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永明延寿的《禅净四料简》(顾伟康)
 
{返回 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85
永明延寿的《禅净四料简》(摘要)
顾伟康
   由于相传永明延寿作有《禅净四料简》,使禅净双修成了延寿《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唯心诀》的唯一主旨,而倡‘唯心净土’则成了延寿一生最大功绩。但考察延寿《宗镜录》的主旨,乃是‘以心为本’,绝对是站在禅宗的立场上,认禅宗为不二法门,以禅宗之‘心’去融会全体佛法。延寿不是单一提倡狭窄的‘禅净合一’,而是更大范围地提倡‘教禅合一’;不是单一提倡‘唯心净土’,而是更广泛地号召‘万善同归’。这才是延寿著作的主题和核心,也是延寿一生的功绩所在。
  ‘四料简’之立论,绝不止于禅净合一。对其出处,大多数人避而不谈。其滥觞应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独庵道衍(即姚广孝)编《净土简要录》并赋《诸上善人咏》:‘(延寿)有《宗镜录》一百卷行世,有四偈劝禅人兼修净土。’行文含糊其事,但二者前后相连,颇会令人视为一事。至清僧济能,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撰《角虎集》,则直言:‘(延寿)为《宗镜录》一百卷,中有四料简。’
  延寿的佛教立场,是教禅合一、万善同归,还没有到单独的禅净合一阶段,更不用说如‘四料简’中那净高于禅的思想了。在《宗镜录》中,延寿将净土置于禅宗及圆教之下。直言之,净土尚不够圆教之资格,何能想像同一书中会出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的话?较早的佛教典籍如《宋高僧传》本传、《景德传灯录》本传中都没有‘四料简’。净土中人,如四明知礼、慈云遵式、元照、居士杨杰等人宣扬净土,不遗余力,但他们的著作中,没有一处提及过‘四料简’。这种情况至飞山戒珠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撰净土《往生传》时,尚未改变。然而,到宋神宗元丰六年(1084),王古撰《新修往生传》中,收入了唯一的一位禅宗中人,即是永明延寿,且在其背景中安放了净土行的主题。但即便如此,也未见‘四料简’。当时距延寿逝世正好110年。从此之后,禅净两家,各持己见。净土宗方面,直至南宋庆元六年(1200),石芝宗明(1151~1214)编《乐邦文类》,增添了延寿抓阉决定修习净土的故事,但仍无‘四料简’。志磐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撰《佛祖统纪》,也还只有抓阉故事,而无‘四料简’。延寿之后350年,元僧天如惟则撰《净土或问》,对‘四料简’一首一尾着意阐发,使延寿俨然有净土宗祖架势。这是最早的关于‘四料简’的文字。明洪武十四年(1381),独庵道衍撰《诸上善人咏》,洪武二十六年(1393)大佑编《净土指归集》,洪武二十八年(1395)妙叶撰《宝王三昧念佛直指》,都把‘四料简’挂在永明延寿的名下,放在极为突出的地位,一句一句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从此以后,率成定论。
  可见,‘四料简’的问世,最早是在元末明初,其出现与当时的净土宗兴盛有很大的关系。(明奘摘自《禅学研究》第4期,153~162页)

{返回 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永明延寿与中国佛教新结构的形成(陈荣富)
下一篇:论永明延寿的“万善观”(杨柳、张家成)
 永明延寿的净土信仰及其在中国净土思想史上的地位(王公伟)
 永明延寿“禅净双修”之探讨-以《万善同归集》为主(洪樱娟)
 永明延寿之禅净思想(法缘)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孙劲松)
 论永明延寿的“万善观”(杨柳、张家成)
 永明延寿大师至圆至顿的最高成佛论——殊胜超绝的最高成佛法门(净善)..
 永明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价值(释澈性)
 永明延寿与中国佛教新结构的形成(陈荣富)
 略述永明延寿的佛学思想(唯妙)
 永明延寿禅师的念佛论(吕有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下太平之根本(印光大师遗教摘录之二 家庭教育)[栏目:印光法师]
 147.一念慈两封信 Having one thought of compassion and re..[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新世纪的佛教教育[栏目:杨曾文教授]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八)[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有罪」改名字[栏目:佛本生故事]
 偏方救命[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不请之友[栏目:法云法师文集]
 复周继武居士书[栏目:太虚法师]
 当代南传佛教内观禅修四大体系之对比性研究(雷晓丽)[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