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世间生活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7

世间生活

从前面的分析中看来,世间的生活追求,无论是家庭美满、钱财充裕,还是精神满足,都因为它们无常与有漏的特性,而无法给人们带来希望中的快乐。这么说来,世间的追求难道都注定要落空吗?世间的生活难道就不能有所指望了吗?答案确实是这样的。这就是世间生活的真相,这就是世间生活永恒不变的规律。

因为无常性,世间生活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因为有漏性,世间生活恰恰抑制了快乐,并制造出了苦果。看到这样的真相,很多人心里会很失望。因为他们学佛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佛法来改善生活,实现家庭、财富、精神的圆满。这实际上是拿着金银珠宝,去装饰一个肮脏的垃圾场,注定是一桩愚蠢的、亏本的买卖。

又比如物质财富,用掉的,自然就消失了,尚未用掉的,则随时会受到地震、火灾、金融风暴等的外力损耗,甚至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即使没有遭遇损耗,等自己生病或年迈时,已经享用不动众多的物质财富。如果一旦撒手人寰,则它们完全变成他人的财富了,这就是物质财富的无常性。

物质财富虽然看似诱人,但也并不是纯快乐的,无论是在积累、享用,还是在维持阶段,它们给人在心理上带来的烦恼,和造成的创伤,都是非常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做下的各种口是心非,以及损害他人的行为,给今后的生活,也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就是物质财富的有漏性。

拥有了之后,是否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苦恼?众生追求这些生活目标,是因为预计它们会带来快乐,但是享受的过程,却总是事与愿违,带来的苦恼,往往比快乐要多得多。这就是这些目标的有漏性。有漏,是说这些目标会导致泄露出来很多的过失,这些过失,导致了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还倍受困扰。

也有人会认为追求物质财富比较低级,而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为追求意境。但是欲界众生的精神境界,都根本抵不上色界禅定带来的内心宁静祥和的一分。而禅定力同样未逃脱无常与有漏的控制,表面的稳定之下,相续中潜藏的烦恼与业力种子同样暗流涌动,在定力消失的时候,原先混乱的生活便又死灰复燃了。

如果有人实在于心不甘,则通过学佛来促成俗世目标的实现,也不是不可以,因为佛菩萨确实会满足众生的各种愿望。但是第一,这些目标,即使实现,也不会带来预期中的快乐;第二,前世已经实现了无数次,到现今依然两手空空;第三,它们就像海水,越喝只会越渴得难受;第四,如果放弃,快乐反而就在眼前。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寂灭为乐
下一篇:生活方式
 远离贪求
 靶子
 护持清净戒律
 “有我”熟处转生 “无我”生处转熟
 与“我”无关
 “我”饿了?
 远离邪见
 闻思修最幸福
 真正的人是什么
 分别心的特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五八)[栏目:杂阿含经]
 吵架的女施主[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世事犹如簸扬糠[栏目:日宗仁波切]
 温金玉:建立现代僧制和清规是时代弘法任务[栏目:佛教视野与观察]
 14 杀商主祀天喻[栏目:百喻经译]
 生活的美丽[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第二(王子成)[栏目:宋元居士名家文集]
 戒定慧三学相辅相成[栏目:妙祥法师]
 庞蕴悟道[栏目:拈花说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