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佛陀与科学家(葛引卡)
 
{返回 佛教与科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9

佛陀与科学家

葛引卡      

  身体(物质)的实相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这是佛陀由检视自身而体验到的。他以高度专注的心,深入自身的本质,发现整个身体(物质)的架构是由很小的次原子微粒组成的;而且这些微细的次原子微粒不断地生灭变化。佛陀说,在一弹指或一眨眼间,每个次原子微粒已经生灭几百万兆次了。
   任何只看到身体表象的人对佛陀的说法会认为“不可思议”,因为身体看似如此坚实、恒常。我过去总认为“数百万兆次”只不过是一种象征用语,并非实际如此。但现代科学已证实的确如此。
  许多年前,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美国科学家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并做了许多实验以了解组成物质宇宙的次原子微粒。原先只知道这些次原子微粒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地生灭变化。这位科学家决定要发明一种可以测出次原子微粒一秒中生灭多少次的仪器。
  他很适时地把所发明的仪器命名为气泡室(bubble chamber),而且测量出次原子微粒一秒之内生灭了10的22次方(即1后面加22个0)。
  这位科学家所发现的真相和佛陀一样,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我有一些美国学生在印度上完课程后,回到美国去拜访这位科学家。事后他们告诉我,这个人虽然发现了这个真相,但他和一般人一样有着一大堆的烦恼,并没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是的,这位科学家并没有成为觉悟者,没有从烦恼中解脱,因为他没有亲身体证真理。他所获得的只是知性上的智慧,他相信这个真相,是由于他对自己所发明的仪器有信心,但他并没有亲身体验这个实相。
  我并不是反对这个人或现代科学,但我们每个人应该不只是外在世界的科学家,我们也应该是内在世界的科学家,就像佛陀一样,亲身体证真理。亲身体证真理的人,会自然地改变心的习性模式,开始依照真理过日子,所做的每个行为都对自己和对别人有益。如果缺乏这样的内在体验,科学容易被误用而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但如果我们成为内在实相的科学家,我们会正确地利用科学来造福全人类。


{返回 佛教与科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装备苹果电脑的佛教徒:新兴网络科技的文化碰撞
下一篇:荷兰转世案例研究
 用现代的观点看佛教(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
 佛陀与科学家(葛引卡)
 我对「看」的反省(陈昌祈)
 禅者之思:现代科学在南怀瑾佛学思想中的回响(王萌)
 换一个角度窥探科学(索达吉堪布)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科学的极致是哲学,哲学的极致是宗教..
 社会思潮演变刺激了佛教与科学对话(王萌)
 量子力学与心灵的探讨(陈俊霖)
 佛教科技观初探(马忠庚)
 《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和科学中的「公设与假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公信力是佛教慈善成败的关键[栏目:刘元春教授]
 十义量 善巧义第五[栏目:韩清净居士]
 八识转染成净[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禅修手册 对治散乱的方法[栏目:禅修手册]
 前行讲记 第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广大意乐菩提心[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富楼那(说法第一) 布教的精神[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凡夫的本性是无常的[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禅与人生(慧超)[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空·大自在的微笑·咸成怙主观世音——本书的重要性[栏目:竹清嘉措仁波切]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非时非处行欲戒第二十[栏目: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