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皈依的对境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3

皈依的对境

普巴扎西仁波切

有些人会问,以前受过皈依是否还需要在我面前再受一次皈依?

当然,能再受一次皈依也非常好。就如同我们平常念诵阿弥陀佛般,不是念过一遍就万事大吉,而是多多益善。同理,直到成佛为止,我们需要从事的善法很多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前在其他法师座前所受的皈依不圆满,需要在我这里再受一次皈依。

需知,我们皈依的对境是三宝而不是某一个人。回忆一下,当我们在念诵皈依的时候,我们念诵的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不是皈依为你授皈依的这位导师。也就是说,凡是具备三宝一切功德者,都是我们所皈依的对境。如是理解,就不应再去分别皈依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若你心中有这样分别的时候,只能说明你已经犯了皈依戒。

喇嘛仁波切时常告诫我们:“初次修法并不重要,首先应知道如何修法。”若不理解所修之法,有时候我们会在无意中造下极大的罪业。

有些人说,我以前是显宗的弟子,所以我对显宗的三宝是有信心的,但是在面对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三宝时,我就不是很感兴趣,内心甚至还会有一些疑惑以及诽谤。这充分说明你已经犯了皈依戒,因为佛法僧三宝并没有南传、汉传还是藏传的区别。

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所皈依的对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即具三宝一切功德之尊者。无论你以前是否认识他,依止过他,对他是否有信心,只要他具备三宝之功德,就是你所皈依的对境,因为你在第一次受皈依的时候,已经皈依这位导师了。

近几年由于吾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功德,到亚青寺求学佛法的各地信众越来越多,也有许多人请求能否在我面前再求一次皈依戒。如果真正理解皈依的对境就会知道,你往昔在显宗法师前受皈依时,已经皈依我了,而且你不仅仅是我的弟子,还是具三宝功德的一切尊者之皈依弟子。所以,我们在理解法义的时候要广大一些,这样信心才能普遍。若对法的理解不圆满,你的信心就会变成一种分别心。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前往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心的显现。要实现这个愿望,就要时时以平等心去创造一切,而不能以分别心赞自毁他,因为我们不能获得快乐、成办解脱的最大障碍就是分别心。当有分别心的时候,就充分地说明了,你已经与佛法背道而驰。

对我们初次开始学佛者而言,了解这些还是挺有意义的。修法不在于口里念诵多少,也不在于朝拜过多少圣地,闭关过多长时间,乃至在家里打坐过多少时间等等。这些虽然很重要,但这样的理解并不全面。修法应该先懂得你所修的法要,然后如是修持,这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对以上的道理都要铭记在心,并且时时反观自己,我对皈依的理解如何?是否圆满?若有不圆满的地方,现在就要圆满这些见解。若已经理解圆满,当然就更好了。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皈依之功德
下一篇:皈依必须要发菩提心
 修行不能懒惰
 为何要对治贪嗔痴烦恼
 强制往生法
 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
 何谓“本来”
 信心的增长也离不开调伏内心
 人在死亡面前是很脆弱的
 嗔心之过患
 护戒如目是令上师长久住世之善妙缘起
 佛教徒应该做到两面齐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修问答(汇集二)[栏目:达真堪布]
 爱护侄儿,胜亲生子[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相应14经 适当经[栏目:相应部 4.魔相应]
 缅甸禅修之旅[栏目:参学经历]
 一种平怀 泯然自尽[栏目:禅林衲子心]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8.佛性如水般清净[栏目:能弘法师]
 圆瑛大师与七塔寺[栏目:黄夏年教授]
 两只红鞋[栏目:日常的佛心]
 中道圆满[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三十四世 牛头慧方禅师[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