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的认知与修学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5

禅的认知与修学

  目录:
  一、禅的性质与风格
  二、禅是宗教,它又超越宗教;禅不离哲学,却又超越哲学
  三、禅是什么?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二)禅的基本内涵
    (三)禅的修持要领是无念、无相、无住
    (四)禅的基本精神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
  四、安祥是什么?
    (一)安祥是正受的体现
    (二)安祥是禅的生命
    (三)安祥是定慧圆明的证量
    (四)安祥是法的现量
    (五)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
  五、安祥禅就是祖师禅——宗门禅
    (一)安祥禅的起源
    (二)为什么要提出安祥禅
    (三)安祥禅的特点
    (四)如何修学安祥禅
    (五)为什么要提倡安祥禅
  六、什么人最契合于安祥禅?
    (一)他一定要对打破生死苦乐问题,有执持不变的一贯兴趣
    (二)他是不甘被埋没的人
    (三)他是矢志追求永恒生命的人
  七、安祥禅最适于哪些人来学
  八、获得安祥禅的最有效方法
    (一)去垢
    (二)止恶
    (三)究理
    (四)明心
    (五)管带
  在这人心陷溺、物欲横流、正法凋零的今天,各位能够参加这次聚会,非常难得,非常可贵。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成因,每一个时代的形成,也都基于这个时代人们的心态。一个恶劣的心态,则会导致人类的灾难。尽管自然科学飞跃进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物质的满足,永远填补不了人们心灵的空虚;尽管知识爆炸,科技起飞,但学术并没有提升人类的品质,这是个可悲的现象。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面对的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发扬中华文化,提倡固有的禅学。
  一、禅的性质与风格
  提到禅,真是五花八门,包罗极广。我们知道印度教的禅定,很接近佛都的四禅八定,几乎除了在认知上有所差距以外,在修持的过程、方式,可以说大同小异。佛教本身也有禅,像天台止观、密宗的金刚坐禅,乃至于最高级的金刚大手印,都是属于禅的范围。不过,就禅的性质来讲,有共法、不共法。
  什么叫共法?不管是哪一教,都可以打坐。现在的超觉静坐;佛教的每个派别,不同要领的禅定;乃至于天台止观法门,这是佛教教内、外共有的、共同的修持方式。
  什么叫做不共法?就是我们讲的祖师禅--宗门禅,它是不共法,是禅宗特有的,也是中国 特有的。只是到了唐末以后,曾传到日本,这是不共法。这是中国独特的,也就是达摩祖师西来,把菩提种子种植在肥沃的中华文化土壤里,所开出来的奇葩。这是中国人值得自豪的地方,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佛法的真生命、真血脉。没有了禅,就没有真正的佛法;没有了禅,就没有宇宙的真实;没有了禅,我们所能把捉的都只是相似,而不能全等。
  再说在表现上,祖师禅跟一般所说的禅定是不同的。一般的禅定侧重于打坐,而禅宗的禅虽然也打坐,但是那只是少数的派别,而且它打坐的方式,并不要你守窍、守丹田,只管打坐。这就禅宗来讲,不算是正统,但也不算是旁支。这话怎么讲呢?因为在五祖以前,讲究打坐观心,六祖以后,禅宗就变得极为生动、严格,行、住、坐、卧,保持定慧圆明,一起来心就乱,那是不究竟的,当然不是究竟法门。何以见得禅宗不讲究打坐?《六祖坛经》里讲得很清楚,他说:“生来坐不卧,死云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这讲得很好,打坐对见性者来说,是一种约束,显得不解脱,尽管它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过程,但是还有比打坐更高的法门。
  何以见得不以打坐为然?六祖的大弟子南岳怀让禅师,感觉到自己的年龄大了,需要找一个接棒的人。古来学法,徒弟找师父千辛万苦,师父找徒弟那也是万苦千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难道印度不好打坐?不辞险阻艰辛,关山万里,跑到河南少林寺去打坐,为的什么?他并不是为打坐,而是要等一个人,等谁?等二祖,等到了二祖,他的法才可以传下去。南岳怀让禅师也是一样,感到传灯的时候到了,到处查访,查访到马祖道一禅师,觉得这个人根器好,素质高。找到马祖以后,看到马祖在那儿打坐,跟他打招呼,马祖根本不理不睬,禅师与众不同的是,都有极高的智慧,很好的方便。南岳见马祖不理睬,就拿块砖头在他面前地上磨,唏哩哗啦地制造噪音,这下子马祖忍不住了,“唉!老法师,你在搞什么?”“我磨镜子啊!”“这砖头怎么可以做镜子呢?你开玩笑!”“那我问你,你在干什么?”“我打坐啊!”“你打坐为了什么?”“我打坐为了成佛啊!”“我砖头要磨不成镜子,你打坐绝对不能成佛。”这一句话,把马祖道一给打动了。马祖就问:“那你说怎么做才对呢?”南岳说:“怎么才对?我们打个譬喻,譬如牛拉车,车子不走,你打牛对?还是打车对?”马祖说:“当然是打牛。”南岳说:“现在你却明明是在打车!”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禅宗的特色,并不执着有形的修持,诸如延年强身的大小周天,冀求悉地的打开中脉等,禅宗不屑一顾。禅宗的究竟处在“归无所得”。为什么无所得?因为整个宇宙都是你,你以外无二无三,你就是绝对的,不二的,还能得个什么呢?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就知道禅宗不大拘泥修行的形式。所谓“十字街头好修行”,反映禅是重“内明”、重心态的,这是在方式上。
  在风格上,禅宗的禅极为活泼,极为生动,没有定法如来可说。我们举个小例子:有位俱胝禅师,出家以后,尚苦行,结茅庵而居--用稻草盖个棚子住在那里。有一天下午,来了位尼姑,说“我想借宿一晚可不可以啊?”他说:“非常欢迎。”她说“你欢迎我,我还不一定敢住呢!我有个问题,你若答对了,我就打扰你住下来,你若答不对,那我只好走啦”。俱胝禅师说:“你只管问。”尼姑就问:“什么是佛?”俱胝和尚居然瞠目结舌答不出来。愈简单的愈困难,说到佛谁不知道?问什么是佛要下个“界说”,就不简单了。既然答不上来,这位尼姑就要走,他留都留不住。事后俱胝和尚心想:我是男子汉大丈夫,出家儿是佛子,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法答复呢?感觉很惭愧,决心下山到处去参访,因为大事未明嘛!他正准备走,半夜里在禅定中山神跟他讲:“你老兄不要走了,几天以后,有位天龙禅师路过此地,他会帮助你了毕大事。”过了几天,果然天龙禅师路过,在他茅庵里歇脚、喝茶,他就把这个故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天龙禅师。天龙禅师说:“你问我。”他就问:“什么是佛?”天龙禅师只竖起一指头,没有讲话,而俱胝和尚当下大彻大悟了。以后凡是有人来问法,无须开口,不管问什么,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他都用这个(竖起一指)回答。大家都认为这“一指禅”味同嚼橄榄一样,含藏无尽,余味无穷。他有个小徒弟,只有十几岁,说懂事又不懂事,说不懂事却有点调皮。看见师父见人问问题,就竖起一个指头,他想:这事情很简单,我也会。以后凡有人来,他就说:“不要麻烦师父了,有什么问题,问我。”人家问:“什么是佛!”小和尚就依样画葫芦的竖起一指。咦!这一招也很灵。以后这话传到他师父耳朵里去了,“师父啊!你那个小徒弟,虽然只有十几岁,却也懂佛法啊!”“怎么回事啊?”“有人问他什么是佛?他也跟你一样喔!如法泡制。”俱胝和尚听了这话,心里有数了。有一天把小孩叫来:“听说你会佛法,对不对啊?”“对!”俱胝和尚袖子里藏了一把很快的刀,笑着问道:“那你说说看,什么是佛?”小和尚手指刚一竖,老师父一家伙把他那手指头给砍掉了。依常识看,这不但残忍,还构成了伤害罪;就佛法而言,这是无比高明的善巧方便。这个小和尚手指头被砍掉,疼得又哭又闹地就向外跑,禅师大喊:“你给我回来!”小和尚回来,禅师又问:“什么是佛?”小和尚又再竖指头,一看手指头没有了,这小家伙年龄虽小,根器却很猛利,当下恍然大悟,不再“执指为月”了。
  禅宗的作略,禅宗的接机,禅宗的风格,就是这样的活泼生动,超出常情,所谓“向上一路,密不通风。”既不是用常识可以理解的,又没有定法如来可说。而且禅宗有句话:“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也就是说那些陈腔烂调,那些旧的窠臼,旧的模式,不必去接受,不必去承袭,而应各自创新,别出手眼。所以禅永远都是活活泼泼地表现着法的生命,活活泼泼地展现着每个禅师自己的法的人格。什么叫法的人格?除了法,没有他,他整个生命的内涵就是法,他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是法的展现,像这样的风格,可以说完全是法的人格化的自然流露。
  我们大家知道现在禅宗只剩两家了,一个是曹洞宗在日本,一个是临济宗在中国。过去五宗七家,现在只剩下两个宗派,曹洞宗我们不讲,我们讲开宗立派的祖师--临济义玄禅师。这个人极为内向,见人讲话都红脸,他虽然出家修行,但是不敢向师父提问题,他的老师就是黄檗希运禅师,他不敢向师父问问题。不问问题,怎么能“了”呢?当时陈睦州为第一座,看临济根器不错,就跟他说:’你来此地多久了?”“三年了。”你有没有向师父问什么问题呀?”“没有。”“你为什么不问?”“我不知道问什么?”“你为什么不问什么是佛法的的确确的真意呢?”在临济还没有去问之前,睦州首座就先去见黄檗禅师,说:“临济虽然是个后生,根器很好,将来为天下人遮荫哪!”当临济问师父:“什么是佛法的大意?”话还没有讲完,师父拿了棒子把他揍了一顿,不答话就把他赶走了。回来,首座问:“你问的结果如何?”他说:“我话还没讲完,师父就揍了我一顿。”首座说:“你再去问!”又去问又挨了一顿揍。于是他就不敢再问了。首座说:’你非问不可,这是最重要的关键,你这一次问,一定会有结果的。”临济第三次去问,又被揍了一顿。临济想:不问佛法,三年只在这里混饭吃,问佛法就挨揍,我究竟错在什么地方?他见了首座就说:“我三次问法,三次挨揍,我在此地机缘不契,跟师父无缘,只好到别的地方修行了。”首座说:“你到别的地方修行并不是不可以啊!但是,你不能开小差,不告而别,就这样溜了,大丈夫光明磊落,来去明白,你应该向师父去辞行!”临济就去向师父辞行说:“师父啊!,我要走了。”“你到哪里去呀?”“我不知道!”他师父笑笑说:“你要走,我也赞成,但不要迷失方向走错了路,高安滩有个大愚禅师,你到他那里去,大概你的问题就解决了。”临济到了高安滩,见了大愚禅师,大愚禅师说:“从哪里来?”他说:“从黄檗来。”“为什么离开黄檗?他是大善知识呀!”“我三次问法,三次被打,不晓得我有什么错?”大愚说:“那个黄檗--你的师父,为了使你大彻大悟都累坏了,你今天却跑到我这里问有过没有过?”临济一听当下恍然大悟,把大愚禅师拉过来,在他胁下捅了三下。大愚说:“这不关我事,你的师父是黄檗禅师。”于是临济又回去了。黄檗看他回来了就说:“你这个家伙来来去去,什么时候才了结啊?”他说:“因为你老婆心切,太疼我了,所以我回来了。”“谁说的?”“大愚禅师说的。”“这老小子多嘴,下次我遇到他,要好好揍他一顿。”“何必等下次,现在就揍。”他拉过师父来,就打了几拳。
  我们看到这里,都会觉得简直是荒谬绝伦,这是犯上作乱,我叫什么嘛?毫无道理可言。你用逻辑去推,推不出任何一条线索,怎么回事呢?各位想一想,当你冷不防被别人揍的时候,是什么心态?你会有妄想吗?你会有烦恼吗?你什么都没有,紧张之余,就只剩下一颗空空朗朗的心了。那么临济听了大愚指点,明白了之后,照样在那里点三下,你叫别人在你胁下最敏感的地方点三下试试看!当你被点的时候,所有的念头都会被点掉的。临济回来,他师父说大愚禅师这个人多嘴,下次我碰到,好揍他一顿,结果他把他师父拉过来揍了一顿,这表示什么?这活生生地表现出不二法门的真诠。
  看了禅宗活泼的作略,禅宗的不立文字,禅宗的超卓风格,就知道“不历僧祗获法身”,即身成佛,绝不是夸大,只要你有机缘,只要你能相应,你就可以一生了毕大事,超越劫数。
  二、禅是宗教,它又超越宗教;禅不离哲学,却又超越哲学
  从上面几则事例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禅非常超脱。它是宗教却又是超宗教的,何以见得?赵州禅师说:“佛这个字,我不喜欢听。”过去有个故事说:“谁在我的禅堂念一声佛号,就请挑水三担给我洗净禅堂。”连一句佛号都会把禅堂念脏,禅能容得下什么?更有意思的是,有位丹霞天然禅师,他冬天行脚,晚上住在庙里,庙里给他挂单,但是不让他进寮房,说我们这里人太挤,你老兄如果实在不肯走,就在大殿里打坐好了。大殿空空荡荡,很冷,怎么办?幸好还有不少佛像,于是他就把那些木雕的佛像,一尊一尊地堆起来烧了烤火。第二天,住持责问他:“你为什么烧我们的佛像?”丹霞说:“我烧取舍利。”“木佛,哪里有什么舍利?”“既然没有舍利,就不是真佛,多烧几个有什么关系?”这是丹霞天然禅师的隽事。
  禅,就是在佛教中突出又升华的一个宗派。这是一般外道禅、世俗禅、次第禅所无法梦想到的。禅,风格如此,性质如此,在实质上是什么呢?是宗教吗?禅是既即又离,即破即立,因此它是宗教,却又超宗教,禅要不超宗教,谁会去烧自己供奉的佛像;禅要不超宗教,它怎么说,“佛”这个字,我不喜欢听;它要不超宗教,怎么会“念一声佛,挑水三担”!
  感谢大家的诚意,我不避忌讳,愿意说实话。就心灵究竟解脱而言,宗教是不究竟的。什么叫不究竟?一个能崇拜的我,一个所崇拜的他,对立宛然,分明是两个!凡落二三,依佛法的眼光看都是不究竟的。所谓的宗教,形形色色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理智的宗教
  像印度教的《吠陀经》、《婆伽梵书》……等,深奥难懂,穷一生精力,连几个小册子都搞不通。纵然搞通了也没有用。为什么?理智的宗教,它的优点,在使人头脑清醒、冷静,它的缺点是让人意志消沉,脱离现实,流于冷漠。而且那些东西即使是你背的滚瓜烂熟,烦恼来了,拿它去抵挡,根本抵档不住,会不会使你心情比别人更开朗?不可能。见了阎王念一段经给他听,会有用吗?绝对没有。所以理智宗教,它底优点是使人冷静,其缺点则是使人冷漠。
  第二类是情感的宗教
  情感的宗教重视心灵的慰藉,重信--信就能得救。它的优点使人心灵有所寄托,可以自我安慰。它的缺点是一旦温度过高,就会变成狂热,狂热就是魔。十字军的东征、现在的○○○的徒众,这都是宗教的狂热者;魔的定义就是拿自己的错误来折磨自己;显然情感的宗教也是不究竟的。情感的宗教,只能给人心灵的寄托、安慰,并不能使人们的心灵获得真正的升华与解脱。而我们今天的逻辑学,也就是方法论,虽然非常发展,但是缺少一条律则:有自然齐一律、不矛盾律、范畴律,但是没有比例律。你想一想,人在地球上远比蚂蚁在篮球上的比例还要小十万倍,那么今天已经发现了的四万个银河系,这个银河系到那个银河系,是以亿万光年计,光的速度多么快,尚且亿万光年,可知这个宇宙的浩瀚是无限大的。如果说宇宙的全体就是神的话,在比例上你比那个滤过性病毒滤过体,还要小十亿倍,你如何跟上帝对话?蚂蚁尚且不能跟人对话。何况人跟上帝对话,这是妄想,不切实际。
  第三类是肉体的宗教
  什么叫做肉体的宗教?打坐、大小周天、开灵脉、苦行--冬天在瀑布底下坐禅,夏天在沙 漠里禅定,在肉体上下功夫。要知道,尽管大家都喜欢讲天长地久,这不过是自我陶醉而已,这个地球,它有一定的寿命,到时候它就坏了。所有的现象,都是逃不过的“成、住、坏、空”的,哪里有什么天长地久啊!天若不长,地若不久,你这具肉体练来练去,还是会坏掉的。说长生,那是自我陶醉,天下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它有没有优点?有,锻炼你的意志力--让你获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意志力。我时常讲,只要你能忍,在任何困难、任何痛苦下,都能不放弃、不动摇,坚持到底,最后你就会成功。因为你的心有力量,如果你的心没有力量,不要说学佛法,不论你在社会上从事任何工作、事业,都注定会失败。为什么?你不敢面对问题,你习惯于得过且过,你偷懒、你逃避、你欲振乏力,结果你便一事无成,时间过去了,你也便消失了,丝毫不留痕迹。所以苦行--肉体宗教,它也有好处,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力。
  大家读《六祖坛经》,对于六祖何以得到衣钵?常常忽略两件很明确的事实。
  第一是舂米八个月,他若不甘心舂米八个月,这衣钵轮不到他。六祖在这八个月里舂得很苦,何以见得苦呢?因为六祖个子不高,体重较轻,踩舂米的碓压不下去,因此必须在腰间绑块石头才行(这块石头现在还在南华寺)。踩了八个月的米,锻炼出很坚强的意志力。这是六祖,要是我的话,你要我踩八天,我都不愿意,太辛苦了是不?人生几何?所为何来?我早就知难而退了。
  第二个原因呢?只有五个字,就是“本来无一物”,这就是禅的根本“正见”。各位要知道,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有什么?原本没有四万个已发现的银河系,没有星球,没有人类,没有众生,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以超越时空的心眼,看到宇宙未分以前,混沌未开以前的原态,于是他得法了。那位神秀大师,“身是菩提树”,有树;“心如明镜台”,有台;“时时勤拂拭”,有为;“勿使惹尘埃”,还有尘埃。这是对修行途中,没有到家的人来讲,不失为一种方便法门,的确很好,我都是照这样修行的,否则我若好高骛远的话,将会一事无成。但是就一个宗师的条件来说,这些是不够的。所以五祖说他还在门外,还没有进门。倘若六祖如果光说一句“本来无一物”,舂米我不舂,那衣钵便没有他的事了。一个只想获得,不肯付出的人,会能得到什么呢?他只会堕落沉沦,因为只获得而不付出的是贼啊!只有小偷、强盗、土匪,才只要获得,不肯付出。任何人,想收获,就要耕耘;想成功,必须努力;想要受人尊敬,必须有实际的贡献;想让人家认为自己很重要,就必须满足别人的需要。人是现实的,你要是认为世法就是世法,佛法就是佛法,打成两截,那便大悖不二法门了。须知世法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世法,没有世间,哪里会有佛法?
  第四类是拜物的宗教
  到过日本,跟日本朋友熟识的人都知道,日本有拜生殖器的宗教,尽管日本文化水准很高。我们台湾省也有拜石头公、大树公的人群。虽然没有宗教的条文,这也是一种信仰。
  归纳地说,不同的根器,不同的素质,就有不同的宗教。而且同一种宗教,对神的认知也有不同。如果有一百个人信上帝,我们请他们描述一下,他所认知的上帝,用录音带录下来,然后再作一个比较,你将可发现有着一百个不同的上帝--是什么人就有什么样的上帝,哪怕只信一教,只信一神,而你的一神实际上却是多元的。不相信,你可以做个测验,不是上帝有多个,而是各人的素质与心态不同。
  这四类宗教只是归类,如果用演绎的话,那宗教太多、太多,你会发现林林总总,千奇百怪而啼笑皆非了。人类的可悲,在于人类否定、埋没了自己,放弃了自己,作贱了自己,不尊重自己,才有种种宗教的信仰崇拜。
  佛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围走了七步,大声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你看这是我执很重?不是,他那个“我”是指“法”,是指宇宙的真相,是显示不二法门,是“不与万法为侣”,是“万象丛中独露身”。太多人都误会了,哟!佛祖真伟大,你看!天上天下只有他是老大,大咦!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只是说一切唯“法”独尊。他所显示的是法界一真,法海一味,大圆觉海,如此而已。佛岂有我执?当然后人对这话解释很多,很多注解,那么谁解释的最好呢?云门宗的开宗者云门文偃禅师。有人问云门禅师:“佛祖一生下来,刚出娘胎,他就能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围走了七步,高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什么意思啊!你对这有什么解释呢?”云门禅师说:“有什么解释啊!可惜当时我不在场,我要在的话,一棍子打死喂狗,贵图天下太平!”这个人听了答案,大惑不解,就问另一个禅师:“云门禅师是不是佛教徒啊?”“是!”“他怎么讲出这种话来呢?是不是有罪啊?”“咦!云门讲这段话功德无量,只这段话就报了佛的大恩,功德都说不完,哪里还会有罪。”他何以如此呢?佛出生的使命原在教化众生,教人们向他看齐,最好能超越他。那位云门禅师一棒子打死了唯我独尊的人,岂不比唯我独尊的更独尊!释迦牟尼佛听了会高兴,为什么?禅门有一句话:“养儿不及父,家门一世衰。”儿子如果不比老子强,家道就会衰落了。如果儿子比老子强,老子会欢喜无量,绝不会嫉妒自己的儿子的。各位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强一百倍、一万倍呢?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云门这句话,就报了释迦牟尼佛的宏恩,让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界大大放心,而庆幸家门出了这样一个超佛越祖的子孙,如来家业会大大兴旺,不会衰败了。
  由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了解,禅是宗教吗?它是宗教,它承自释迦牟尼佛亲传,岂可不是宗教?但它同时却又超越宗教,它不是理智的宗教,理智是分别心的产物,佛法是离分别的;《六祖坛经》里有六个很重要字,你记住、思索、力行就够了,那是《六祖坛经》的总纲:“无念、无相、无住”。如果你能做到这六个字,哪里有什么理智啊!佛法也不是感情的宗教,如说有,也只是无我的感情,就是“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同体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而没有自我的执着。所以超越了宗教。
  那么有人说:“禅是中国最高级的哲学,哲学是什么?我们不要讲什么Philosophy。所谓哲学,有死底哲学,也有活底哲学,会有这种哲学吗?有!你想一想所有哲学宗派,都不外乎本体论--说宇宙是什么?认识论--用什么方法保证你认识的正确?人生论--至人法天,人如何顺应大自然,确立自己的人生观。每一个宗派都是如此,千篇一律。
  今天的哲学,包括二次大战兴起的存在主义在内,哲学派系超过一百家,难道真正有一百个真理吗?我的答案非常肯定,谁都不是真理。它只是僵化了的没有生命的戏论,是分别心的产物。什么是活的哲学?活的哲学可以苏格拉底的哲学作为范例,你看到苏格拉底的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历史论没有?他的哲学是活的哲学,当时希腊哲学家们的共同问题都在探讨宇宙是什么?是心吗?是物吗?是一元?二元?多元?在大家都在追究宇宙是什么的时候,苏格拉底也有个问题,他的问题不是宇宙是什么,而是:“这些人何以有这些愚昧的问题”。所以苏格拉底极伟大,西方人把他视同中国的孔子,他的伟大,在于他远离一切假相的执着和认同,他的哲学是活的,法则是活的,而非僵化定型的。如果你想了解他一些轮廓,也只能看到他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禅之所以超越哲学,因为禅反对概念游戏的妄想、计执。
  至于说到存在主义哲学,那不叫哲学,不要过去,反对传统,反价值观,反的结果会变成原始人。当然也有它的长处,天下事都是相对的,它有自己的解脱观,但却妨碍了大众。这是西方个人主义的升华,只管自己,至于妨不妨碍谁,这都是小事情。法不孤起,无风不起浪,它当然有它的基因。
  由此,各位可以知道,禅不离哲学,但远超越哲学,哲学家没有办法摸到禅的任何一条思索、分析的线索。我们在讨论哲学的时候,我们了解哲学有活的哲学、死的哲学;相对的哲学,绝对的哲学。绝对的哲学,就是没有一个能认知的我,和所认知的你,这是绝对的;有一个能认知的我,有一个所认知的真理,这是二元。所以禅宗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说的越精致,距离真理越远,说得再对,也只是比量。所谓比量就是相似,并不全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禅是超哲学的。
  三、禅是什么?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呢?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是生命的共相、永恒相。”没有经过六根对六尘境,吸收六尘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态,就是佛经上讲的“本心”。禅是什么?禅就是佛。佛是什么?佛就是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如其本来。本来是什么?把你的心态恢复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心态时,你会当下豁然,更无可疑。我们了解这一点以后,我们可以肯定禅是真实的,是自觉的。那么我们这么讲,对不对?不对。你说“是什么,就一定‘非’什么,禅是一法不立的”,你讲什么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态,语忌十成,完全漏了底嘛!实在说,纵使漏了底,也打不破你这漆桶。什么叫心的原态?什么叫生命的共相?说了等于没说。所以今天再重复一次,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永恒相”,永恒相就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永恒的生命。
(二)禅的基本内涵禅是什么?它的基本内涵,就是“正见”加“正受”。
  什么是“正见”?我们一般人的见解,往往离不开偏见。所谓偏见,就是由自我意识、主观谬执所发出来的见解。正见是真实、正确的见解。看到任何自以为真实的事物,那只是眼花。正见不会见到与真实相对的任何事物,只会见到宇宙唯一的真实,也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什么是“正受”?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真实的受用,苦修了一辈子,没有真实的受用,烦恼还在纠缠,邪念经常萌生,冤结依然未解,那就是没有真正的受用,岂不白修了嘛!耕耘有收获,努力会成功,修学正法没有得到真正的受用,岂不冤枉?禅是有真实受用的,没有正受,就不是禅,正受的含义除真实的受用,另外就是正确的感受。什么是错误的感受?遇事认同,入眼皆真,是常识的感受,这也没错,但这并不等于正见,也不是正确的感受,就禅者而言,只不过是由“见取”派生的错觉而已。人们一切想念,一切反应,离不开自我的官能,这便背离了真实。真正的正受,就如《证道歌》所说:“常独行,常独步”的独来独往。大家不要误会,独行独步是到旷野荒郊,没有人的地方散步,而是要你到西门町去独步独行,在人挤人熙熙攘攘的现象下,走过一条街,好像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才有少分相应。这证明你对外在的幻相已经不再认同了。为什么说它是幻相?因为它并不真实。在这大宇宙中,没有什么真实的存在。我们人是六十兆原子细胞堆积的,原子是物质最基本单位,你把电子、质子、中子分开,你就发现什么都没有,这证实了佛的伟大,“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缘就是条件,一种最初的动力,加上必需的条件,就形成、创生了新的事物,当条件离开的时候,这个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这座房子,是由钢筋、水泥、石子、木料、人工等等条件构成的,一旦把这些条件抽掉,就没有什么叫做房子的东西了。连地球最后都会消失、气化,所谓“世界非坚”,是不坚固的。
(三)禅的修持要领是无念、无相、无住
  禅是什么?就它的修持要领来讲,就是《六祖坛经》讲的“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是心离好恶、取舍、憎爱,远离一切来自“前尘缘影”的分别想念,而非舍弃正念、正思惟。无相,并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牵引、薰染成为分别想念的素材,当下即相离相,不留痕迹。无住,是不让心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产生执着,念起即觉,觉之即忘,活泼无染。无念、无相、无住,三位一体,在日常生活中以这种心态来面对一切,持之以恒,则正见可立,正受也会加深。
(四)禅的基本精神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
  现在我们就讲禅宗,也就是宗门禅的基本精神何在?禅的基本精神,不是成佛作祖,而是尊重自己。它是自悟自修,自成佛道,以完成生命的觉醒。不但是佛法这么要求,连上帝也是这么要求的。禅是超宗教的,我们不必忌讳什么,如果读过《旧约圣经》,很多地方都在提醒“你们要清醒!你们不要睡觉!”大家注意到这些警语没有?那就是教你觉醒。因为人大都喜欢做白日梦,很少是“清明在躬”,所以才会迷失。一般人纵使没有刻意在胡思乱想。也常常被不自觉、不自主的念头所旋绕,那就是作梦。人必须从这些迷惘中觉醒,清明在躬地主宰自己的心国,才不致迷失,才能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否则就远离了正见。没有正见,哪里会有正受?对于没有正受的人而言,生活就形成对生命的一种惩罚、煎熬了。这种人就会活得无奈,有时甚至呼天无路。禅是心灵救济的慈悲法门,接受了禅,你的心灵就能得到解脱,发掘、确立了原本的真我,你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可能萌生愚昧的见解。说你最后会赢得生命的永恒,也绝对不是“黄叶止啼”,而是绝对真实的。为什么要发掘呢?因为我们的真正自我,也就是我们原本的心,已被六尘的罪垢所包围、埋没,如果你不把这层由见取六尘所累积的污垢去掉,你那原本的心--摩诃般若,便不能出头,便永遭埋没,不能发露,就真的被活埋了。等你发掘出并确认你那个真实、原本的我,由珍惜护持而保任无失,就能成长茁壮,以至法的人格化的圆成。也就是“大事了毕”--圆满完成了人生的使命。
  佛说“无我”,是说原本就没有你这表层意识分别取相的假我,原本就没有分别心,并非没有本心--即生命“本来面目”的大我真我。所以佛最后涅时,标示出“常、乐、我、净”。常--永恒,我--自觉,净--离垢,乐--离烦恼。这是学佛的圆满归宿--生命的永恒。但是你一定先要自己从业垢中开发出来,确立自己,肯定自己,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自我完成--完成法身的熔铸。四、安祥是什么?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提出安祥禅了。在提出安祥禅以前,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安祥?
(一)安祥是正受的体现
  安祥是什么?安祥就是我刚才讲的“正受”,就是一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最美好的觉受。这种觉受从哪里来?是从心灵的统一调和而来。我们为什么会烦恼?为什么我们的心灵不统一?有人说三心两意,其实何止三心两意!今天你是好人,明天你可能又变成坏人;上午你是这么想的,下午又作了相反的决定,这证明人的心灵是不统一的。有时你是圣人,有时却是魔鬼;有时光明磊落,有时却又肮脏下流。人何止于三心两意,简直是七上八下。像这样的人,他会有安祥吗?不可能。他会有正受吗?绝对不可能。你必须把心灵统一,把许多个动荡不安的我变成单一的我,这是修学不二法门的基本前提。如果不能把自己变成单一、独立的我,那你就只能有分裂的人格,而没有统一的意志,就会因为多我的东扯西拉、互相矛盾,让自己的心被搅得欲振乏力,脆弱黯淡,你还能成就什么呢?我刚才讲苦行的肉体的宗教,有助于心力的提升。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恐怕自己陷于好逸恶劳的惯性而堕落。人若是不能吃苦,人若是不能克服惯性,就会好吃懒做,得过且过,浪费了宝贵的人生。人的惰性,就是喜欢吃好的,喝好的,喜欢容易的,不喜欢困难的,乃至喜欢不耕耘只收获,不付出只获得,工作轻,待遇高。人应该反其道而行,一切难的,甘之如饴,一切难题,勇敢面对,这样才能发挥心力,否则没有心力,便难有作为。禅的基础是建立在一种统一调的心态上的,把你那三心二意,多重人格,内在矛盾,彻底扬弃,才有安祥可言。因为有矛盾就会斗争,一斗争心就不安,讲高级一点儿,就是天人交战--良心与罪恶交战。心不统一,乱七八糟,像是个战场,你怎么可能拥有安祥的心态呢?必须先把你的心统一了,使你调和了,你才会有安祥,也才能享有“正受”。
(二)安祥是禅的生命
  安祥是什么?安祥是禅的生命,不管是祖师禅或是如来禅,离开了安祥就没有正受,没有正受就没有法的现量,没有法的现量,就只能停留在法的比量上,也就是停留在相似法门,绝非究竟,修行也不会成功。所以说安祥才是禅的生命,没有安祥的禅,是死禅,是僵尸禅,有了安祥才有禅的活跃的生命。是真禅,是假禅就看能不能给予人以安祥的觉受。安祥可以给吗?可以的,如果障浅而契机的话,现在就会感受到安祥。什么叫做安祥?听话清清楚楚,说话信口开河,不说不听,忽然停住,你会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心,此刻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也不昏沉,只有空空朗朗的自觉。这就是安祥,传心就是传导这种安祥的心态。可见禅不是空泛的理论,也不是概念的游戏,它是可以觌面相呈,极为现实的。
(三)安祥是定慧圆明的证量
  什么是安祥?它是“定慧圆明”的证量--禅定的最高的境界。修禅的人,往往有些偏慧, 偏慧就是干慧。什么叫干慧呢?脱水香蕉,是香蕉没有错,只不过不是那个味道--没有水 分,缺乏生命。只有慧没有定,就是狂慧;如果偏定,定太深了,坐在那里入定了,十天、八天、一个月冥然枯坐,那跟木乃伊有何区别?这是空定。大乘学者批评二乘沉空守寂,病在偏离中道。二乘是什么?就是声闻、缘觉。声闻是指阿罗汉,缘觉是指辟支佛,统称为二乘。二乘有什么缺点呢?阿罗汉守寂,如舍利弗林中晏坐,被维摩诘大士呵。小乘圣者,认为没有人的地方最好,不能上街喔!一到西门町,心就乱了。想想看,哪有见不得人的圣人?即见不得人,又如何能普渡众生?辟支佛呢?病在沉空,一切都空了,这叫什么?这叫“恶取空见”的顽空。空不是一切都没有,相反地,它是万有的素材,是创造的机势。什么叫机势?就是无限创造开拓的可能,它哪里会是死的呢?它是无限生机的当体,绝对不是死的东西。所以我们讲“定慧圆明”,一定要定慧等持、均等才对。这个等重的定慧是什么呢?就是安祥。尝过这个无上法味的人才知道,唯有安祥才是宇宙中最美好的觉受。
(四)安祥是法的现量
  安祥是法的现量。用语言表达“法”,充其量也只能是比量,用逻辑推理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比量,最多只是相似,并不全等,而安祥则是全等的法--是和盘托出,摆在你面前的法的现量。
(五)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
  安祥是什么呢?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看过《安祥之美》讲词的人知道,大凡是不安祥的人,他的个性就开始偏颇,心就难免扭曲,肉体自然也就失去了健康。各位不妨就亲戚朋友中回忆一下,疑心重的人,常常抱怨别人对不起他,这种人多半罹患关节炎;喜欢出锋头,想赢怕输,逞强好胜的人多半有鼻窦炎。请想一想,有鼻窦炎的朋友,是不是这个样子?从小娇生惯养,长大了处处不如意。这样就会患气喘病;女人如果是位长舌妇,白带一定特别多。请注意!如果长舌妇转变为“沉默是金”时,白带也就不药而愈了。所以人有什么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肉体。
  安祥是生命的源头活水,如果你能够保持内心的安祥,你就拥有了生命的源头活水,你就会由内在之美,发露为外在的潇洒自然之美,就会愈来愈有朝气,愈来愈有亲和力,人生也就愈来愈通畅,而且很少生病,很少烦恼,很多安祥,很多喜悦。因为你拥有了生命的源头活水,同时安祥也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人要想拥有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拥有真实的安祥,当你拥有了安祥的时候,你也便拥有了幸福了。
  五、安祥禅就是祖师禅--宗门禅
  我们为什么提出安祥禅?什么是安祥?前面已经加以说明,现在我们要讨论什么是安祥禅? (一)安祥禅的起源
  安祥禅是祖师禅吗?是祖师禅。安祥禅是从哪里来的?水有源、木有本,一定有根据才行。连写小说的人,都重证据,写到精彩处,怕人不信,就来个“怎见得?有诗为证”。安祥禅的根据是《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经上记载:释尊在灵山会上,手里拿着一朵金色的优钵罗花,安祥而立,只是不讲话,与会人天俱皆罔测--参加法会的人、天都不能领会佛的意思,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为什么释尊不讲话?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的时候佛刚要开口,他的上首弟子就敲敲法椎说:“世尊已说法完毕,散会!”佛陀不但不生气责备,还笑着说:“好!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法过语言文字。真理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真理是原本的;原本没有众生哪有语言?用虚假的语言去表达真实、永恒的真理,是不可能的。所以释尊拈花,大家都不懂,唯独摩诃迦叶尊者会心微笑。对此我有两句话用以诠释--
  释尊拈花不语,当场展示安祥;
  迦叶破颜微笑,直下心领神会。
  于是摩诃迦叶尊者,便成了禅宗的第一位传人。唯恐中断,释尊特别指定阿难--他的堂弟,作为迦叶尊者的副手、助理,这就是安祥禅的肇始。
(二)为什么要提出安祥禅
  为什么过去的祖师没有提出“安祥”两个字?因为祖师禅的风格极为高超,极为超越,极为活泼,极为生动。硬要说它是什么,那它就变成死禅了,等于是把一片云钉在墙上,纵使是可能,也僵滞了它生命的活力。何况才说是什么,就有个非什么出现,一如《信心铭》所说:“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人一接触是非,安祥心态就会降低,何以如此呢?因为一有是非,就破坏了调和。是与非是两个,是违背不二法门的边见,一起边见,只有烦恼,没有安祥了。
  既然安祥是祖师禅的生命,为什么过去没有提出安祥呢?时代不同了,过去古德说:“但能不犯君王讳,也胜前朝断舌才。”意思是说只要你不触及那个主子、君王、皇上的名讳,就等于比那最会说话的人还会说话了。又说:“语忌十成”。什么是“语忌十成”?禅只能讲八成,讲六成最好,不开口更高,若讲十成,就犯了大错--堵塞了别人开悟的机缘,而给予人以毫无实用的知解,所以只教人“冷暖自知”去,而不提安祥两个字,更况说食忌能饱?
  今天我为什么甘冒大不韪提出来呢?我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提出的。因为时代不同了,提出个安祥,人们未必就能体会、接受,教人参话头:什么是禅?你就是禅。为什么我就是禅?因为你纠缠不清嘛。总之,简明如赵州茶、云门饼,都纠缠不清,愈搞愈糊涂,倒不如直截了当,提出安祥两个字,用收“以楔出楔”之效,或可省掉学人许多捞摸。安祥就是禅的生命,就是一切事、一切理、一切法的现量。安祥禅就是典型的祖师禅--宗门禅,也就是禅宗的真实慧命。过去之所以不提,是因为古人业障薄,根器利;而现在进入工业社会,物质欲望愈高,精神生活愈低的今天,大家活在功利主义的社会,为生活而奔走,谁有闲功夫参话头?谁能死心塌地静坐观心?时机不同,干脆标明安祥,有过,我承担,有福,大家享。
(三)安祥禅的特点
  安祥禅的起源,各位都知道了,如果勉强说安祥禅与祖师禅有点差别的话,那不是安祥禅与祖师禅的差别,而是现代禅与过去禅的差别,过去禅偏重于出世,现在的禅则应该偏重于入世。
  安祥禅有什么特点?过去学法就要受戒;比丘戒、菩萨戒、基本五戒--杀、盗、淫、妄、 酒等,对生活或多或少都要有改变。安祥禅没有这些,只有一个戒条,就是:“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做了不该做的事,就会污染心地,增加罪障,让心受到污染,与法就不能相应。所有的宗教都有戒律和信条,都有日常应守的规律和修行仪轨,在生活上多少会有些不便。安祥禅则没有任何限制,你昨天怎么样生活,今天还是怎么样地生活;今天怎么过活,明天还是这样地过活,不需要你改变外在,只要求修正内心,只要你自尊自重,自我发掘,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完成,非常简单。显然安祥禅是为现代人而橥的,不是有闲阶级,吃了饭没事干,拿禅当消遣工具的专用品;我们是为大众而提出的,不是只为少数清谈之士所准备的生活调味料。因此安祥禅最简单,最明了,最直接,最了当。
  很多老居士都读过《小止观》,也读过《大智度论》,《大智度论》卷十九写得很清楚,说修行禅定是独行道,独行道是狮子游行绝诸伴侣,你要有了太太,你便修不成。我们安祥禅没有这个,你可以娶老婆,可以生孩子,只要不讨姨太太就行了。你看,这个法门多么简单,几乎是百无禁忌。颇似华严境界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既可以过现实的人生,正常的生活,又可以证得圣果,岂不是圆融无碍的无上法门?
  或者你会问:你这话有没有根据?没有根据的话我不说,《证道歌》里说的很清楚:“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大家翻翻《证道歌》看,上面写得很清楚。事实上也只有宗门的安祥禅,才能够像火里生产莲花一样,极为难能,极为稀有,极为可贵。
(四)如何修学安祥禅
  安祥禅的特色是重入世,是为大众设计的。但我们也要了解,它是现代的祖师禅,也是典型的如来禅,它的修学方法--:
  第一是如法持经。什么叫如法持经?记得几年前台南市禅学研究会成立的时候,我给佛法下了个定义:“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这显示什么?佛法不是讲理论,不是讲道理。不可执着什么真理,它也不是哲学。是什么?只是一种成佛的方法。太简单了,照着这个方法去修正想念和行为,就是真实修行,就可得成佛。譬如过河须用筏,你不用它就过不了河。可知佛法并不重视什么高深的理论,只重方法的对机。如法持经,念什么经?最好是念《金刚经》。有些人念《金刚经》不相应,病在念一句想一句,边看边自己讲给自己听,这样是不会相应的。念时一定要离分别,把《金刚经》打开,从开始到最后,你不必管是什么意思,只管从头到尾,不要起任何杂念,杂念起了把它扬弃,丢掉,念完了把经一合,反观自己的心态,是个什么感受?一定不同了。《金刚经》的可贵,在能给予人一种八风不动的金刚心。《金刚经》的可贵,能使烦恼不侵入,忘想不萌生,如如不动,安祥自在。这部经真是太好了!太殊胜了!是禅者的无价之宝。但是若果你拿经文去讲道理,那就是自误误人,罪过不浅了。经没有过,是你自己错了,你要不讲道理,离分别地去读经,就是转经,看看是个什么道理,那就被经转了。六祖讲得很清楚。
  第二个方法就是传心。传心,以心传心,力量大的人,有多少人都可得传,他可以改变你的心态,廓清你的烦恼,扫除你的妄想和杂念,唤醒尘封已久的摩诃般若,也就是安祥。当下把本来的心态传给你时,就是“以心传心”。这绝对不是理论,不是想当然耳,也不是与现实有距离的一种理想,而是法的现量的实证,根器好的人,堪能“保任无失”,根器不好的人,反省忏悔以后,也能相应。
(五)为什么要提倡安祥禅
  我们现在要说的是为什么一定要提倡安祥禅?因为现在的社会结构,生活形态,经济条件完全改变了,过去参话头,一个话头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吃饭不知道吃什么?乃至废寝忘食,由大死而大活,那个时候可以,那时还是农业社会,安全得很。现在见汽车不是汽车,见火车不是火车,见楼梯不是楼梯,就危险得很了,这种方法不太相应现在。
  其次是如来禅,如其本来,做自觉的功夫,就是观心。观心的起点是每个念头来了自己要知道,思维一件事,要能自主,不许念头操纵自己,因此要常注意自己的心态,念头来了,自己都知道,这就是观心。观心成熟了以后,没有念头了,就坐在那里保持心的自觉。佛是大觉佛陀,我们是小觉佛弟子,中觉是菩萨,再进一步,大觉圆满就是成佛。这里我讲的觉不是用针刺你一下,才有感觉。把自觉反过来就是觉自--自己觉自己。古德有句话说得好:“如珠吐光,还照珠体。”好像夜明珠发光,照谁呀?照它自己,我们的自觉功夫要领就是如此,能够这样去自觉,比参话头还要安全,还要快。参话头需要心力很强的人,才能相应,若果欲振乏力,怕难怕苦,参一参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参参又远离话头走作了,又再拉回来,像这样的话,很困难,驴年也破不了参,不如歇歇的好。说到观心,也好麻烦。观心要静坐观心,今天到处都是噪音,住宅区地下工厂的马达不停,半夜里机车怒吼;有的人像是神经病,半夜里起来放冲天炮,一受惊吓,容易走火入魔。还有人选在晚上十点钟为吉辰,劈哩啪啦放鞭炮,干什么?拜拜。根本不管别人的存在,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自由嘛,你管不着。真是可笑得很,因为没有自尊,不懂自爱,不肯保持自己高贵的品质,而奢言自由,这是人文精神的堕落,这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今天为什么要一再强调祖师禅就是安祥禅?安祥禅究竟是不是祖师禅?这有两个故事:
  马祖的弟子百丈怀海禅师住大雄山时,马祖派人送了三坛酱。百丈集众上堂,拈拄杖指着酱坛说:“有人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就打破。”大众无语。百丈便用拄杖把酱坛打破了。送酱人回去后,马祖问:“你把酱送到了吗?”送到了。”“百丈说什么?”“他集合大众上堂,无人道得,拿棍子把酱缸打破了。”马祖很高兴,说:“这小子不错。”还有一次,马祖带口信给他另外一个弟子,说:“近况如何?写信告诉我。”他回信说:“亲爱的师父,弟子三十年来不曾缺少过盐酱。
  这是什么意思?这显示了禅者不可一日或缺的是安祥。人们每天少得了酱油吗?少得了食盐吗?同样修行人也少不了安祥。何以见得?“暂时不在,如同死人。”暂时没有了安祥,对修行人而言,就跟死人没有两样了。因为你的法身慧命已经“休克”了。各位应该知道,安祥对于禅者来说,就像马祖、百丈所讲,天天少不了的豆油和食盐一样。它才是真正禅的生命,禅的真血脉。可知安祥并不是新创立的什么新禅,大家不要误会,而是说为了使人们更明白禅的内涵,禅的现量,所以才特地彰显出它的内涵作为它的标志,这就是我们标示安祥禅的主要着眼。
  六、什么人最契合于安祥禅?
  下面我们谈,什么人最契合于安祥禅,有的人可以学禅,有的人不能学禅,哪些人可以学安祥禅呢?
(一)他一定要对打破生死苦乐问题,有执持不变的一贯兴趣
  生死苦乐有什么问题呢?因为人,生,不晓得从哪里来?死,不知道到哪里去?苦,百般无奈-- 或多或少,人都是活在无奈中的。只要我们有欲求,我们就有无奈;如果我们有获得,我们就有不满。因为欲望是无底之壑,是永远填不满的,而人生古往今来,所有的圣贤豪杰,都没有得到一个他所要求的最基本、最合理、最简单的生活境遇。即使是你不要求富贵,只要求布衣暖、菜根香,安步当车、晚食当肉,也都不可能满足愿望。孔子是圣人,他周游列国,劝说大家来完成尊王攘夷的大一统王业,结果怎么样?断粮了,不但没有人听信,在陈蔡还遭到围困,误会他是阳货,结果连饭都没得吃。释迦牟尼是大觉圣人,人天导师,他自己底堂兄弟提婆达多,天天设计陷害他,千方百计要害死他。举两个小例子:有一次佛正学法,提波达多雇了一个妓女,肚腹上绑些棉花,外面套了衣服,就跟佛说:“你说什么真理哟!说什么大慈大悲,你把我的肚子搞大了,就不管了,这叫什么慈悲哟!”子弟们都生气地要赶走她,佛说:“不要赶!不要赶!任由她吧。”有些居士是很有权势的,要制裁她,把她送衙门,佛说:“由她讲吧!不要干涉她。”她愈讲愈有劲,又跳又闹,绳子绑断了,棉花掉出来了,肚子变小了,于是真相大白。佛是圣人,自己的堂兄弟如此整他。有一次,佛走在山谷中,路很窄,提婆达多知道佛要经过这里,就派人预先弄几十条大象,给它们喝酒,喝得差不多摇摇晃晃的时候,看佛过来了,尾巴点火;(田单用火牛阵,他用火象阵)他想这一下子不把佛祖踩成肉泥才怪,结果大象跑跑跑,跑到佛跟前,看到佛祖都跪下了。后来这个叛徒遭到了“生陷地狱”的恶报:地下开了一条缝,他就下去了。你说圣人岂不是也有无奈。耶稣曾给他的弟子洗过脚,说今天晚上,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结果那个犹大,几个金币就把他师父出卖了,事后良心发现,金币一块都没有花,就惭愧至极而上吊死了。
  凡夫有凡夫的无奈,圣人有圣人的无奈。你有儿子,恨铁不成钢;你若没有儿子,就会说“有子万事足”啦!人都是无奈的,你要弥补你的无奈,你就必须突破生死苦乐的问题,不要让环境叫你笑就笑,叫你哭就哭,而是哭笑自主,这一点才重要。如果你对生死苦乐漠不关心,事情来了,却万般无奈,事情过了,又浑然忘却,那足证明你没有心力,也不适合于学禅,勉强去学也是浪费光阴,不会有什么结果。
(二)他是不甘被埋没的人
  佛讲众生皆有佛性,就是说金矿石都含有黄金,佛是千锤百炼锻炼出来,去掉杂质的纯金;我们是原封不动的矿石。纯金价值很高,未经锻炼的矿石没有人要。各位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我们好像是金矿里的矿石,没有透过适当方法的冶炼,没有把杂质去掉。我们没有净化自己,所以虽然含有贵重的黄金,却毫无实用价值。所以尽管我们含有很高贵的生命属性,但却被自己埋没了。我们有无比的潜力,只是没有发挥出来。如果使我们的生命净化,我执淡化,法执没有,不但自在解脱,而且可以发挥出旋转乾坤的无比力量。大家知道,没有龙场悟道,就没有王阳明以后的功业;人开悟了以后,才无私无我,自他不二,才有真正的慈悲。谁真开悟,谁假开悟,有一个试金石,就是你的心肠变软了,表示你开悟或接近开悟,如果你仍然是一副铁石心肠,那距离开悟,还有十万八千里。因为没有真正的开悟,就不可能有真实的、无条件的慈悲。
(三)他是矢志追求永恒生命的人
  追求自己的永恒生命,跳出轮回,去除分段生死,不再接触死亡,脱出三有(现在是现有,死了是中有,也就是灵魂,投胎是后有)--禅者是不受后有,不再投胎,远离四生三有的(四生是胎、卵、湿、化这四种形态)。如同《六祖坛经》所说:“劫火烧海底”,到了地球末日,地心的火把海水烧干了;“风鼓山相击”,宇宙的罡风使地球加速运动所产生的一种旋流,可以把两座山推撞在一起,撞成粉末。但是一个禅者,一个开悟的人,一个“定慧圆明”的人,他是“真常寂灭乐”的,他的生命是永恒的,这些对他毫无相干。对这有兴趣的人,才契合学安祥禅。
  七、安祥禅最适于哪些人来学
  我们现在再说,安祥禅最适于哪些人来学?最需要的就是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人。不要 求神通,神通是魔术师的事,是巫婆的事,与禅无关;不求什么福报,那个大小,要就是宇宙全部都是我的,否则就是一点都不要。一个决心,只求心安,处处求心安,事事求心安。如二祖见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说:“无上大法不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可得相应的,古人为法舍身。……’二祖在门外雪地上站了一夜,拿刀把左膀砍断,去见祖师说:“弟子没有什么,现在断臂供养,表求诚意。”祖师于是就给他改名为慧可,然后说:“你吃了这么大的苦头,立雪断臂,所为何来?”“我心不安,只求心安。”这就是求心安的来源。他师父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他找了半天,“找心找不到。”“我把你的心安好了”这段话看来极矛盾,极不合逻辑,其实非常亲切,你要有一个自我意识的表层意识的心在,心就不安了,一旦把它丢掉,扬弃了分别取相--习惯于对外认同的自我意识,心就立刻安适了;如果现在在座的各位说谁心不安,我不相信,那我刚才所讲的话,都是废话、妄语。
  其次,禅最适合哪些人参呢?应该是迎风屹立,逆流而上的人。如果因袭生活的惯性,一定会好逸恶劳,怕难怕苦,贪吃贪喝,重享受,怕劳苦,求享乐,最好是待遇很高,而不必做事。活在这种惯性里的人,是不可以学法的。必须反其道而行,逆风而上,否则的话,永远依着惯性去走,你就永远只是一部机器,永远摆脱不了机械性,也永远不能改变自己!为什么要逆流而上?因为禅是向上法门。佛经一再强调--难行,硬是要行;难忍,还是要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如果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不是迎风屹立、逆流而上的英雄好汉,不可以学禅;若不是光明磊落,只求心安的正人君子,也不配学禅;如果不是悲天悯人,矢志救世的大心菩萨,也不适合学禅。
  我们讲了半天禅的殊胜,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确地认知禅的超真理、超哲学、超宗教,一切都超,且是既存在又超越,心出世而人淑世的。
  什么是既存在又超越?我们生活在这个地方,但是我们并不自囿在这个地方,世上的一切虽然并不真实,但我们还是规规矩矩的生活。这表现在艺术上的是既具体又抽象;表现在文学上的是既写实又提升。禅文学、禅艺术,乃至禅作略,它的一贯风格,可说是神鬼莫测,不可思议;临济要不是三顿棒,没有现在禅门的临济宗。我们学禅如果不是逆流而上、迎风而立,把过去的惯性完全扭转过来,我们就不会成功。
  八、获得安祥禅的最有效方法
  禅是那么美好,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它,这里有几个很有效的方法:
(一)去 垢
  镜子原本有光,刚才我举《六祖坛经》,神秀大师说的“时时勤佛拭”,对于修行还没有到家的人是不必要的;镜子本来是光明的,但外表蒙了一层灰尘、污垢,掩盖了它的光明,应该把它去掉。我们人本有佛性,原本是解脱,但是我们习于六根对六尘,吸收尘垢,日复一日,累积起来,就覆盖了真心,形成分别相对的二元心识,取代了原本的绝对真心,人们常常认贼为子,认为能知好恶的,能知香臭的,能知美丑的,就是真心,显然是一种谬误。真心是不二的,《心经》讲“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是独立无偶的。所以只要把心表面污垢去掉,我们的本心就会出头,我们的佛性就会发露,只须好好地保住它,觉知它,肯定它,就会见性,就会成佛。
(二)止 恶
  修行的起点一定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修行的终点则善恶兼容,撒旦与上帝同在。大家提起魔来,不是咬牙切齿,就是战战兢兢,不是恨他,就是怕他。其实我们应该可怜他。魔的定义:“魔者,以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是也。”魔是天下最可怜的,我们不去恨他,也不要厌恶他,要同情他,佛祖的伟大你可以在读完每一部经后,那些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等(那些都是魔),都发誓要护持佛法,保护持经的人,如果受到干扰,他们就要粉碎那个干扰者,要不然自己会头破七分,请看我们的佛祖是多么伟大,在佛的面前,魔不是不可变的,一转变,就不再是魔了。
(三)究 理
  要追究真理,我们刚才讲哲学的究理不够真实,我们为什么又要究理呢?我们所要穷究的理,不是宇宙是什么?宇宙的法则是什么?不是找出什么道理,而是要穷究出一切理、一切事的老祖宗来。一切道理哪里来?找到了这个源头,你就是一切理、一切事的主人,你就是法王,你就是佛;如果到不了一切事、一切理的源头,只从一切理、一切事的现象、支节上去认同、去探索,到死也搞不透,也不可能彻悟真实。禅的究理,究的不是普通的理,不是找道理,而是批道理的始祖,这点很重要。
(四)明 心
  你先要明白什么是心,认识原本的心,才能修心。心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修呢?所以明心而后才能谈修心。
(五)管 带
  怎么管带?就像在火车站管束你的五、六岁大的孩子一样,一刻都不能疏忽的管好你的表面意识,不要让它作怪,不要它胡思乱想,它一胡思乱想,立刻就给它刹车,STOP!带 什么?就像带着小孩逛西门町一样的带着安祥片刻不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它,千万不可让它溜掉。乃至上课,看戏,工作,生活都要带着安祥。带着安祥工作,不但不会有坏影响,效率反而提高,领悟力也会加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原来我还担心,人家孩子的爸爸妈妈交学费要孩子念书,为什么要他学禅呢?现在我不反对了。因为事实证明,学禅的孩子不但不会学坏,而且会名列前茅。何况由于内在美的发露,他会变成帅哥,变得更可爱,更乖巧,更讨人喜欢呢!我们了解这点,便知道明心非常重要,明心的方法就是观心、自觉。
  最后我要讲的是,修行不必求什么,你所求的都很少,你所不求而得的反而是你想像不到的。宇宙中一切都是一个“缘”字,我非常感谢禅学基金会和台南禅学会刻意的安排,也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放弃娱乐,放弃休闲,来听我胡说八道,非常谢谢各位。今天非常有缘,但愿我们能够进一步结成好的缘生,大家共同净化,共同进步,用我们生命的辐射来净化我们的社会。现在春节快到来,敬祝各位秒秒安祥。万事如意。谢谢!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与禅宗略说
下一篇:禅宗大意(正果法师)
 读诗说禅坐(大慧)
 禅宗的“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远尘)
 “参禅”与青年自我开发(程长川)
 悟后的实修(海天)
 公案——禅的象征式语言
 中国禅灯照西方(继程法师)
 初期禅宗的如来藏思想(张文良)
 浅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张培高)
 《心经》揭谛咒和禅宗三关(杨佛兴)
 读黄檗《传心法要》书后(能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Should Buddhists try to share the Dhamma with othe..[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8)观去来品(1)[栏目: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六十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佛遗教经讲记(七)[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L 第402经(平等正觉经):叙述若于四圣谛平等正觉,即名如来、应、等正觉..[栏目:界定法师]
 什么叫做菩萨戒?[栏目:佛学小知识]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余定熙居士編著)[栏目:临终关怀]
 无门直指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栏目:程叔彪居士]
 什么是涅槃?(洪修平)[栏目:涅槃思想研究]
 释迦牟尼佛[栏目:手绘唐卡精品图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