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怨敌乃修学佛法之增上缘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3

怨敌乃修学佛法之增上缘

很多人总是抱怨身边的怨敌阻碍自己修法,让自己心生烦恼等,并因此而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地对其心生怨恨。从凡夫的角度而言,怨敌永远是怨敌,乃至会被嗔恨心所缚而一直无法自在。但是作为修行者,面对种种逆缘显现,真正应该做的是将其转为道用,而非如庸俗般心生嗔恨。

如《前行备忘录》中曰:“从修行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被敌人抢劫一空的外缘才使我遇到佛法,如果有这样的外缘出现,那这回我就是一个佛子菩萨了。”像这样以怨敌的形象而形成我们进入正道的缘起者,比比皆是。

往昔囊加活佛的哥哥是理塘一带的土司,虽然他对佛法有着无比的信心,但由于身为土司的缘故,不得不管理世间事务,因此无法抛弃一切独自修行。加之他和妻子之间感情不合,矛盾很大,因此常生烦恼。有一天早上,他终于决定舍弃一切,离开理塘,前往印度求学佛法。背着仅有的一点点干粮,他来到莲花湖畔,搭了一个小小的茅棚,开始精进修行。经过几年的苦修,囊加活佛的哥哥最终获得成就。成就时,他给妻子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若没有妻子显现的这个外缘,他今生决定无法成就。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即便是怨敌,也能成为我们修学正法的辅助。可能正是这样的显现,才令我们步入佛门,从而改变我们的一生。因此面对种种不如意的显现,我们不但不应该生起嗔恨心,反而应该生起感恩之心。

如云:“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怨敌不但不是我们的恶缘,还是我们修行路上不可多得的修行对境。正是依靠怨敌的外缘,我们在对治嗔心的同时,消尽烦恼,圆满资粮。如《前行备忘录》中所宣说:“百年的布施不如一日守戒,百年的守戒不如一日修忍。”试想,若没有怨敌,我们怎么生起忍辱心?若无法修持安忍,又如何成办解脱?所以昂琼堪布说:“如果我能够修行安忍,怨敌就是饶益我的人。”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若某人对自己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或者做了一件令自己非常不开心的事,往往忍不住会起嗔恨心,甚至觉得生起这样的嗔心也很正常。但要记住,作为修行者,我们可不能像世间人一样,随着自己当下的情绪而飘动,而应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和行持为表率,精进修习安忍。

若能把上面的这些道理铭记于心,我相信以后再遇到烦恼的对境时,我们就可以依正法观待内心,调伏内心,这样永久都不会有烦恼的现象。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身口意三门心为根本
下一篇:学佛首先应孝顺父母
 应细致理解调伏内心为佛教之宗旨
 珍惜福报 精进修行
 依教奉行与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依止圆满导师和精进修行很重要
 如何理解赐予皈依之上师
 诵修金刚萨埵法
 不要忘失调伏内心的正念
 为什么说调心为根本
 世俗菩提心之行菩提心
 寿命无常之 二 死期不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应病开法药[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省庵大师与《劝发菩提心文》[栏目:邹相美文]
 如何理解气脉明点[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二、十因二因相摄[栏目:韩镜清教授]
 同舟共济不迷航[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黄莲集 教理篇 二十六 菩萨情怀[栏目:黄莲集·如觉法师]
 化世与益人[栏目:星云法师]
 解严后新兴台湾佛教教派的理念及其形成原因[栏目:杨惠南教授]
 Message from President of BAUS[栏目:Bodhi Bhikkhu]
 《禅宗三书》序[栏目:方广锠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