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应时时反观并调整发心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5

应时时反观并调整发心

我们平常都在从事诸多善法,那么在从事善法之时,就要反观自己的内心是否染杂了世间八法?如果发心不清净,行善也只能成就世间福报而非成为解脱之因。

当然,我们对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信众开示,还是讲解应该多做一些善事。但是修行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要清楚自己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断绝人我和法我吗?而断绝自私自利就是我们当今行持一切善法的终极目标。所以,无论现前你是初次开始进入佛门还是已经修学一段时间,都要记住这一点:若要是不能对轮回生起厌离之心,那么所做一切善事都会染杂世间八法,是否能成为出世间解脱之功德就很难说言了。

往昔有一位高僧大德在幽静山林中打坐修行。有一天下午,他的侍者对这位修行人说,明天早上有一批居士想要过来谒见你。第二天早上,他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开始整理家中的环境。不是把佛像上的灰尘小心拂拭干净,就是将佛像前的供品摆放端正,总之为了能将居处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忙忙碌碌一个上午。忙完之后,这位高僧大德回到坐垫之上就开始思维:一般而言,早上起床首先就是开始修法,忙碌地打扫庭院应是侍者所做,为何今天自己会突然如此执着呢?

后来,他猛然想到,这么做是因为听见昨天侍者告诉他,今天会有居士来拜见他,因此今早一切行为都只是为了能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是个修行人,并且希望别人因此能赞叹自己,以及自己的居所有多干净,佛像又有多洁净,贡品是如何整齐等等,总之今天早上的自己的一切言行都已完全是染杂于世间八法。

于是,他就反问自己,现前作为一个修行者,应该是在幽静山林当中时时修学佛法成办解脱的人,内心怎么还能染杂世间八法呢?于是,他觉得非常惭愧,当即就从地上抓一把土撒往佛像和供品之上。

对一般人而言,将平时踩在脚下的尘土撒于佛像和供品之上,是一种罪过而非功德。是的,从表面形象来看,他的确是一种罪过。但是当阿底峡尊者第一次进藏时听到这个公案,却非常敬仰地赞叹这位高僧大德:“在藏地唯一积累福报的方便就是这一把土。”

也许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惑,阿底峡尊者在藏地很多地方传讲佛法,藏地也有很人在行持善法,为什么单单这一把撒往佛像上的土是最殊胜的积累福报之方便呢?

因为当内心染杂于世间八法之时,行持善法仅仅是一种外在行为,而当能认识到这点,那么外在行为虽然是撒一把尘土,但是实际当中已经消尽了这个烦恼,所以说积累福报的功德,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将尘土撒在佛像于供品之上的这种功德。

因此,以后我们在从事一切善法之时,也应时时观察自己的发心,若染着于世间八法,那么就要及时提起正念,调整发心为妙。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应该如理如法地护持信心
下一篇:细致理解前行基础扎实的标准
 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传承法脉
 戒律要点
 无记之发心
 应细致理解调伏内心为佛教之宗旨
 闻思修并举方能成办解脱
 如何理解一法当中圆融一切法义
 上师开示忏悔及超度堕胎胎儿
 修行者要先从自己开始做起
 忏悔的功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三十二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百喻经 38 饮木筩水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论学佛必须福慧双修的重要意义(游有维)[栏目:其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