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怨敌乃修学佛法之增上缘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5

怨敌乃修学佛法之增上缘

很多人总是抱怨身边的怨敌阻碍自己修法,让自己心生烦恼等,并因此而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地对其心生怨恨。从凡夫的角度而言,怨敌永远是怨敌,乃至会被嗔恨心所缚而一直无法自在。但是作为修行者,面对种种逆缘显现,真正应该做的是将其转为道用,而非如庸俗般心生嗔恨。

如《前行备忘录》中曰:“从修行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被敌人抢劫一空的外缘才使我遇到佛法,如果有这样的外缘出现,那这回我就是一个佛子菩萨了。”像这样以怨敌的形象而形成我们进入正道的缘起者,比比皆是。

往昔囊加活佛的哥哥是理塘一带的土司,虽然他对佛法有着无比的信心,但由于身为土司的缘故,不得不管理世间事务,因此无法抛弃一切独自修行。加之他和妻子之间感情不合,矛盾很大,因此常生烦恼。有一天早上,他终于决定舍弃一切,离开理塘,前往印度求学佛法。背着仅有的一点点干粮,他来到莲花湖畔,搭了一个小小的茅棚,开始精进修行。经过几年的苦修,囊加活佛的哥哥最终获得成就。成就时,他给妻子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若没有妻子显现的这个外缘,他今生决定无法成就。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即便是怨敌,也能成为我们修学正法的辅助。可能正是这样的显现,才令我们步入佛门,从而改变我们的一生。因此面对种种不如意的显现,我们不但不应该生起嗔恨心,反而应该生起感恩之心。

如云:“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怨敌不但不是我们的恶缘,还是我们修行路上不可多得的修行对境。正是依靠怨敌的外缘,我们在对治嗔心的同时,消尽烦恼,圆满资粮。如《前行备忘录》中所宣说:“百年的布施不如一日守戒,百年的守戒不如一日修忍。”试想,若没有怨敌,我们怎么生起忍辱心?若无法修持安忍,又如何成办解脱?所以昂琼堪布说:“如果我能够修行安忍,怨敌就是饶益我的人。”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若某人对自己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或者做了一件令自己非常不开心的事,往往忍不住会起嗔恨心,甚至觉得生起这样的嗔心也很正常。但要记住,作为修行者,我们可不能像世间人一样,随着自己当下的情绪而飘动,而应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和行持为表率,精进修习安忍。

若能把上面的这些道理铭记于心,我相信以后再遇到烦恼的对境时,我们就可以依正法观待内心,调伏内心,这样永久都不会有烦恼的现象。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身口意三门心为根本
下一篇:学佛首先应孝顺父母
 临终自在
 业之因果之 三 超越因果绝非拨无因果
 何谓传承——心印传承、表示传承、口耳传承
 有相止乃依实修而得之境界
 略说饶益有情戒
 如何理解上师与自心无二
 窍诀并非只是一个传承
 信心要经得住考验
 从自他二缘认识前行的重要性
 行持善法的功德标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宗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文集[栏目:净宗祖师言教]
 做人的佛法 心中有佛,处处是佛[栏目:做人的佛法]
 去恶向善[栏目:忏悔]
 增支部1集342-344经[栏目:增支部1集]
 佛教科技观初探(马忠庚)[栏目:佛教与科学]
 《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更深的意思?[栏目:蔡礼旭老师]
 世俗菩提心包括哪些方面?[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续一)[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感应与业报——《感应篇》是佛法吗?(释宗净)[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知恩报恩(记者问答)[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