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宣称“慈悲为怀,利益他人”,从发心角度上说,此与佛教菩提心的区别在于何处?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4
问:世间凡夫或者外道教亦一心向往安乐,宣称“慈悲为怀,利益他人”,从发心角度上说,此与佛教菩提心的区别在于何处?
 
答:发心利益众生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种方式:
下品度化众生:因畏惧三恶趣中的痛苦而度化一切众生证得三善道之果。虽然三善道之中有少许短暂的快乐,但并没有完全从苦海中得到解脱。凡夫外道虽有慈悲喜舍之心,所缘对境也是利益广大一切众生,但因人我执未破,能利益者与所利益者均在轮回之中。因此,外道与内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备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之见解。
中品度化众生:因轮回痛苦而生起出离心,独自追求解脱。此乃佛教小乘之发心。证果之阿罗汉虽已超出三界痛苦,然因无广大意乐之菩提心,故不具觉他之力。此乃大小乘道之区分关键。
上品度化众生:了知六道轮回痛苦且毫无实义而生起欲求解脱之出离心,并愿度化一切众生永离轮回痛苦,证得究竟佛果。如此究竟圆满之愿心乃大乘显密佛法之共同发心。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担心发愿深广,一时难以圆满反会形成过失。此时该如何发菩提心?
下一篇: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令己烦恼的对境,如何修持菩提心?
 “将所修善法之一切功德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是否即为圆满回向?作为次第..
 有同修认为修行上师瑜伽则不需要修加行,某位导师又开示:要进入密宗则必须..
 初学者尚未证悟觉性,如何在禅修中初步呈现明分?
 分清楚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皈依境的必要在何处?
 修行有相止时,清晰观想皈依境细至毫发是否即为圆满?
 为什么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唯一对境?
 何谓大恩根本上师?
 皈依三宝后,必须吃素吗?
 何谓精进修行?
 初学者应如何观想皈依境?皈依境在自己面前的距离多远?多高?多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与悲观主义 Is Buddhism Pessimistic?[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No Ajahn Chah《034》[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学佛是人生向上事(妙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 第八讲[栏目:明安法师]
 佛教入门 十八·方便五乘佛法[栏目:佛教入门]
 窍决宝藏海 13、保密窍诀[栏目:晋美彭措法王]
 周叔迦先生著作年表[栏目:周叔迦居士]
 般舟心法之:舍、豁、傻字诀[栏目:常善法师]
 断食[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一心敬慎[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