣上,它就称「义」;用在兄弟上,它就叫「序」,就是它有次序,一点都不会乱;用在朋友上,它就叫「信」。其实就是那一个亲爱,看用在什么地方,一个道理,一个原理。
做人的德,也就是五伦是属于道,道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叫做德。德有五,仁义礼智信。父子当中有仁义礼智信,夫妇里头也有仁义礼智信,君臣、长幼、朋友都离不开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别人,没有专想自己的。圣人,先想别人后想自己;凡人,先想自己后想别人;想自己不想别人,那不是人,那跟畜生没有两样。义者循理,就是合情、合理、合法,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无论对什么人,无论对什么事情。礼,那是礼节,礼节要遵守,不要怕麻烦,为什么?礼是人的形象,形象坏了,心就坏了,是我们内心的诚敬表现在外面,这是自然的。智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最后一个是信用,人言曰信,不能不守信。现在的社会普遍的不仁、不义、无智、无礼、无信,五个字都没有了,怎么办?别人没有,我有。那在这个世界上不吃亏吗?我愿意吃亏,我不愿意占便宜,做出来给别人看。
我记得有一次,早年了,香港电视台何守信曾经做了一次访问,问了我很多问题。当中有个问题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中国古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人为自私自利这是应该的,天经地义。我就劝他,这个话要把它纠正过来,千万不要误导,让人产生错误的观念。我说人不为己,天不诛他,地也不灭他,谁?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为自己,天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死了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全世界多少人还崇拜他。我说第二个,中国孔老夫子、孟夫子,都是不为自己的,天也不诛他,地也不灭他。中国人称他为圣人,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他都是不为自己的。我说我学佛这么多年,我也没有为自己,天也没有诛我,地也没有灭我,我活得比谁都快乐。这是样子摆在此地,说明这个话是错误的,这个话恰恰说反了。人要真正是为自己不为别人,天会诛他,地会灭他。《太上感应篇》里头有,人算不如天算,天天算计别人,贪而无厌,到恶贯满盈的时候,寿命还有,老天爷就把你请走了。不等待你的命终,你寿命就完了,所以说「禄尽人亡」,你恶贯满盈,也是上天夺取你的寿命理由之一。所以一个人为别人,不为自己的人,反而长寿。为什么?你替大家造福,你为别人不为自己,这个福寿上天给你的。所以,这些信息不可以传错了。修善断恶,这个一定要认真学习。
《会疏》里头说,「教,上人被下之言」,老人教小孩,父母教子女,老师教学生,这是教。「诫」是诫约,「诫约也」。底下说,「言彻实理,故云甚深」。这个诫约,约也就是约法、规章,在佛门里面的戒律,在儒家的礼,这都是属于诫约这一类的。言语能彻实理,与真实的理相应,这叫甚深。「转凡成圣,故云甚善」,这个解释得好。为什么说善?能转凡成圣。「法音广被,普令闻者」,这就是不吝法,自己所知道的,一定会教人,全心全力教导别人,这是好事。听的人愈多愈好,听懂很好,听不懂也好,总是鼓励大家常常听。书常常读,书是古人的教诲,古人有言「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就是长时薰修。读一千遍,意思就明白了,不必要猜。读不懂,没有关系,不需要求解,你一直念下去,自然就懂了。为什么?心静下来就懂了,心平了就懂了;心浮气躁,听也听不懂。现在的好处,可以录音、可以录像,录音可以反覆的听,录像可以反覆的看。
真正学习的秘诀,中国人知道,外国人不知道,外国人是广学多闻,中国人是一门深入。乍看好像一门深入比不上广学多闻,但是到后来的结果你才晓得,原来一门深入超过广学多闻太多太多了。广学多闻,他所没有闻的他不知道,他一生所学、所闻都有限。可是一门深入开悟了,他没有学过的东西他都知道。他悟了,他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一接触就明白,没有一样不知道。真的是上帝的智慧他得到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这是什么?圣人,转凡成圣。人人都可以转凡成圣,为什么?心性是本有的,大彻大悟是本能,不是说某个人有、某个人没有,不是的,一切众生平等平等。问题,总在遇缘不同,你要是遇到圣人,你就成圣,遇到佛菩萨,你就成佛菩萨,都在遇缘。所以佛法,因、缘、果、报四桩事情,它只讲一桩,讲缘,它不讲因。讲得好,缘太重要了,缘可遇不可求。
法音广被,普令闻者,『皆蒙慈恩,解脱忧苦』,这是经文末后两句。「《会疏》云:解脱忧苦者,得闻要津」。要,是重要的开示;津,是渡口,你的出发点,从前坐船到码头,津就是码头。今天我们看到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一切经的要津。一切经都是帮助人转凡成圣的,都是帮助人破迷开悟的。我们遇到破迷开悟的经论听不懂,为什么?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长。但是,如果我们转凡成圣了,那些东西就容易了,自然就懂了。这个法门怎么转凡成圣?往生就成圣,妙就妙在此地。我们需要多少时间真正能达到往生成圣?我们看《净土圣贤录》,我们看《往生传》,我们看眼前一些修行的人,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大多数人都是三年,这三年真干。
应该是四、五年前,深圳黄忠昌,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三十才出头。听我讲经,讲到《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这些公案,他听懂了,他就想做实验,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关。他说我一切放下,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看三年能不能往生。他走的时候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真走了。这在我们面前,现身说法,给不少学佛同学增长信心,不是假的,这个人真的转凡成圣了。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心得开明,他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这个我们能相信。为什么?我们看看六祖惠能,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的人。他接受五祖的教诲,五祖半夜三更召见他,讲《金刚经》大意,我想顶多两个小时,他开悟了。五祖把衣钵传给他,立刻他就动身离开道场,他走了。在中途他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经》,这部经分量很大,在中国两种译本,一个是三十六卷,一个是四十卷。一生受持一部经,修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应该也有不少年。我相信这个比丘尼年岁比六祖大,六祖接受衣钵二十四岁,这个比丘尼是个老比丘尼。他听她读经,读完之后,六祖把他所听到这一段经文,里面的意思讲给比丘尼听,她听了非常惊讶,讲得太好了。捧着经文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你不认识字,为什么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认识字、与学不学没关系。
我们从这些地方就能体会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我相信你不会输给惠能大师,一切经教全通了、全懂了,这是事实。然后你才晓得,「佛语教戒,甚深甚善」,方法巧妙极了,你就是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你们如果相信的话,可以跟个同学做个实验,找两个同学,志同道合,程度差不多的,一个广学多闻,什么都涉猎,一个一门深入。十年之后,再来做比较看,看哪一个有成就,这个不难。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现在看到一个,东北刘居士,刘素云居士,一部《无量寿经》,一句佛号,十年。不但这一部经通了,精通,你请她讲什么经她都没障碍,让听众没有不佩服的。祖宗有绝妙的东西,可惜我们不敢相信,当面错过。
法音广被,普令闻者。解脱忧苦,这注解里头说的,得闻要津。要津常有,每个人不一定相同。要津是什么?在这个地方突然开悟了,明心见性,这就是要津。「绝流浪忧」,没有得到要津,在外面流浪;得到要津,这开悟了,不再流浪。「饱耽法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脱生死苦」,生死苦是六道轮回,脱离六道轮回了。底下,念老解释这一句,《会疏》里头这一句的意思,「意谓得闻法要,乃断流浪六道之忧」,你开悟了,你不会再流浪六道了。「饱尝法乐,则除生死之苦」。所以,学佛这是最低的成就,永脱轮回。如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你这一生的学佛就是不及格,你没有成绩。在小乘,成就是证果。如果能证初果,就算是成就,虽然没有脱离六道,他脱离六道的期限有了。他在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在六道只是天上人间,而且只有七次,七次往返他就再不回到六道来了。七次往返,他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超越六道了,这算学佛的成就。
念佛法门不但是成就,是大成就,不仅是大成就,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这个利益到哪里得?所以大家一定要觉悟。我们遇到,要像弥勒菩萨遇到一样,无尽的庆喜,这多幸运,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遇到了,真不容易,真是稀有的因缘。为什么?你这一生作佛去了。脱离六道轮回,不过是个阿罗汉而已,阿罗汉距离成佛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你这个眼前就得到,像一般所说的,三年就得到。那是什么?那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大福报的人,像黄忠昌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上什么灾难于他不相干了。他有慈悲心,他在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有灾难,我相信他一定会回来救灾,哪些人跟他有缘,他一定来帮助。
所以佛法,脱离六道轮回,小成就,往生极乐世界是大成就,一切诸佛都赞叹。虽然不是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他跟佛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彷佛,这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实际上也就等于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在这里透这一点信息给大家,你们好好去观察、去思惟。真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解如来真实义就是发愿求生净土,愿要真、要切,要决定在这一生,不要等到来生。这个愿心一发,我相信你的法乐就现前。怎么会现前?你把这个地方的身心世界放下了。放下,你才得法乐,放不下,你还被这个世间这一切虚幻的东西累赘。一定要放下,放下才法喜充满,放下才得大自在,放下才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